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球状石墨的结构从球墨铸铁问世以来,球状石墨的结构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几十年来已经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论述。早期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发现球状石墨的形状接近于圆球形。有的球状石墨,特别是在放大倍数较大时还可发现它的外形明显地具有多边形的特征。用偏振光观察石墨球也发现它与片状石墨的不同特性。虽然片状和球状石墨都具有偏光特性,但球状石墨在偏振光下明显地显示出辐射状结构的特点。以后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使球状石墨的结构得到进一步的揭示。高倍下观察经过腐蚀或离子轰击的球状石墨,发现石墨  相似文献   

2.
刘禹门  伍尚华 《金属学报》1988,24(5):325-330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术研究了1.03%C铁合金中片状马氏体的一些特征。此合金中片状马氏体的惯习面接近{224}_f。观察了马氏体片的形貌和分布,马氏体片的聚合和弯曲,马氏体的亚结构,以及残留的过冷奥氏体的亚结构。讨论了马氏体的形核与长大机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空泡腐蚀与定位跟踪观察交替进行的方式,研究了灰口铸铁在自来水中空泡腐蚀过程的表面形貌演变。结果表明:灰铸铁空泡腐蚀系由两个相继发生而又彼此联系的过程组成:(1)片状石墨由表及里脱落形成表面缝隙;(2)表面缝隙的扩展与交汇导致珠光体团块状剥落。还讨论了石墨片的空间取向对珠光体团剥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石墨形态和基体组织对铸铁断裂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蒋建清 《金属学报》1994,30(8):374-379
研究了石墨片混乱度S=0的Fe-C合金和球墨铸铁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裂纹扩展现象,以及基体组织对断裂形貌的影响,试验发现:当裂纹遇到与其平行的片状石墨时,裂纹将在石墨内部以(0001)面之间的解理而扩展;当裂纹遇到与其垂直的片状石墨时,裂纹将沿石墨/基体界面处扩展,也即界面的脱粘;当裂纹遇到球状石墨时,裂纹主要的二次石墨中前进,裂纹在铁素体-下贝氏体中以在铁素体中的扩展为主。  相似文献   

5.
大断面球铁件中碎块状石墨的形貌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大断面球铁件中的碎块状石墨的形貌特征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光学显微镜所看到的碎块状石墨实际上是连成一体的,其轮廓呈球形,而且尺寸很大,是由于石墨晶体沿[0001]方向生长速度过快,不能形成实心球体所造成的,因而不能称其为"碎块状石墨".  相似文献   

6.
在液相体系中成功制备了单分散的银纳米片,反应过程中没有机械搅拌及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剂,只用硝酸银和维生素C作为原料.相反,使用机械搅拌,获得的产物为银的纳米粒子团聚体.产物的形貌和相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0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进行了表征.讨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有助于理解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粒子团聚机理.  相似文献   

7.
薄片贝氏体微观组织形貌及其精细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钢中贝氏体转变初期的微观组织形貌及精细结构。首镒观察到贝氏体的薄片状形貌及{111}f面缺陷。工体具有应力应变促发形核特征,{111}f面缺陷为母相奥氏休的塑性协调亚结构并可作为贝氏体铁素体/奥工体的相界面。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2017,(1)
重新认识钢中各类珠光体的组织形貌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珠光体组织包括经典的片状、细片状、极细片状珠光体组织;也有特殊形貌的珠光体,如点状、粒状、球状、柱状、纤维状等;还有碳化物不规则形态的类珠光体以及所谓"相问沉淀"等多种组织形貌。珠光体的片间距与过冷度呈非线性关系。发现珠光体组织存在表面浮凸现象,表面浮凸也具有珠光体组织的形貌特征。修正了珠光体的概念,提出了珠光体转变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9.
以Ag NO3为原料,在不锈钢辅助的条件下,通过Vc还原的方法快速合成了微米花球状Ag。产物的形貌和相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进行了表征。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不锈钢可以获得1~6μm的片状花球Ag和棒状花球Ag。对花状Ag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其花状结构由多个纳米片或纳米棒团聚而成。  相似文献   

10.
利用Gleeble-1500热力学模拟机、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球墨铸铁变形前后以及等温淬火处理后的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球铁热塑性变形最佳温度在750—800℃区间,此时流变应力接近950℃时的流变应力;变形后球铁为三层组织结构“球状石墨+蠕虫状石墨+流线型石墨”;在透射电镜下清楚地观察到不同形状的下贝氏体和上贝氏体形貌以及典型的隐“M”型马氏体形貌。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石墨烯与TiO_2协同作用可提高TiO_2光催化效率,以纳米石墨微片替代石墨烯,采用水热法原位制备纳米石墨微片/TiO_2复合材料(GN/TiO_2),主要研究了乙酸加入量、纳米石墨微片加入量对复合材料物相形貌的影响,并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GN/TiO_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_2全部为锐钛矿晶型。TiO_2纳米颗粒附着在片状的纳米石墨微片表面。改变乙酸的加入量可控制钛酸丁酯的水解进而保证复合材料内二者分散均匀性,乙酸加入量为20m L时可充分抑制钛酸丁酯水解,获得稳定前驱体溶液。改变纳米石墨微片的加入量,影响TiO_2的分散性,增加纳米石墨微片加入量到50%(质量分数)时,TiO_2均匀负载在纳米石墨微片表面。采用优化参数(乙酸20 m L、纳米石墨微片50%,质量分数)制备了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在120 min对亚甲基蓝脱色率达到93%以上。  相似文献   

12.
在适量的二异辛基磺化琥珀酸钠和柠檬酸钠表面修饰剂存在下,采用硼氢化钠还原硝酸银,在一定的水浴条件下合成出高产率的形貌规则的三角形纳米银片.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表征表明,银纳米片是具有整齐的原子排列的良好单晶体.紫外-可见一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表征表明,纳米银三角形片的面内偶极共振峰可达约1230 nm的近红外波段.这种特殊的光谱学特征使得三角形纳米银片在光热触发释放药物、红外吸收及光纤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用途.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在一定的二异辛基磺化琥珀酸钠浓度、反应时间及pH值条件下才能够获得高产率、形貌规则的三角形纳米银片.根据对三角形纳米银片生长过程的显微镜结构表征提出了以三角形框形成为框架的纳米三角形融合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 Fe-C 及 Fe-C-Si 共晶合金单向凝固过程中粗片状石墨的形貌特征及生长机制。粗片状石墨是一簇薄片晶层迭而成的多晶体,一簇伸入液相的薄片晶主生长方向决定了片状石墨的生长形态。  相似文献   

14.
机械镀镀层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325目电炉球状锌粉并经冷扎处理为片状锌粉分别制备了镀层Ⅰ和镀层Ⅱ,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该镀层的形貌分析、中性盐雾试验、附着力测试等手段对该镀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片状锌粉用于机械镀,锌粉活性明显增强,镀覆效率提高;片状锌粉层层叠加,镀层的耐腐蚀性、表面密封性、可钝化性、镀层光亮度等均有明显改善,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价值.   相似文献   

15.
把铸铁中几种典型的石墨萃取出来,从石墨中切取透射电镜可以研究的薄膜。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研究了铸铁中几种典型石墨的微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研究得出,铸铁中石墨变态的基本规律是:随着石墨晶体沿[0001]方向生长速度的增加,石墨由片状石墨→蠕虫状石墨→球状石墨→开花状石墨→过球化石墨。大断面铸件中心的变态石墨是过球化石墨.而不是球状石墨向蠕虫状石墨或片状石墨方向衰退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四种牌号灰铸铁拉伸断口的电镜观察和理论分析,阐述了灰铸铁,拉伸断口的微观形貌及断裂机理,说明具有珠光体组织的灰铸铁中石墨主要呈现片状解理形态;基体主要以解理方式断裂;裂纹源主要发生在与拉应力方向垂直、比较粗大的石墨片边缘附近的基体中;裂纹扩展主要沿石墨进行。  相似文献   

17.
钛片真空热氧化制备二氧化钛纳米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过不同预处理的钛片进行真空热氧化处理,在表面原位制得了TiO<,2>纳米线.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原位制备的TiO<,2>纳米线的表面形貌及相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降解水中染料罗丹明B的方式对经不同时间热氧化处理后酸洗钛片的光催化性能进行测试.薄膜结构表征结果表明,一定真空条件下钛片750℃热氧化5~10 h后可以获得大量直径40~50 am,长度3.0~5.0 μm的单晶金红石结构TiO<,2>纳米线;使用H<,2>O<,2>氧化钛片表面预先获得一层多孔非晶TiO<,2>薄层显著影响纳米线的生长.光催化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真空热氧化处理1 h获得的扁平片状纳米结构金红石具有最高的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能力;处理时间从5 h延长到10 h,得到的纳米线金红石薄膜的光催化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钢中贝氏体转变初期的微观组织形貌及精细结构。首次观察到贝氏体的薄片状形貌及{111}f面缺陷。贝氏体具有应力应变促发形核特征,{111}f面缺陷为母相奥氏体的塑性协调亚结构并可作为贝氏体铁素体/奥氏体的相界面。实验结果表明贝氏体初期转变可能具有滑移切变特征。  相似文献   

19.
合金球铁中石墨球的透射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立俊  马永庆 《铸造》1990,(2):26-29
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合金球铁中有墨球的显微结构, 其中包括表面形貌,晶体学关系,内部缺陷等,并讨论了球墨的生长方式。结果表明,石墨球通常有一生长核心,核心部分多半是片状单晶。依此核心,石墨球沿C轴向外放射生长。确定了三种V字形组织。此外,石墨球中存在大量的层错,层错垂直于C轴。石墨球表面被基面覆盖。  相似文献   

20.
通过一种简单而经济的电镀方法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镍-膨胀石墨复合材料,并对其导热性能进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拉曼光谱(Raman)、X射线衍射(XRD)和能谱仪(EDS)对镀层的显微形貌及结构进行表征,通过激光粒度分布仪对膨胀石墨的粒径进行测定,通过激光导热仪测定复合镀层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膨胀石墨呈片状结构,缺陷少且复合镀前后缺陷基本不变。复合镀层中膨胀石墨的原子数分数为5.98%,且均匀分布。镍-膨胀石墨/304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为16.02 W/(m·K),相比于镍/304不锈钢和304不锈钢,其导热系数分别提高了9.7%和23.8%。膨胀石墨与304不锈钢表面及镍镀层接触良好,构成了良好的导热通道,提高了镍镀层的导热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