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野生型的圆红冬孢酵母为出发菌株,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进行诱变,筛选获得4株类胡萝卜素缺陷型圆红冬孢酵母突变株。对圆红冬孢酵母的野生型及类胡萝卜素缺陷型菌株进行发酵,并对其生物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油脂含量、脂肪酸组成及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ARTP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类胡萝卜素代谢流的阻遏,突变株类胡萝卜素质量浓度较野生型菌株降低了70%。碳流代谢走向分析结果表明,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的阻断并未导致油脂合成途径的加强,反而造成圆红冬孢酵母生物量和油脂合成能力的分别下降48%和40%,对胞内脂肪酸组成也有较为显著的影响,其中突变株W-4所产硬脂酸、亚油酸及油酸质量分数较野生型菌株分别下降了60%、42%和77%。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阻断后,碳流主要指向有机酸合成,其中乙醛酸、乳酸、苹果酸及琥珀酸变化较为显著。类胡萝卜素缺陷型突变株中大量积累的类胡萝卜素合成前体主要流入了有机酸合成途径中。  相似文献   

2.
<正> 许多蔬菜都具有颜色色素—— 类胡萝卜素,其始祖是胡素卜素,因首次从胡萝卜中提取出来而得名。植物叶中的叶黄素、西红柿的番茄红素和红辣椒的辣椒素等都是胡萝卜素家族的代表。它们虽因成分和分子结构不同而有所区别,却有一个共同点即溶解于脂肪。俄菜烹饪师们利用胡萝卜素的这一特点,采用煸的烹饪方法,加工制作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的菜肴。所谓煸,就是将含有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同油脂一  相似文献   

3.
筛选了一株产类胡萝卜素的间型脉孢菌(Neurosporaintermedia),研究了该菌发酵过程中培养条件、添加物和光照条件对类胡萝卜素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间型脉孢菌产类胡萝卜素的适宜温度为30℃;当培养基中添加了1.5mg/L没食子酸和0.05g/L植酸钙后,所培养菌丝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可达46.44和54.03(μg/g干菌体),比对照产量分别提高了100%和133%(以干菌体计);增加光照对菌体产类胡萝卜素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类胡萝卜素产量提高了73.7%.间型脉孢菌孢子中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高于菌丝含量,达145.5μg/g孢子.固体培养时产孢量大,因此物料中类胡萝卜素产量可达81.94μg/g干曲.  相似文献   

4.
类胡萝卜素的紫外可见光谱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类胡萝卜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的部分特性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了类胡萝卜素UV—VIS最大吸收峰的位置、形状及影响因素,类胡萝卜素异构化对UV—VIS的影响,与类胡萝卜素UV—VIS有关的化学测试反应在其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是研究类胡萝卜素性质的重要方法,本文较为详细地综述了利用Gaussian软件中的各种量子化学方法模拟和预测类胡萝卜素这三种光谱信息的最新研究进展。通过与实验数据的比较与关联,提出了能应用于实际谱学研究的较优算法,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研究和认识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6.
为拓宽产类胡萝卜素的微生物资源,以郫县豆瓣为分离源,筛选产类胡萝卜素菌株GH-1,并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16S rR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之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产类胡萝卜素菌株培养条件;借助自由基清除法分析该菌株产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菌株GH-1为暗红戈登氏菌(Gordonia rubripertincta),菌株最佳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145 h、接种量8%、初始pH 7.0、装液量60 mL/250 mL;该菌株在产类胡萝卜素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最佳培养条件下产量为7.24 mg/L),可作为优质的类胡萝卜素菌种资源;菌株GH-1产类胡萝卜素具有良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该色素可作为潜在的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技术在类胡萝卜素化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超临界技术在类胡萝卜素化学中的主要应用,包括超临界萃取技术、超临界流体色谱以及类胡萝卜素微胶囊的制备。各项研究表明,超临界萃取技术操作简单且分离效率高;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时间短且对环境友好;超临界流体制备的类胡萝卜素微胶囊不仅稳定,而且可保持很高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8.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胡萝卜中的类胡萝卜素。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时间和携带剂对提取率的影响。确定工艺条件为: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3 h,携带剂为石油醚。用高效液相色谱对类胡萝卜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萃取的类胡萝卜素样品与标准β-胡萝卜素样品的谱图特征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探讨了紫色非硫细菌中类胡萝卜素提取的影响因素,包括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溶剂用量、皂化等,并对提取色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为49℃,提取时间为4 h,丙酮溶剂用量为5 mL/g菌泥的条件下提取类胡萝卜素的效果好;皂化能除去提取液中残留的叶绿素并水解类胡萝卜素酯,提高提取物的纯度等.  相似文献   

10.
牛蒡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牛蒡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工艺,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物料粉碎粒度、料液比等因素对类胡萝卜素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通蒸馏法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70℃,提取次数2次,牛蒡粉60目,料液比1∶30.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设计分析探究复合酶法提取蛹虫草类胡萝卜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采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与传统酸热提取法下得到类胡萝卜素的抗氧化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纤维素酶:果胶酶(2:1)时,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5 min、pH=4、酶浓度为0.5%,...  相似文献   

12.
对艾溪湖沉积物柱样中叶绿素、胡萝卜素、颤藻黄素、蓝藻叶黄素等色素进行了提取,用紫外可见分光光 度法进行测定,根据各色素所代表的环境意义,揭示了艾溪湖300多年来的环境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近几十 年来,艾溪湖一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湖泊正在萎缩,其富营养化态势与该地区20世纪50年代后的一系列人类 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光合细菌分布广泛,本身无毒,富含蛋白质、类胡萝卜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得到广泛应用。光合细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开展了40多年,在固碳和蛋白质表达系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阐述了光合细菌cbb操纵子固碳的分子机制和光合细菌作为新型蛋白质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为光合细菌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GGPP合成酶与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是噬夏孢欧文氏菌类胡萝卜素合成代谢中的两个关键酶。本研究将编码GGPP合成酶与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的基因crtE和crtB共转化大肠杆菌或将crtE、crtB及编码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的crtI共转化大肠杆菌,IPTG诱导其表达,然后利用亲和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分析结合N-末端序列分析表明,GGPP合成酶与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以两种复合体的形式存在,而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则不能与这两种酶形成稳定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八氢番茄红素脱氢酶(PDS)基因分子进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来自蓝藻、绿藻和高等植物中的pds基因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来估算pds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正选择位点。通过位点模型和分支-位点模型分别对PDS不同位点和不同分支中的位点进行正选择作用的估算。结果发现,pds基因的适应性进化主要发生在系统发育树的不同分支上。在绿藻分支中,有7.9%位点受到正选择作用;在高等植物分支中,有6.1%位点受到正选择作用;在蓝藻分支中,有2.6%位点受到正选择作用。这些正选择位点的识别,可以为PDS活性研究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16.
采用有机溶剂浸提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对海参卵中类胡萝卜素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以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二次提取,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3h,料液比1∶12的提取条件下,可以达到最优提取,类胡萝卜素质量分数可达63.20μ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