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不同矿物掺合料及硫酸钠对混凝土干缩开裂的影响,以降低混凝土早期干缩和避免出现早期干缩裂缝.方法 根据NEL法采用自制装置,用电导率仪测试不同养护条件下混凝土的电导率,并转化成Cl-扩散系数,利用不同养护条件下扩散系数差值来反映混凝土早期干缩开裂程度.结果 粉煤灰、矿粉掺量分别低于10%、20%时,Cl-扩散系数差值低于基准混凝土的差值,且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混凝土Cl-扩散系数差值在7 d前上升趋势较明显;掺入Na2SO4后,Cl-扩散系数差值随龄期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结论 低掺量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抗干缩开裂有利,且随着掺量的增加而降低,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缩开裂主要发生在早期;掺硫酸钠后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抗干缩开裂不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掺不同矿物掺合料及Na2SO4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变化规律,分析其对混凝土早期孔结构的影响.方法 试件在标准养护条件下养护3 d、7 d、14 d、21 d,采用饱盐混凝土电导率(NEL)法测试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结果 粉煤灰、矿粉混凝土早期的Cl-扩散系数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与掺Na2SO4粉煤灰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差值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增加;矿粉与掺Na2SO4矿粉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差值在3 d、7 d随矿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加,14 d、28 d差值接近于零;粉煤灰与矿粉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的差值随掺量增加而增加;掺Na2SO4的粉煤灰与矿粉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差值在3 d、7 d随掺量的增加而增加,14 d、28 d随掺量增加无明显变化.结论 掺合料的早期活性低于水泥,且粉煤灰低于矿粉;硫酸钠可激发掺合料的活性,但3 d、7 d矿粉混凝土的孔结构比粉煤灰密实,14 d、21 d基本相同,硫酸钠在14 d、21 d时激发作用已完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在掺加Na2SO4后,粉煤灰、矿粉、水泥以及不同粉煤灰、矿粉掺量的水泥石中可溶出SO42-的量,进而研究SO42-对混凝土的潜在破坏性.方法 利用溶出法对不同水化龄期样品进行处理,再利用BaSO4重量法对样品中可溶出SO42-的量进行化学分析,以此来研究SO42-量随水化龄期的变化.结果 水化28 d时,Na2SO4掺量低于2%的水泥石中已测不出SO42-,而Na2SO4掺量高于2%的水泥石中仍有可溶出SO42-;在水泥、粉煤灰和矿粉中,固化SO42-速率最快的是矿粉,固化SO42-量最大的是水泥;Na2SO4掺量2%,水化7d之前,水泥中粉煤灰掺量越高可溶出SO42-量越大,矿粉掺量越高可溶出SO42-量越小.结论 普通水泥混凝土中Na2SO4掺量不应高于2%;固化SO42-的速率由快到慢为矿粉、水泥和粉煤灰;固化SO42-的量由高到低为水泥、矿粉和粉煤灰;水泥中复合粉煤灰后固化SO42-的速率变慢;水泥中复合矿粉后固化SO42-的速率变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在掺加Na2SO4后,粉煤灰、矿粉、水泥以及不同粉煤灰、矿粉掺量的水泥石中不同水化龄期的可溶出Na+量,进而研究Na+对混凝土的潜在破坏性.方法 利用溶出法对不同水化龄期样品进行处理,再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法对样品中的可溶出Na+量进行化学分析,以此来研究对水泥石仍有影响的Na+量随水化龄期的变化.结果 Na2SO4掺量超过2%时,水化早期的可溶出Na+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水泥、粉煤灰和矿粉中,固化Na+量最大的是粉煤灰;Na2SO4掺量2%时,胶凝材料中掺入粉煤灰可明显降低可溶出Na+量,胶凝材料中矿粉掺量越高可溶出Na+量越高.结论 使用Na2SO4时,应将用量控制在2%以下;水泥中复合粉煤灰可显著提高固化Na+的能力,粉煤灰的适宜掺量为30%;水泥中复合矿粉会降低固化Na+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大掺量矿物掺和料以及聚羧酸高效减水剂,研究了绿色混凝土的早期抗裂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加,裂缝面积及最大裂缝宽度增大;同胶凝材料用量时,单掺矿粉系列混凝土的开裂面积达到单掺粉煤灰系列的2~4倍,最大裂缝宽度约达到粉煤灰系列的2倍;提高水泥用量或复掺超细矿粉时,混凝土强度提高,但早期抗裂性能降低;复掺抗裂防水剂时,早期养护不充分条件下,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显著降低;早期养护对绿色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实际生产中采用绿色混凝土,将表现出优异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6.
通过绝热温升、平板开裂、温度-应力开裂、收缩徐变及氯离子扩散系数、电通量、抗冻性等试验,对比研究了4个箱梁C55混凝土配合比的早期开裂敏感性与长期变形性能及耐久性。结果表明,在箱梁C55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20%Ⅰ级粉煤灰或复掺15%粉煤灰与10%矿粉,提高了抗塑性收缩开裂和抗热开裂性能,降低了收缩徐变,增强了抗氯离子渗透性和抗冻性。掺入0.75 kg/m3的聚丙烯纤维,进一步改善了箱梁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7.
再生粗骨料粒径对再生混凝土早期开裂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平板约束试验方法,对5~15 mm、15~25 mm、25~31.5 mm三种级别再生粗骨料粒径的再生混凝土(RC)和粉煤灰再生混凝土(FRC)分别进行早期抗裂性能(龄期:0~24 h)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种粗骨料粒径级别范围内,25~31.5 mm级别再生混凝土试件的早期开裂损伤最小;而对粉煤灰掺入量为15%的粉煤灰再生混凝土来说,粒径级别为15~25 mm的早期开裂损伤最小,表明粉煤灰掺入量与粗骨料粒径之间存在一个优化掺入量,在这个优化掺入量情况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早期抗开裂性能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受热条件下混凝土中掺入硅油、有机硅防水剂及保水剂的C1(-)扩散系数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电导率仪,试验根据NEL法测试原理,用自制的试验设备,测算出混凝土不同龄期的Cl(-)扩散系数变化规律.结果 受热条件下,混凝土掺入硅油后Cl(-)扩散系数均高于不掺的;有机硅防水剂掺量小于0.83%和保水剂掺量小于O.01%时,混凝土Cl(-)扩散系数随掺量增加而降低.有机硅防水剂掺量大于0.83%和保水剂掺量大于0.01%时,混凝土Cl(-)扩散系数随掺量增加而增大,但3d的保水剂混凝土Cl(-)扩散系数变化不明显.结论 随着硅油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Cl(-)扩散系数逐渐降低;有机硅防水剂和保水剂都存在最匹配掺量,不同掺量有机硅防水剂和保水剂的混凝土在受热条件下,Cl(-)扩散系数存在最低值.  相似文献   

9.
纤维纳米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坍落度、贯入阻力试验,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劈拉强度和抗折强度试验以及氯盐溶液浸泡干湿循环试验,探讨了钢纤维掺量、纳米矿粉种类和掺量以及混凝土基体强度对纤维纳米混凝土工作性能、凝结时间、基本力学性能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钢纤维掺量增加,纤维纳米混凝土坍落度逐渐减小,各龄期强度和28 d龄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呈增大趋势;随纳米SiO2掺量增加,拌合物坍落度快速降低,初凝、终凝时间缩短,各龄期强度整体呈上升趋势且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逐渐提高;随纳米CaCO3掺量增加,坍落度先增加后减小,初凝时间逐渐缩短,终凝时间变化不显著,各龄期强度呈增大趋势且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逐渐提高;随混凝土基体强度降低,坍落度快速增大,初凝和终凝时间迅速延长,各龄期强度和28 d龄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逐渐降低.钢纤维的掺入,改善了混凝土的破坏形式;纳米矿粉的掺入,改善了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增加了混凝土基体的密实度.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纤维和纳米矿粉,有效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掺合料、早强剂对冻融混凝土Cl^-扩散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粉煤灰、矿粉、掺硫酸钠粉煤灰、掺硫酸钠矿粉混凝土冻融循环后Cl^-扩散系数,解决混凝土冻融循环后的内部结构损伤问题.方法采用慢冻法冻融、NEL法测试冻融循环后混凝土Cl^-扩散系数.结果掺入粉煤灰的质量分数低于30%时,掺入矿粉的质量分数低于40%时,经100次冻融循环后混凝土Cl^-扩散系数均低于基准混凝土.经冻融循环后,掺硫酸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在一定的矿物掺合料掺量范围内,混凝土Cl^-扩散系数低于基准混凝土.经冻融循环后,掺硫酸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Cl^-扩散系数高于未掺硫酸钠的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结论掺粉煤灰混凝土、掺矿粉混凝土的抗冻性好坏取决于矿物掺合料掺量范围.掺硫酸钠粉煤灰混凝土、掺硫酸钠矿粉混凝土,在一定矿物掺合料的掺量范围内,混凝土抗冻性好于基准混凝土.但是硫酸钠的加入使得混凝土抗冻性比未掺硫酸钠混凝土抗冻性差.  相似文献   

11.
用正态分布概率密度函数叠加最大值法预测系列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点,建立了系列犯罪心理图像分析模型,给出了作案熟悉程度计算表达式和预测作案地点计算方法,定量分析了作案心理变化的4个阶段.对模型中影响熟悉程度的最大半径、安全距离区间和熟悉程度区间3个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以2010年国际数学建模B题(破案学)中PETER的犯罪足迹为例进行了预测,其预测正确率为80%.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预测犯罪嫌疑人住处以及下一次作案地点,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加强专业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我校专业建设中如何坚持特色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构建“大包装”专业群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就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对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对我校专业建设中如何坚持特色与优势专业的建设、构建"大包装"专业群的经验进行了介绍,并就专业建设中应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转型中,由于利益的驱动和社会关系的调整,出现了道德约束乏力的现象,一些人对社会道德规范的认同感弱化,究其根源主要在于社会道德规范没有内化为人的内心自觉,而道德内化不力又源于人的主体意识的缺失。本文从人的主体性和道德内化的关系入手,提出发挥人的主体性是道德内化的关键,同时在道德内化过程中不断提升人的主体性。通过关注人的主体性,培养人的道德判断能力,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的自觉需求,从而自愿地遵守社会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5.
法律天生就具备了人性化的属性。法律人性化作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每个人的利益都息息相关。我国随着民主、人权和法治建设的深入,特别是新时期着眼于理性与全局的和谐社会的建构,人性和人性化在中国理所当然受到格外关注。我国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司法机关如何追究犯罪、惩治犯罪的程序法,从人性化视野来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17.
18.
汽轮机汽缸预暖系统是汽轮机节能降耗的一项有效措施。本文对某600 MW汽轮机汽缸预暖系统的运行条件和运行操作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的优化运行分析做好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两点后方交会是交会定点中的最简单的方法 ,本文通过理论和模拟两种方法对不同的观测角、已知距离以及测角精度进行计算、比较 ,得出交会点图形的状况对点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结论 ,为特殊地区的野外测量作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OCr25Al5为例,对稀土元素在焊接电弧高温作用下过渡的可能性进行了研究,从热力学计算和试验结果证明了稀土元素焊丝过渡和焊条药皮过渡是可行的,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稀土元素过渡系数的诸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