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屋顶奶贮藏期品质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市售屋顶型纸盒包装纯鲜牛奶(以下简称“屋顶奶”)开封后在不同温度下(0、4、7℃)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脂肪质量分数和滴定酸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贮藏温度下,微生物数量在开始的5d内变化不大,到贮藏后5d则不断增加;脂肪质量分数在起始的2~3d内基本稳定,随后几天逐渐下降;酸度在起始的3则内出现下降趋势,在随后的3~5d出现波动,接着又出现回升。总之,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屋顶奶品质变化进程加快,但在贮藏期内以上指标均达到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冰温贮藏对西兰花保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冰温贮藏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将西兰花分为两组,一组存于冰温库中(-0.7~-0.4)℃,另一组存于普通冷库中(-1~1)℃。每14d取样测定其理化指标及营养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冰温贮藏对于延缓西兰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浓度和VC含量的下降具有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抑制西兰花贮藏期间乙烯生成率,延迟乙烯高峰的出现,但对呼吸的抑制效果不大;冰温贮藏提高了西兰花POD、SOD和CAT等的活性,降低了PPO的活性,延缓了西兰花的衰老。这说明西兰花适于冰温贮藏,且冰温贮藏的效果优于普通冷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贮藏温度对冷凉地区甘薯块根品质的影响,为当地因地制宜建设地下或半地下贮藏窖的短期贮藏筛选适宜品种。方法 以腐烂率、失重率、淀粉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抗坏血酸含量、谷胱甘肽含量、果胶含量、α淀粉酶活性及薯块硬度变化为指标,考察了12个甘薯品种在6、9和12℃ 3个不同贮藏温度中块根品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 相同品种间,随着贮藏温度的降低,甘薯腐烂率、α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果胶含量和硬度波动明显,总体呈上升趋势,失重率、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均随着贮藏时间而缓慢下降。不同品种间耐贮性存在较大差异,12℃贮藏条件下,各品种腐烂率较低,但失重率相对较高;9℃贮藏条件下,部分品种腐烂率上升,但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等营养物质损失较小;6℃低温贮藏条件下,失重率及腐烂率较低的品种是商薯19、苏薯28号和徐紫薯8号;α淀粉酶活性较弱的品种是徐紫薯8号、济薯26号、心香和商薯19;而济薯26号、徐薯32号、商薯19号和徐紫薯8号贮藏35 d后,淀粉含量损失较少。结论 通过贮藏特性评价,掌握不同品种的品质随贮藏温度变化规律,筛选出商薯19、徐紫薯8号和苏薯28号3个适宜6℃低温贮藏的品种。  相似文献   

4.
对马水橘果实进行湿冷及臭氧处理贮藏保鲜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贮藏库内温度为6℃~8℃、相对湿度88%~90%及臭氧浓度5 mg/m3~10 mg/m3的贮藏条件下,经过90 d的贮藏后,湿冷、臭氧处理、套袋及不套袋处理的果实,病烂率、失重率最低,主要营养成分损失最少,贮藏保鲜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白兰瓜果实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白兰瓜果实的品质和病害情况。结果表明,9~10℃为白兰瓜果实贮藏的适宜温度,在该温度下贮藏的白兰瓜果实的品质较好,病害较轻。4~5℃下贮藏的白兰瓜果实发生冷害。冷害后期和交叉感染真菌病害,影响了白兰瓜果实的贮藏效果、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19~20℃下的白兰瓜果实真菌发病早,危害严重,且果实品质劣变快,不利于白兰瓜果实的长期贮藏。  相似文献   

6.
毛叶枣贮藏适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认为,2~5℃贮藏温度,相对湿度在90%~100%范围内为毛叶枣适宜的贮藏条件,毛叶枣绿熟期的果实贮藏性最佳。  相似文献   

7.
气调库技术与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当今世界上流行的果蔬保鲜贮藏设施——气调冷藏库,分析了我国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及落后的原因,论述了我国气调库的发展前景及发展战略,并介绍了我国在发展多种库体结构型开发、研制气调系统设备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MCS库已在全国25个县市的葡萄主产区开发应用,投产少,保鲜效果好,使用当年均可收回投资成本并有盈利。以柔道经济学的以小制大原理,促进鲜食葡萄的栽培产业化,优质化和保鲜产业化,标准化。“小群体,大基地”地开创葡萄产地科学贮藏新纪元的“宣传队”,“播种机”。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不同贮藏温度对离土浙贝母贮藏品质以及酶活性的影响,以浙贝母为试材,将浙贝母分别置于0、5、10和20℃四个温度下贮藏90 d,研究浙贝母在不同贮藏温度下的失重、感官品质、色泽、硬度、总多糖、生物碱、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90 d,0℃贮藏的浙贝母失重率仅为7.17%,显著低于5、10和20℃(9.92%、19.77%和30.28%)(P<0.05);与5、10和20℃相比,0℃贮藏更好地保持浙贝母的色泽、硬度、总多糖含量以及总生物碱含量;与5、10和20℃相比,0℃贮藏有效抑制了MDA含量上升,延缓了浙贝母鳞茎的衰老进程;同时0℃贮藏有效抑制了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力,而且有利于SOD维持较高的活性。与5、10和20℃相比,0℃贮藏的浙贝母品质保持得最好。本研究为浙贝母离土贮藏提供了方法参考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不同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同巴氏杀菌温度、时间条件下处理原料乳,以黏度、硬度、乳清析出率、pH值及感官评分为指标,研究巴氏杀菌条件对酸奶及其贮藏期间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料乳杀菌在一定范围内加热温度高(高于80℃)、时间较长(大于5min)有利于提高酸奶的黏度、硬度,降低乳清析出率,稳定贮藏期间的质构、pH值及感官特征。在本实验设置的6组原料乳巴氏杀菌条件(A1:60~70℃,30min;A2:70~80℃,20min;A3:80~90℃,15min;A4:90~95℃,10min;A5:95~100℃,5min;A6:121~130℃,10s)中,样品A3和A4的酸奶黏度和凝乳硬度较高,乳清析出率低,口感风味好,且在贮藏期间能保持较好的质构和风味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以新疆杏的主栽品种小白杏为试材,研究了近冰点温度、0~1、4~6?℃贮藏对小白杏抗氧化能力和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白杏果实的生物结冰点为-2.3?℃,确定近冰点贮藏温度为-1.5~-2.0?℃,与0~1?℃和4~6?℃贮藏相比,近冰点贮藏可以有效抑制小白杏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速率,降低果实腐烂率,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增加和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保持贮藏后期较高的总酚、总黄酮的含量和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保持较高的主要有机酸含量,近冰点贮藏84?d后的小白杏仍能保持较好的品质。因此,近冰点贮藏可以有效延长小白杏的采后贮藏期,提高贮藏品质,是一种有效的杏果实贮藏保鲜方法;本实验可为近冰点贮藏在杏贮藏保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毛叶枣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别对毛叶枣的贮藏适性、涂膜保鲜技术及1-MCP对毛叶枣的贮藏性的影响进行了较深入地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贮藏温度2~5℃,RH90%~100%范围为毛叶枣适宜的贮藏条件;经过1-MCP处理的毛叶枣果实贮藏性明显高于未经处理的果实。涂膜保鲜试验表明:以瓜尔豆胶1.1g、卡拉胶2.75g、分子蒸馏单甘酯0.5g、乙醇50mL、水500mL、杀菌剂和防腐剂若干配制的涂膜剂处理毛叶枣果实,在室温条件下其货架可达到12d,在2~5℃贮藏条件下其贮藏期可达50d,商品率100%。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不同冷藏温度(0、4、8 ℃)下超高压(ultra-high pressure,UHP)(600 MPa、2 min)处理鲜榨生菜汁(fresh lettuce juice,FLJ)的贮藏稳定性,分别在0、5、10、15、20、25、30 d取样,测定微生物指标、理化指标、色泽、叶绿素、物性指标和稳定性指数等,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UHP处理后FLJ于0、4、8 ℃贮藏30 d期间总好氧菌数量小于100 CFU/mL,霉菌和酵母菌数量小于10 CFU/mL,均在国家标准(GB 4789.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和GB 4789.15—2016《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限量范围内。与初始相比,0、4、8 ℃贮藏30 d,FLJ色泽由绿色变为棕褐色,总叶绿素含量分别下降18.96%、46.84%、67.07%;4、8 ℃贮藏30 d FLJ的pH值分别降低至4.66±0.08、4.37±0.08;0、4、8 ℃贮藏30 d FLJ的总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不明显;固形物体积、粒径、表观黏度均增大,稳定性和浑浊度降低。随着贮藏温度上升,FLJ各项参数的变化速率加快,其中0 ℃贮藏变化趋势最为平缓。综合考量FLJ的色泽、理化和稳定性指标,0 ℃可作为FLJ的最佳贮藏温度,4 ℃和8 ℃贮藏货架期分别可达15 d和10 d,本实验可为鲜榨蔬菜汁加工和贮藏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芒果常温保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实验对新鲜芒果进行了预处理、成膜处理及贮藏后期催熟处理三步骤处理方法。利用中草药提取液与魔芋甘露聚糖对芒果进行成膜处理后,在温度为25℃~37℃,RH为85%~90%条件下贮藏23天,商品果率达92.3%,由于采用了贮藏后期催熟的方法,使芒果的色,香,味都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色泽、浊度及活性成分含量三个方面分析不同茶饮料的品质变化特征,分别对高酸绿茶饮料、低酸绿茶饮料、高酸红茶饮料及低酸红茶饮料在不同贮藏条件下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透光率、浊度、色差、茶多酚含量、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探究不同茶饮料在不同贮藏条件(温度、时间)下品质变化的情况。结果表明:不同茶饮料在贮藏过程中,透光率无显著变化;高酸绿茶饮料在4 ℃及25 ℃条件下贮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浊度显著增加,贮藏至第180 d,分别增加了52.04%、34.12%,红茶饮料浊度无显著变化;不同茶饮料在贮藏过程中,随贮藏时间的延长,L*值降低,a*值及b*值增加,25 ℃条件下贮藏至180 d,高酸绿茶饮料、低酸绿茶饮料、高酸红茶饮料及低酸红茶饮料的L*值分别降低了31.86%、39.98%、30.22%及37.73%;茶饮料中的茶多酚及EGCG含量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EGCG降解程度较茶多酚高,在55 ℃条件下贮藏15 d,高酸绿茶饮料、低酸绿茶饮料、高酸红茶饮料及低酸红茶饮料的茶多酚含量分别降低9.08%、10.28%、13.39%及18.63%,EGCG含量分别下降了35.32%、42.18%、47.22%及49.03%。  相似文献   

16.
芦笋贮藏过程中功能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芦笋贮藏过程中天门冬酰胺、芦丁、芦笋皂甙等功能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芦笋在贮藏仞期天门冬酰胺的含量有一定增加,但随后迅速下降;芦丁和芦笋皂甙在贮藏过程中损失较大,其损失率和贮藏温度直接相关。芦笋在0-2℃藏20d天门冬酰胺、芦丁、芦笋皂甙等功能活性成分的保存率为67%、59.5%、60%。  相似文献   

17.
对“青扎”板栗果实在50℃热处理60min,研究板栗果实的贮藏效果及贮藏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并与未经热处理的栗果对照,结果表明:热处理能抑制栗果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POD活性、CAT活性:降低了淀粉酶活性、可溶性糖和还原糖含量;显著抑制板栗中真菌发生和蔓延,降低了果实的失重率,但Vc含量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8.
芹菜(Apium graveolens L.)是伞形科二年生叶菜类蔬菜,可溶性糖是叶菜类蔬菜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作者选取‘四季小香芹’和‘六合黄心芹’为试材,测定其在室温(25 ℃)、低温(4 ℃)和室温黑暗(25 ℃)条件下贮藏0、6、24、30、48、54 h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可溶性糖代谢相关基因(AgIVR1、AgSPP、AgSPS、AgSS1 AgUDPG )的表达特性。结果显示:3种贮藏条件下芹菜可溶性糖质量分数存在品种和组织差异性,‘四季小香芹’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于‘六合黄心芹’;叶柄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于叶片;不同贮藏条件下可溶性糖质量分数无明显变化规律。低温贮藏至54 h时,2种芹菜AgSS1 基因的表达量均显著上升;不同贮藏条件下芹菜的AgSPS 基因表达量整体都呈下降趋势;不同基因之间可能通过互作共同调节芹菜贮藏过程中可溶性糖质量分数的变化,可溶性糖积累量与相关基因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青椒果实冷害及诱导抗冷性与氧化胁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椒在9℃下冷藏8w,没有出现冷害,膜透性变化不大。而在2℃下贮藏1w后即出现冷害症状,超过4w发生严重冷害,膜透性迅速上升。与9℃贮藏青椒相比,2℃贮藏青椒的SOD活性降低,而CAT活性降低更多;POD活性也低于9℃贮藏青椒,但7w时骤升至峰值。贮前50℃10min或53℃5min热水浸泡处理极显著降低了2℃贮藏青椒的冷害,显著抑制了膜透性的上升。与对照相比,50℃热处理对青椒SOD活性影响不明显而53℃热处理显著提高了3、4和5w时SOD活性。两热处理均极显著提高了青椒CAT活性,对CAT活性的提高超过SOD。两热处理青椒贮藏过程中POD活性呈缓慢下降趋势,避免了对照组青椒POD活性6w时的显著降低和7w时的骤然上升。可见青椒的冷害与低温下活性氧清除酶,特别是CAT活性的降低,导致活性氧化代谢失调有关。而贮前热处理通过提高活性氧清除酶特别是CAT活性,维持活性氧代谢的平衡,抑制膜质过氧化,从而减轻了青椒的冷害。  相似文献   

20.
贮藏温度对湖南本地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贮藏温度对湖南本地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影响,确定不同温度下青椒采后品质变化规律。方法考察不同温度(8℃和25℃)在贮藏20 d期间青椒理化品质变化,包括失重率、硬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有机酸含量、总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清除能力、ABTS~+能力、FRAP能力)变化规律。结果同25℃相比, 8℃贮藏温度下青椒的理化品质保持更好。8℃处理组的青椒在贮藏期间失重率小,硬度较高,叶绿素、可溶性糖和有机酸含量变化幅度小,抗氧化活性较高。结论 8℃低温贮藏更有利于青椒采后理化品质的保持,延长其货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