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钙质海绵是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的主要造礁生物之一,由不同类型钙质海绵构成的化石群落记录了礁体形成的完整过程。广西隆林科风的化石群落是我国南方二叠纪生物礁内保存完好的群落之一,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初步确定了科风生物礁的性质及其化石群落的组成;讨论了造礁海绵的古生态,并与毗邻祥播生物礁的造礁生物进行了对比;总结了科风生物礁发生、发展、消亡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大南盘江地区泥盆系—二叠系生物礁广泛分布,纵向发育泥盆纪礁、石炭纪礁滩、二叠纪礁三套生物礁。按其发育的古地理位置可分为台内礁、台缘礁、斜坡礁、丘台礁四种类型。根据成礁作用不同,可分为造架生物、粘结生物、障积生物、附礁生物四种类型。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生物礁在造礁生物、成礁环境、礁体类型、礁体形态、发育的规模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生长与发育受古地理、古环境、相对海平面升降、古隆起及造礁生物的兴衰多方面控制。图8表1参7  相似文献   

3.
四川华蓥山涧水沟上二叠统生物礁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涧水沟生物礁是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发育较好的礁体之一。由钙质海绵、水螅、Tabulozoa 和古石孔藻构成造礁生物。根据生物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分出7个生物群团,根据生物含量的统计分析分出8个生物群落,并描述了礁体中的水成岩墙、沟道沉积和古溶洞沉积。碓体的消亡与二叠纪末的生物大绝灭同时发生,因此华蓥山地区上二叠统生物礁是晚古生代层位最高的礁体。  相似文献   

4.
本区生物礁据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出露的平面形态以及礁组合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台地边缘线状礁、台丘边缘马蹄形礁和点礁。主要的礁岩类型为骨架岩、粘结岩、伟积岩和礁块角砾岩。造礁生物依据其对成礁作用的不同可分为造架生物、联结生物和附礁生物。二叠纪生物礁具有海进成礁,海退消亡,在时间上有多个成礁期,在空间上有多个礁体不断位移之特点。在其发生、发展、演化和消亡的过程中,每一时期的生物礁都基本上经过了定殖、拓殖、泛殖和统殖四个阶段。本区生物礁体位于盆地相区边缘和内部,当生油岩区处于有利的条件和排烃阶段,由于溶蚀作用等又形成聚集期有效孔隙时,这些礁体即近距离捕获油气形成礁型油气藏。然而,由于储集于礁体中的液态烃在地质时期经历了过成熟热演化阶段而裂解成气态烃和固体沥青,因此,只能采取有效的勘探手段在本区以寻找隐伏礁型气藏为目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类群古生态学、群团古生态学和群落古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广西隆林、祥播和贵州紫云的二叠纪生物礁的古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广西、贵州的二叠纪礁中可识别出7种结构相。这些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硬海绵、纤维海绵、串管海绵、水螅、四射珊瑚、苔藓虫、钙藻、疑源小生物等。这些礁中可划分出6种群团。它们都分布在特定的结构相中。这些礁中可划分出7种群落型14种群落。这些群落的演替以旋回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6.
广西贵州二叠纪生物礁古生态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类群古生态学、群团古生态学和群落古生态学的角度对我国广西隆林、祥播和贵州紫云的二叠纪生物礁的古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总结.广西、贵州的二叠纪礁中可识别出7种结构相.这些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硬海绵、纤维海绵、串管海绵、水螅、四射珊瑚、苔藓虫、钙藻、疑源小生物等.这些礁中可划分出6种群团.它们都分布在特定的结构相中.这些礁中可划分出7种群落型14种群落.这些群落的演替以旋回性为特征.  相似文献   

7.
我队最近在塔里木盆地西南部的皮山、叶城、莎车一带相继发现石炭纪、二叠纪生物礁三处。现将皮山、叶城两处的生物礁简介如下:1.克孜里奇曼生物礁该礁位于皮山县桑株乡克孜里奇曼村附近,其层位是上石炭统克孜里奇曼组近顶部,是在生物碎屑滩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主要造礁生物有群体珊瑚、串管海绵、管壳石、苔藓虫及蓝绿藻,附礁生物包括海百合、腕足类、瓣鳃类、腹足类、有孔虫、(?)及介形虫等。礁核  相似文献   

8.
南盘江地区二叠纪生物礁成因类型及潜伏礁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南舟江地区二叠纪茅口期发现生物礁点52个,长兴期发现生物礁点47个[1],其中不少为礁古油藏,引起了地质学家对该区生物礁的生物学,岩石学以及应用地震,电法等寻找潜伏礁等方面的极大兴趣,本文从相对海平面升降与礁生长发育关系的角度,提出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并据此描述南盘地区二叠纪生物礁的类型和时空迁移规律,为更准确地预测潜伏礁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造礁生物演化经历了六个主要发展阶段,具有全球性演化规律特征,其盛衰变化在南方礁丘的时代分布上反映较为醒目。早泥盆世至晚泥盆世早期,为生物礁发育的首次鼎盛期,已发现的礁体达97个,而至今尚未发现晚泥盆世晚期(法门期)的生物礁;二叠纪是第二次鼎盛期,已发现该时期的礁丘达148个之多,生物特性明显,而至今也尚未发现早三叠世时期的礁体。中国南方这一礁丘时代分布特征恰好与F/F和T/P两次全球性巨大生物绝灭  相似文献   

10.
生物造礁造岩作用的关键是阐明生物的古生态和造礁功能。块状、层纹状或板状、分枝状、结壳状和游移或漂浮的不定形状等,不同外形的造礁生物,以不同方式造成五种不同的原地石灰岩:骨架岩、盖覆岩、障积岩、缠结岩和生物粘结岩。同种外形的造礁生物,在各地质时代中的造礁造岩功能和机理是相似的。骨架岩、障积岩和部分盖覆岩可造成原生礁骨架;缠结岩、生物粘结岩和部分盖覆岩一般造成次生礁骨架。  相似文献   

11.
生物礁是重要的油气勘探对象,其生长发育主要受海底地形、地形构造高点、生物礁生长速率与盆地沉降速率之间的相互关系、陆原碎屑物输入量的控制。生物礁的形成发育分为定殖、拓殖、泛殖和统殖4个阶段。根据其发育程度划分为成熟生物礁、半成熟生物礁和未成熟生物礁三种类型。我国生物礁十分发育,广泛分布于西北、西南、华北、东南和南海北部大陆架地区的碳酸盐岩分布区,少量分布于松辽和渤海湾陆相盆地中,其中泥盆纪、二叠纪和新近纪时期是中国地质历史上3个主要造礁期。从全世界分布看,从前寒武纪一新近纪均有生物礁分布。元古代中期、中三叠世是最重要的生物礁发育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老,发现主要生物礁发育区离目前的赤道越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露头、岩心、录井资料,对川东地区台地内生物礁的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台地内部发育台内点礁和丘礁,区内点礁以涧水沟和老龙洞生物礁最具特色,造礁生物组合特征也十分一致,其沉积相分布对称。在纵向上表现出两个颗粒岩-障积岩-骨架岩组成的沉积旋回;主要发育泥晶海绵礁灰岩,礁体多由障积岩组成;造礁生物以囊状海绵、串珠状海绵为主,造礁生物间充填灰泥和少量生屑;可划分出礁基、礁核、礁坪诸亚相;礁体的发育规模小,大多数发育于长二中期。  相似文献   

13.
生物礁不仅是重要的地貌单元,更是重要的油气聚集单元。一直以来,礁的概念或含义分歧较大。广义上,人们认为地形突起是礁的重要属性,而狭义上人们主要根据抗浪性来定义礁。这些分歧严重限制了研究成果的交流,也给生产应用带来不便。礁的类型主要受造礁生物性质、时代、古地貌、盆地水体性质、盆地规模与构造稳定性控制。目前代表性的分类有海格尔(1974年)、范嘉松(1985年)和Riding(2002年)的分类。生物礁的产状受生物种类、构造、气候、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水体性质等因素的控制。中国生物礁分布较为广泛,时代分布上,晚震旦世、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及古近纪均有分布。地理分布上,生物礁主要发现于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南、湖北和广西等地。  相似文献   

14.
南海盆地生物礁形成条件及发育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生物礁由生物生长堆积而成,其形成条件与造礁生物的生存环境相关,主要包括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溶解氧的含量;海水深度、透光度和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季风、海流、热带气旋和太阳辐射。南海处于赤道以北的低纬度地区,具备生物礁形成的海水和气候等基本条件,生物礁的形成和发育趋势主要受南海盆地形成演化制约。研究表明,南海盆地生物礁形成具有南早北晚,东早西晚的发育规律,平面上北、西、南陆架和陆坡是生物礁形成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生物礁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4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野外地质露头的考察和岩心的观察以及地震剖面的解释 ,在奥陶系发现了大量的生物礁。生物礁的分布地区和层位存在着规律性 ,从层位上来看 ,生物礁主要分布在中、上奥陶统 ;从地区来看 ,主要分布在塔中、轮南、巴楚、阿尔金断隆和库鲁克塔格地区。造礁生物主要有层孔虫、苔藓虫、珊瑚、蓝绿藻、管孔藻、托盘类、海绵 ,附礁生物主要有角石、腹足、棘皮、介形虫、瓣鳃、腕足、海百合、藻类、三叶虫、头足类 ,不同地区造礁生物和附礁生物组合是有差异的。生物礁发育的环境是台地边缘和台地内部相对高的地方。生物礁的发现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理论上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图 2表 1参 4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沉积背景和岩石学特征分析,塔中地区奥陶系良里塔格组中可划分出3 类礁建造:格架礁、礁丘和灰泥丘,其中化石丰富,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造礁生物有菌藻、钙藻、珊瑚、海绵、苔藓虫和层孔虫等,附礁生物有介形类、腹足类、腕足类和棘皮类等。在生物礁的演化阶段上,发育完整的造礁生物生长序列,出现拓殖期—泛殖期—衰亡期的阶段演化;礁的生长过程中,生物属种、含量和组合特征均表现出明显的演替。通过分析认为,塔中地区生物礁单个礁体厚度大、发育旋回多,多期礁滩组合规模大,礁体微相发育完善,沿台地边缘成群、成带分布。生物礁和粒屑滩组合发育形成大型的礁滩复合体,为形成大型礁滩型油气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浙西冷坞二叠系生物礁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冷坞生物礁是由海绵动物组成的园丘礁。它是目前在下扬子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首次发现的生物礁。礁核岩性为海绵骨架灰岩及泥晶生物屑灰岩。造架生物主要为海绵动物,附礁生物门类众多。前礁发育滑塌岩;后礁发育叠层石,白云化作用明显。园丘礁处于中等动荡的水动力条件,其兴衰明显地受陆源碎屑物的控制。冷坞生物礁各相带标志明显,反映了园丘礁呈线状礁带组合的可能性,可望在浙西找到隐伏的生物礁。生物礁各相带在平面上的相对位置,表明茅口期华夏古陆是存在的,礁附近的海岸线呈北东走向。  相似文献   

18.
我国南方广泛地分布着碳酸盐地层,是寻找油气的良好基地。碳酸盐岩可划分出许多相带,各相带的含油气性是不均一的。碳酸盐地层油气勘探的实践说明:生物礁相和边缘浅滩相往往分布着大型油气田。基于以往南方生物礁地质与勘探十分薄弱,为寻找高产的生物礁油气田,加强此项工作是十分必要了。一、生物礁在油气勘探上的重要意义生物礁系指由造礁生物组成的原地埋藏的而具抗浪骨架的海相碳酸盐建造。造礁生物有藻类、古杯类、珊瑚、层孔虫和苔藓虫等,并常伴随着有孔虫、腕足类等等喜礁生物。古杯类、层孔虫、苔藓虫造礁期主要在古生代,藻类、珊瑚从古生代至今造成大量生  相似文献   

19.
《青海石油》2006,24(3):82
科学家们认为,天然气的形成多数与生物有关,例如礁型的天然气资源。在地质历史中,海洋里生存着大量的生物,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具有分泌钙质骨骼的能力,在水深、温度、光照和海水含盐度适宜的条件下。这些生物一代又一代地繁殖,便形成了坚固的生物礁。研究得知,钙藻类、海绵、水螅、苔藓虫、层孔虫、珊瑚等等都曾是地质历史中的造礁生物,现代海洋中的生物礁就是由珊瑚和藻类共同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生物礁的研究对油气田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黄泥塘生物礁是我们1977年在鄂西利川县黄泥塘公社一带实测二迭系剖面时发现的。其层位属上二迭统长兴组第二段第一亚段(P_1C_1~2)。出露于黄泥塘背斜两翼和北东倾没端,呈北东——南西向展布。已见长度15公里,宽4.5公里,最大厚度134.3米。礁相段岩石除具有质纯、色浅、结构构造不均匀以及在产状上呈明显的古地貌凸起等特点外,富含原地生长的造礁生物(指礁核)是其主要特征。主要的造礁生物有海绵、苔藓虫、珊瑚、层孔虫和藻类等。其中海绵和包壳状兰绿藻在数量上是最重要的。黄泥塘生物礁的礁核和礁前出露较完整。礁核亚相岩石根据其结构特征所反映的抗波方式,可分为障积岩、粘结~骨架岩和粘结岩三种。障积岩是本区出露最多的一种礁核亚相岩石,具障积式结构特征,亦即在原地生长的海绵等造礁生物之间,广泛发育灰泥杂基,反映了沉积物是通过造礁生物对灰泥杂基的障碍作用而抗波的。粘结~骨架岩是发育最成熟的礁核岩石,具有粘结~骨架式结构特征,亦即指状、块状造礁生物组成骨架或骨架雏形,经包覆生长的包壳状兰绿藻的粘结而形成坚固的骨架,架间充填亮晶方解石。粘结岩由包壳(或迭层)状兰绿藻和少量被缠绕的生物组成粘结式格架,架间充填亮晶方解石。礁前亚相岩石为砾屑灰岩和生物屑灰岩。根据黄泥塘生物礁各剖面纵向微相特征,可将礁的发育史分为成礁初期;主要成礁期;断续成礁期和退化期等四个时期。溶孔和晶间孔是礁相岩石的主要储集空间,最近鄂西某地巳从与黄泥塘生物礁的同时期礁相岩石中钻开了较高产的气层,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本期生物礁的良好含气性能,展示出礁性气田勘探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