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汽车变速器振动啸叫噪声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变速器啸叫噪声是变速器常见的问题.对变速器啸叫噪声进行测试与分析,提出变速器啸叫噪声的客观评价,形成变速器啸叫噪声测试分析流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态叠加法的声固耦合噪声仿真与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ANSYS中建立了长方体箱体的有限元模型,并计算结构模态。将有限元模型和结构模态导入Virtual Lab,计算空腔声模态,用模态叠加法计算耦合声场对激励的响应,得到了声压级分布云图和场点频率响应曲线。设计了长方体箱体的振动噪声实验,将声卡采集得到的噪声信号在Matlab中进行傅立叶分解,得到声场内一点对激振频率的响应曲线。仿真数据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某乘用车手动变速器存在的齿轮啸叫噪声问题,首先通过整车道路试验和变速器台架试验,识别出产生齿轮啸叫噪声的特征阶次及转速,然后建立该手动变速器齿轮传动系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考虑各对齿轮的时变啮合刚度、齿侧间隙、啮合阻尼,仿真获得了轴承动态载荷。利用在二挡工况下获得的变速器各轴承动载荷,采用有限元及边界元法计算了变速器壳体的振动响应及辐射噪声,并利用试验测得的结构表面振动加速度进行了试验验证。仿真获得了变速器壳体主要噪声源位置,为降低齿轮啸叫噪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变速器啸叫噪声可以通过换挡拉索传递到车内,影响车内乘员的舒适感觉。用切断传递路径的方法研究了换挡拉索对变速器啸叫噪声的影响,并结合实际的试验,优化换挡拉索端部的结构,阐明了降低拉索传递振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汽车车内结构噪声的控制中,传统的结构振动模态分析不能准确地反映车身结构与车内声场的耦合特性,将车身结构与车内声场综合起来考虑,采用结构与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研究了汽车车内结构噪声的控制问题。在介绍结构与声场耦合模态分析方法理论的基础上,讨论了该方法在车内结构噪声控制中的工程实现。该方法在某车车内噪声控制的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降噪效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鼓式制动器振动与啸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传康 《机械强度》1998,20(2):81-86
对于干摩擦引 分析汽车制动啸叫噪声,提出了鼓式制动器啸叫时振动的特性仅取决于制动鼓和蹄征 的观战建立了一种三种解析模型,用以分析制动鼓的固有模态及其稳定性,判 断动器是否发生啸叫。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方法具有足够的准确度和工程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某款五档手动变速器二档啸叫噪声改善实例的介绍,探讨了噪声问题改进的工作方法,根据整车NVH或振动噪声台架测试识别噪声源,分析噪声激励性质和成因,确定通过降低档位齿轮传递误差和啮合冲击来改善噪声的思路,制定齿轮微观修形方案,改善齿轮承载状态的啮合接触,有效降低啸叫噪声。  相似文献   

8.
混沌测量系统耦合的噪声抑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混沌系统的初值、参数敏感性来进行小信号测量已取得了较好的成功,这种技术进一步发展的主要任务之一是降低测量过程中的噪声,提出一种可以抑制噪声影响的新方法,即将多个混沌测量电路耦合起来同时进行互相关的测量,根据符号动力学理论,数值实验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耦合确能有效抑制噪声。  相似文献   

9.
对叶轮振动模态进行分析 ,表明由于叶片刚度远小于轮毂的刚度 ,叶轮振动以叶片振动为主 ,而叶片振动低频表现为扭摆振动 ,高频表现为表面弯曲波振动。低频振动对叶轮气动噪声影响很大 ,本文基于Lowson离散噪声模型对叶片扭振引发离散气动噪声声压的估算公式进行了推导 ,为工程应用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10.
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噪声声场耦合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车内低频噪声直接影响其乘坐舒适性,应用有限元和模态分析技术对汽车车身结构振动和车内噪声耦合问题进行了研究,利用有限元法找出车身结构动态特性和空腔声学特性,与试验模态结果进行比较,两者在低频范围内基本一致。在此基础上,应用声—固耦合理论对该车身结构振动与车内噪声耦合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降低由结构振动引起的车内低频噪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重型变速器啸叫噪声,通过耦合有限单元法和多体动力学方法,使用AVL—EXCITE Power Unit软件搭建了某重型变速器振动仿真模型,并与该变速器振动试验对标,模拟结果复现了齿轮的啸叫噪声。基于齿轮修形理论,采用KISSOFT软件对齿轮进行齿面微观修形,进而对变速器啸叫噪声优化,形成变速器啸叫噪声优化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齿轮微观修形可以减小传递误差,对啸叫噪声起到明显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5,(10):1626-1630
为了研究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的振动耦合程度,建立了包含动力总成悬置子系统和悬架子系统的耦合系统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能量的模态耦合分析方法。计算了某汽车动力总成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的耦合程度,算例的计算结果表明,汽车悬置系统与悬架系统在第一阶和第七阶模态中耦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宋朝帅  袁催  金俊宇 《广西机械》2013,(12):182-184,194
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内燃机曲轴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曲轴的模态响应法进行曲轴的模态识别,计算出曲轴的扭转模态.根据计算结果评价曲轴设计,说明了用有限元法进行模态分析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林巨广  吴梦 《机械设计》2020,37(3):33-38
以某新型号永磁同步电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径向力波来源,并通过Maxwell建立二维电磁仿真模型,计算其在工作时的径向电磁力,利用傅里叶变换进行时空二维分解;对两台不同壳体方案(包括前后端盖)的电机进行模态和噪声测试,确定了电机的0阶电磁力的48倍频与电机整机呼吸模态共振是噪声主要来源;对比了两台电机单壳体与前后端盖部分相同模态的固有频率大小,说明了两台电机壳体部件刚度大小,同时测试分析了两台电机噪声水平,说明电机电磁噪声不仅与单壳体刚度有关,与前后端盖也有一定的关系,并进行了试验验证,从噪声优化方面为电机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噪声是装有单缸二冲程发动机的三轮摩托车所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寻求改进的途径,我们对此进行了实验和分析。本文讨论了用(?)分析和实验模态分析的方法来确定振动源和噪声源的一些问题。为了增强机械结构动特性,降低其噪声,在实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本课题的工作已获得显著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分析某振动试验台简支梁的振动模态,首先利用弹性体一维振动理论得到简支梁的振动数学模型。然后利用伯努利-欧拉梁理论计算得到了简支梁振动微分方程,对简支梁设定特定的边界约束条件计算得到各阶模态参数,利用Workbench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简支梁前五阶固有频率与振型,最后用基于Poly IIR的实验模态算法进行了简支梁实验模态参数识别,得到了简支梁横向与扭转模态频率与振型,验证了仿真值与实验值的一致性,最大误差为3%左右,可以为后续梁、板等弹性体复杂结构EMA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试验台齿轮箱系统耦合振动有限元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齿轮箱系统的三维实体模型。综合考虑轴、齿轮、轴承、箱体等多种振动的影响,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整个齿轮箱系统进行耦合振动有限元模态分析,计算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为后继齿轮箱系统动态响应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齿轮箱系统故障诊断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汽车变速箱存在啸叫噪声问题,通过整车NVH试验和阶次跟踪分析方法,对啸叫噪声源进行识别,确定了二档滑行工况下的啸叫噪声是由于二档齿轮啮合冲击引起。建立变速箱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了各档位的传递误差,对比二档滑行工况下的齿轮接触斑点结果与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提出了基于齿轮微观修形的变速箱啸叫噪声控制方案。提出容差分析方法,研究齿轮加工公差对方案的影响,确定了齿轮修形方案在工艺公差范围内具有可靠性。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具有降低齿轮传递误差和改善齿轮啮合的效果,明显改善了变速箱啸叫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两自由度密频近线性系统自由振动响应分析 ,研究了结构密集模态弹性非线性耦合作用引起的一些典型的非线性动力学现象 ,如根据不同的初始条件 ,模态运动具有不同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于受激振动 ,自由振动时 ,如果系统存在弱非线性因素 ,除特殊情况外 ,线性模型均失效 ,必须采用非线性模型。  相似文献   

20.
基于声固耦合模型的车内低频结构噪声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根据模态相似原则建立某重型商用车简化的驾驶室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之上建立驾驶室的声固耦合模型,并利用声学模态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实车道路试验测量怠速工况和匀速行驶工况下驾驶室悬置点的激励信号和车内振动噪声响应信号。将测量的激励信号施加于声固耦合模型进行频率响应分析,计算20~200 Hz范围的车内结构噪声。将得到的振动噪声响应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表明,仿真响应频谱能够反映出激励谱和模态的影响,与试验结果相符。利用此模型预测车内振动噪声水平,也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