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旭  易坤  左超 《太阳能》2021,(3):68-74
目前在光伏电站设计中,光伏组件串联数的计算广泛使用GB 50797-2012或IEC 62548-2016中的计算方式,假定在极端环境低温的情况下对光伏组串的开路电压、最大功率点电压等进行计算,进而确定光伏组件成串数量,即光伏组件串联数。但随着对光伏电站度电成本的要求日益严苛,上述对于计算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串联数的要求已经偏于保守。最新版的IEC 62738-2018中不再要求采用极端环境低温进行计算,而是允许在数据足够充分的情况下采用限制在日照时间内的年平均最低环境温度进行计算。基于此,依据近期国际超大型项目中光伏电站光伏组件串联数的计算经验,进一步提出了以大量气象数据为基础来预测最低环境温度与太阳辐照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联合计算光伏组串的开路电压与最大功率点电压,从而确定光伏电站的光伏组件串联数的计算方法。以中东地区某光伏发电项目为例对该优化方法进行验证,计算得到的光伏组件串联数比采用GB 50797-2012或IEC 62548-2016计算时得到的结果多2~4块,结果显示,该优化方法可以显著节省光伏电站的投资,并降低度电成本。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进一步降低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提高整体经济性,针对目前光伏电站设计中组件串联数计算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优化后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设计算例,以系统效率和投资成本为目标进行了对比计算,优化后的计算方法可提升发电效率约0.25%。  相似文献   

3.
灰尘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会大幅降低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为降低积灰对光伏电站发电量损失影响的程度,电站需定期清洗光伏组件,因此,基于新能源集控平台设计了一款光伏组件清洗分析系统。该系统通过建立清洗计算模型,提出光伏组件无积灰理论发电量算法,量化了积灰损失发电量,推算光伏组件的最优清洗周期。结果显示:该系统能够为光伏组件清洗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忆麟 《太阳能》2021,(1):62-67
在对光伏电站的光伏方阵进行设计时,行业内大部分设计人员在计算光伏组件串联数时往往会忽略"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温度"与"气象极限温度"二者的区别,习惯上采用气象极限温度来计算光伏组件串联数.通过分析光伏组件工作条件下的极限温度与气象极限温度的区别,指出了常规计算时采用气象极限温度取值存在的问题,拓宽了看待光伏组件工作...  相似文献   

5.
基于常州某3.00 MW分布式光伏电站级平台和上海地区单块组件级实验平台的实测数据,建立光伏系统综合效率随辐射量变化的数学模型,得到该电站年综合效率值为59.45%,远低于工程经验值。并从逆变器转换效率、单块光伏组件以及整个阵列的转换效率方面入手分析研究,对光伏阵列工作电压与逆变器MPPT工作电压失配导致电站综合效率受损进行重点揭示,且据此对光伏阵列组件串联数进行优化设计。可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效率分析、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指导,有利于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准确预估。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了光伏组件在单列支架上不同布置方式时的串联接线方案,结合工程实际应用,对目前西北高原地区大型地面并网光伏电站常用的72片大型光伏组件、60片小型光伏组件在横向、竖向布置,长、短支架布置排列组合共8种布置方案下的串联接线方案进行详细分析,并发现光伏组件竖向布置时的奇偶交叉串联接线方式,可有效解决光伏组件串联过程中因组件出厂时自带的接线盒出线电缆长度不够而导致现场需要在串联的每2块光伏组件中增加电缆才能解决串联接线的麻烦。研究对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光伏组件生产工艺,以及工程实际应用中缩短施工周期、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建设成本、综合提升光伏发电系统效率都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光伏产业蓬勃发展,巨大的光伏市场促进了光伏发电系统效率提升、系统成本下降,给技术改造创造了空间。利用泰和20 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原有鱼塘水面已布置光伏组件后剩余的空间进行技术改造,增补了400 kW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从光伏组件布置、系统结构设计、建设成本分析等3个方面,对新增光伏发电系统分别采用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和传统渔光互补光伏发电系统这两种方案的建设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可减少建设成本,增加土地利用率。研究结果可为今后相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发电成本逐渐降低.介绍了影响光伏发电成本的因素并分析了其对光伏发电成本的影响,同时以实例介绍了现阶段典型光伏电站发电成本及投资效益分析,为投资者进行光伏电站投资提供一定的理论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湖北山地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湖北省太阳辐射资源分布情况,选择以罗田为例展开湖北湖北山地太阳能光伏电站设计与效益分析工作。文中分析了湖北山地光伏电站的特点及设计建设难点,对光伏组件串联数、阵列间距、设备布置进行优化计算,结合工程地质和环境条件,对组件和电气设备选择,为今后山地光伏电站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石凯  李光明  吴甫  熊熹 《太阳能》2023,(3):58-67
随着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的不断扩大,光伏发电量逐年增加,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但各光伏电站的运行质量参差不齐,光伏发电系统中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和故障处理效率直接影响了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平准化度电成本及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总结了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组件、汇流箱、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常出现的故障问题,分析了产生故障的原因,并提出处理或预防故障的措施,旨在提高光伏电站安全稳定运行质量,保障光伏电站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杨旭  易坤  杨浪 《太阳能》2021,(4):58-63
通常光伏电站设计时要考虑2个主要目标,一个是使光伏电站的发电量最大,另一个是使光伏电站的度电成本最低。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因素众多,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交互影响极其复杂。在粗糙决策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遗传算法来寻找光伏电站发电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光伏电站发电量作为决策属性,选取8个参数作为条件属性,建立了光伏电站发电量的诊断模型,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决策规则。结果表明:光伏组件串联数、热交换系数及交流线损是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决定性因素;对热交换系数较大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而言,通过控制交流线损和光伏组件串联数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12.
《太阳能》2020,(3)
通过搭建实证系统,研究了2种防水卷材和3种白漆对双面光伏组件发电量的影响,为工商业屋顶光伏电站采用双面光伏组件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持;并将各种材料的成本和电站发电量收益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获得了较为优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3.
光伏发电成本的数学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珺 《太阳能》2012,(2):53-58
光伏发电从2005年进入产业化以来,成本不断降低.目前,我国发改委制定了1元/kWh的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但许多投资者对于光伏发电的成本却感到难以分析,不敢贸然投资.本文给出了光伏发电成本的数学分析模型,讨论了影响光伏成本电价的因素,如装机成本、日照时间、贷款状况、预期的投资回收期以及运营费用等.并根据该模型对现阶段光伏发电的投资效益进行了投资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我国西北地区,按照1元/kWh的上网电价,目前投资光伏电站的投资回收期为10年.  相似文献   

14.
《太阳能》2014,(8):31-33
<正>1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的定义华为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是将电站作为面向客户可交付的产品,从电站建设到运维全流程进行优化和创新,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技术进行跨界融合,实现在初始投资不增加的前提下,降低初始投资、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系统发电量、增加投资回报率的目的。智能光伏电站解决方案相比传统的以集中式大机为代表的电站解决方案,在设计理念上有3点显著差异。1)数字化光伏电站。首先是对现有的光伏发电部分进行智能化改  相似文献   

15.
《太阳能》2020,(8)
针对某个采用固定支架运行方式的光伏电站,通过相关软件模拟光伏组件在不同安装倾角时倾斜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得出理论最佳安装倾角;然后在支架行间距不变的情况下,根据组件安装倾角与发电量之间的关系,综合确定组件的实际最佳安装倾角,以期通过此方法指导光伏电站设计方案的优化,在不提高光伏发电系统成本的情况下,提高电站的发电量。  相似文献   

16.
马庆虎  马超 《太阳能》2022,(12):62-66
近年来,在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和光伏组件功率提高、光伏逆变器和升压变等集成设备技术进步,以及光伏电站开发、建设、运维经验积累等因素推动下,光伏电站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持续下降;与此同时,国家也在从政策方面推动光伏电站的平价上网。以青海省共和县某光伏电站为例,从光伏电站的设计优化和主要设备选型2个方面来降低光伏电站的LCOE,通过对光伏组件选型、逆变器匹配性、光伏支架运行方式、容配比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光伏电站单瓦成本或LCOE较低时的方案。以期通过该方法来优化光伏电站的设计方案,降低其LCOE,提高其发电量,促进光伏电站平价上网。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目前光伏组件测试工作繁冗的问题,研发了一种新型多通道光伏组件测试系统,可为光伏组件的户外性能测试、数据分析及优化布置提供极大地便利,并可为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分析提供精确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8.
陈祥 《太阳能》2011,(17):12-14,49
目前并网光伏电站实时效率分析还缺少实际的算法和研究。针对该问题,首先根据经典天球坐标系统理论提出分析效率时需要计算数据;再根据太阳辐照原理得出固定倾角光伏组件的理论发电量,并根据某电站的地理经度、组件实时工作温度修正后,计算出该光伏电站的实时效率;最后根据该电站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设计的不足和提高电站发电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光伏电站并网运行给配电网无功优化带来的问题,根据光伏发电的运行特性,构建了含光伏电站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数学模型,并提出改进的布谷鸟算法求解无功优化模型的方法,对含光伏出力的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无功优化。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降低配电网的有功网损,各节点远离电压崩溃点。  相似文献   

20.
李志刚  田盛 《太阳能学报》2016,37(12):2999-3004
为提高光伏阵列发电效率,避免发生热斑效应,通过改进空间向量模型,对局部阴影下光伏组件间的匹配度进行计算,并将匹配度高的光伏组件进行串联,实现对光伏阵列结构的优化。对比分析表明,该算法可提高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提高组件间的匹配度,避免因不匹配而造成的热斑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