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东江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中试考察了超滤膜处理工艺与混凝沉淀、砂滤、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而成的7种工艺,对东江原水浊度、COD_(Mn)、TOC、UV_(254)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混凝沉淀+生物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可提高该流域净水厂的供水水质,保证出水浊度在0.1 NTU以下,TOC小于1 mg/L。试验期间,该工艺对原水COD_(Mn)、TOC、UV_(254)和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去除率分别为72.2%,48.2%,71.4%和66.4%,比传统工艺普遍高出约15%。  相似文献   

2.
对运河水厂进行了提标改造,考察了新建V型砂滤池、活性炭滤池的运行效果,并针对后续需要注意的环节提出了建议。结果表明:经混凝—沉淀—砂滤—炭滤—消毒工艺处理后,出厂水水质有大幅提升,特别是浊度和COD_(Mn),水质基本满足浙江省现代化水厂出厂水优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以引江引滦掺混原水为研究对象,对比了臭氧预氧化、单过硫酸氢钾预氧化和常规工艺对其处理效果的差别。中试结果表明,0.8 mg/L预臭氧+10 mg/L三氯化铁+15 mg/L聚合氯化铝,0.5 mg/L单过硫酸氢钾+10 mg/L三氯化铁+1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三氯化铁+20 mg/L聚合氯化铝这3组工艺的出水水质相近且较理想,对该引江引滦掺混原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对南水北调引江原水进行混凝处理,并与同期引滦原水的混凝处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引江原水的浊度不高,仅投加混凝剂进行常规混凝处理即可被有效去除;当采用Fe Cl3和PAC复合投加时,低温期、常温期、高温期混凝剂总量分别控制在(25~30)、(10~15)、(20~30)mg/L均可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与引江原水相比,同期引滦原水的浊度明显偏高,需要较高的混凝剂投量才能将出水浊度降至与同期引江原水相似水平;投加阴离子型PAM助凝剂可显著降低原水浊度,但PAM投量对出水浊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对滦河水藻类高发问题,研究了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滦河原水不同藻细胞密度的处理能力。结果表明,在保证出厂水水质情况下,常规水处理工艺对引滦原水藻类的处理极限为6 000×10~4个/L,最后提出了提高水厂常规水处理工艺除藻效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嘉善县地表水厂改扩建工程运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善地面水厂原水主要污染物指标为:氨氮平均值2.1 5mg/L,COD_(Mn)平均值6.43mg/L,通过采取了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等技术后,氨氮总的去除率平均为85.5%,COD_(Mn)总的去除率平均为65.3%,出厂水水质达到了国家标准,极大的改善了出厂水水质。在三年来的运行中,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和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凌庄水厂现有净水系统设计规模为50×10~4m~3/d,处理工艺为反应沉淀+普通快滤池,为了达到出厂水量和水质要求,亟需改造。通过对各种沉淀澄清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对国内外大型水厂膜组合工艺进行分析对比,以及邀请多家超滤膜公司进行中试,确定了凌庄水厂新建净水系统(30×10~4m~3/d)采用预处理、PULSAZUR~?上向流炭吸附反应澄清池与压力式超滤膜短流程处理工艺。该工艺可有效应对以南水北调中线原水为主水源、引滦原水为备用水源的原水水质。该净水系统较国内已建成压力式超滤膜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降低了建设投资,且可根据原水水质确定预氧化剂和粉末活性炭的投加,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实际运行表明,该工艺可以保证出厂水浊度0.1 NTU,耗氧量2 mg/L,有效保障了出厂水的化学安全性和生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钱塘江原水处理效果,分析各工艺阶段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COD_(Mn)、UV_(254)、三氯甲烷、三卤甲烷以及感官等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柱状活性炭和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比对表明,两种活性炭对出厂水水质指标去除效果基本一致;对有机物替代指标COD_(Mn)和UV_(254)的去除效果趋于稳定的范围,以及两参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生物膜已挂膜成熟。  相似文献   

9.
以低温低浊期引滦原水为处理对象,在天津某净水厂采用预氯化和预臭氧两种预氧化方式进行生产性优化试验。结果表明,预氯化和预臭氧去除浊度和有机物的效果无明显差别,产生的消毒副产物都远低于国标限值;但预臭氧对控制THMs的生成作用明显好于预氯化,前者比后者滤后水的THMs生成量低91.7%,对应的出厂水低58.5%;预氯化处理成本远低于预臭氧,后者约为前者的3~5倍。综合分析比较,引滦原水低温低浊期优选预氯化处理方式,预臭氧作为应急备用,可实现保证水质、优化运行和节能降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高温高藻期原水为处理对象,在天津某净水厂选择预臭氧—紫外线加单点加氯消毒、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预加氯—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3种不同预氧化消毒方式进行生产性试验,考察3种工况下滤后水、出厂水及管网水中三卤甲烷(THMs)生成量、余氯、浊度等相关水质指标。结果表明,控制出厂水和管网水THMs最低的最佳预氧化消毒方式为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消毒,在每年7月—9月采用预臭氧—紫外线加两点加氯的预氧化消毒方式,预加氯—紫外线加单点加氯的预氧化消毒方式可用于7月—9月之外的时段,当7月—9月之间在应急情况下必须启动预加氯时,必须采取两点加氯的消毒方式。  相似文献   

11.
采用重介质混凝沉淀(DLCS)/超滤(UF)耦合工艺中试装置处理长江下游原水。DLCS工艺的较优运行参数:重介质絮凝核(DM)粒径为20~45μm、PAFC投加量为12 mg/L、PAM投加量为0.15 mg/L、沉淀池表面负荷率为16.1 m~3/(m~2·h)、混凝沉淀总停留时间为17 min,在该条件下出水浊度和COD_(Mn)均值分别为1.05 NTU和2.1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8.05%和39.2%。DLCS/UF耦合工艺出水水质稳定可靠,出水浊度和COD_(Mn)均值分别可达到0.17 NTU和1.74 mg/L,其他出水水质指标优于GB 5749—2006标准。  相似文献   

12.
扬州第一水厂提标扩建改造工程已竣工投产,自运行以来,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原水水质呈周期性变化。夏天原水水质变差,应对高藻原水和淮河泄洪这些季节性微污染原水时,采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预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冬天低温低浊、沉淀池出水浊度偏高时,采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和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应对不同的原水水质,采用了不同的组合工艺,保障了供水安全,使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宁波市某净水厂为例,研究了因台风导致的水库原水水质突变的过程,发现由台风引发的暴雨主要对水库原水的浊度、色度、氨氮、CODMn、铁、锰、微生物指标等产生影响,其中浊度是水质控制的重点;在强降雨开始对原水水质产生影响之后的36 h是水质控制的重点时间段,强化混凝是控制出厂水各项指标稳定达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常规工艺对浊度的去除效率及浊度预警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原水泵站及水厂各工艺单元出水一整年的浊度数据,发现1月-4月的原水浊度较低,如果碱铝投加量低于一定限值(如8.88mg/L)则易造成出水浊度偏高,需要控制混凝剂投加量以保证混凝效果。清水池内浊度容易升高,这可能与滤池初滤水的水质较差有关。根据各工艺单元对浊度的一般去除效率和出厂水浊度标准,提出了原水和工艺单元出水的浊度预警水平,这对于水厂常规工艺的运行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O_3-BAC深度处理工艺对钱塘江原水的处理效果,两年多的运行结果表明:O_3-BAC工艺对COD_(Mn)的去除率为49.79%~81.63%,运行前半年去除率为80%;随后去除率有所下降,运行一年后稳定在49.79%~72.45%,出厂水COD_(Mn)下降至0.77~1.25 mg/L。原水氨氮在0.1~0.35 mg/L时,氨氮去除率通常在75%~95%;原水氨氮在0.05~0.1 mg/L时,去除率相对降低,为20%~60%,出厂水氨氮基本保持在0.02~0.05 mg/L。采用O_3-BAC工艺后,出厂水三氯甲烷由常规工艺的0.006~0.0307 mg/L降至0.002~0.009 mg/L,远低于0.06 mg/L的限值要求;出厂水臭和味为0级、色度小于5度。目前,活性炭处于稳定的运行阶段。  相似文献   

16.
以南水北调引江原水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预加氯和预臭氧两种预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和副产物生成差别,以实现引江原水预氧化处理工艺的优化控制。中试结果表明,两种预氧化方式均能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各单元出水的三卤甲烷、卤乙酸等主要消毒副产物指标均低于国标限值,但预加氯产生的氯消毒副产物明显高于预臭氧。预臭氧产生的甲醛未检出,溴酸盐生成量在限值以内。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太湖水中蓝藻的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分别采用加压预处理和化学预氧化处理工艺,再进行混凝沉淀处理。通过动态试验对比研究了加压预处理和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去除藻类的效果和水质安全性,并进行了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短时间加压0.7 MPa后进行混凝沉淀,出水浊度为0.6~1.37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达到(97.64~99.34)%和(62.54~68.39)%;2 mg/L氯预氧化工艺沉淀出水浊度为21.4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为82.2%和39.87%;2 mg/L高锰酸钾预氧化工艺沉淀出水浊度为3.22 NTU,叶绿素a和COD_(Mn)去除率分别为94.71%和63.44%。同时,相对于预氧化工艺,加压预处理工艺可减少后续工艺藻毒素的释放和消毒副产物的生成。采用加压预处理工艺会使能耗增加0.002 3 k W·h/m~3,但可节省混凝剂投量40%,且节省了预氧化剂费用,在处理效果、水质安全性、处理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化学预氧化工艺。  相似文献   

18.
济南玉清水厂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改造设计及运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济南玉清水厂以黄河调蓄水库为水源,原水具有低浊、高藻、高嗅味水质特征,水厂原有工艺难以有效处理。为使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水厂将混凝/沉淀/过滤/液氯消毒工艺改造为强化混凝/沉淀气浮池/活性炭滤池/紫外线/液氯消毒工艺,改造后对藻类、有机物、嗅味物质等特征污染物去除效果明显,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19.
宁波市东钱湖水厂供水规模50万m^3/d,其出厂水质要求高。现阶段出厂水浊度≤0.1NTU,隐孢子虫和贾第虫无检出,灭活率分别达到99%和99.9%,其余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工程设计采用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来满足现阶段出厂水质要求,后期根据原水水质变化和水厂运行情况,增加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本文主要介绍了强化常规处理的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20.
饮用水常规工艺处理高藻原水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引滦水为原水的饮用水常规处理工艺中,针对高藻原水采取了生物控制、预氯化、强化混凝、对过滤单元进行适当调整等几项措施。两年多的实际生产运行表明,这几项措施有效控制了高藻原水对生产工艺的影响,显著降低了藻类数量,使出水浊度保持在较低范围内(〈0.3NTU),保证了良好的出厂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