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兰州地区地铁深大复杂基坑日益增多,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减少工程造价,通过试验将开挖后的红砂岩添加黄土和水泥进行改良作为路基填料。基于兰州某地铁工程,采用正交试验,对不同配合比下的改良土展开了击实试验和快剪试验,分析了红砂岩改良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大小,给出各因素最佳配合比,并得出了红砂岩改良土抗剪强度的回归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黄土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显著,水泥和含水率对黏聚力影响显著,各因素对黏聚力影响的主次顺序为:水泥掺量→含水率→黄土掺量,对内摩擦角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黄土掺量→含水率→水泥掺量。针对不同配合比下的试验数据,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改良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试验结果对评价红砂岩作为路基回填料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正> 所谓正交设计的回归分析,就是一方面利用正交设计的“正交性”这一特点,即利用“均衡分散性”与“整齐可比性”这两个基本原理,可以有计划、有目的、科学地在正交表上安排较少的试验次数,得到较好的试验条件;另一方面利用回归分析法中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可以通过实测的数据,使诸因素与指标之间建立经验公式,这个重要特点可把两者的优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了正交设计  相似文献   

3.
长兴岛土地资源欠缺,而砂极为丰富,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出发,考虑将长江口细砂作为高等级公路的路基材料。通过建试验路段开展了长江口细砂的物理特性、力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单纯长江口细砂在CBR值等方面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的要求。为此通过添加混合料来改善细砂性能。试验结果选用:石灰∶粉煤灰∶细砂为4∶8∶88和3∶6∶91(体积比)的混合料作为试验段实铺路基材料。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2017,(3)
以偏高岭土、水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材料,制备钙基地聚合物。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水泥掺量(x_1)和粉煤灰掺量(x_2)对钙基地聚合物抗压强度(y)的影响,得到了关于y的线性回归方程,并验证其回归方程的显著性和失拟性。结果表明:水泥掺量为13.67%,粉煤灰掺量为3.3%,可获得钙基地聚合物最大抗压强度34.4 MPa。z_1、z_1z_2的偏回归系数都达到了显著水平,z_2、z_1′、z_2′的偏回归系数达到高度显著水平,并且失拟不显著。试验配合比验证了回归方程具有预见性。  相似文献   

5.
正交设计与回归分析在河道底泥陶粒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L9 (34)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研究了底泥陶粒配合比中生活污泥、黏结剂、烧成温度等因素对陶粒比表面积的影响,确定了底泥陶粒的最优配合比为A3B3C3,即:生活污泥含量为15%,黏结剂含量为6%,焙烧温度为1 120℃.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底泥陶粒比表面积与生活污泥、黏结剂、烧成温度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2.483 333+0.343 333 X1+0.065 X2+0.098 333 X3.  相似文献   

6.
沉砂池的设计及不同池型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作为城市污水处理厂预处理设施的沉砂池对保证后续处理构筑物的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结合目前国内普遍应用的不同类型沉砂池的特点,对其在工程中的适用性及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就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细集料、粗集料、水灰比对抗压强度的关系进行了参数回归分析。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回归方案进行优化计算,选择优化方案,拟合了方程。运用方差分析及F值检验,观察方案的正确性和预测误差的大小,分析了拟合方程的可靠性。利用该拟合方程,初步分析出混凝土抗压强度参数关系。利用方程揭示的变量关系,可以从理化参数设计方面来指导商品混凝土的设计和生产,达到提高抗压强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9.
煤矿采空区是由地下煤矿开采所形成,而采空区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也因不同的开采因素有大小不同。文章以山西吕梁某煤矿采空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利用设计正交试验,具体分析不同开采因素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对窑洞稳定性影响最大因素为采矿进深,采空区相对位置和采矿厚度的影响次之,为研究采空区地表变形对建筑物的影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门窗》2014,(6)
敏感性分析是滑坡稳定性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介绍了敏感性分析的基本定义及方法,为了研究各种因素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研完以东庄库区滑坡实例为依托,采用正交设计理论,对影响滑坡稳定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找出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导因数,对工程建设中滑坡防治和加固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为了减少试验次数,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近年来,正交试验设计是最常用的试验设计方法之一。但是正交试验法用在初步筛选时收敛速度缓慢、难于确定数据变化规律,增加试验次数、试验工作烦琐、费用昂贵的情况更显突出。最终设计完成了一个"正交试验设计与分析"软件。使用者根据自己试验内容,输入相关信息,即可生成对应正交试验方案。当试验内容完成之后,输入相关试验结果,即可自主分析得到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雨水中的重质固体颗粒物沉积,进而使排水通畅、缓解城市内涝,设计了一种用于雨水管道的旋流沉砂池,通过环形堰、导流筒等特定的结构,实现小雨量时有效除砂、大雨量时自动减小阻力而有效泄洪;利用底部的消能格栅抑制过流紊动,有效避免沉淀后的颗粒物再次悬浮而随水流溢出;进出水管道同高程布置,有利于既有管道系统的改造。通过CFD软件进行流态模拟及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沉砂池的内部流态及对各类重质颗粒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该旋流沉砂池能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3.
长江口细砂作为路基填料的工程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了有代表性的5种长江口细砂进行级配、压实特征、湿度特征、回弹模量的室内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长江口细砂粒径较为单一,多在0.075~0.300mm之间,不均匀系数小于5;采用小型试筒重型击实试验可减小击实对周边压实砂粒的扰动,且最大干密度测试结果高于大型试筒;击实曲线呈现多峰特征,含泥量越低,驼峰数越多,对现场施工压实控制更为有利;低填细砂路基在运营过程中受地下水影响较小,CBR强度和回弹模量与压实度、含泥量相关性显著,能满足设计要求,且经100万次加载后无显著衰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了9组不同配合比的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通过直拉与弯拉试验,研究了水胶比、粉煤灰掺量、纤维体积掺量对极限拉应力、拉应变、弯拉应力和跨中挠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VA纤维明显提高了UHTCC的抗拉性能及抗弯性能;纤维体积掺量对7 d极限拉应变和28 d极限拉应力、拉应变均有显著影响,极限拉应力、拉应变总体上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大而增大,水胶比对7 d极限拉应变影响显著,粉煤灰掺量对极限拉应力、拉应变的影响较小;水胶比和纤维体积掺量对7 d极限弯拉应力均有显著影响,粉煤灰掺量和纤维体积掺量对28 d极限弯拉应力有显著影响,水胶比和纤维体积掺量对7 d极限跨中挠度影响极其显著,对28 d极限跨中挠度有一定影响;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既保证强度又具有高延性的UHTCC的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15.
Pista 360°涡流沉砂池的特色与设计要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Pista 36 0°涡流沉砂池的工作流态、池型改进及特点 ,并着重分析了此种池型的适用条件和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强度的多元正交回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正交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砼强度随其内在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确定出计算砼强度的经验公式。实践表明,该公式是方便、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砼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多元正交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砼强度随其内在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确定出计算砼强度的经验公式。实践表明,该公式是方便、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采宽、采厚、上覆岩性和采深等4个主要因素对覆岩移动变形所起到的贡献大小,确定较敏感或最敏感因素,给煤矿开采设计和地表建筑物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以兖州某矿主采近水平煤层为背景,在正交试验优化组合基础上借助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覆岩移动的影响因素(采厚、采深、采宽及上覆岩性)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影响因素对覆岩移动的敏感性具有较大的差异性,16种不同组合条件下对采动覆岩最大竖直位移和最大水平位移的敏感性作用由大到小依次为:采宽、采厚、上覆岩性、采深。最后,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多因素作用下覆岩移动的数学公式,回归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由原来的单一物质变为当前使用较多的添加钢纤维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其抗裂性能以及抗水渗性能得到提升。本文针对国内外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进行分析,使用绝对体积法,确定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最终配合比。  相似文献   

20.
基于正交设计的L形截面损伤敏感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受压混凝土损伤本构关系,建立了任意截面损伤分析模型。应用正交设计方法对L形截面压弯构件进行5参数4水平L16(45)损伤裂化的参数分析,筛选影响L形截面损伤敏感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肢厚比是影响截面抗弯能力最重要的敏感因素,其次是加载角、配筋率。由于L形截面的不对称性,加载角对截面的抗弯能力影响不容忽视。配筋率可以有效地缓解截面损伤裂化的程度,其次是混凝土强度,而加载角将加重混凝土损伤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