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比某地下综合管廊区间结构在考虑地震作用和不考虑地震作用时的内力及配筋方案对比,并进行裂缝宽度验算,为地下综合管廊区间结构设计时是否需进行考虑地震作用下的补充验算提供参考。本文以某地下综合管廊区间结构为例,参考地下结构相关规范的规定,运用midas Gen软件基于反应位移法对其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进行分析,并对比在考虑地震作用和不考虑地震作用下的内力、配筋,以及验算结构是否满足裂缝宽度要求。根据分析可知,对于地下综合管廊区间结构,若仅考虑静力荷载及裂缝宽度控制进行结构设计会使结构不满足抗震设计的要求,在对同类的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时,需进行在考虑地震作用下的补充验算。  相似文献   

2.
针对我国目前缺少完善的地下综合管廊复杂节点区间抗震计算设计规范的现状,结合工程实例,基于MIDAS Gen软件,采用反应位移法对复杂投料口结构进行横纵向抗震计算,经分析对比考虑地震作用与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投料口结构的内力、配筋情况,进一步证明了在地震作用中土层的变形位移对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安全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下综合管廊作为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不仅可以实现各类市政公用管线的集约化建设与管理,还避免因管线事故频发开挖路面所造成的"拉链路"现象[1,2]。反应位移法是基于一维土层的地震反应分析,结构的计算变形与实测变形较为吻合,可以较为清晰反映土体—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基于反应位移法,利用有限元计算软件Robot Structural Analysis对综合管廊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并对比在考虑抗震作用和不考虑抗震作用下的内力、配筋等结果,为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是否需要进行抗震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西安市幸福林带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例,采用了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跨地裂缝的地下综合管廊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找出了跨地裂缝管廊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在地震作用下,跨地裂缝的管廊结构底板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显著,应力集中现象更明显,易出现破坏,尤其是在地裂缝附近的管廊结构反应更加剧烈;处于场地上盘的管廊结构会发生沉降,处于场地下盘的管廊结构会出现脱空,管廊结构随着土体的变形而发生相应的变形;随着地震强度增大,管廊结构的竖向位移也随之增大,且低频成分较多的地震波对结构的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国内某地下综合管廊为背景,基于反应位移法的基础上,利用MIDAS-GEN有限元软件研究地下管廊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内力分布规律,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地下空间建设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文章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以某实际工程为案例,建立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通过观测综合管廊沿轴线方向相邻管环环间张开量、米塞斯应力云图以及不同观测点处的位移时程来分析地震作用下综合管廊的位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综合管廊在穿越土层交界位置处时,地震响应较大,应在此部位加强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7.
在软土地基上兴建双舱矩形综合管廊,存在结构两侧不均匀沉降和应力集中的问题,文中基于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工程,考虑综合管廊与周围土体的相互作用,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分析隔墙位置对双舱矩形综合管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隔墙位置时综合管廊底板和顶板的竖向位移曲线基本一致,竖向位移最大值始终出现在小舱室边墙处;综合管廊结构两侧的沉降差异随隔墙距管廊中轴线距离的增大而增大;综合管廊顶板和底板上部的水平拉应力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隔墙和大舱室底板中央附近,且均随隔墙距管廊中轴线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下综合管廊的抗震计算问题,基于反应位移法,建立了管廊标准段在地震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得到了管廊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以及内力响应,并对管廊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综合管廊标准段的上顶部与外侧板交界处是抗剪与抗弯验算的关键部位,且外侧板的跨中配筋也需要重点关注。反应位移法原理简单,适用性较强,比较适合综合管廊的抗震计算。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3,(Z1):559-561
采用反应位移法对地下综合管廊进行抗震计算,考虑了地层和和结构的震动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关系。通过结合工程实例阐述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使用反应位移法计算地震内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维护城市道路通畅、管道布局合理,新型地下结构预制综合管廊应用逐渐广泛。地震灾害可能会对综合管廊结构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使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福州市马尾区地下预制综合管廊项目为原型,采用双折线模型简化模拟综合管廊接头遇水膨胀橡胶的压缩曲线,不考虑结构与土体间的摩擦滑移,建立三维预制综合管廊-接头-场地土的地震动响应分析模型。首先考虑刚性连接和柔性连接的两种接头形式,研究不同接头连接刚度对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的影响;其次通过改变视波速大小实现行波效应,研究不同视波速下,不同预制标准节段长度拼接的综合管廊结构在不同接头位置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行波效应和预制标准节段长度变化均对预制综合管廊结构的地震响应存在显著影响,随着预制标准节段长度的增大,接头处的地震响应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1.
以某项目地下综合管廊为例,采用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构在基本组合和地震组合下的内力,分析地震作用对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在高烈度地区地震可能起控制作用,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工程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幸福林带地下综合管廊项目为例,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管廊结构三维模型,并找出了地下综合管廊结构在地裂缝活动和地震耦合作用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地裂缝活动较弱或无活动时,跨地裂缝管廊结构底板的加速度响应更显著,但随着沉降量的增大,结构的峰值加速度最大值出现位置由底板转向顶板;空间较大的舱室更易发生破坏,且中间位置(地裂缝附近处)的应力集中现象更加明显,逐渐向两端衰减;当地裂缝活动较大时,整体结构出现应力重分布,应力集中的位置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3.
《四川建材》2017,(2):56-58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地下商店等地下结构得以大量兴建,其抗震问题已经成为城市地下工程抗震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规范推荐的反应位移法对不规则矩形地铁车站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不同位移加载方向下结构在设防地震、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内力情况及抗震性能,进一步验证反应位移法的适用性。本文主要通过Abaqus软件对武汉地铁光谷五路站典型截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下管廊的推广与建设,地下管廊的抗震设计也引起了更高的重视。本文结合工程实例,基于MIDAS Gen软件,采用反应位移法进行横向抗震计算,阐述了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使用反应位移法计算综合管廊横向地震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杨艳敏  范鑫阳  龚玉宝  王勃  陈宇 《建筑结构》2020,50(14):91-96,67
为探究地下综合管廊腋角高度、建造方式对管廊结构加速度、层间位移、钢筋应变影响,完成管廊模型地震响应振动台试验。设计4个相似比为1/6的管廊模型,在El Centro波作用下通过输入不同的频率、幅值,研究不同参数对管廊动力响应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腋角高度对管廊结构加速度的作用易受到管廊结构本身及周围土体非线性的影响;腋角高度对装配式管廊影响大,增大相同腋角高度装配式管廊结构的层间位移降低30%~50%,而整浇式管廊降低10%~30%;在强震时建造形式对加速度及管廊顶板、底板的层间位移影响均较大;增加腋角高度,两种管廊钢筋应变均变小,装配式管廊变化大;装配式管廊钢筋应变大于整浇式管廊钢筋应变。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综合管廊的大规模建设以及绿色建造技术的发展,综合管廊预制拼装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根据大量震害实例,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的纵向拼缝通常为其薄弱部位。本文以盐城市东进路东延地下管廊工程中的预制拼装管廊为例,运用反应位移法,对纵向拼缝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纵向拼缝在横向地震位移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错动为主,最大变形量能够满足设计要求。表明在低烈度的地震作用下预制拼装综合管廊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对于高烈度的地震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地下综合管廊在超重交通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特性,基于湖南某综合管廊实体工程,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二维工况下重型车辆荷载以垂直走向通过综合管廊结构时结构的受力和构件位移特征。结果表明,超重荷载对管廊结构产生较为明显的竖向位移,超重荷载对结构整体、分隔墙、综合舱顶板竖向位移有明显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为今后管廊的建设运营及维护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维护城市道路通畅、管道布局合理,新型地下结构预制综合管廊应用逐渐广泛.地震灾害可能会对综合管廊结构造成不可忽视的破坏,使城市经济发展和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以福州市马尾区地下预制综合管廊项目为原型,采用双折线模型简化模拟综合管廊接头遇水膨胀橡胶的压缩曲线,不考虑结构与土体间的摩擦滑移,建立三维预制综合管廊-接头-场地...  相似文献   

19.
地下综合管廊是城市生命线工程建设中一种现代化先进建设模式,发展地下综合管廊已成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利用反应加速度法和反应位移法,基于有限元计算方法对砂土地区多舱管廊结构进行横向抗震计算,分析了在2种方法下多舱管廊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比较了2种方法在相同工况下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多舱管廊结构抗震分析中2种方法具有不同的计算精度;多舱管廊结构的危险位置为结构内部左侧中柱与结构底板左侧;反应加速度法在砂土地区多舱管廊结构抗震中适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湖南省长沙市黄江大道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为依托,基于大型商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土-综合管廊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土体采用Davidenkov本构模型进行描述,地震动选用常用的EL-Centro波,通过观测综合管廊沿轴线方向相邻管环相对位移极值、位移云图以及不同观测点处的位移时程来分析地震作用下综合管廊的位移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之下,在软硬土交界位置,由于土体刚度差异,引起软硬土层中的管廊结构所受周围土压力的围压约束不同,进而导致土-综合管廊相互作用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