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垃圾焚烧飞灰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介绍了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和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一般可分为固化/稳定化技术和分离萃取技术两大类。其中固化/稳定化技术主要为水泥固化、热处理、化学药剂稳定化及水热处理技术;分离萃取技术主要为生物/化学提取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分析了各项技术的优缺点,认为:水泥固化技术成本低,但增容过大;热处理技术有一定的减容效果,但能耗成本过高;化学药剂稳定化技术稳定化程度高,但较难实现多种重金属的同步固化;生物/化学提取技术反应条件温和,但成本较高;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虽能有效实现重金属的回收利用,但其对设备要求过高;而水热处理技术的反应条件虽对设备有一定要求,但其无害化程度高,而且反应产物可以再利用。最后指出,水热法应该是未来具有较大应用潜力的飞灰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化工》2022,(9):2501-2508
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特征,其主要污染物为二噁英类有机物和重金属。为了控制和减少飞灰污染物的含量,介绍了7类飞灰处理技术。对飞灰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提出飞灰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应契合工艺经济性以及环境亲和性。并对未来飞灰无害化处理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刘项  李传强  许林季 《应用化工》2021,(9):2501-2508
阐述了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的物理化学特征,其主要污染物为二噁英类有机物和重金属.为了控制和减少飞灰污染物的含量,介绍了7类飞灰处理技术.对飞灰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提出飞灰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应契合工艺经济性以及环境亲和性.并对未来飞灰无害化处理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探索了垃圾焚烧飞灰在处理涂装磷化废水方面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比表面积(BET)与孔径(BJH)测试,探讨了处理机制。结果表明,飞灰去除涂装废水中高含量的磷、镍效果均十分显著,常温30 min磷与镍的去除率均达到99%以上,受温度、振荡转速影响小,涂装废水进水不需调节pH。出水中各指标均达到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且未产生新的重金属污染。飞灰在处理过程中未出现多孔性结构,吸附作用不是除磷的主要机制;化学沉淀是除磷、除镍的主要机制,原水中的以镍为主的重金属离子在为除磷过程提供阳离子同时也得到去除。飞灰中可溶性重金属与磷酸盐发生沉淀反应,在处理废水的同时稳定化了重金属,处理后飞灰浸出液中Zn、Pb的含量分别降低了86.1%、95.2%。  相似文献   

5.
垃圾焚烧飞灰中典型重金属形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欧洲共同体参考物质署指导制定的标准三步分级提取法对垃圾焚烧飞灰中的7种重金属(锌、镍、铅、铜、锰、镉、铬)的化学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镉主要以弱酸提取态的形式存在(含量占总镉质量的75.66%~89.09%),同时铅、铜的弱酸提取态含量也较高(含量占总质量的32.12%~41.36%),对环境具有潜在的影响;铅、铜、锰、锌的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含量相对较高,铬、镍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含量占总质量的57.17%~86.90%).  相似文献   

6.
系统研究了机械炉排炉垃圾焚烧飞灰水洗过程中氯化物和重金属的浸出特性,并采用Visual MINTEQ模拟分析水洗液中重金属的存在形态。结果表明:飞灰中的氯主要以可溶性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钙(CaCl2)、碱式氯化钙(CaClOH)的形式存在,飞灰水洗浸出成分97%以上为氯离子(Cl-)、钠(Na)、钾(K)、钙(Ca),其中氯离子占比高达60%;重金属及其他成分的浸出量很少,不足1%。水洗对氯离子的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可达92%以上,但是重金属的浸出量极低。飞灰单次水洗最佳条件:液固体积质量比为6 mL/g,洗涤时间为10 min。Visual MINTEQ模型分析表明,pH是控制飞灰水洗液中铅(Pb)、铜(Cu)、锌(Zn)、镉(Cd)形态的重要因素,氯离子(Cl-)对镉的形态分布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飞灰水洗液电导率与氯离子质量浓度具有极好的线性相关性,其可作为监测滤液中氯离子质量浓度变化的有效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7.
熔融固化技术具有减容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优点,被认为是目前最稳定、最安全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方法。但飞灰熔融过程中,低沸点的重金属易挥发至气相产生二次飞灰,造成二次污染。概述了垃圾焚烧飞灰组成和重金属含量、熔融过程中重金属挥发影响因素、飞灰熔融特性的调控等,为飞灰熔融固化过程中抑制重金属的挥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垃圾焚烧飞灰是我国城市垃圾焚烧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个新问题,飞灰中有大量有害物质。必须予以安全处置。而飞灰的性质对如何处置以及处置的效果非常重要。飞灰的性质有很大的地域性差异。我们对上海浦东御桥垃圾焚烧厂产生的飞灰的相关性质如化学组成、重金属浸出率、重金属挥发特性等进行了检测。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飞灰中SiO2含量较高。有利于进行熔融固化。但飞灰在熔融过程中。重金属的挥发量较大,需要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固化/稳定化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方向,利用CiteSpace文献计量工具,以知网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作为数据来源,对近10年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固化/稳定化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指出,化学药剂螯合技术、地质聚合物固化技术和高温熔融固化技术等备受关注。传统无机化学药剂和有机螯合剂的重金属固化效果不稳定且提高了城市废弃物处置的需求。因此,广大学者聚焦于推进新型重金属固化/稳定化药剂(例如:垃圾焚烧底灰、气相二氧化硅、巯基官能化树枝状聚合物和二硫代羧基功能化四乙基五胺)的研发。地质聚合物固化/稳定化技术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垃圾焚烧飞灰的添加量可能是接下来研究的重点。电阻熔融玻璃化技术因其特有的冷料层在垃圾焚烧飞灰处置领域大规模推广的潜力较大,未来在强化电阻熔融玻璃化技术的同时还需推进助熔剂的研究。综上,垃圾焚烧飞灰处理技术多样,依靠单一工艺难以彻底实现垃圾焚烧飞灰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因此,急需研发垃圾焚烧飞灰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成套技术,以建立适应国内发展实际的垃圾焚烧飞灰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蒋旭光  陈钱  赵晓利  孔莉倓 《化工进展》2021,40(8):4473-44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垃圾焚烧的应用,产生了大量属于危险废物的垃圾焚烧飞灰。其无害化处理技术的研发变得日益迫切,而水热处理技术是最具潜力的垃圾焚烧飞灰无害化技术之一。本文综述了水热法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稳定重金属的研究进展。首先阐述了垃圾焚烧飞灰的理化性质;然后系统介绍了针对垃圾焚烧飞灰的水热处理方法,将其细分为传统水热法、添加剂辅助水热法和微波水热法,并分别总结了各类水热处理方法影响重金属稳定效果的因素,包括反应时间和温度、碱性激发剂及其浓度、液固比等;最后探讨了水热法稳定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技术的优化途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其中探究水热过程中硅铝酸盐矿物的合成及其稳定重金属机理极具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1.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存有大量高毒性的重金属物质,若不规范处置容易对土壤、地下水造成严重污染,目前通常采用添加化学药剂的方法来稳定飞灰中的重金属。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归纳评述了飞灰重金属的性质、固化稳定化填埋工艺以及目前已被研究或应用的飞灰重金属稳定药剂,包括硫化钠、磷酸、无定形硅材料、铁化合物等无机药剂以及硫脲、EDTA接聚体、壳聚糖、氨基硫代羧酸盐等有机螯合剂,阐明了药剂作用机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了不同药剂作用下的重金属稳定效果,同时针对新形势下的飞灰重金属稳定化要求进行了探讨,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为:选择特征性重金属药剂复配稳定飞灰;以改性、成环方式改良氨基硫代羧酸盐类物质(DTC)物质或以交联接枝等方式开发新型螯合剂。  相似文献   

12.
重金属螯合剂处理垃圾焚烧飞灰的稳定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颖  陈玉  冯岳阳 《化工学报》2013,(5):1833-1839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物质生活的提高,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已达1.5亿吨以上,并以每年8%~10%的速率增加[1-3]。城市垃圾焚烧是我国垃圾处置的重要手段,在焚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飞灰,飞灰产量与垃圾种类、焚烧条件、焚烧炉型及烟气处理工艺有关,一般约占被焚烧垃圾量的3%~5%。分析表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是一种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其比表面积大,是一种良好的吸附材料.本文介绍了粉煤灰的物化特性、处理废水的原理,综合论述了粉煤灰在各种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出粉煤灰处理废水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城市垃圾焚烧飞灰煅烧水泥熟料初探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施惠生 《水泥》2004,(11):1-4
针对垃圾焚烧飞灰化学组成上的特点,进行了利用垃圾焚烧飞灰烧制水泥熟料的探索研究,通过试验研究了其对水泥生料的易烧性、烧制的水泥熟料的力学性能和水化速率等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垃圾焚烧飞灰可以用作水泥原料从而有效地降低其处置成本,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硬化水泥浆体水化28d时各重金属浸出量低于鉴别标准规定的指标,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潜在的水泥原料资源。  相似文献   

15.
Use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fly ash in concre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th a view of reducing the quantities to be landfilled, the Solvay Company has been work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physicochemical treatment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MSWI) fly ashes: the Revasol process. This process allows reducing the soluble fraction, fixing heavy metals and eliminating dioxins.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treated ash and on its use in concrete. For the latter point, three characteristics were chose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the durability of the hardened concrete and its behavior to leaching. From mechanical and durable points of view, the ash incorporated in the concrete behaves like ordinary sand. The leaching tests carried out on the concrete confirm that the process makes it possible to obtain materials without major risks for the environment. Also, these results as a whole suggest that the use of waste in concrete constitutes a potential means of adding value.  相似文献   

16.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fly ash from municipal solid waste incineration (MSWI) in, for example, concrete is considered. MSWI fly ash, however, has too high a concentration of heavy metals, which may cause leaching problems during use or problems with waste handling at the end of the lifetime of the concrete. The Cl content in MSWI fly ash is also too high and will cause corrosion problems in reinforced concrete. The possibility of removing some of the unwanted heavy metals (Cu and Pb) together with Cl from an MSWI fly ash suspended in water using an electrodialytic separation method was investigated. The removal of Pb and Cu was found to be highly pH dependent and the highest contents removed were 41 and 90%, respectively. The Cu concentration of the ash decreased from 2200 to 860 mg kg?1 but the Pb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8560 to 16 800 mg kg?1, showing that Pb is mainly found in the ash fraction that is least soluble. Hence electrodialytic treatment of the ash suspended in water is not a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ash quality in terms of Pb. The water‐soluble Cl content per unit weight of the original ash was 12.4%. The removal of water‐soluble Cl was efficient and >98% of Cl was removed (calculated on the basis of mean initial and final concentrations).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electrodialytic extraction may be a method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removal of Cl from ash prior to its utilization in concrete. Copyright © 2006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