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生物传感器对婴幼儿米粉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方法。黄曲霉毒素与其氧化酶发生酶促反应,通过电极产生电流信号,通过与黄曲霉毒素浓度的线性关系来确定含量。结果相对偏差1%,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酶联免疫法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并且在准确性、分析速度、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生物传感器法测定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方法。黄曲霉毒素氧化酶经固定化后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花生经粉碎、过筛、提取、超声波萃取后利用电流型酶电极构成的生物传感器对黄曲霉毒素B1进行测定,与薄层色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有较好的一致性。黄曲霉毒素生物传感器测定时间为20 s,相对偏差2%,标样线性良好;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8%~106%。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操作简便,可用于花生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酶联免疫法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样品进行测定。样品经甲醇溶液提取,提取的抗原及黄曲霉毒素B_1标记物与微孔板上的黄曲霉毒素B_1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竞争结合,洗涤除去未结合杂质。将底物加入孵育,产生蓝色产物,加入终止液终止反应蓝色产物变成黄色产物,450nm处测量吸光度。结果本方法在2h内完成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的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加标浓度在1.0~20.0μg/kg之间时的回收率为76.5%~120.2%,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适合测定混合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_1。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是国家标准GB T 50 0 9 2 2— 1 996ELISA检测方法起草单位之一 ,与该项国标配套使用的“AFB1定量检测试剂盒”由我研究所下属的北京百林康源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并销售 ,已经在国内相关部门广泛推广 ,并得到了一致的认可。该试剂盒可以精确  相似文献   

5.
在印刷电极表面涂覆一层壳聚糖(Chit)膜,在膜上同时固定四羧基酞菁铁(Ⅲ)(FePc)和HRP酶标黄曲霉毒素B_1抗体(HRP-Ab-AFB_1)包被纳米金,制备了可用于小麦粉中黄曲霉素B_1(AFB_1)快速检测的新型安培免疫传感器(SPCI Chit/FePc/Au/HRP-Ab-AFB_1).FePc对H_2O_2的还原具有催化作用,可作为HRP酶与电极之间电子传递媒介体.当该传感器在含AFB_1样品的30℃溶液中温育8 min后,AFB_1与Ab-AFB_1的免疫结合导致HRP的活性中心与FePc之间的电子传递被部分阻碍,使HRP对H_2O_2电催化氧化电流I_0降低.△I_0与AFB_1浓度在1.0~200μg/L成线性关系,标准样品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3.5%;回收率97%~104%,检测限为0.3μg/L.该传感器检测AFB_1温育时间短,一步测定免分离,为小麦粉中的AFB_1现场分析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AF)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真菌毒素,而在所有的真菌毒素中,AFB_1的毒性、致癌性较大,其能阻止蛋白、酶和凝血因子合成,又能抑制葡萄糖、脂肪酸、代谢产物的合成,从而引起免疫抑制、脂肪退化和DNA损伤。AFB_1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化学分析法、生物鉴定法、仪器分析法三大类,本文主要对运用较为广泛的TLC(薄层层析)、HPLC(高效液相色谱)、GICA(胶体金标免疫层析分析法)、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方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黄曲霉毒素是多种霉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四种亚型,黄曲霉毒素B1、B2、G1和G2,其中B1毒性最强。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谷物、坚果、棉花籽及其他食品或饲料中,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的机率最高,它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对于乳品行业,当奶牛被饲养被污染黄曲霉毒素B1的饲料后,黄曲霉毒素B1通过羟基化作用转化成黄曲霉毒素M1,进而污染牛奶。黄曲霉毒素M1结构稳定,在牛奶加工过程中甚至是巴氏消毒都无法将其去除,直至最后被人体摄入。因此大多数国家都限制食品或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对酶联免疫法前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选择一步萃取与甲醇水溶液(7+3)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回收率较理想,在0.1~2.0μg/kg浓度范围内,黄曲霉毒素B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1.0μg/kg,加标回收率为101.3%~104.3%,精密度试验RSD为1.04%~3.16%,并将建立的方法应用于2012年和2013年度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能力验证,结果|Z|比分数均远远小于2,取得了满意的结果。酶联免疫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因此可广泛应用于食用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检测。  相似文献   

9.
正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代谢产生的致癌、致畸、剧毒化合物,广泛分布于农作物的生长、收获、储运等各个阶段,是一类由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产生的剧毒代谢产物,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以及另外两种代谢产物M_1、M_2。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的食物主要是花生、玉米、稻谷、小麦、花生油等粮油食品,且以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受污染最为  相似文献   

10.
基于黄曲霉毒素B_1(AFB_1)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抑制作用,建立了抑制型酶传感器快速检测AFB_1的方法。对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得到PBS缓冲溶液的最优pH为7.3、戊二醛的最佳质量分数为0.5%、最佳抑制时间为18 min。在最优条件下,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该方法对AFB_1的检测线性范围为3.00-14.00μg/mL,线性方程为y=2.509x+13.857(R~2=0.994),检出限为0.86μg/mL,花生油中AFB_1的加标回收率为87.49%-109.51%,玉米中AFB_1的加标回收率为89.00%-105.50%。  相似文献   

11.
以改性壳聚糖为固定化材料,包埋固定纳米金胶微粒及黄曲霉毒素B_1抗体制备信号放大型纳米免疫传感器,建立了免疫传感器测定黄曲霉毒素B_1的方法;优化了纳米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条件及检测参数;基于AFB_1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K_3[Fe(CN)_6]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其免疫反应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免疫响应电流与底液中AFB_1的浓度在0.1~1.1 ng/g范围内成线性关系,其校正曲线方程为I_P=-4.927 4x+15.108(R~2=0.991 2),其最低检测限为0.05 ng/g(S/N=3);该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好。利用该法对花生油、玉米油等实际样品中的AFB_1进行了检测,其回收率为在87.8~98.2%,检测精确度优于ELISA试剂盒法,用于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基于量子点标记二抗的间接竞争荧光免疫吸附测定方法(indirect competitive fluorescenc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cFLISA),并研究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的可行性。采用谷胱甘肽为稳定剂,在水相中直接合成碲化镉(CdTe)量子点,并利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与兔抗鼠二抗进行共价偶联,以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建立cFLISA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和最低检测限值分别为0.023ng/mL和0.001ng/mL,与传统的有机染料FITC-二抗法比较,灵敏度提高了30倍,花生样品加标0.1、0.05和0.025ng/g,回收率范围在88%~116%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建立的cFLISA方法可以较好的检测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并为其它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纳米金生物条形码技术检测坚果中的黄曲霉毒素B_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金纳米颗粒、黄曲霉毒素B1(AFB1)多抗和互补纳米金探针链、条形码DNA链制备纳米金探针(NP),纯化后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浓度鉴定。将其与黄曲霉毒素B1单抗修饰的磁性微球探针(MMP)通过抗原抗体作用连接,制备MMP-AFB1-NP三明治复合物结构,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在高温低盐条件下解链的条形码DNA,通过考察反应结束后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值与相应起始模板拷贝数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建立黄曲霉毒素B1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并对检测体系进行了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性高等特点,每个模板的循环数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具明显的线性关系y=-2.9054x+54.581,r=0.9991,检测灵敏度远远超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可达10-8 ng/m L,批间批内差值匀小于5%,用建立的生物条形码检测方法(BCA)对结构类似物进行特异性交叉试验,特异性良好。本法可用于花生、腰果等坚果类食品中AFB1的痕量检测。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用液相色谱测定甜面酱中黄曲霉毒素B_1、B_2含量的方法。试验采用C18色谱柱,以水-甲醇(55+45)为流动相,柱温25℃,荧光检测器检测。该方法黄曲霉毒素B_1、B_2检出限0.8μg/kg(进样量为50μL,S/N=30),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200μg/L(r=0.999 4,0.999 2)。该方法测定甜面酱中的黄曲霉毒素B_1、B_2,样品加标回收率(3份25.0 g样品,每份加标1,2和4μg)94.0%~98.3%、93.8%~99.4%,相对标准偏差RSD(n=10)0.78%、1.13%。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和特异性曲霉等真菌产生的高毒性的、低分子量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高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引起人和动物的一系列健康问题,是粮食、饲料和牛奶的主要污染物。如何高效无污染地脱除AFB_1尤为重要,本文对当前黄曲霉毒素B_1的吸附和降解生物脱毒机制、脱毒效果及脱毒产物的结构和毒性评价进行了简要概述,为进一步丰富黄曲霉毒素解毒机理的相关理论及AFB_1清除的应用安全性方面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是部分黄曲霉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较强毒性的物质。在天然被污染的食品中一般以黄曲霉毒素B_1最多,而其他如黄曲霉毒素B_2、G_1、G_2小部分。食品中以花生,玉米等最只占很易污染黄曲霉毒素。在本方法中用双向展开法可进一步除去样液中的杂质,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因而改进省略了国外需用层析柱净化的操作步骤。若同时测定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_1、B_2、G_1、G_2、时,方法见附录二。  相似文献   

17.
针对花生中高毒污染物黄曲霉毒素B_1(AFB_1),开发一种可再生循环使用的抑制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免疫传感器。方法 :用活化酯偶联制备AFB_1包被抗原(AFB_1-OVA),并通过EDC/NHS将其预先包被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芯片表面。依据免疫抑制原理,即目标物(AFB_1)与AFB_1-OVA共同竞争固定浓度的特异性抗体,以及不同浓度AFB_1所得到的SPR响应,计算抑制率并绘制曲线,可实现对食品中AFB_1的准确、灵敏分析。结果:检测过程抗体浓度为80 nmol/L;该抑制型SPR免疫传感器的检出限(IC15)为0.0049μg/L,灵敏度(IC50)达到0.025μg/L;对花生样品中AFB_1的检出限(IC15)和灵敏度(IC50)分别达到0.13μg/kg和0.74μg/kg。整个检测过程不超过5 min,同一芯片可重复使用60次以上。结论:所构建的SPR传感器操作简便,灵敏度高,检测耗时短,成本低,可以满足食品样品中高毒性AFB_1的快速、准确、低成本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花生油是我国重要的食用油品之一,容易受到黄曲霉毒素的污染。在144批次花生油产品黄曲霉毒素B_1的检测中,获证产品合格率为100%,小榨油作坊的花生油产品不合格率为13.1%,形势不容乐观。通过对珠海市花生油产品检测结果统计分析,探索防控措施,以期对花生油油产品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大豆油中黄曲霉毒素检测的最优方法。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相对比,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大豆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检测条件为振荡器转速200 r/min、振荡时间15 min、显色时间5 min、p H 4,在此条件下,检测到大豆油中黄曲霉毒素B_1的含量为2.33μg/kg、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0.8%。该方法简便迅速,准确可靠,具有较高的回收率及精密度。  相似文献   

20.
研究酱油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的检测,该方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提取,利用荧光检测器(带柱后光化学衍生系统)检测,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线性好,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