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心雕龙*知音》指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篇可以说是建了中国文学鉴赏论之首功,全文结构缜密,阐述有条有理,立论精确。但是并非就是一块毫无瑕疵的完璧。在其行文方面所引证材料的运用并不是十分妥当的,作者对于这些资料并没有作详细的考究。存在的问题一是所引材料去证明的观点与原材料所说明的问题恰好相反。二是引证的材料与原文的史实不符。三是对材料的理解望文生义。这些都是其《知音篇》存在的白璧微瑕,研读者不能不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文学史上,文学表现方式有抒情和叙事两种。《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专著,其剖情析采的浓厚抒情色彩吸引着历代文人,但它的叙事性却少有人关注。虽然刘勰本人并没有叙事意识,但他在《文心雕龙》中对总论、文体论、创作论的系统阐述,在客观上反映了他的叙事思想。其叙事思想对后世的小说发展、写作态度、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骈文是中国古代独有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50篇都是用骈文创作的,骈文的主要特征有对偶、声律、辞藻。《文心雕龙.丽辞》篇专论骈偶,提出创作骈偶的3个原则:理圆事密、精巧允当、奇偶并流。"奇偶并流"是创作骈偶的重要原则,其内涵包括该用奇则用奇,该用偶则用偶以及交错地兼用奇句和偶句。从其论述中可以看出,刘勰推崇自然成对、迭用奇偶、情文并茂的骈文,反对盲目追求形式的平庸之作。  相似文献   

4.
王弼的著作《老子注》《老子微指例略》《周易注》《周易略例》,是刘勰使用的许多概念、术语、认识论和修辞模式的重要来源。二人都关注“言”—“象”—“意”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由此达致最为根本的“道”。二者的区别是,在王弼看来,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而“道”则更是语言所不能达到的境界。而刘勰声称,在“隐”的写作模式中,作家可以通过巧妙地使用含蓄的语言,进入一个超越文字的无障碍境界。因此,《文心雕龙》中的“文”,其地位远高于王弼笔下的“言”。  相似文献   

5.
本文承续对《文心雕龙》与《文史通义》进行比较研究的做法,讨论其中《知音》篇与《知难》篇的内容关涉,以及撰作时心理动因与旨意归趣的异同。通过比观,可以深化认识二书遥相呼应的对于文学/学术知音的探寻。  相似文献   

6.
刘勰生活于儒、释、道三教合流的齐梁时代,但《文心雕龙》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序志》篇所呈现的刘勰因圣人垂梦而最终织梦成书、敷赞圣旨并立言不朽的人生志愿以及改变颓靡文坛的为文动机,都与其崇儒尊孔的思想密切相关。《宗经》篇所宗之经即儒家经典,宗经思想作为《文心雕龙》的核心思想贯穿全书,"文之枢纽"之一的《辨骚》篇也有体现。在《宗经》之"宗"与《辨骚》之"辨"中,见出《序志》篇"变乎骚"之"变"在于"奇"和"采",由此,刘勰确立了"执正驭奇"、"衔华佩实"的理想文学观。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作为文学理论巨著,历来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其的研究成果更是不可胜数.近来,归青先生发表了《刘勰诗学观中的内在矛盾》一文,引发了学者们又一轮思考.对文中"刘勰诗歌性质观中的矛盾"论点提出了不同意见,并从古代诗歌"言志"与"缘情"关系,《文心雕龙》的"情""志"细说,刘勰的"情志观"三个方面,论证了"情"与"志"二而一的不可分割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具体辨析《文心雕龙》之“文之枢纽”(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五篇 ) ,指出了“文之枢纽”总论文与道的关系 ,是全书理论的基础 ,并由此剖见刘勰的文学理论源于他对道、圣、经的先验规定  相似文献   

9.
应用写作课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比重,故要求所选教材严谨、准确。本文试对《电力实用文体写作》一书中相关部分的问题作出辨析,希望通过商榷,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文论蓬勃发展的阶段,先是魏曹丕《典论·论文》强调“文以气为主”;继而梁刘勰《文心雕龙·体性》扩大其说。论文章风格的四种成因:“才有庸儁,气有刚柔,学有浅深,习有雅郑。”以为“才”“气”来之于作者先天禀赋而难以移易;至于“学”“习”则系乎作者后天努力而勤勉可得,故篇中强调“八体屡迁,功以学成”“才由天资,学慎始习”,盖兼顾才气学习四端,颇为周全。考察刘勰《文心雕龙》立论,如《杂文》称“伟矣前修,学坚才饱”,《事类》举扬雄为例,说“夫以子云之才而自奏不学;及观书石室,乃成鸿采。”皆可证“才气学习”四者相辅相成。基于上述认知,值得深入原典,细加分析,以突显刘勰对作品风格成因来自作家“才气学习”的论述。  相似文献   

11.
论述1995年以来学界对刘勰"通变"论的研究成果。这段时期,对刘勰"通变"论主旨的研究更加细致和透彻,更注重从《周易》对刘勰的影响方面去研究刘勰"通变"论形成的文化背景,关于"宗经"与"通变"的关系的研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观点。但一些学者虽然认识到了刘勰在文学创作方法论上的突破,但仍囿于"宗经"而不肯承认刘勰"通变"论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课程教材《微积分》,突出了微积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渗透了现代数学思想 ,探索了数学与计算机应用的结合 ,继承了原《高等数学》教材的许多长处 ,瑕不掩瑜 ,瑜中有瑕。《微积分》教材存在一些不妥或错误 ,而且有些问题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文心雕龙·诏策》:命之为义,制性之本也。关于性字的解释,文章采取归纳的方法。首先将结论加以悬置,转而讨论刘勰是如何得出此一结论的。通过刘勰得出此结论所可能依据的史料的归纳排比,从而论定当作制性之本,并进而指出此一说法实揭示了命此种文体前后变化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晰中国古代的\"体\"与西方的\"genre\"之间的异同.本文以《文心雕龙》与《诗学》为研究对象,以刘勰和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中西方\"体\"与\"genre\"进行比较分析.按其基本内涵与意义指涉:\"体\"与\"genre\"同时呈现出对\"体裁\"之意的强调,中国\"体\"要比西方\"genre\"的意义指涉宽泛,前者广涉\"文章\"、\"风格\"之...  相似文献   

15.
文学理论研究者重读《文心雕龙》,应该着重揭示"刘勰之所以成其为刘勰的东西"。《明诗》篇的内容,一方面体现了刘勰在经学话语模式下对"诗"的理解,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他在现实思维下对经学话语模式的挣脱。所谓的"实证主义"文体论思想是刘勰对"诗言志"等儒家诗学思想进行重新理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对刘勰批评体系建构的探讨,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富有成效的学术领域之一.然而,从中国传统文学批评的内在连贯性或系统性出发,探讨这一系统性著作的研究却明显匮乏.用这种大视野来集中审视《文心雕龙》的文学观念,会有如下发现:从远古到汉代,中国文学批评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文学观:以《尚书》为代表的宗教文学观,以《左传》和《国语》为代表的人文文学观,和以《毛诗序》为代表的教化文学观.刘勰继承了前人把文学理解为一个和谐过程的基本模式,重新认识了文学的性质、起源、思想和语言的形成及其功能,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综合文学观.这四种文学观之间的联系揭示了一个复杂的批评体系.这驳斥了人们普遍认为的中国传统批评没有一个连贯体系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7.
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翻译,既需克服中西话语体系不对等的困难,又需克服古代汉语理解上的障碍,其中难度最大的是关键术语的理解和翻译.比较分析了杨国斌和宇文所安在翻译<文心雕龙>时对其中的关键术语的处理方法.认为翻译中国古典文论中的概念术语,应综合运用各种翻译理论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lt;文心雕龙&gt;思想的复杂性早有共识,但儒学、佛学和玄学究竟哪种学说在其中占主导地位一直难有定论.通过对&lt;文心雕龙&gt;中概念、结构、论证方法和体现出的文学观的分析,并辅之以思想史的考察,可以发现:刘勰虽继承了大量的儒家思想,但影响&lt;文心雕龙&gt;的主要思维方式主要来源于魏晋时期盛行学界的玄学和佛学.而善于化外来思潮的冲击为自身改造的有利因素,正是儒学历千年而不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指出《科技英语结构与翻译模式》一书中某些例句的翻译的不足之处,借此说明翻译(包括科技英语翻译)中通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应违背;否则,难以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译文也不可能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20.
《天下》篇是现存《庄子》三十三篇中很重要的一篇,其对当时的主要学派思想有着清晰概括及刻画,在本篇中,庄子从“道术”流变为“方术”的角度,对各家学派都作了评述。无论是将其置于整个庄子思想体系、还是将其置于整个先秦学术思想流变的大背景之下考察,该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学术史价值及意义。本文试从“道术”与“方术”的关系及庄子评述百家之学两方面对该篇作一个简要的梳理,以期更好的理解庄子思想及各家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