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报导近年来西洋参防治糖尿病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文献,对西洋参抗糖尿病的活性成分,药理试验结果以及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西洋参中含有的皂苷类成分是一类具有高药理活性的天然化合物,可通过降血糖、调血脂、抗氧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途径能够起到有效防治糖尿病的作用。结论:研究开发防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西洋参类制剂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天然植物抑菌成分提取及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冬娜  马晓军 《包装工程》2018,39(13):71-77
目的综述天然植物抑菌成分提取技术及其在食品(肉类)和果蔬保鲜包装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天然植物抑菌成分的提取技术、方法及其在食品贮藏和果蔬保鲜中的应用。结果天然植物提取的抑菌成分可有效抑制冷藏食品和果蔬的微生物侵入,防止其腐败变质及营养损耗,从而延长食品和果蔬的货架期。天然植物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环保、安全无毒等优点,其内提取的抑菌成分在食品贮藏和果蔬保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论天然植物提取物作为天然抑菌剂,在国内外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应用,使肉类和果蔬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达到最长的保存期,但抑菌成分提取技术的结合使用和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研究还不够深入,是今后值得关注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沙棘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其对胃肠道微生物的影响的研究进展。方法对沙棘中的主要活性成分以及胃肠道微生态系统进行阐述,分析近年来关于沙棘与人体胃肠道微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展望。结果沙棘中富含多酚类化合物、维生素、脂类化合物、萜类、甾体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类化合物等活性成分,它们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并具有改善肠道微生态系统的潜在价值。结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沙棘在改善胃肠道微生态系统紊乱和食品贮藏领域有深远的研究价值,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五味子化学成分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按照化学成分进行分类。结果:总结发现五味子含有多种活性成分。结论:五味子具有开发药品及保健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梳理并展望黄花菜采后贮藏保鲜及其活性成分提取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为黄花菜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近年来黄花菜保鲜贮藏方法进行综述,包括冷藏保鲜、生物化学保鲜和辐射保鲜等,并对黄花菜中的多糖、黄酮、多酚等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选择适宜的保鲜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长黄花菜的贮藏期,有助于黄花菜产业健康发展;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几种黄酮类与多酚类的成分上,提取技术以微波提取法、超声提取法和溶剂萃取法为主。结论 单一保鲜技术的应用对延长蔬菜贮藏期的效果有限,保鲜技术的综合应用才是今后黄花菜保鲜的发展方向,黄花菜活性成分的提取方法以及提取物的功能验证方面研究还不够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天然活性包装膜在冷冻肉贮藏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在介绍反复冻融对冷冻肉品质影响的基础上,围绕天然活性包装膜的功能成分、成膜工艺及其在冷冻肉贮藏中的应用研究予以阐述,讨论现有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的研究方向。结果 冻融过程中冰晶的反复形成影响冷冻肉体系的细胞结构和理化性质,加剧肉品品质下降;天然活性包装膜可以通过降低干耗、抑制氧化等延长肉品货架期。结论 天然活性包装膜可有效保护冷冻肉品,在肉品保鲜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卵磷脂的功能特性和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为磷脂及其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一定的思路和依据。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前沿文章对卵磷脂的来源分布、物化性质、功能活性及其机制进行全面概述,总结目前磷脂的应用现状,并对其未来发展前景予以展望。结果卵磷脂具有降血脂、调节血糖、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功能,可以缓释药物的递质、机能的维护,同时可作为功能食品的开发、食品包装涂膜的最优选材料。结论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卵磷脂这种具有多重功能的天然活性成分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在食品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8.
以药用植物有柄石韦叶为材料,采用组织块法与微量稀释法分离并筛选出一株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S-34。经形态学观察、ITS测序与序列比对鉴定内生真菌S-34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进一步利用GC-MS对其代谢物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内生真菌S-34发酵液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成分主要为氟苯甲酸(20.86%)、苯乙醇(4.89%)、2,3-丁二醇(3.64%),菌体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抑菌成分主要为苯甲醛(2.27%)、亚麻醇(2.53%)、亚油酸单甘油酯(1.69%)、亚麻酰氯(9.28%)、反式角鲨烯(7.26%)、麦角甾醇(2.78%)。研究表明,有柄石韦内生真菌S-34的代谢物中蕴藏着较为丰富的抑菌活性物质,是开发天然药物的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9.
辣椒素是辣椒中主要的刺激性化学物质,也是辣椒中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成分,在进行军事、农业以及医学方面辣椒素都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在国内外的诸多研究当中,辣椒素的研究极具价值和前景。在目前的辣椒素提取工艺中,主要是使用有机溶剂萃取法进行提取的,而这种方法的主要缺陷是产量较低,效率过低,因此对辣椒素提取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辣椒素提取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标准,并对其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火山灰活性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宇  黄少文 《材料导报》2011,25(15):104-106,113
介绍了国内外水泥混凝土中使用的火山灰质材料活性评价方法的分类和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影响火山灰活性的因素,如细度、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和热处理温度等。火山灰活性评价方法主要有酸碱溶出法、石灰吸收法、热分析法等直接测量火山灰活性的方法和强度指数法、电导率法、水化热反应热法等间接测量火山灰活性的方法。通过分析各种影响火山灰活性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火山灰质材料越细或比表面积越大,火山灰活性越高;火山灰质材料中非晶态硅酸盐和铝酸盐含量越高,则火山灰活性越高;适当的热处理温度将有效提高一些火山灰质材料的火山灰活性。  相似文献   

11.
唐智鹏  陈晨伟  谢晶 《包装工程》2018,39(5):99-104
目的为控释型抗菌活性包装膜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与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方法综述抗菌活性包装膜及其结合控释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同时总结抗菌活性包装膜在果蔬类、动物源类食品中的应用,并对控释型抗菌活性包装膜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果抗菌活性膜与控释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抗菌剂的选择、安全性、物理性质、释放规律等问题还需深入研究。结论国内外抗菌薄膜的实验室研究阶段基本成熟,但是在结合控释技术的应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因此,开发安全、高效的控释型抗菌活性包装膜和推广食品包装应用是食品包装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论述活性食品包装膜的研发技术与功能分类,为食品包装行业的材料开发与研究提供基础。方法以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为主,总结活性包装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效果,对活性膜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并总结抑菌性、抗氧活性食品包装膜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同时展望活性包装膜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的研究与开发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研究应用体系,其抑菌机理、抗氧化机理、安全性、时效性等相应的理论模型和检测方法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结论抑菌及抗氧化活性食品包装膜有一定的高效性、稳定性及安全性,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与市场价值。  相似文献   

13.
杨大恒  付健  李晓燕 《包装工程》2021,42(3):100-106
目的概述红外辅助冷冻干燥技术在食品干燥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红外辅助冷冻干燥技术的选用以及工业化应用提供借鉴和理论支持。方法通过归纳总结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对红外辅助冷冻干燥技术的机理、红外辐射器波长和温度、食品干燥过程的预测以及对最终品质的影响等进行论述,并且提出改进措施。结果红外辅助冷冻干燥技术的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其中控制红外辐射器温度、波长,监测干燥过程,以及建立适当的动力学模型是实现工业生产规模化的最新研究方向。结论红外辅助冷冻干燥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系统能耗,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新的研究方向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宋洪泽  林勤保 《包装工程》2019,40(17):63-71
目的 介绍抗菌剂在塑料包装中的应用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阐述抗菌剂在改善包装材料抗菌性能方面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并重点关注抗菌剂在塑料包装材料领域中的安全性评估。方法 总结国内外抗菌剂在塑料包装材料领域的研究现状,简单介绍抗菌剂分类和抗菌塑料的制备方法,并重点整理分析抗菌剂在塑料包装材料领域的应用和进展,讨论塑料中抗菌剂在安全方面的问题。结果 虽然塑料包装中的抗菌剂能够提高包装材料的抗菌性能,但同时也可能在与食品接触的过程中迁移到食品中;对抗菌塑料中抗菌成分的迁移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有助于人们认识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和更好地发展食品接触材料。结论 抗菌塑料包装在应用中既要为包装材料提供抗菌性,还需要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提供科学的研究基础。方法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分析和总结,介绍了微胶囊的功能、作用机理、制备和表征方法,概括了微胶囊技术在食品包装中(包括抗菌包装、防虫包装、果蔬保鲜包装、可食膜、冷鲜肉包装、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的研究进展。结果分析表明微胶囊技术能够增加活性成分的稳定性,与包装系统结合能够达到缓释抗菌或控制温度等效果,提高了产品的货架期,其与包装系统的结合主要有4种方法(原料共混、涂覆、装入小袋置于包装系统、固载纤维法)。结论研究微胶囊与聚合物原料的最佳加入比例能够获得综合性能较好的包装膜,微胶囊技术在可食膜、相变材料-控温包装、生物质包装材料方面的发展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介绍茶多酚良好的抗氧化性、抑菌性,综述国内外将茶多酚与可降解成膜基材复合后应用于食品保鲜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的综述,介绍茶多酚的保鲜机理及与可降解成膜基质复合后在食品保鲜(肉类、蔬菜类、水果类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并分析茶多酚的加入对复合膜保鲜效果的影响。结论 从发展趋势来看,可降解食品保鲜材料必将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茶多酚的添加虽使得可降解复合膜的保鲜效果大大增加,但国内外在茶多酚复合保鲜材料方面的研究形式相对较单一,多以复合膜或者膜液形式进行保鲜。利用微胶囊技术与茶多酚复合保鲜材料相结合制备保鲜剂,既能够更好地控制保鲜剂的使用量,又能避免直接与食品过多接触,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孙明明  顾佐  郭宁  李娟 《真空与低温》2010,16(2):113-117
阐述了电推进系统空心阴极热特性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并且进一步介绍了空心阴极热特性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主要技术难题,能够对未来空心阴极热场分析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董占华  肖黎 《包装工程》2019,40(21):51-60
目的综述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重金属的来源及危害,国内外标准法规,铅镉迁移的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进展等,为解决我国陶瓷食品接触材料中存在的安全问题、提高我国食品包装安全性的综合监督管理水平、推动我国包装产业和食品产业的稳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列举、排比及归纳等方法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铅、镉溶出量相关法规方面,目前我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陶瓷釉层中重金属初始含量、釉料成分比例、烧制温度,食品的pH值、酒精度以及贮藏时间、贮藏温度等都会对重金属的迁移起到很大影响;国内外对陶瓷中重金属迁移机理相关的研究较少。结论我国在陶瓷制品重金属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等方面虽与国际逐渐接轨,但仍存在差距,在陶瓷制品微观结构对迁移机理的影响方面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9.
赵亚珠  郝晓秀  孟婕  魏娜 《包装工程》2018,39(15):88-94
目的对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纸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分析,总结食品抗菌包装纸的技术发展趋势,以期为抗菌纸的研究提供有效参考。方法对抗菌食品包装纸的抗菌剂——无机型抗菌剂、化学合成型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及其主要抗菌机理进行阐述;根据涂布、添加浆料、浸渍/喷淋、纤维改性等加工方法对抗菌食品包装纸进行分类;分析和总结国内外食品抗菌包装纸的最新研究成果;从高效安全抗菌剂及应用剂型的研发,抗菌纸抗菌效果的持久性和作用方式的提升,食品抗菌包装纸的产业化工艺技术的开发等方面指出今后食品抗菌包装纸的发展趋势。结果食品抗菌包装纸的开发仍处于初步阶段,抗菌纸的产业化推广不够,抗菌纸中抗菌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可持久性还有待进一步改善。结论随着对绿色安全高效抗菌剂、应用剂型和抗菌纸加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食品抗菌包装纸必将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