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利杰 《市政技术》2022,(2):107-110,124
城中村、旧工业区等建成区排水设施建设滞后,水环境问题突出,单一碎片化的水环境治理措施难以达到理想的整治效果.以深圳市鹅颈水流域为例,以水环境问题为导向,采用海绵城市理念统筹各项水环境整治措施,系统化全域推进水环境治理与海绵城市建设.在梳理片区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首先开展入河污染源量化分析;其次针对各类污染源特点,确定控...  相似文献   

2.
以常德市海绵城市示范区柏子园片区为例,从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的角度系统梳理了老城区现状问题成因,以问题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构建了老城区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并利用模型模拟分析,探讨了老城区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的系统化海绵建设技术措施,以实现片区管控指标要求。通过构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改造、管控系统性方案,柏子园片区被打造成一座会“喝水”的海绵城市。  相似文献   

3.
随着海绵城市建设从规划阶段向实施阶段的过渡,建设思路也由单一海绵项目发展为片区整体解决方案。小流域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采用系统化的思维,对现有海绵规划设计进行优化和统筹,可转变规划设计思维,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量化分析建设任务的工程绩效和对规划目标的贡献程度,评估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深化规划的落实和设计的统筹,明确工程措施与海绵绩效的关系,整合优化海绵建设任务,提高工程的实施效率和效果。以某小流域为例,针对该流域的重点问题,提出了自然本底保护、水环境治理和水安全提升三方面的海绵建设策略,并通过模型评估等技术手段,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量化评估。该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小流域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天津生态城是天津市两个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之一,根据天津生态城试点区域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梳理天津生态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路线,探索从自然本底保护、汇水分区划分、水环境改善、水安全提升、水资源保障和水生态恢复六个方面构建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充分总结经验,以系统化思维做好顶层设计,支撑上位规划,为实现天津生态城生态环境的"弹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结合浙江省三个城市的海绵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对海绵城市规划中不同类型城市的水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基于入河污染负荷测算,通过入河污染负荷和环境容量的量化比较,分析不同城市在现状和规划条件下的水环境污染成因。针对污染成因,并结合海绵城市理念提出海绵城市规划的水环境整治策略,探讨了不同类型城市水环境整治中需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宿迁市中心西南片区水环境质量,在已有黑臭水体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转变被动治水思维,对西南片区流域水环境开展系统化治理。在“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清流”的“五全理念”指引下,以问题、目标双导向,对片区河道污染负荷量及纳污能力进行测算,制定水质达标策略;通过河道生态需水量供需平衡调度研究,布局活水循环方案。从河道水系和排水管网等两大系统着手,积极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宿迁实践。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建设开发强度的剧增,城市水系统日益脆弱,其中,老城区问题尤为严重。以厦门市同安区双溪片区为例,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内涵和片区特点,遵循问题导向原则,探索提出了修复水环境、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的提升策略方案,并基此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为全面和科学地评估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效,积累本地化参数,推广相关的建设经验,广东省深圳市建立了海绵城市片区绩效达标评估体系。本文结合相关评价标准要求,以深圳市龙岗区某片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合理的监测评估方案构建区域评估模型,对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进行量化考核评估,为科学解决城市水污染、内涝等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砖瓦》2020,(9)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科学研究、合理制定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环境污染展开分析,然后针对污染产生主要原因,研究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提出一定建议,希望可以对业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飞 《绿色建筑》2022,(3):127-130
城市雨洪灾害和水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需以跨尺度的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基础,需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不同尺度的承接、配合,多种海绵空间相互关联,形成多尺度、立体、交融的体系。特别是针对一些特殊形式的片区建设,应专门有针对性的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来和规划,并与具体项目实施进行衔接。以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桥停车场上盖地区海绵建设为案例,探讨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如何实现有效协调衔接。  相似文献   

11.
面对日益复杂化、综合化的城市涉水问题,构建城市海绵体系,打造城市海绵综合体为城市水问题的综合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结合五缘湾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践,以水环境综合治理为切入点,拓展海绵城市建设新思路,系统统筹流域范围内开展的管网溯源排查、污水工程建设、正本清源改造、排水防涝、源头海绵化改造、湿地公园建设以及排水管网“一张图”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等各类整治工作,探索构建流域尺度下“控源截污、海绵城市、排水防涝、长制久清”的城市海绵综合体建设模式和实施路径,实现流域综合整治、天然海绵体保护修复、生态景观营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互融合,以期为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海绵城市建设的统筹协调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是基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基础上提出的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协调解决城市水生态、水环境、水安全、水资源等多方面的问题。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为例,探索建设条件不同、基于不同问题导向的城市各片区海绵规划重点,突出规划策略的经济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昆山市是江苏省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本文系统阐述了昆山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从昆山市城市基础特征、海绵城市建设现状、主要问题和需求进行分析,结合建设目标,提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通过区域流域、城市、设施、社区等不同层级的实施策略给平原水网城市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昆山方案,以进一步推进我国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城市宜居生态水平。  相似文献   

14.
高密度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受限于空间不足,治理难度大且难以长制久清。以深圳市南山区后海河黑臭水体水环境治理方案为例,以系统化思维对水环境治理进行整体考虑。在对流域污染物来源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现状污染物定量分析方法;根据污染物的量化分析,建立"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提质"的治理技术路线;在治理过程中,同步落实海绵城市等理念;采取驳岸生态提升、排水口景观处理等措施,完善河道生态系统。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的模型评估表明,各项指标均可达到既定目标。该工程方案可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水环境治理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华北市政城市水务规划咨询研究院在海绵城市领域深耕多年,编制了萍乡、青岛、珠海、福州、厦门、宁波等多个城市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系统化方案.本书编制组在总结和梳理近些年相关项目经验及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历时一年多,完成了《海绵城市系统化方案编制理论与实践》(上下册)一书,旨在为广大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人员、研究人员、规划设计人员、建设施工人员以及全国大中专院校相关学科师生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厦门市已编制完成了《美丽厦门·共同缔造—厦门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将马銮湾片区选作厦门"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马銮湾试点区包含了建成区、建设区、水域整治区和溪流治理区。"方案"中规划项目总数达到59个,2015年至2017年的专项总投资为55.7亿元。59个项目涵盖了  相似文献   

17.
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关于空间统筹与要素协同的建设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全要素管控的改革思路一脉相承,其建设行动落实应充分依托国土空间规划管控与传导体系。针对现阶段将统筹流域、城市、社区等空间层次为背景,协调“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等不同要素为重点的海绵城市建设。以东莞市为例,提出按照水生态系统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系统性规律,将“流域统筹、要素传导、系统治理”作为海绵城市建设总原则,以流域为基本技术单元,研究面向空间统筹与要素协同的系统化全域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明确生态空间管控、建设指标、设施布局等方案内容,依托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协调相关专项规划,实现从“流域区域”向“建设区域”的有效传导。对我国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具有一定的技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解决城市内涝看海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与任务。海绵城市建设应立足流域片区,突出连片效应,通过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思路达到有效缓解城市建成区的内涝积水,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的建设目标。以国家首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试点区内涝最为严重的万龙湾片区为例,从流域尺度采用海绵城市系统治理思路,通过源头低影响开发改造、过程管网提标建设、河湖水系系统调度相配合实现了片区内涝有效消除,水体污染物排放有效削减。该工程为类似城市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国家探索海绵城市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晋城市城中村的基本情况与改造模式,并以晋城市兰花路片区城中村改造规划为例,分析了该片区规划改造的利益主体,并提出了其规划改造设计思路与方案,指出以利益协调机制的构建推进城中村改造,是未来城市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海绵城市建设进入系统化全域推进阶段,通用技术框架的研究一直是本领域不同专业间协作的基础与难点。为系统梳理海绵城市实践过程与逻辑,在对其涉及的十大类二十二小类关键技术问题归纳基础上提出了16种数字景观途径,并整合了相关数字技术工具。重点介绍了:1)多尺度海绵城市水文量化分析及管控单元数据库构建;2)基于多目标的海绵城市下垫面结构优化;3)以水文性能为导向的海绵设施布局;4)基于物联传感技术的海绵绩效测控系统建构4项关键技术。结合江苏省内3个不同尺度的海绵城市实践案例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实证校验。研究结果以期能促进海绵城市实践中风景园林与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合作,推动我国海绵城市实践向可科学定量解读、可循证推广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转变,助力新时期的海绵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