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红小豆为原料加工豆沙,以吸水率、出沙率(干基)为指标,对浸泡和蒸煮2个关键工序进行工艺优化,并跟踪其加工过程中主要营养与功能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水温45℃、浸泡12h时,红小豆吸水率最大,为(94.67±1.29)%;料液比1:2(g/mL)、温度110℃、蒸煮40min时,出沙率最高,为(65.69±0.68)%。制沙过程中,红小豆营养、功能成分显著降低(P0.05),黄酮、多酚、单宁等主要功能成分的损失率显著高于蛋白质、脂肪和灰分(P0.05),尤其黄酮在浸泡、蒸煮、制沙洗沙工序的损失率较大(分别为39.62%,48.42%,13.08%)。成品豆沙中蛋白质含量达21.48%(干基),而多酚和单宁则富集于豆渣中,含量(干基)分别为162.30,14.26mg/100g,具有一定增值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甜荞和苦荞籽粒部分营养组分及功能活性成分的差异。方法:以7种苦荞和6种甜荞籽粒为原料,分别测定其中基本组分水分和灰分;营养组分氨基酸、脂肪酸、淀粉、蛋白质以及功能组分黄酮、多酚和芦丁的含量。结果:甜荞中的水分含量要显著高于苦荞(p0.05),而灰分含量则低于苦荞。甜荞和苦荞淀粉、脂肪酸和蛋白质的含量和分布丰富,但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苦荞总黄酮和多酚含量分别是125.33 mg/g和107.24 mg/g,分别是甜荞的15.23倍和2.68倍。苦荞还含有丰富的芦丁、槲皮素、异槲皮素和山奈酚等功能活性物质。甜荞中的低聚糖含量,包括水苏糖和棉籽糖均显著高于苦荞(p0.05)。结论:甜荞和苦荞的氨基酸、脂肪酸、淀粉等营养组分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功能性组分黄酮、多酚和功能性低聚糖等含量方面,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常见6种杂粮与2种主粮的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常见6种杂粮:荞麦(甜荞、苦荞)、小米、糜米(粳性、糯性)、玉米、薏米、燕麦与2种主粮:大米、小麦食用部分的总酚、黄酮含量及其存在形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并分析总酚、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酚含量,NaNO2-Al(NO)3测定黄酮含量;DPPH自由基法、ABTS+ ·法、β-胡萝卜素-亚油酸乳化液法和还原力法评价样品的抗氧化能力。结果:总酚含量由高至低为:苦荞、甜荞、燕麦、薏米、玉米、小米、粳性糜米、小麦、糯性糜米、大米,并且除小米、糯性糜米外其他样品提取物的多酚主要以自由态存在,占总酚的64.18%~98.70%;黄酮含量最高的为薏米、燕麦次之,且均多以自由态存在;杂粮的抗氧化活性高于主粮,其中苦荞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ABTS+ ·能力和总还原力最强,甜荞次之,而小米抑制β-胡萝卜素褪色能力最强;同时,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与黄酮含量的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杂粮的总酚含量及总抗氧化活性高于主粮,其中苦荞最为突出,因此,推荐增加日常杂粮食用量以弥补主粮膳食中多酚物质含量过低的不足。  相似文献   

4.
为了确定发芽过程中杂豆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研究了浸泡和发芽对六种杂豆中总酚、总黄酮、总花青素、总缩合单宁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浸泡处理可显著降低大部分杂豆酚类物质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但浸泡后的绿豆中总酚、黑小豆中总黄酮、红芸豆中总花青素显著升高(P0.05)。发芽可显著提高黑大豆、黑小豆、绿豆和红芸豆酚类物质含量且在发4 d或5 d出现最大值,对红小豆和紫花芸豆的酚类物质无显著影响或使其显著降低(P0.05)。总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黄酮等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另外,发芽使杂豆中的花青素显著降低(P0.05),且花青素含量与其他指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5.
左光明  谭斌  王金华  秦礼康 《食品科学》2009,30(14):183-187
苦荞米与苦荞粉加工中各组分主要营养功能性成分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传统制粉工艺中,营养功能性成分主要富集于麸皮,蛋白质和黄酮含量分别高达23.88% 和6.58%,但利用率仅为34.57% 和13.65%,而按蒸谷米工艺加工的苦荞香米和全营养苦荞米,其营养功能成分含量显著(p < 0.01)高于苦荞粉,蛋白质和黄酮的利用率可达78.95%~89.58% 和66.44%~77.78%,同时还形成了较多的抗性淀粉,含量分别为4.68% 和6.84%。因此,苦荞米比苦荞粉具有更佳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小米的品质差异,为小米品种品质改良、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陕西和贵州分别选取7种和8种主栽小米品种,基于主要营养、功能成分及理化特性,进行主成分分析评价其品质。结果:供试小米中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含量差异显著(p<0.05),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0%以上,符合WHO/FAO规定模式,淀粉中贵州小米直链淀粉含量(3.46%~4.18%)均低于陕西小米(19.07%~23.58%)。不同小米功能成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施秉小米的多酚含量最高,晋谷29的黄酮和黄色素含量最高。在小米理化特性中,糊化度、水溶性和吸水性指数最高的分别为盘州、新氿谷及黄平小米。经主成分分析,提取出5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6.368%,通过水溶性指数、水分、氨基酸、多酚、黄酮及黄色素等主要因素解释了原有15个指标的信息,经评价模型计算综合得分,排名前 5的品种依次为晋谷29号、镇宁、新氿谷、施秉以及琉璃谷。结论:基于主要品质特性及主成分分析对比15种小米的营养、功能及理化品质的差异性,可为小米特色化加工利用,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苦荞、白青稞、白藜麦、黄藜麦、红藜麦和黑藜麦等6种杂粮中所含基本营养成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及脂肪酸的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方法 依据国家标准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等进行成分测定并比较分析。结果 6种杂粮在营养成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水分含量为8.68~12.22 g/100 g, 蛋白质含量为10.33~15.41 g/100 g, 脂肪含量为1.25~6.31 g/100 g, 粗纤维含量为1.33~6.64 g/100 g, 灰分含量为1.11~2.53 g/100 g, 碳水化合物含量为67.56~75.85 g/100 g。6种杂粮均富含钾、磷和镁, 白藜麦富含铁, 苦荞富含锌。6种杂粮中不饱和脂肪酸占总脂肪酸的含量的75%以上, 除苦荞外, 其他5种杂粮中亚油酸的含量超过了总脂肪酸含量的一半以上。杂粮中氨基酸种类齐全, 尤其是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及赖氨酸等必需氨基酸含量均较高。氨基酸评分结果表明, 6种杂粮中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氨基酸评分均较高, 且含量都高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的推荐值。结论 苦荞、白青稞、白藜麦、黄藜麦、红藜麦和黑藜麦等6种杂粮营养丰富, 具有较好的开发价值和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探究大白芸豆、红芸豆、黑花芸豆、红腰豆和中白芸豆主要营养成分含量差异,对其营养品质进行分析与评价。以5个芸豆品种为试验材料,测定芸豆的蛋白质、脂肪、淀粉、灰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结果表明:供试芸豆的蛋白质、脂肪、淀粉和灰分含量品种间差异极显著(P<0.01),其含量分别为17.30~23.70、1.10~1.90、34.90~38.30、4.00~4.80 g/100 g。中白芸豆蛋白质和淀粉含量最高,分别为23.70、38.30 g/100 g;黑花芸豆K、Ca、Na和Mg含量最高,分别为1.99×104、1.15×103、33.40、1.79×103 mg/kg,中白芸豆Fe和Zn含量最高,分别为77.10、41.80 mg/kg,中白芸豆Na含量最低,为25.40 mg/kg;氨基酸含量范围是0.08~3.75 g/100 g,中白芸豆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TAA)含量最高,分别为8.86、14.17、23.03 g/100 g;5种芸豆脂肪酸含量范围是0.0020~0.8913 g/100 g,含有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9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3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其含量排序依次为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大白芸豆脂肪酸含量最高,为2.02 g/100 g。中白芸豆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比率(PS)最低,数值为4.14,红腰豆动脉粥硬化指数(AI)值最低,数值为0.005。综合多种营养成分含量分析,中白芸豆营养品质优于大白芸豆、红芸豆、黑花芸豆、红腰豆。  相似文献   

9.
分段热加工对薏米营养与功能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蒸煮、干燥、喷爆和油炸4 个工序加工膨化型薏米休闲食品,对比分析薏米在分段热加工过程中营养与功能成分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段热加工过程中,薏米营养与功能成分逐级递减(P<0.05)。其中,喷爆工序对薏米营养与功能成分破坏最大;精薏米灰分、蛋白质、脂肪、淀粉、粗纤维、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损失量显著高于糙薏米(P<0.05);糙薏米的主要功能成分黄酮、薏苡酯的损失率比精薏米分别低19.39%、10.12%。因此,作为功能食品原料,糙薏米比精薏米更具有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杂粮种子的发芽过程涉及多种复杂的物质转化,具有独特的生理效应,一些营养成分、功能因子的含量会在多种复合酶的作用下逐渐提升,而抗营养因子含量会逐渐降低。因此对杂粮进行发芽处理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该研究对利用微波、超声、高压脉冲电场等诱导杂粮发芽技术进行分析,重点综述了发芽绿豆、黑豆、红小豆、荞麦、粟等杂粮谷物,总结其发芽前后多酚、黄酮、γ-氨基丁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及植酸、单宁等抗营养因子的变化趋势,并综述发芽杂粮对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抗氧化活性及抗炎活性的功能效果。发芽后的杂粮种子作为主/辅料在开发相关功能性食品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相关的活性成分变化机理及对食品加工有何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因此,杂粮经过适当的发芽后,其生理活性成分朝着有益的方向变化,有望成为发芽食品功能性膳食补充剂,赋予其多种健康益处和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糙米粉、苦荞麦粉、薏米粉、白芸豆粉、燕麦粉5种市售谷物粉进行了粉体特性评价和体外模拟消化评价试验,通过测定各样品的粒径、润湿性、休止角、平板角、松装密度、振实密度等粉体特性指标,结合流动性指数表进行了评分;又经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测定这些原料的体外模拟血糖生成指数(Estimated Glycemic Index,e GI)。研究发现糙米粉的粒径分布最均匀,其次为白芸豆粉和苦荞麦粉;5种谷物粉的冲调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苦荞麦粉润湿时间最长,燕麦粉润湿时间最短但冲调易结块;粉体流动性最好的是糙米粉,其次为苦荞麦粉和白芸豆粉,生产传输比较方便;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结果显示:白芸豆粉的水解率曲线上升趋势最平缓且最终水解率最低,计算得出白芸豆粉的e GI=60.62,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小。因此白芸豆粉是一种粉体特性较好,且e GI较低的谷物粉,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该结果可为新款代餐粉的研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及流变仪对荞麦(甜荞、苦荞)淀粉糊化过程中的黏度和流变特性进行系统分析,并测定荞麦淀粉膨胀度、凝沉性、冻融稳定性、透光率等糊化特性。结果表明,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的糊化温度高于绿豆淀粉,低于大米淀粉和小麦淀粉。苦荞麦淀粉膨胀过程与绿豆淀粉相似,而甜荞淀粉与小麦淀粉相似;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透明性好;荞麦淀粉(甜荞、苦荞)冻融稳定性高于大米淀粉,低于小麦淀粉和绿豆淀粉;荞麦淀粉(甜荞、苦荞)糊具有较好的凝沉稳定性;荞麦淀粉糊属于非牛顿流体中的假塑性流体,其流变曲线符合Sisko 方程。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苦荞纳豆酱总黄酮和总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OH清除率、O2-·清除率和Fe3+还原能力,并且与黄豆酱、甜面酱进行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苦荞纳豆酱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清除率、·OH清除率、O2 - ·清除率均高于黄豆酱和甜面酱;Fe3+还原能力略低于甜面酱。被测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总酚的含量有显著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4.
薏苡不同部位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贵州兴仁县产薏苡的不同部位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其种仁及非种仁部位的营养成分和功能性成分。结果表明:薏苡6个部位的化学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种仁的蛋白质和多糖类物质含量较高,分别为19.33g/100g和2.26g/100g,VE含量为8.66mg/100g;外壳和种皮的粗纤维含量高;根中VB1和VB2含量较高,分别为0.61mg/kg和2.96mg/kg;矿质元素中K、Na、Ca、Mg等常量元素含量较高;种仁和叶中分析出7种必需氨基酸和10种非必需氨基酸,其余部位均为7种必需氨基酸和9种非必需氨基酸;功能性成分分析中,根的薏苡素和总多酚含量最高,分别为1.26mg/g和4.53mg/g,种仁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2.26mg/g。脂肪酸分析中,种皮、茎、叶的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达到70%以上。因此,薏苡不同部位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赤小豆淀粉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研究测定了赤小豆淀粉的各种结构特性,发现淀粉颗粒粒径范围为18~80μm,平均粒径为40.8μm;偏光十字明显,其X-光衍射图样属A型晶体结构,结晶度为40.5%。淀粉碘复合物可见光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波长为618nm,链淀粉含量33.2%。赤小豆淀粉在水中的溶胀能力较玉米淀粉大,比木薯淀粉小。赤小豆淀粉糊属于假塑性流体,糊抗剪切能力和凝沉能力均比玉米淀粉、木薯淀粉强,其冷、热糊粘度稳定性较好,单甘酯对赤小豆淀粉糊的影响较为特别。  相似文献   

16.
以苦荞麦和黄豆为原料,制作一款低盐荞麦豆酱。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荞麦豆酱的模糊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 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对低盐荞麦豆酱的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低盐荞麦豆酱的最优发酵工艺为:发酵时间59 d、荞麦粉添加量30%、发酵温度38 ℃、食盐添加量8%。在此优化条件下,低盐荞麦豆酱的感官评分为(88.49±0.25)分,氨基酸态氮、水分含量分别为(0.78±0.02) g/100 g、(43.22±1.92) g/100 g,其理化和微生物指标均符合相关国标要求。该结果可为低盐荞麦豆酱的开发和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Adzuki bean (Vigna angularis), also called red bean, is a legume of Fabaceae (Leguminosae) family. This crop is native to East Asia and is also commercially available in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t is becoming a research focus owing to its distinct nutritional properties (e.g., abundant in polyphenols). The diverse health benefits and multiple utilization of this pulse are associated with its unique composition. However, there is a paucity of reviews focusing on the nutritional properties and potent applications of adzuki beans.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health benefits,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 of adzuki beans. Suggestions on how to better utilize the adzuki bean are also provided to facilitate its development as a functional grain. Adzuki bean and its components can be further developed into value-added and nutritionally enhanced products.  相似文献   

18.
以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为原料,研究低添加量(1%~4%)苦荞多酚与两种淀粉共糊化后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其透明度、凝沉性、糊化特性、质构特性、抗性淀粉含量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荞多酚与两种淀粉的共糊化显著降低了淀粉糊的透明度和沉降体积比,淀粉糊的凝沉加快;两种淀粉的糊化温度和糊化焓值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淀粉更易糊化;同时两种淀粉胶质构参数显著降低,苦荞多酚添加量为4%时苦荞淀粉和小麦淀粉硬度分别下降了19.74%和54.18%;苦荞多酚的存在显著提高了淀粉中抗性淀粉含量(15%~30%)。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共糊化后苦荞多酚促进了淀粉颗粒的交联和聚合。苦荞多酚对淀粉理化性质的改变可视为一种提高抗性淀粉含量的物理改性方式,苦荞粉可作为高抗性淀粉食品的优质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