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生 《造纸化学品》2009,21(6):63-67
专利名称:纺织用纸线原纸的制备工艺 申请号:200810018062.X 公开号:CN101280532 申请日:2008—04—25 公开日:2008—10—08 申请人:陕西科技大学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用纸线原纸的制备工艺。该工艺首先将水溶性PVA合成纤维在水中浸泡;然后将细菌纤维素湿膜浸泡于NaOH溶液中,再将木浆纤维用Valley打浆机疏解切断,然后将其与经过预处理的水溶性PVA合成纤维混合,在PFI磨浆机中进行精浆.最后加入细菌纤维、PEO、CMC、PAE,混合均匀,经过流送系统,采用常规方式抄造成纸。  相似文献   

2.
采用N-甲基吗啉-N-氧化物(NMMO)为溶剂溶解竹纤维素,通过干-湿纺法制备再生竹纤维素中空纤维膜,并采用其构建的中试膜系统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中空纤维膜的结晶结构为纤维素Ⅱ型,结晶度比竹纤维素低,化学组成与竹纤维素没有明显差异。中空纤维膜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良好,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29.8℃,拉伸强度达(62.6±6.1) MPa。饮用水处理(运行90天)后,溶解性总固体(TDS)值由574 mg/L降为154 mg/L,细菌总数由35~40 cfu/mL降为20~25 cfu/mL,出水口感好,生物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细菌纤维素纤维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细菌纤维素湿膜经机械匀浆处理后,细菌纤维与植物纤维混合抄片的纸页性能.实验表明,细菌纤维素湿膜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用于制备造纸所用的细菌纤维浆料;添加到纸页中的细菌纤维能在植物纤维间起到搭桥作用,并显著提高纸页的物理强度.  相似文献   

4.
细菌纤维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生物纤维材料。本课题重点研究了细菌纤维素湿膜经机械匀浆处理所得的细菌纤维与植物纤维混合抄片的纸页性能。实验证明,细菌纤维素湿膜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用于制备造纸所用的细菌纤维浆料;添加到纸页中的细菌纤维能在植物纤维间起到一种搭桥作用,并显著提高纸页的物理强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医院获得性感染细菌耐药性的问题,在细菌纤维素(BC)表面接枝卟啉制备了一种光敏抗菌材料。首先将二醛细菌纤维素浸渍在高碘酸钠(NaIO4 )中制备得到二醛细菌纤维素(BC-CHO),然后利用还原胺化反应在BC-CHO表面接枝乙二胺(EDA),最后共价接枝活化的原卟啉(PpIX)合成得到乙二胺化细菌纤维素原卟啉纤维膜。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X 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纤维膜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醛细菌纤维素表面成功地接枝了氨基间隔臂乙二胺和PpIX;随着NaIO4 浓度的提高,BC-CHO 醛基含量逐渐提高,热分解温度逐渐降低,晶体结构逐渐发生转变;纤维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初次抗菌率可达到98%,经过5次酒精洗涤后仍然具有良好的抑菌性能。  相似文献   

6.
细菌纤维素用于改善纸页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生物纤维材料。本文重点研究了细菌纤维素湿膜经机械匀浆处理所得的细菌纤维与植物纤维混合抄片的纸页性能。实验证明,细菌纤维素湿膜经过适当的处理后可以用于制备造纸所用的细菌纤维浆料;添加到纸页中的细菌纤维能在植物纤维间起到一种搭桥作用,并显著提高纸页的物理强度。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以解淀粉芽孢杆菌ZJHD3-06的细菌素CAMT2为抗菌活性成分,聚乙烯醇为包埋材料,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CAMT2-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 PVA)抗菌纳米纤维膜,并对制得纳米纤维膜的抑菌活性、释放效果、结构以及低温下对常见水产基质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抑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载药量为80 mg/mL的CAMT2-PVA纳米纤维膜抑菌活性保留效果良好,第0.5~2天为突释阶段,第2天进入缓释阶段,第7天后趋于稳定。扫描电镜显示纤维表面光滑平整,无串珠等不规则现象,纤维直径为720 nm;傅立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电纺过程PVA对细菌素CAMT2实现了有效的物理包埋;CAMT2-PVA纳米纤维膜在3种典型的水产基质中抑菌效果显著。由此表明,CAMT2-PVA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细菌纤维素湿膜极强的抗拉和抗撕裂能力对其解离丝化、配抄成形带来极大不利。本研究对比了BC湿膜的不同分散方法和分散效果,并对各方法的分散过程进行了探索。研究发现,高温下酸、碱法处理使BC分子链出现降解而产生多糖甚至单糖,但不能使纤维束状态和絮结的纤维得到解离;超声法处理时其"空化作用"仅使BC湿膜表面结合不紧密的纤维絮体剥离脱落,却难以打开细菌纤维素纤维之间的氢键连接,不适于分散细菌纤维素;而高速组织捣碎机和PFI磨两种机械设备利用强剪切力和摩擦效应可使细菌纤维间的氢键发生位移,进而纤维丝化离解,达到较好的分散效果,且捣碎机分散后细菌纤维与植物纤维配抄,可提高成纸强度达35%左右。  相似文献   

9.
为制备具有抗菌性能的空气过滤材料,以聚砜(PSF)为溶质、N,N-二甲基甲酰胺(DMF)和1-甲基-2-吡咯烷酮(NMP)为溶剂,先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PSF纳米纤维膜,然后在其表面磁控溅射氧化锌(ZnO)薄膜,最后通过水热合成法将ZnO薄膜转化为沸石咪唑酯骨架-8(ZIF8)晶体,得到PSF/ZIF8纳米纤维膜,并对该复合膜的物化性能、过滤性能、透气性能、抗菌与细菌过滤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PSF/ZIF8纳米纤维膜对PM0.3的过滤效率可达到99.82%。纳米纤维膜的高孔隙率使其表现出较高的透气率(340.36 mm·s-1)。此外,该复合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性能,且对2种菌的拦截效率均达到99.99%。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高速组织捣碎机处理细菌纤维素湿膜的分散效果及细菌纤维与植物纤维配抄成纸的性能。结果表明,在BC湿膜中细菌纤维以无序形态相互交织,形成致密三维网状结构。经组织捣碎机处理20min后,可取得良好的分散效果,且阳电荷需求量达3.0×10-5mol/g,细菌纤维长度为0.2mm,宽度为12μm,直线平均长度约达0.1mm。同时,经处理后的细菌纤维,在添加量为3%时,其与植物纤维配抄成纸的抗张指数、撕裂指数、耐破指数相较纯植物纤维抄造的空白纸样有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开发新型包装材料延长金枪鱼货架期,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ZN)和叶醛(Leaf aldehyde,LA)为原料采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制备LA/ZN抗菌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LA/ZN纳米纤维膜的形貌和结构并探究了纤维膜的抗菌机制,考察了LA/ZN纳米纤维膜对金枪鱼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LA/ZN纳米纤维膜的具有线性形态、表面光滑,纤维直径均匀分布于475~575 nm;LA在玉米醇溶蛋白中的包封是一个物理过程,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相互作用;加入LA后,膜的初始熔化温度有所降低;LA具有广谱抑菌性,能够使细菌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损伤,胞内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泄漏,导致细菌死亡。此外,4℃金枪鱼保鲜实验结果表明LA/ZN纳米纤维膜能有效降低鱼肉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含量以及组胺含量,延缓鱼肉质地劣变,使金枪鱼片的货架期延长3 d。LA/ZN纳米纤维膜良好的保鲜性能有望在水产品保鲜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聚丙烯腈(PAN)纤维膜的压电性能,将硝酸钠(NaNO3)掺杂到PAN中,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PAN/NaNO3纳米纤维膜。探究了NaNO3用量以及纺丝速度对静电纺PAN纤维膜压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驻极体非织造压电性能测试系统以及压电测试仪对PAN/NaNO3纤维膜的表面形貌、构象和压电性能进行表征与测试。结果表明:将NaNO3掺杂到PAN中会导致纤维膜的平面锯齿构象含量增加,晶面间距减小,进而影响PAN纤维膜的压电性能;当NaNO3质量分数为0.9%、纺丝速度为1 000 mm/s时,纤维膜的压电性能明显提高,此时PAN/NaNO3纤维膜中平面锯齿构象含量最多,晶面间距最小,与未掺杂NaNO3的PAN纤维膜相比,此PAN纤维膜压电电压和电流分别提高了40%和174.53%。  相似文献   

13.
渠赟  马维  刘颖  任学宏 《纺织学报》2022,43(6):29-36
为开发一种具有高效抗菌性能和光降解功能的复合纤维膜,将Ag与ZnO复合,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不同质量分数的Ag-ZnO颗粒添加到聚己内酯(PCL)和聚羟基丁酸酯(PHB)复合材料中共混,制备了Ag-ZnO-PHB/PCL复合纤维膜。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热重分析和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复合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评价其力学性能、光降解性能、抗菌性能及生物被膜作用。结果显示:该复合纤维膜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在60 min时分别达到84.12%和97.99%,并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被膜起抑制作用;复合纤维膜在紫外光下照射12 min对亚甲基蓝溶液有显著的降解效果;复合纤维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与优良的生物相容性,有望应用于抗菌包装材料及生物医用领域。  相似文献   

14.
为将纳米纤维膜应用于蛋白质分离处理,用静电纺丝和化学改性方法制备聚丙烯腈/再生纤维素(PAN∕ RC)复合纳米纤维膜,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等对制备的复合纳米纤维膜进行了表征,并将制备的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作为分离层,构建膜分离系统并分离纯化血清白蛋白,通过调节操作压力和过滤时间等影响因素,确定其分离纯化过程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操作压力为0.10 MPa、过滤时间为1.5h条件下,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对蛋白质的截留率达到80.04%,膜通量达到1.85L ∕ (m²?min),与商用聚醚砜超滤膜相比,在截留率差异不大的情况下,膜通量有了数倍的提升;同时再生纤维素复合纳米纤维膜具有优异的重复使用能力,并在使用的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纳米纤维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真空抽滤的方法制备一种柔性可拉伸纤维膜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拉伸性能好、透气等特点。该传感器以静电纺丝技术为基础,将聚氨酯(TPU)纤维膜作为传感器基底,通过真空抽滤的方法将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银纳米线(AgNWs)加载在TPU纤维膜上。扫描电镜图像显示,多壁碳纳米管和银纳米线与TPU纤维形成致密的导电网络。而且MWCNTs-AgNWs-TPU可拉伸纤维膜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50%应变下灵敏度高达438 kPa~(-1),具有优良的耐久性(>1 000循环)和水蒸气透过率,这种性能保证了传感器可以作为一种可穿戴设备来监测人体各部位的运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静电纺丝及后续的水热处理工艺制备载有二氧化钛的聚丙烯腈纤维膜,该纤维膜具有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性能。静电纺丝得到的初生纤维中含有钛酸四丁酯、硝酸钆、聚丙烯腈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纤维表面光滑(直径约为320 nm)。再将初生纤维膜置于特氟龙水热釜中进行水热处理;纤维变成表面凹凸不平的多孔纤维(直径约为350 nm,BET比表面积为17.45 m2/g);结合XPS和XRD测试结果证实载有anatase相二氧化钛(Gd/N-Ti O2)晶体的聚丙烯腈纤维膜制备成功。在室温条件下,这种有机/无机杂化纤维膜对罗丹明B水溶液具有明显的可见光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生物被膜是大多数细菌在自然状态下的一种生长方式,使菌体具有浮游态时不具有的优势。它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群体感应系统的调控,该系统是细菌依赖于群体密度而调控其生理行为的一种机制。其中LuxS/2型自诱导物(autoinducer 2,AI-2)群体感应系统又称种间群体感应系统,广泛存在于G+及G-菌中。其信号分子AI-2被认为是种间通用的信号分子,参与调控多种细菌的生物被膜。此外,目前已发现多种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抑制剂,它们可以影响许多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目前研究人员已开始致力于揭示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调控生物被膜形成的分子机制,这对于进一步理解LuxS/AI-2型群体感应系统与生物被膜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中空纤维膜超滤作用对砂滤污水进行过滤回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叙述一种中空纤维膜超滤系统的设计与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以及该系统与传统污水处理方法成本的对比。  相似文献   

19.
熊儒恒  阎俊  谢晶 《食品科学》2023,(13):203-215
生物被膜态是细菌在自然界中主要的存在形式。细菌的初始黏附开启了生物被膜形成的生命周期。初始黏附是浮游态细菌在细菌元器件、胞外聚合物等因素的影响下,吸附于生物或非生物表面并开始形成生物被膜的过程。细菌的初始黏附受到多种调控系统的影响,因此,对相关调控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环二鸟苷酸、双组分调控系统和群体感应系统3个主要影响细菌初始黏附的调控系统进行综述,并介绍这些调控系统调控细菌初始黏附作用的机制,同时对从控制初始黏附角度保证食品品质进行总结和展望。本文可为控制细菌生物被膜危害食品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对促进食品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纳米纤维膜孔隙率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数字图像处理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纳米纤维膜孔隙率的表征方法。首先采用Photoshop软件确定纤维膜SEM图像的分割阈值,然后运用Matlab软件进行面积统计,计算出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纤维膜的孔隙率随着纤维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同时,将图像处理方法与密度法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误差不大于6%,说明该方法的测试结果是可靠的。此外,为了研究纤维膜中纤维交错对孔隙率的影响,在相同纺丝工艺条件下,制备了不同厚度的纳米纤维膜,图像法得到的孔隙率差异在4%以内,可以认为纤维交错对测试结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