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约为1/3,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光储直柔”建筑新型能源系统是面向碳中和目标实现建筑能源系统革新的重要技术路径。该文对“光储直柔”四个关键技术内涵进行了综述梳理,然后聚焦“光储直柔”配电系统中的四项关键技术现状进行讨论,并对未来需开展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同时,结合案例,初步分析了光储直柔的节碳效益及前景,以期为“光储直柔”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从全生命周期角度,建材生产和建筑运行阶段是建筑行业碳排放的主要源头。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在这两个阶段,采取有效的减碳措施。经调研分析发现:钢材、水泥和铝材,三者合计的能耗及碳排放占整个建材生产阶段的比值分别达到95.5%和98.9%,这与它们的高能耗的生产工艺和用量有密切联系,可通过降低水泥用量或优化水泥生产工艺以及推进木质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来实现建材生产阶段的节能、降碳。直接与间接碳排放构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体,降碳举措包括: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提升建筑本体节能、实现建筑全面电气化和减少高碳排的生活习惯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针对“双碳”目标下北京市面临的减碳压力,以居住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为切入点,运用LCA理论,结合STIRPAT模型、情景分析法、蒙特卡罗模拟法等研究方法,对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未来发展趋势做了合理预估。研究表明,有9个影响因素对北京市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存在显著影响。在北京市“十四五”节能减排政策的作用下,居住建筑运行碳排放速率明显降低,但依然不能实现居住建筑“碳达峰”目标。常住人口、集中采暖面积、居民生活能耗、单位GDP能耗、新建居住面积对北京市居住建筑碳减排贡献最大。因此居住建筑碳减排工作要重点关注发展规划的完善、人口数量控制、居住建筑开发面积;推行绿色清洁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强化监督管理;针对不同主体需求实行差异化激励政策。  相似文献   

4.
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对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利用CBCEM模型对我国建筑运行碳排放进行中长期预测,研究了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的目标和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领域按照现有发展模式,建筑运行碳排放将在2038-2040年达峰,碳排放峰值约为31.5亿tCO2,到2060年碳排放量仍将有27.2亿tC02,无法实现建筑领域2030年前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通过现有技术措施的组合实施,可将建筑领域碳达峰时间提前至2030年左右,峰值强度约为26.5亿tCO2;通过测算不同情景下建筑碳排放量,综合考虑技术难度、成本和可推广性,建议技术措施的优先级是:提升新建建筑能效>建筑可再生能源利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本研究为我国建筑领域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双碳”目标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筑碳排放具有巨大的降低空间,传统建筑能耗计量已无法满足节能降碳需求;提出一种含光储直柔的建筑运行过程中用能碳排放指标精细化估算方法,考虑建筑光储系统出力与电网单位电能碳排放量时变性,通过计算建筑内各负荷的间接碳排放量及直接碳排放量获取一天实时分项碳排放模型;该估算方法为设计阶段进行低碳建筑减碳方案对比与确认提供有效技术支持,为低碳建筑“光储直柔”一体化设计配置与调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6.
吕正东 《城市建筑》2023,(17):182-185+201
“十四五”规划从国家层面上对建筑业的“碳达峰、碳中和”作了明确规划和严格部署,是我国碳达峰的窗口期。在双碳背景下,关于绿色建筑问题已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绿色建筑与双碳目标密不可分。绿色建筑是双碳目标的重要内容,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建筑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的助力,因此新时期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建筑领域是我国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三大领域之一,具有巨大的碳减排潜力和市场发展潜力。促进建筑产业快速向低碳、绿色方向转型,探索平台化、定制化、网络化、规模化、全球化的新型运营模式,积极探索基于双碳目标的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路径,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实现“双碳”目标,针对国内外建筑碳排放计算方法做出文献调研,总结了碳排放计算方法的发展历程,针对在建筑碳排放中的阶段划分展开详细说明。结果表明,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是建筑碳排放量计算方法的核心理念,LCA对建筑阶段的划分越来越多,每个阶段的碳排放源越来越详细;我国在建筑碳排放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更侧重于碳排放源的寻找,对碳汇关注较少;在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量计算的研究中,国外构建了较为全面的模型。  相似文献   

8.
建筑领域实施低碳、零碳发展路径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践行“一带一路”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北京金隅怀柔兴发科技园区及园区内一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工作为例,确定了园区整体的低碳实施路径与零碳建筑改造技术方案。园区通过产业低碳、建造低碳、运行低碳3个方面实现低碳目标。既有建筑通过超低能耗技术(建筑本体节能)、光储直柔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碳替代)与绿植碳汇(碳补偿)技术,实现建筑运行阶段和全生命周期的零碳乃至负碳。既有建筑零碳改造后运行阶段一次能源总需求为-71.3 kW·h/(m2·a),年单位建筑面积碳排放强度-14.2 kgCO2e/(m2·a),建筑全生命周期(50年)可减少碳排放量508.48 tCO2e。研究内容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施建筑绿色低碳建造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9.
《城市开发》2022,(12):93-95
<正>随着国家“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绿色低碳的工作生活方式逐渐深入人心。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推动企业、个人减少碳排放以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建筑从建材生产、建筑施工及建筑运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中,建筑运行阶段的碳排放约占43%,可见,建筑运行阶段的低碳管理对实现建筑行业的减碳目标意义重大。海纳万商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纳万商”)作为中海物业旗下非居业务子品牌,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建筑用能作为消费领域用能的主要部分,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影响,准确分析建筑领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对于降低建筑领域碳排放并制定中长期规划有重要作用。文中基于中国能源平衡表的建筑能耗宏观计算方法,对黑龙江省2006—2020年近15年的建筑能耗和碳排放总量进行统计与计算。得出黑龙江省建筑领域能耗和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各种能源种类消耗情况,以及不同建筑类别的能耗和碳排放现状,为政府今后节能减排的政策优化及政策选择提供数据支撑。结果显示2006—2020年,黑龙江省城镇建筑能源消耗量和碳排放量在2017年达到峰值之后逐年下降,也表明黑龙江近些年大力推行散煤替代、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供热效率等建筑节能政策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卓遥 《福建建筑》2023,(3):34-38
近期政府发布的一系列规范中,对建筑碳排放计算的要求逐渐凸显。为了更好地理解规范精神,分析我国碳中和目标及建筑行业对碳排放的影响,探讨目前制定建筑碳排放规则的背景原因;通过分析环境、国家、人民的需要,理解碳排放计算的意义;通过解读规范条文及公式,剖析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计算中的要点:(1)在建筑运行中,各类能系统产生的碳排放;(2)因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而避免了被消耗的碳量;(3)场地内植物吸收并存储的二氧化碳量。最终通过上述要点,提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与之相对应的可行节能减碳方法,从而可以设计出符合节能减碳需求的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建筑空调系统在运行阶段的年碳排放量约为9.9亿t二氧化碳,降低其碳排放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挑战之一。本文对我国当前空调系统碳排放量进行了拆解,分析了影响空调系统碳排放的主要技术因素和非技术因素,讨论了降低空调运行碳排放的主要原则,展望了碳中和背景下空调领域重点技术与规范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结果表明,我国空调领域未来应重点关注降低空调系统负荷、提高设备和系统能效的技术,以及制订与完善空调系统产碳量计算、减碳效果定量评估的规范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背景要求下各行各业都积极响应号召,提出方针政策致力于碳中和工作。中学校园人口密集、能源结构复杂,作为该文的典型案例分析。通过实地调研的方法,逐项逐月进行单体建筑能耗分析,计算校园整体运行阶段碳排放,得出校园运行阶段碳排放特点,提出针对性碳减排建议。  相似文献   

14.
梁另娃  叶玉聪 《建筑》2023,(1):100-102
传统的建筑活动要消耗大量的不可再生资源和能源,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建材生产、建筑施工以及建筑运行等环节产生的污染排放和碳排放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也不利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因此,建筑业必须加快绿色创新,全面谋划发展绿色建筑,以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5.
建筑部门碳排放在社会整体碳排放中占比较大,以建材碳排放为主的建筑隐含碳排放和以运行能源消耗为主的建筑运行碳排放是建筑全寿命周期碳排放的2个最主要部分。开展零碳建筑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加速建筑部门深入推进碳减排,在建材碳排放和运行碳排放两方面发力,促进建筑从运行阶段零碳排放到全寿命周期零碳排放,进而推动实现个体到整体的建筑零碳排放目标。通过对加拿大零碳建筑设计评价标准、运行评价标准的剖析,以及实际评价项目的介绍,结合我国当前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标准编制和实施情况,对比了中加在建筑碳排放计算、建筑碳中和基础、建筑碳抵消措施、零碳目标实施路径及关键评价指标方面的异同,提出了我国绿色建筑项目进行零碳设计和运行可采取的方式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时聪  王珂  杨芯岩  徐伟 《建筑科学》2021,37(8):189-198
我国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占全社会总碳排放的比例为22%,建筑部门的节能减碳工作对我国"30·60"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影响建筑运行阶段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并对其中长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构建了基于LEAP模型的建筑运行碳排放长期预测模型,量化分析不同建筑部门减碳工作对双碳目标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基准情景下,我国建筑运行与相关基础设施碳排放将于2040年左右达峰,峰值为31.1亿tCO2;通过建筑节能强规提升、建筑光伏一体化、清洁取暖等工作有效开展,我国建筑部门碳达峰时间可提前至2030年,峰值为27亿~28亿tCO2,到2060年,建筑领域将剩余6亿~8亿tCO2需要完成碳中和.  相似文献   

17.
林剑远  赵楚翘 《智能建筑》2022,(3):29-32+38
<正>0前言碳达峰碳中和是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基调,新建公共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低碳建筑标准,既有公共建筑要加快节能改造。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建筑全过程能耗、碳排放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分别为46.5%和51.3%,其中建筑运行阶段能耗、碳排放比重分别为21.7%和21.9%。高铁站房具有大跨度、大空间,多功能复合立体流线设计等建筑结构特点,相比一般公共建筑用能更复杂、能耗更高,其中制冷供暖能耗最大,占总能耗50%以上。高铁站房空调系统基本实现了数字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时代背景下,杭州西站作为站城融合的大型交通枢纽客运站,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与节能减碳技术的应用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杭州西站站房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为972.70 kg/m2,其中建筑运行占比74.11%,建材生产占比19.85%,运用节能减排技术,可以实现减碳234.49 kg/m2,总碳排放量下降24.11%,可以产生显著的减碳效果。  相似文献   

19.
城区碳中和的基础是自身减碳,要降低建筑运行阶段能耗和城区基础设施能耗,还要减少废弃物排放。因此,建筑运行阶段碳中和必须通过城区需求侧能源规划来实现。对能源规划的6个环节,即目标设定、资源分析、需求预测、规划协调、系统优化和绩效评估,分别导入在碳中和背景下的特定考量思路和方法。包括:城区碳中和目标设定原则、屋顶光伏和建筑光伏一体化的潜力分析简化方法、建筑能源负荷的反推方法、能源系统优化和能源总线技术、空间规划与区域能源系统的协调技术、通过空间规划的建筑节能技术,以及平均碳排放因子的计算等。在碳中和语境下,城区能源系统将呈现去中心化、去燃烧化和电气化的特点。城区能源规划要从需求侧扩展到供应侧,成为综合能源规划;城区能源要从单一能源发展为多能源;城区能源系统要从单一能源中心发展为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能源枢纽;综合能源规划的完成要从单一专业发展为多专业协同。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宣布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计入建筑领域的碳排放主要指建筑运行碳排放(建材生产环节碳排放通常划分在工业领域),因此,建筑运行能耗的量化公示、分析,进而合理有序地降低,对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运行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均远大于其他类型民用建筑,是建筑运行节能减碳的重点.聚焦建立在公共建筑能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