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一、技术背景和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1.技术背景 随着油田的开采,油水井出砂越来越严重,造成生产管柱被砂埋井越来越多,给油水井大修作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常规的大修作业在解决砂埋的处理上只能采用先套洗后打捞的办法,才能完成打捞,但是,对于出砂严重的井,采取常规的先套铣后打捞的办法成功率非常低。由于从套铣后,再下打捞管柱打捞的时间段内,井里出砂又将管柱埋上;套铣打捞法成功的解决了常规套洗打捞法在时间不够用的问题,对于严重出砂的井,有效的解决了没等出砂就完成了打捞。  相似文献   

2.
Y221型封隔器由于自身设计结构或管柱的配置,以及出砂、套变、落物、结垢等,都易造成封隔器管柱被卡而造成井下事故。为了满足工艺的需要,管柱上同时还配置了金属水力锚,以满足双向锚定的需要,但因油套压差(套压大于油压)、结垢、砂卡等造成水力锚锚抓不能复位,致使管柱被卡。因此对井下工具的配置必须满足下得去、封得牢、分得开、起得出的工艺特点,研制推广了Y241B型封隔器加非金属水力锚分层管柱,对封隔器卡管柱类似事故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层出砂或是压裂时,砂粒会在井筒内堆积成砂柱,影响油气井正常生产和注水井正常注水。采用常规冲砂工艺需动管柱作业,有时管柱被砂埋或是砂卡后,甚至不能建立正常的洗井循环。连续油管冲砂不需要动管柱,而且可以带压连续冲砂,可以把对地层的伤害降到最小,实现安全、高效作业。2012年,连续油管冲砂在江苏油田首次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管柱砂卡的出现是作业现场比较容易发生的现象,每次对管柱进行套铣的时候因为倒出的数量有限,造成工作量非常大,冲管解卡工艺就是在管柱发生砂卡的时候,在油管的套管中下入直径更小的套管,在油管的中间建立一个循环通道,在循环通道内将套管内的砂子冲洗到地面上去,还能在原先管柱的下方冲洗出一个口袋,产生一个使砂子下沉的空间,通过管柱的活动使砂子下沉,如果砂子没有出现下沉,则可以利用在沉砂上下面建立压差的方式,促使砂子出现下沉现象,最终达到解卡管柱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一般来说 ,油田进入开发的中后期阶段 ,由于受生产开发的注采平衡、高压注水以及层间矛盾的影响 ,使生产井的井下状况日趋复杂 ,地层出砂、结蜡、结盐结垢、套管变形、水泥卡钻等 ,导致管柱被卡钻的情况时有发生 ,因此进一步研究管柱的解卡技术 ,才能更好的适应油田生产开发的需要。1 常见管柱卡钻的类型1 .1 砂卡、蜡卡 :主要是指在油井的生产过程中 ,由于受地层出砂的原因 ,常常造成地层砂进入套管 ,掩埋部分油管和井下工具 ,有时由于冲砂及水井放压时操作不当导致管柱卡钻 ,这是现场最常见的、发生频率较高的卡钻类型。另外由于部分油井含蜡量较高 ,因为生产情况变化引起的停井导致蜡卡。1 .2 落物卡钻 :这种类型的卡钻主要是指在井下作业施工中 ,由于井口操作人员不慎将小工具、钳牙、螺丝等掉入井内 ,将井下管柱卡住 ,造成落物卡钻。1 .3 套管变形卡钻 :由于套管的损坏 (缩径、破裂、错位、弯曲 ) ,造成管柱卡钻。1 .4 其他类型的卡钻 :如注水泥作业施工中水泥浆提前凝固 ,下入的封隔器不能正常解封 ,电泵管柱中的电缆脱落等造成的卡钻。2 管柱解卡前的准备工作2 .1 详细了解所卡钻具的管柱结构、工具及配件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由于渤海油田的地层特性以及目前开采的工作制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井内出砂,产能下降,最终砂埋分采管柱,因此经常要进行防砂管柱内分采管柱打捞作业。由于生产滑套的规格不同,在砂埋的分采管柱中,如果随分采管柱下入的生产滑套,无法满足套铣要求,只能选择震击倒扣分段式的方法打捞,由于生产滑套入井时上扣扭矩较小,在倒扣打捞过程中极易倒散,对后续打捞作业的进行造成困难,轻则增加工期和费用,重则破坏鱼顶,甚至报废该井。本文结合现场实践,阐述了分段式滑套打捞技术。结合现场应用的有关数据,总结出滑套打捞技术的关键点,为今后滑套打捞作业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渤海油田陆相沉积,绝大部分油水井存在出砂现象,随着开发时间不断延长,地层产出物如砂、垢沉积及井筒内杂质集结,极易造成防砂管柱、生产管柱同时遇卡。传统双管解卡作业采用先切割内管打捞,再切割外管打捞的方式,费用高、作业时间长且工艺复杂,而连续油管井下双管一次切割技术在充分保护储层、套管的前提下,下入一趟作业管柱,在设计深度同时切割双层遇卡管柱,是集定位、暂堵、切割、洗井一体化大修管柱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8.
各油田油气水井经常采用大直径防砂管柱防砂,在生产后期常需要进行拔滤重新防砂等施工,由于大斜度井井眼轨迹的特殊性,以及防砂管柱结构复杂,给打捞施工增加很大难度,常规的磨铣、套铣、打捞等施工周期长、效率低,采用套捞一体化工具能实现一趟管柱完成套铣和打捞,大大提高施工时效。本文通过对套捞一体打捞技术的介绍,分析其操作要领,通过现场成功施工案例总结施工经验,对大斜度大直径落鱼打捞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内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深入,中石油、中石化等相继加大了页岩气的投入,钻井改造井数大幅增加。目前页岩气井改造通常采用泵送可钻桥塞、可溶桥塞或大通径桥塞实现套管分段加砂压裂,而由于压后排液过程中出砂、可溶桥塞残留物等滞留造成井筒堵塞,需要采用连续油管进行通井、冲砂解堵等作业。一旦作业控制不当极易出现沉砂卡埋连续油管的复杂情况,若为长段卡埋无法解卡,只能进行大修处理,而常规大修需套铣、切割、打捞分步实施,作业周期长、成本高。因此针对卡埋连续油管,通过优化处理工艺,研制了割捞一体化工具,在W204H7-3井成功打捞出卡埋2″连续油管480.38 m、W204H2-6井打捞出卡埋连续油管135.3 m,恢复了井筒地层通道,对类似页岩气井的处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的不断开发,地层出砂日异严重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和产量。处理井筒内的沉砂一般现场做法是下入冲砂管柱利用水泥车从油管内打入高速水流进行正反冲砂,由于冲砂液产生的液柱压力远远大于地层压力,携砂能力降低易造成冲砂管柱卡埋事故,修井工作量大,修井成本投入不断增加。为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引进了捞砂泵捞砂这项技术并制定了捞砂工艺,应用后效果显著,降低了作业成本,减少了施工风险,缩短油井的生产周期,实现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连续油管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内部表层会出现生锈、腐蚀等现象,不仅影响连续油管的正常使用,而且降低了其使用寿命。因此,研究连续油管的腐蚀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有效防腐。  相似文献   

12.
吴秋华 《化工机械》2013,40(3):379-382,399
利用CFD技术对圆盘板上开不同直径孔的缩放管盘环式换热器壳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圆盘板开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圆盘板后侧流体的流动状况,且开孔后圆盘与圆环折流板之间的流体压力分布较均匀;开孔直径越大,换热器的壳程传热系数和压降均越小,综合性能越好;开孔直径不宜过小,适当地开孔才能有效地提高换热器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3.
连续油管卷绕弯曲是导致疲劳破坏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分析连续油管作业过程,建立连续油管卷绕弯曲的疲劳预测分析模型,实例计算了A-606材质的连续油管疲劳寿命,同时对滚筒半径、外径影响连续油管疲劳寿命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当滚筒半径超过1.5m,滚筒半径的增加对提高连续油管使用寿命没有意义。在外径相同的条件下,增加油管壁厚对提高油管卷绕弯曲的循环次数实际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4.
仇志晖 《化工机械》2002,29(2):89-91
对紫铜管与低合金钢管的焊接特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工艺试验研究 ,找出了较合理的焊接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5.
扭曲管与混合管束换热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国外新型扭曲管和混合管速换热器情况及其应用,其强化传热可节省传热面积26.5 ̄51%。  相似文献   

16.
丁利 《辽宁化工》2014,(8):1005-1006
重点介绍了连续油管速度管柱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讨论了在行业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随着大庆油田不断的开发,许多自喷井和气井的产量变小,最终完全停止生产,而恢复井产量的一个方法是积液回到自喷的流体中去,安装一个直径较小的连续油管(速度管柱)。很多参数(当前和将来地层的压力,流体和天然气产出率,连续油管的直径和深度,井口,井底流压等)影响速度管柱的性能。通过评价速度管柱的设计是否能将积液井重新变成自喷井和自喷持续的时间,地层流入井内的流体性能和流出连续油管的液体性能,推广其运用,从而提高油气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Environmental strength tests of diametrally loaded rings and internally pressurized tubes were conducted with beta alumina. The strength exhibits a large amount of scatter and a size effect which can be characterized with a Weibull statistical treatment.  相似文献   

18.
连续油管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文彬  苏欢  李斌  上官丰收 《辽宁化工》2009,38(12):875-878
对目前国内的连续管无损检测方法做了介绍,分析其原理、现状及目前的不足,并对国外的电磁检测技术和超声检测技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其不足之处。同时对3种在役检测技术及装置进行了原理的介绍及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两个连续管断裂及连续管工具失效案例,采用金相显微镜对组织进行观察,使用扫描电镜对断口进行观察,并对断口附近的夹杂物进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案例一中的连续油管强度下降,并且管内壁具有腐蚀坑,促进了裂纹萌生,随后在较大拉力的作用下导致管体断裂失效;案例二中高强度合金钢液压丢手工件内表面存在机械划痕等缺陷,且零件长时间在...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缠绕管换热器的构造特征,从不同方面阐释了缠绕管换热器的高效工作原理,总结性地说明了缠绕管换热器的多种优点,概括了缠绕管换热器的加工工艺,并展望了缠绕管换热器未来诸多方向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