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铸造技术》2016,(11):2372-2375
对某公司出厂的圆形钢坯进行超声波探伤时发现裂纹缺陷,通过X射线探伤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微观断口形貌观察、低倍组织分析、金相组织及夹杂分析,对该钢坯进行了裂纹缺陷分析。结果表明,脆性夹杂是钢坯形成微裂纹的主要原因,另外,基体组织中的珠光体偏析条带为这种脆性微裂纹的产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4140钢锭经过开坯锻造成圆筒锻坯,锻坯再经粗加工和热处理淬火后,部分锻件出现裂纹,为了分析缺陷原因,利用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金相检验对4140圆筒锻件热处理裂纹缺陷进行了相关检测。结果表明,裂纹是在淬火过程中形成的,属于淬火组织应力裂纹,且圆筒锻件在淬火过程中形成裂纹的原因与圆筒原材料质量和圆筒的截面尺寸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场发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和热处理等手段,研究发现低碳高硫易切削钢冷拉纵向裂纹的形成原因是:拉应力作用下,长条状硫化物断裂形成的微孔为裂纹源,裂纹沿带状分布的珠光体扩展。相邻呈现断续条状分布的硫化物颗粒在热轧状态诱导伪珠光体析出并呈带状分布。这种带状分布的伪珠光体组织可以通过热处理予以消除。  相似文献   

4.
牌号30MnCr22 177.80 mm×10.36 mm管坯热处理升钢级后转变成P110钢级管坯,后续无损检测时发现该管坯表面存在裂纹,通过将该裂纹取样进行宏观断口分析、金相分析、断口扫描分析和能谱分析,确定出该裂纹的性质及产生原因是管坯原材料中含有Ti、O、Si、Al等元素,钢坯冶炼不够纯净,在热处理淬火过程中应力过大所致,诱发产生淬火裂纹,在后续生产时从钢坯冶炼、热处理淬火温度选取及钢管冷却温度控制等几个方面予以优化,避免此类裂纹缺陷的产生,达到工艺优化、消除缺陷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并配合热处理试验,找出9Cr2Mo锻钢冷轧工作辊断裂失效原因。通过分析冷轧工作辊断裂的主要原因是轧辊热处理工艺不当。在淬火过程中形成了沿晶内裂纹,当轧辊工作受力时,裂纹沿晶界快速扩展,导致轧辊产生脆断。  相似文献   

6.
《铸造》2020,(1)
发动机试车后,材料为铸造K403合金的火焰筒头部某处出现裂纹。采用宏观和微观断口、化学成分、金相组织以及能谱分析等试验方法,对裂纹原因进行分析,并对零件开展了热处理工艺模拟试验和金相组织对比。结果表明:该火焰筒头部裂纹与铸造过程中残余应力有关,应力裂纹在零件热处理时进一步扩展。应力裂纹属于制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通过减少铸件残余应力、增加必要的无损检测等措施可消除。  相似文献   

7.
495A球铁凸轮轴出现裂纹,批量性报废.为了找出其裂纹原因,对失效实物进行金相分析。主要原因是原材料质量不佳,脆性大。热处理后组织应力与磨削不当引起应力叠加,产生裂纹,并沿着材质缺陷部位开裂.  相似文献   

8.
轧辊失效的形态有多种,如热处理硬度偏高和组织不良所引起的裂纹、崩裂等。轧辊硬度和金相组织均正常,但因含Ca、Si夹杂物而形成裂纹源,在使用过程中裂纹逐渐扩大,也会产生局部爆裂。分析了因Ca、Si夹杂物而导致的轧辊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9.
通过金相分析,表面应力测定及热处理工艺实验研究了QT800-2凸轮轴等温淬火后磨削裂纹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结果表明,组织中存在的脆性相、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的成分不均匀区域及磨削产生的温度和应力是导致其磨削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这些缺陷可以分别通过改善热处理工艺,减少磨削加工余量进给量等措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0.
《钢管》2018,(5)
调质热处理后的某37CrMnMo钻杆接头,在磁粉检测时发现部分接头存在裂纹。为了查明该批钻杆接头裂纹产生的原因,对接头及裂纹处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及裂纹形貌等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批钻杆接头在锻造时,因中频感应加热炉加热的毛坯温度较高,使其出现严重的过热甚至过烧现象,造成合金元素沿晶界偏析与晶界弱化,而且在后续的热处理过程中未完全消除,从而在随后的调质过程中产生裂纹。建议生产时加强对锻造钻杆接头坯料化学成分的检验,严格监控钢坯的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并合理选择工艺参数,以防止过烧,并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1.
李昆昆  张贵杰 《轧钢》2018,35(6):31-35
在连铸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钢坯表面会不可避免地形成周期性排列的横裂纹,如果这些横裂纹能在轧制中消失,将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通过DEFORM-3D软件和实验室轧制模拟了棒材轧制过程,分析了孔型对钢坯表面横裂纹的影响,得到了钢坯表面横裂纹在棒材轧制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2.
针对国内某钢厂小方坯连铸机的5辊拉矫机,分析其矫直原理以及此拉矫机作用下铸坯的变形率。结果表明:此拉矫机为带液芯矫直,生产某些对裂纹敏感的钢种,需要控制拉速在2.6m/min以下,同时虽然为5辊拉矫机,采用两点矫直,但拉矫机实际矫直曲线符合连续矫直曲线,矫直过程铸坯变形率很小,达到连续矫直的效果,高拉速下生产铸坯质量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1215MS牌号易切削钢坯表面凹陷缺陷,采用抛丸、酸洗、金相、电子探针和能谱仪检测分析凹陷的特征,结合生产实践,研究分析凹陷产生原因及影响因素。试验研究表明,结晶器采用高振频、低振幅的正弦振动方式,降低结晶器冷却强度,提高二次冷却的均匀性,抑制坯壳过早收缩,优化保护渣性能,降低渣的黏度,提高浸入式水口对中精度,能够有效控制1215MS钢坯凹陷发生。  相似文献   

14.
李高盛  余伟  蔡庆伍 《轧钢》2018,35(4):12-16
由于对高性能钢的需求越来越广,进而对其连铸坯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而铸坯中又以疏松缺陷最难消除。因此,对表面950℃、中心1 300℃以上的差温条件下的铸锭进行预压下试验,在铸锭大变形量部分,由于芯部处于高温奥氏体脆性区,塑性较差从而出现热裂;而小变形量部分,在差温作用下,铸锭内部优先变形,疏松和微观空洞被明显压合,又由于一定范围内的再结晶,减轻了铸锭内部的晶界偏析。试验结果表明,小变形量的差温预压下技术可以显著提高铸坯质量,具有进一步研究和在连铸坯生产中应用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金浩 《轧钢》2018,35(4):34-36
山钢股份莱芜分公司在石油套管用钢的开发生产中发现圆钢表面出现裂纹,有的裂纹甚至从表面延伸至芯部。为此,对裂纹样进行化学成分、金相组织、电镜扫描等检测分析。结果表明,是由于连铸圆坯冷却不均导致应力集中产生原始裂纹,裂纹在后续的轧制工艺中暴露并且延伸扩展所致。因此,对连铸圆坯的缓冷工艺进行了优化,杜绝了裂纹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以36Mn2V圆坯水平连铸工艺为研究对象,采用射钉试验、红外测温试验、硫印试验及酸浸低倍试验研究了36Mn2V圆坯的凝固传热过程对铸坯质量的影响。通过研究得出36Mn2V圆坯在拉速v=2.13m/min,中间包过热度△T=52℃钢坯的液芯长度为L=16.8m,铸坯的中心疏松为1.5级,中心裂纹为1.5级。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及的研究方法可以有效地分析连铸坯的凝固传热过程,为高效连铸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峰  陈杰 《连铸》2016,35(2):75-78
某方坯连铸机生产的小方坯频繁出现中间裂纹。通过建立方坯凝固模型以及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分析,研究二冷喷嘴在浇铸方向上的间距对于方坯中间裂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应根据不同的浇铸断面和钢种合理设置二冷喷嘴间距。  相似文献   

18.
针对规格不小于?80 mm的齿轮钢20CrNiMo轧材探伤合格率低,轧材表面存在裂纹缺陷问题,对轧材裂纹缺陷进行分析,可知这可能是铸坯裂纹缺陷造成的。为了验证这一观点及查找出确切原因,便于提供解决方法,首先对铸坯表面进行抛丸检查,未发现裂纹缺陷;其次将存在裂纹的铸坯轧制成材的缺陷与轧材表面裂纹缺陷通过金相显微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裂纹形貌及周围脱碳程度存在差异,分析认为轧材裂纹不是由铸坯缺陷导致的;最后将铸坯开坯后方坯直接挑出缓冷后抛丸检查,发现表面存在严重划伤和凹坑缺陷,划伤缺陷形貌和周围脱碳程度与轧材裂纹相似。结果表明:轧材裂纹及翘皮缺陷是由铸坯开坯过程中产生的划伤和凹坑缺陷导致的,不是由铸坯裂纹缺陷导致的。  相似文献   

19.
针对1 700 MPa级新型超高强度钢大规格盲孔锻件局部出现的探伤缺陷问题,采用横截面酸浸试验、热处理后力学性能试验、断口及裂纹面观察等手段进行综合分析,鉴定缺陷为氢致裂纹(白点),并详细分析了其可能产生的工艺环节,对此提出了提高渣料烘烤温度和时间、延长扩氢退火时间、加强心部锻透性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朱颖杰  陈杰  张卿 《物理测试》2013,31(2):46-49
在热轧卷板的生产过程中,通过表面质量在线检测系统检测到热轧卷板的表面存在着类似"划线状"的缺陷。通过对该缺陷宏观图、化学元素、成分检测、金相组织分析和生产跟踪分析,确定了该纵向裂纹缺陷是由钢坯的拉裂引起的,从而对钢坯的生产工艺进行了调整,减少钢坯拉裂后,减少了钢板的纵向裂纹缺陷,避免了大量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