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晗  王冬 《南方建筑》2018,(6):23-28
面对近年来民宿类建筑的迅速发展,其设计内涵亟需归纳整理。以符号学视野,从“语言”到“言语”对大理乡村民宿进行研究分析(个别解析借用图解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其制约因素包括原代码和现状产物、读者与作者、规范与要求;空间建构趋于表现地方与场所、简约与抽象、多义与多样,感受与体验;传达“所指”内容为地方性与个人价值观;呈现出一种传承、融入到镶嵌的设计状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晋商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但在工业化、城镇化背景下,“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出现了再衰败、异质化与边缘化现象。如何避免晋商故里建筑文化保护与传承陷入衰退,有必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明确乡村文化振兴与“非景区”晋商建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要内容,采取资源差异化,创新文化认同;满足时代需求,创新建筑风貌;新材料与新工艺,构建本土化建筑格局等策略,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品,也适用于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20世纪80年代我国计划生育的实行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众多乡村教育机构被“撤点并校”,教育建筑亦被闲置废弃,造成了乡村物质空间的浪费与乡土文化的衰退。虽然近年来这些闲置的教育建筑逐渐被挖掘利用,但大多采用单向更新利用模式,使得部分空间功能固化且缺乏弹性,不利于闲置建筑的可持续利用。文章旨在结合当下“县域辐射”与“人口回流”的社会发展趋势,重新审视乡村闲置教育建筑的更新模式,并基于“可逆干预”理念,从时间、建构、代际三个维度提出了乡村闲置教育建筑功能空间的更新策略,以契合新时代乡村振兴多元功能需求,为同类闲置建筑空间的更新活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城镇建筑翻新,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下落实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乡镇文化名片的重要举措之一。在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战略规划目标正从基层的“规划整齐整洁的乡村”目标,逐步转变为“产业兴旺、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态宜居”的上层目标。城乡规划是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建立新时期城乡关系的重要“引擎”。城镇建筑翻新在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中基本的作用就是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镇的空间样貌。结合乡村文化背景,对城镇建筑进行统一的翻新,不仅显著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改善乡村建筑散漫不协调的整体印象,形成视觉上的建筑群效应。  相似文献   

6.
武玉艳 《城市建筑》2014,(11):284-284
论文在乡村转型的背景下,通过对台湾建筑师谢英俊提出的“协力造屋”乡村建筑营造模式的解读,结合传统建筑营建模式探讨乡村的转型之力,为乡村建筑的营造模式提供其他可能。  相似文献   

7.
建在乡村与乡村建筑 李晓东:我从未觉得“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建筑师可以做的事情.乡村是一个很功能化的地方,在材料、使用方面和日常的结合都很紧密,而我在乡村做设计是很巧合的. 华黎:我一开始在乡村做设计也属于巧合,我们只是碰巧在乡村做了建筑. 李晓东:“乡村营造与运营”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化的问题,而我们在乡村做设计是希望在一个小的机会中寻找建筑本质上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1996,(1)
“历史文物建筑的概念,不仅包含个别的建筑作品,而且包含能够见证某种文明、某种有意义的发展或某种历史事件的城市或乡村环境.这不仅适用于伟大的艺术品,也适用于由于时光流逝而获得文化意义的在过去比较不重要的作品”《威尼斯宪章》一、小集镇、大视野处于新经济“热带”长江三角洲的绍兴小镇东浦,近年来不仅经济持续发展,而且注重城镇建设,保护了几尽灭绝的传统水街,又提出“保护地方特色,抓好老街修复”,这是因为他们突破了短期和短视行为,放眼未来,立足长远……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的深入发展,乡村面临着人口结构“空心化”的问题,这就使得在乡村中滞留着大量闲置的废旧建筑,对这种废旧建筑的管理也就变成了农村建筑的一项重点内容。论文主要通过将乡村中的废旧建筑物,在保留原来乡村建筑古朴特征的基础上改建成住宿接待中心,充分利用乡村现有的人文环境、地理、生产经营情况等,加以分析研讨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建筑教育发展背景的回顾,分析建筑教育体系中的本土性不足,以及专业设计介入当代乡村营建中的现实境遇,厘清教学体系的专业内容及设计实践中乡村营建内容的缺位与错位的内在原因,再通过梳理新时期建筑教育中乡村主题的探索,提出重新定义乡村营建的设计边界,建立基于多学科交融的“乡村营建学”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疯狂种植城     
<正>设计说明农业机械化背景下的新型生产型乡村是对于未来乡村规划可能性的一种探讨,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乡村的农业机械化将达到全面彻底的数字化、程序化、自动化,一种新的作为“农业生产机器”的建筑出现在村民们的生活中,农业种植位于建筑表皮,产品加工位于建筑内部,当农作物进行收割的同时,内部的产品加工流水线就同时展开工作,两者在同一体系联动进行,在精密高效运作的同时保有传统乡村耕种的诗意。此时,生产力得到解放,村民们的生活质量和经济收益大幅度提升,从事的工作也将具有创新性和自主性。“农业生产机器”的出现将为传统乡村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2.
<正>1“千万工程”背景下的乡村工业遗存更新乡村工业曾是推动我国工业化的重要驱动力和促进农民增收和乡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千万工程”如今已进入第三阶段,“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也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三农”领域的先声((1))。乡村产业也在迭代升级,乡村经济走上了绿色发展之路,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存成为村落中的衰败区域。尽管部分遗存已进行了更新,但在此过程中又出现了“翻新即更新”的问题,仅对闲置工业建筑进行翻新,  相似文献   

13.
文章简析了“在地”观念在乡村建设中的实践及研究现状,认为可将乡村复合型公共建筑设计置于“在地”视角下,从自然、材料、工艺、文化、场所五个方面探析乡村建筑“在地”设计的具体内容,总结归纳出适应自然条件、运用本土材料、传承建造工艺、转译文化语汇、重塑场所精神五个在地设计策略。通过解析宁德南岩村活动中心设计过程,展现在地视角下对乡村复合型公共建筑设计策略的应用,试图为乡村建筑开辟新思路,提供可参考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4.
何可人 《建筑史学刊》2021,2(4):105-115
18 世纪末期,托马斯·杰弗逊通过亲自实践设计弗吉尼亚大学校园和自宅蒙蒂切洛,推动了古典主义在美国的发扬,其建筑被称为美国式的“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或是“杰弗逊式建筑”。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美国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同时致力于自我文化身份定位。这种所谓美国式的文艺复兴在建筑方面的表现就是古典主义风格逐渐成为公共建筑设计的主流。与此同时, 巴黎美术学院的建筑教育深深影响着美国的第一代以及后面几代的建筑师,当时一些主流建筑师的设计,例如麦金姆、米德和怀特事务所的古典主义建筑设计与黄金时代的美国富人阶层不谋而合,因此成就了许多帕拉第奥式的古典主义“乡村住宅”。本文重点讨论这些美国式的乡村住宅建筑对帕拉第奥的别墅以及杰弗逊式建筑的继承、发展和转译。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发展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乡村。乡村文化建筑作为村民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和对外形象的名片,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政府部门高度关注。对此,文章从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木结构设计邀请赛获奖作品——“山·棱”着手,通过研究现代木结构在乡村文化建筑的应用,对胶合木框架结构体系在乡村建筑中的设计全过程进行解析,初步探索了现代木结构在乡村公共文化建筑设计中带来的空间和造型新变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迅速发展,乡村建设已发展到整个村镇建设的新阶段。为了推动乡村建设,大力培养技术人材,普及农村建筑构配件等方面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乡村建设局和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设计部委托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在沈阳市举办面向全国的“农村建筑构配件技术培训班”。根据学员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乡村里的建筑类型与风貌相比过去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其复杂、多样面貌已经很难用乡土、民居等概念来进行概括,但是从当代风土建筑观念的视角正好可以解释其缘由,特别是乡村建筑演变过程中所呈现的开放性、动态性以及对于当下生活的适应性特征。通过梳理相关概念的内在差异及其流变,并以杭州近郊以及周边地区乡村里大量村民自主建造的建筑以及景观设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风土建筑在当下乡村里的典型表现形式与特点,提出了在乡村建设中以一种更加开放、多元的理念与态度,不拘泥于地方材料的应用或形式上的延续,强调“风”与“土”如何更好地适配,从而使建筑获得更加丰富的外在表达与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8.
为实现教育教学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贵州民族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成立了“贵州报京侗寨乡村振兴联合工作营”,在乡村实景中探索相关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和推进建筑类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实践中发现,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与多资源融合的教学平台是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有效方法。针对乡村振兴的教学改革核心应变“知识积累”为“思想价值引领”。“联合工作营”设计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型融合式教学模式,开展了在乡村学习、向乡村学习、为乡村学习、让乡村学习等多维度教学活动,为乡村振兴培养和储备人才。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建筑能耗却居高不下,在实现乡村振兴和“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农宅建筑数量众多,普遍存在舒适度低、能耗高的问题,尤其在严寒地区,农宅建筑能耗颇高。为优化农村地区人民居住环境,提升室内热环境舒适度,降低农宅建筑能耗,通过超低能耗技术对严寒地区的农宅建筑进行改造尤为必要。基于此,该文从外墙超低能耗改造技术措施、屋面超低能耗改造技术措施、外窗超低能耗改造技术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4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助力我国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华中建筑》2010,(8):200-200
建于明朝的石屋,住过几十代人依旧坚固;一口四方石井井水从不干涸……在江宁青龙山脚下,有一个外观不起眼的村庄,村内一些建筑年代久远,而且与南京明城墙、明孝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个村庄叫窦村。村民们称,当年明太祖朱元璋从全国各地召集很多石匠居住在这里,建造了这个“石匠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