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7、18世纪欧洲出现空前的"中国热"现象,瓷器、漆器、玻璃、室内、园林与建筑等诸多领域都有"中国风"的痕迹。"中国风"建筑出现得相对较晚,而且更多的是伴随中国园林的介绍而进入西方世界,所以形式上以塔和亭台楼阁为主。在"中国风"建筑向西方的传播过程中,商人和传教士的书面报告、中国的绘画和工艺品、研究性文献、建筑样册、建成的"中国风"建筑,成为重要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2.
17至18世纪东西方贸易盛行,中国瓷器、家具、绘画等传入欧洲,英、法、德、意等国家的贵族中盛行"中国热"文化思潮,中国风设计产生。该风格在西方建筑绘画、家具设计、陶瓷工艺等方面具有中西方结合的独特审美特性,同时表现出西方艺术家对东方国度的想象与崇尚。  相似文献   

3.
英格兰风土建筑作为乡村景观的物质载体、居住迁徙的历史见证,亦是不列颠文化传统认同和民族国家的建筑语言。英国学界一直是世界风土建筑的学术中心,具有研究对象的多元内涵和数世纪的历史跨度,方法论及问题域在战后主要拓展到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及生态学方向。本文通过对16世纪以来大量文献的整理与田野调查,归纳出英格兰风土建筑研究历经学术萌芽—样本考据—学科确立—学术成型—多维视野5个时段,并相应影响了同期居住建筑形态。研究表明,英国风土建筑学术遵循从狭义实体建筑形态到广义观念居住形态的过程,二战前的学术成果奠定了后续多维视野的研究基础。文中以学术问题域为切入点,并融合时间节点的史论分析方法,重新定义英国风土建筑的内涵,分析20世纪中叶前各阶段的时代主题、历史意义、逻辑主线与学术影响,建立风土建筑学术发展线与历史关联框架,并就中国风土建筑学术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英国传统民居作为盎格鲁—萨克逊文化传统和不列颠民族建筑语言,其研究涵盖社会学、地理学、人类学及生态学方向。通过16世纪以来文献考据与田野调查,其学术发展历程分为"文化启蒙—建筑采集—学术确立—研究扩散—多元视角"五个阶段。研究显示,居住形态演变模式与建造技艺美学谱系是英国风土建筑学术发展中的两条特色主线,即从狭义建筑实体拓展到广义文化形态。文章以学术问题域和史论时间节点分析方法,归纳居住形态演变模式各阶段的研究主题与意义,并就中华风土建筑学术方向和研究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17—18世纪的"中国风"促进了中国园林形象在欧洲的传播,并见证了中西园林的跨文化交流。互为"异域"的中西文化与历史语境的影响,造成了欧洲人观看中国园林时差异的目光。通过还原此时商业与宗教传播路径中以及英国自然风景园变革背景下,中国园林形象呈现与再现的特点,辨析其背后的主客观动机,分析欧洲视野下中国园林形象衍变历程,从而揭示中英自然式园林的"貌合神离"之下蕴含的中西方在自然观念与审美上的本质差异,以及误读存在的客观性与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15—18世纪欧洲传统园林轴线空 间从生成、探索到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具备 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空间结构,从内向孤立 到与周围环境相融合的过程。本文以具有 时代先锋性的15—16世纪意大利园林、17世 纪法国园林和18世纪英国园林为代表,归纳 并总结了园林轴线空间形态与功能、轴线空 间与建筑关系、视线与围合边界的关系、造 园要素的处理等方面的演变,试图剖析演变 过程中轴线空间对多种单元空间和造园要素 统一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17-18世纪期间,由于欧洲人对"中国事物"的热情,中国的园亭作为中国风格的艺术建筑出现在了西方.在13世纪末马可·波罗的<游记>发表之后,有一些旅游者的叙述揭示了关于中国这块土地的更多的秘密,如:17世纪的利玛窦(Matteo Ricci)和约翰·诺伊霍夫(Johann Neuhoff),侣世纪的马国贤(Matteo Ripa)和王致诚(Jean Attiret)等.然而,他们对中国园林和亭台的描述都是不完整的、夸张的,或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在大多数的叙述中,亭台的作用被曲解为玩乐的地方.从英国和法国的具体例证中可以看到,这些曲解,以及在建筑亭子时希望保持异国情调的愿望--最早出现在英国,后来又遍及欧洲--都体现了"中国艺术风格".如同显示在墙纸、瓷器、家具和挂毯上的情形一样,园亭也是以神奇、装饰、怪异、休闲、色彩艳丽的形式建造的,并成为18世纪欧洲人想象中的纯粹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8.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欧洲的自然科学飞速发展,社会科学也全面发展。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思想界和文化界的重要人物如雨果、勒一杜克、罗斯金、莫里斯等率先意识到了保护古代建筑中珍品的重要性,呼吁保护修复本国重要的历史古迹,提出了不同的文物古迹修复观点及理论,  相似文献   

9.
17至18世纪,在欧洲及俄罗斯掀起了一股崇尚中国情调和仿效中国艺术的热潮,谓之“中国风”。文中考察了俄罗斯建筑艺术和造型艺术中出现中国形象的文化历史背景;用历史资料和图片展示了圣彼得堡及其郊区部分建筑艺术的中国风格;比较了俄罗斯建筑中的中式风格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并分析研究了产生其差异的原因。研究成果丰富了中俄建筑艺术、文化、美学史的内容,有利于巩固和扩大俄中俄两国文化合作方面的友好联系。  相似文献   

10.
17、18世纪中西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激发了欧洲对中国艺术的热情,追溯了这一促使中国造园术在欧洲得以传播的时代背景,着重分析了其中对中国造园术在欧洲传播影响甚巨的人物与思想,诸如"中国热"的兴起与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关系,传教士对中国园林艺术的推介作用等。特别论及中国造园术在英国"如画园林"的兴起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威廉·钱伯斯对中国造园术在欧洲传播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纽约New York City,USA2015-2020委托项目位于曼哈顿东34街,紧挨最具曼哈顿精神的帝国大厦。项目的占地面积和体量不大,与帝国大厦对比小到可以忽略不计。MAD试图挑战风行曼哈顿的现代主义文化,一个小体量的超高层建筑,却可以是一个大体量的装置作品。设计摆脱"方盒子"形式,以柔软的线条自然向天空延展;外立面选择深色幕墙,模糊楼板的概念,将建筑体量再消解;随着楼层变高,幕墙逐渐隐成透明,建筑消失于天际。  相似文献   

12.
13.
In our culture, technical subjects have always been the stepchild of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have been largely neglected. The formal, spatial and theoretical aspects of design have dominated design education so far while the neglect of the technical component has slowly boiled up a crisis in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with the NAAB and practitioners demanding quick changes and schools often slow to react. No attempt to bridge these differences will be successful without searching for novel ways to incorporate technical material into the curricula. Architects are primarily visual in their reaction to the environment. Technical subjects are often taught simplistically and non-visually. The complexity and ambiguity of technical thought and choice is avoided at all costs. Therefore students are bored rather than challenged and, like many of their teachers, can find no use for the material in their design experienc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analyses yield the means to understand our present situation in and attitudes toward construction and materials in architecture. Only when we understand the creative complexity of construction and see it as formal design and not as an annoying, minor boundary condition, will any real integration be attainable.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5):111-116
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前后,以耶稣会士和思想家为代表的西人利用文化间天然的误读机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竭力美化中国,形成了独特的中国观。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中国观,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中西对比呈现出中强西弱的态势,二是西方历史上有关中国的知识文化再生产的结果,三是意识形态的需要,四是受到个人立场的影响。他们的中国观表面上是他们的自我愿望得不到满足的一种表达,实际上是欧洲启蒙时代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江南水都五.六期的部分结构设计,含上部超高层结构设计及大体量地下室设计,注重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及控制地下室的开裂措施,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17.
水专项“十二五”规划设计要按照自身的特点,综合国内外学科的研究基础与发展趋势,面向科学未来,高起点地进行具有重要发展前景或有可能形成新产业、新技术研究。既要注重技术研发的前瞻性、先导性,解决战略发展问题,又要注重技术消化吸收与综合集成,以示范工程建设为突破口和重要手段之一,切实解决当前我国实际的水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0月17日,倍受业界瞩目的第七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暨技术交流会(7th BICES)在历经4天的成功展出之后落下了帷幕。7th BICES堪称盛况空前。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540多家参展商云集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在超过5.4万m2的室内外展台上,涵盖工程建设机械各大类的约700多台套产品向来自世界各国的5.7万余专业观众展示各自的风采。此届展会由中国工程机械成套公司主办,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美国设备制造商协会协办,得到了芬兰外贸协会、芬兰建筑设备集团、韩国建设机械工业协会、韩国建筑设备集团、西班牙工程建设机械、采矿设备…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