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我国制造业总产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但是显然,制造大国并不等于制造强国,高端制造业缺乏核心竞争力,产品附加值低,制造业整体处于产业链的末端依然是我国制造业所面临的窘境。面向2012及未来全球经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编者寄语     
<正>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处于全球金融危机后的大转变时期,制造业对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不言而喻,发达国家纷纷推出重振制造业的国家战略和计划,美国制定了"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德国抛出了"工业4.0"、日本出台了"再兴战略"……,都试图在未来全球制造业新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位置。2015年5月,我国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正式揭开了中国工业转型的大幕。目前,我国虽已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却面临着"大而不强"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强化,制造业发展面临新挑战。面对当前的形势,《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表明,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多万家,从业人员接近千万,预计到2015年中国汽配行业规模产值可达到2.5万亿元。但我国汽车零配件总产值与汽车整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比值仅为0.7:1,远低于国际标准的1.7:1。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近两年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势。然而在繁华的背后隐藏着许多不容小觑的问题。"中国的4S店体系有很大问题,整车厂通过4S店特许经营制垄断了汽车配件供应渠道,而这种垄断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高达1.955万亿美元,在全球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9.8%,超过美国的1.952万亿美元,占比为19.4%。中国已经成为装备制造业大国,但中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  相似文献   

5.
如何实现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庚晋  白杉 《机电信息》2003,(5):13-14
一、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 众所周知,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国家之一。根据目前整个世界经济来排队,中国制造的能力仅次于美国、日本、德国,为第四大制造大国,中国可以说是世界的制造业大国之一。 中国的制造业在本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也是母庸置疑的。有数据显示,从1980年到1998年,我国GDP年均增长率为9.94%,而同期制造业的年均增长率达12.65%。到2000年,中国制造业总产值已达350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的比重多年  相似文献   

6.
赢在思变     
乔宇 《现代制造》2010,(39):3-3
<正> 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国内机床行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4014.2亿元,超过了日本、德国等制造业发达的国家,首次成为世界机床第一生产大国。2010年1~6月,同样指标,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424.2亿元,同比增长41.4%。无可置疑,中国制造业正在影响世界。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在迈向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可随之而来的多种机会对于中国制造企业来说却更像—把双刃剑,它带来的不仅是全球化的订单,还有竞争。  相似文献   

7.
《China Equipment》2011,(1):53-63
2010年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又迈上了新台阶:继"嫦娥一号"后,"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天河一号"计算机创造了最快的计算机世界纪录;全球最快高速列车在中国诞生;核电领域多项产品打破外国企业垄断;部分大型机床产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成果验证了装备制造业企业多年的努力;见证了中国装备制造业坚实的前进步伐;也坚定了中国装备制造业立足世界装备制造业顶峰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正"工业4.0"、"中国制造2025",新一轮科技工业革命已悄然在全球蔓延。"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中,我国计划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掌握一批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可以说拥有先进技术成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核心力量。2016年6月30日,第六届中国(南京)国际金属加工展览会2016南京智造周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出席会议的嘉宾有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机械行业分会副主任叶海青女  相似文献   

9.
《机械工程师》2014,(1):I0003-I0004
导读:在目前召开的首届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三基”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干勇院士疾呼,“尽管211118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总产值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但制造业对外的依存度超过了50%,加快共性基础性研发已刻不容缓!”是什么绊住了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脚步?如何走出“产值第一但利润在外”的怪圈?摆在中国装备制造业面前的挑战,基础而艰难、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德国"工业4.0"、美国GE"工业互联网"以及"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之风已经将全球制造型企业推至风口,迎接它们的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我国目前正处于发展中国家,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和附加值低的角加工或装配为主,因此智能制造成为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制造业环境,我国制造业在智能转型路上所遇到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制造企业弯道超速给出提醒和希望。  相似文献   

11.
行业资讯     
正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万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智能制造、高端轨道交通、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已超过10%。其中,以机器人为主的智能制造业广受关注。数据显示,2013年共有10万台工业机器人销往亚洲,同比增长18%;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2013年中国购买并组装近37 000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国产机器人9 000多台,产量是2012年的3倍。"随着技术提高,机器人成本低、工作质量高、精确度高、节能减排等  相似文献   

12.
正经过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中国品牌进入"全球品牌100强"和"全球最佳品牌排行榜"的数量仍屈指可数。中国与制造业强国的差距就在质量。有数据显示,我国制造业每年因质量原因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 000亿元,间接损失超过1万亿元。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将"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中心任务。而目前我国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正>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5"上指出,制造业已经重新成为全球竞争的至高点,全球产业发展对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紧迫要求。苏波介绍了目前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情况:产业结构调整已进入攻坚克难,力求实现突破的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提出了2020年基本实现工业化的宏伟目标,这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在中国工业中,制造业处于中心地位:占GDP39%、工业总产值77.6%、全国工业职工90%、出口总额90%、国家税收总额30%和财政收入27%.因此,中国的工业化,中心是建立现代制造业.制造业属于设备密集型.  相似文献   

15.
<正>机经网4月20日讯"制造强国战略研究"项目一期总结暨二期启动会日前在北京召开,会上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详细内容和成果。目前,我国制造业仍处世界第三方阵,力争用30年的时间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智能化数字化是制造业的必然趋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这是50多位院士、100多位专家历时两年研究,为中国制造业绘就的未来十年的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16.
随着"十二五"规划把再制造业列入节能环保产业,中国再制造业进入全面提速阶段。预计到2015年,再制造行业总产值有望达到1500亿元。再制造是指对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再制造产品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中国再制造试点企业已形成汽车发动机、变速箱、转向机、发电机供25万台套的再制造能力,产值超过20亿元。"中国工程院院士、装备  相似文献   

17.
欧美机床企业在中国——欧美金属加工企业论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机床制造业中,欧美企业的产值超过了50%的市场份额。 2007年,德国机床产值达127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二位,约占全球总产值的17.9%;意大利机床产业长期以来在欧洲排名仅次于德国,2007年意大利机床行业产值72亿美元,约占全球总产值的10.2%左右;2007年美国机床产值在36亿美元上下,出口额为16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机械》2010,37(4)
<正>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王忠禹在2010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说,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已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相似文献   

19.
<正>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以下简称"纲要"),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作为未来10年引领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和未来30年实现制造强国梦想的纲领性文件,《中国制造2025》全面开启了中国制造由大变强之路。"工业和信  相似文献   

20.
由欧美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经济影响非常大,不仅导致欧美制造业进入历史低点,对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制造业也产生很大影响。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全球金融体系、经济体系以及装备制造业的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中国装备制造业在全球市场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危机面前,沈阳装备制造业协会多措并举力挺"沈阳装备",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