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高炉后期的布料模式为重点,概述了1号高炉布料模式的演变过程。指出高炉在前、中、后期中,由于炉墙侵蚀程序不同,与此相对应的合理的布料模式是不同的。高炉到了后期,内容积扩大,中心气流容易减弱,适当改变导料板档位,以便发展中心气流,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3.
无钟炉顶布料过程中,节流阀作为料流量大小的控制阀门,其开度影响高炉布料过程的圈数。合理的布料矩阵包括布料角度和布料圈数,当节流阀开度不合适时,会出现圈数过多或过少,影响布料过程中的均匀性。当布料批重发生变化,若要保证布料圈数不变,需调整节流阀开度大小。本文通过对布料过程节流阀开度、布料圈数及批重大小进行测量记录,建立批重、开度和圈数之间的关系式,为实际高炉操作过程中的开度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料钟炉顶高炉布料气流分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10模型试验,研究了无料钟炉顶单环、双环布料基本参数(溜槽倾角、批重等)对气流分布的影响,得出了无料钟炉顶布料时气流分布的基本规律,建立了气流分布与布料参数之间的优化数学模型,并探讨了数学模型在高炉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首秦高炉炉顶布料圈数波动大的问题,对现场多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了造成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角机反馈角度与节流阀实际开度无法准确对应。根据原有角度反馈控制模式建立了对应的数学模型,并且创新性地提出节流阀的开度由角机角度控制更改为油缸直线位移控制;采用将磁滞位移传感器置于油缸内部的方法,该传感器线性误差在量程300 mm以内可以小于150 μm,而且不受外界环境干扰。改进后,首秦高炉在实际生产中布料圈数稳定性显著提高,实际布料圈数与工长要求布料圈数误差在±0.5圈以内,满足了高炉对装料、布料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原燃料质量整体下行、中心喉管漏料、气流紊乱、炉况严重失常的情况下,高炉作业区通过缩料批、减轻焦炭负荷、提炉温、降碱度、加强出铁管理、更换中心喉管及布料溜槽、调整布料制度、缩小风口进风面积、增加冷却壁进水量、降低进水温度、精心操作等手段,使得炉况恶化的趋势得到明显缓解,保证炉况顺行。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无钟高炉的布料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环形布料优化方法。在分析环形布料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按控制方法将环形布料分为常规多环布料和步进式同心圆布料,以料面形状误差为控制目标建立了环形布料的优化控制数学模型,并设计了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求解。最后将优化模型应用到2580 m3无钟高炉,利用该优化模型分析了环形布料工艺与布料精度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溜槽倾角档位数量的增加有利于提高常规多环布料的布料精度,但同时导致布料优化控制复杂化,步进式同心圆布料的布料精度高于任意有限多个溜槽倾角档位的常规多环布料,适合充分发挥无钟炉顶布料灵活的优势,实现期望的炉料分布。 相似文献
8.
2#高炉从2004年4月21日开始,通过采用多环布料控制边缘气流,提高煤气利用率,降低生产能耗,收效明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提高高炉重量布料控制准确度,对称量罐测量环节进行研究,提出了称量系统的调整和维护方法。通过对称量系统进行分析和优化,使测量准确度满足了重量配料的要求,保证了高炉按重量布料方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高炉上部煤气流调剂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数值模拟对煤气流的流场及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根据高炉不同部位的煤气流速分布,分析得出炉料分布对中上部煤气流分布和软熔带形状有决定作用,而鼓风制度可快速改变下部煤气流分布,并结合实际高炉中的现象及操作讨论了炉料分布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在高炉生产中,有一个合理的布料制度是高炉操作的关键,径向煤气流分布受炉料透气性分布影响很大,初始煤气流对其影响较小,下部煤气流分布信息很难在上部反应. 相似文献
14.
对宣钢2号高炉提高布料溜槽使用寿命的措施进行了总结。在炉内积极调整上下部制度,改善煤气流分布的同时,采取了提高炉顶压力、降低炉内中心煤气流速、改进备件材质与结构、改造炉顶红外成像系统、加强布料溜槽监检测等措施,从而提高了布料溜槽的使用寿命,使用周期由3个月延长到12.5个月,过料量由104.08万t提高到459.28万t。 相似文献
15.
本钢新1号高炉开炉初期采取了多种操作手段进行调剂,如布料、料线、矿批等的调整稳定了高炉的生产,使高炉气流稳定快速进入强化阶段 相似文献
16.
马钢为提高高炉经济技术指标,通过对2号高炉采取强化原燃料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改进喷吹煤质量、全风温操作和控制一定的氧过剩系数等措施,使得2号高炉煤比得到大幅度提高,2012年9月份以后煤比达到160 kg/t以上,其中,2013年4月份煤比为182.7 kg/t。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