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一步沉积法和多步沉积法制备铜铟硒(CISe)、铜铟硫(CIS)、铜铟镓硒(CIGS)、铜锌锡硫(CZTS)等铜系薄膜太阳能电池吸收层的电沉积技术,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环氧丙烷聚合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以二乙二醇二乙醚为有机配体的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进行了环氧丙烷的聚合,并用扩展X射线精细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了催化剂激活和环氧丙烷聚合过程中锌离子和钴离子的区域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环氧丙烷的聚合是一个活性聚合体系。在环氧丙烷聚合过程中锌离子由与3.0个氧原子配位转变为与5.7个氧原子配位,表明聚合活性中心为5.0个氧原子配位的螯合锌离子。  相似文献   

3.
用阳极溶出伏安法对电沉积锡铅二元合金的相组成进行了现场研究。结果发现,在柠檬酸-EDTA体系锡铅合金电沉积溶液中,铅的电沉积比锡更困难些。电沉积锡铅合金的阳极溶出伏安曲线上出现两个相互分离的溶解电流峰。这两个峰的电位分别比锡和铅单独存在时阴极溶解峰电位都向正方向移动了几十毫伏,表明电沉积的锡铅合金系由锡中溶有少量铅的β固溶体相和铅中溶有少量锡的α固溶体相组成的共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滚镀光亮氰化镀铜后浸锡变色原因分析陈建中(丹阳市二轻电镀厂,212352)1问题的提出我厂滚镀锌基体的揿钮产品采用氰化预镀铜/光亮氰化镀铜/浸锡工艺。工艺稳定,质量保证,材料消耗比采用电镀铜锡合金的工艺低5%左右,生产一年多来一直很正常,但有一次发现...  相似文献   

5.
电镀溶液中异金属离子的引入往往是有害的。下表是几种电镀液用赫尔槽试验得出的这些镀液受到污染的杂质金属离子。从表中可见,铁污染镍镀液和罗谢尔铜镀液;铜污染镍镀液和锡镀液,而且还污染氰化锌和氰化镉镀液;铅污染所有的氰化物镀液;铬污染镍镀液和氰化镉镀液;镉污染氰化锌镀液;锡污染氰化镉镀液。  相似文献   

6.
1 概述日用五金、家用电器等产品,对表面装饰要求从单一色调趋向于多色,特别是金黄色、古铜色、枪黑色等色彩。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多种色彩的开发,国外出现了将电镀与镀层上涂覆涂料组合新工艺,称为镀涂工艺。电镀组合、渗透涂料→着色工艺装饰工艺→镀涂工艺目前有两种应用工艺:1.1 镀层上形成色彩,如电镀锌铜合金、锌铜锡三元合金、铜锡合金、黑镍、黑铬、枪黑色及荧光电镀层。1.2 涂料层上形成彩色,在涂料中添加各种染料或颜  相似文献   

7.
氰化镀铜、铜锡合金工艺,具有镀液深镀和分散能力好、质量稳定、劳动生产率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铸件和几何形状复杂件、管状件的电镀.由于近年来含氰废水处理日趋完善,且金属镍成倍提价,因而国内不少单位仍采用氰化镀铜锡合金套铬工艺.氰化镀液的特点之一,是镀液中碳酸盐积累较快,氰化镀铜锡合金镀液尤为明显.当镀液中碳酸盐含量达160g/L以上时,就会使镀液电阻增加,分散能力下降,电流效率降低,阳极发生严重钝化,结果又会导致碳酸盐的急剧增加.作者就氰化镀铜锡合金镀液中碳酸钠  相似文献   

8.
一次氰化镀锌故障排除的启示文斯雄氰化镀锌一般发生故障较少,又是相当成熟的工艺。某氰化镀锌溶液1500L,电镀锌一直很正常,锌镀层质量良好且相当稳定。突然发生一次意想不到的故障。1故障概况某日A产品零件在氰化镀锌溶液中电沉积锌(8~12um)出槽后,锌...  相似文献   

9.
正0前言我公司有一零件,其两侧凹槽要求镀铜层厚度达1.5mm。零件加工采用电铸铜工艺,即机械加工铝芯模→电铸铜→外形修整→溶解铝芯模→修理及抛光→镀银。传统的电铸铜工艺方法为除油→浸锌(两次)→镀氰化铜→镀光亮铜。浸锌后电铸产品鼓包、分层,产品后续加工易开裂,质量得不到保障。为了解决此项工艺难题,查阅了很多电镀书籍及相关资料,凡是铝件镀铜都是采用浸锌工艺,没有采用电镀锌工艺的。是否能用我厂较常用的微氰碱性镀锌工艺取代浸锌工艺。为了得到答案,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摸索出电流的合适范围,终于使铝芯  相似文献   

10.
普世坤  靳林  肖春宏 《广东化工》2011,38(11):224-225
系统地研究了从电炉炼锌烟尘及其酸浸出渣中综合回收铟、锡、铅、锌等有价金属的新工艺,考察了硫酸浸取锌、铟,盐酸浸取铅、锡的最佳工艺控制条件。该工艺方法能够有效地回收电炉炼锌烟尘中的铟、锡、铅、锌等有价金属,工艺简单实用,原料综合利用率高,无环境污染等特点。铟、锡、铅、锌的回收率分别可达82%、98%、97%和95%。  相似文献   

11.
高精电解铜箔环保型表面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锡酸钠、氯化锌、氯化镍做主盐,对印制电路用高精电解铜箔表面进行分形电沉积铜,再在碱性条件下电镀锌–锡–镍三元合金。避免了传统工艺中电解铜箔表面后处理使用砷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危害。结果表明:经本工艺处理的电解铜箔的合金镀层中锌含量为52%~70%、锡含量为10%~34%、镍含量为10%~28%,达到了传统表面处理工艺下镀层对耐腐蚀性、耐热性等指标的要求。该锌-锡-镍合金电镀溶液稳定,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工艺范围宽,对设备的腐蚀性小。目前,该工艺已进行了连续的工业化试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表面着亮黑色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锡、铜、镍离子在电解着色条件下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当锡、铜、镍离子共存于电解质溶液中,以交流电作电解电源时,锡、铜将优先于镍沉积于铝合金表面上,形成亮黑色的坚实膜层,电沉积10min,膜层厚度大于4μm。以扫描电镜分析了膜层的表面形貌,用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了膜层的成分及锡、铜在膜层中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3.
锌电解液中杂质离子的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电沉积锌过程中,锌电解液中的杂质离子对电流效率、电能损耗和沉积锌的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分别介绍了铜、钻、镍、铁、镉、铅和砷、锑、锗等杂质离子对锌电沉积过程的影响机理,综述了锌电沉积过程中杂质离子对电流效率、锌沉积层的质量和形貌等的影响的研究状况,为获得高质量的锌沉积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锌铝合金件一般采用的工艺:氰化镀铜-焦铜-酸性亮铜-其它镀种。由于此工艺存在工序多、合格率低、生产成本高、深镀能力差、设备占地面积多等缺点。本所及有关厂研制成功的无氰碱性亮铜工艺及其材料,可以在压铸的锌铝合金上直接获得结合力良好的镜面光亮的铜镀层,客商向本单位购买大批材料销  相似文献   

15.
在大多数刷镀溶液中含有有机配体的金属络合物或螯合物前提下,分析了络合物的形成、存在形式、放电性能,提出了改进施镀工艺,可以加快络离子放电,从而提高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分析了电刷镀与槽镀之间的联系和主要区别,这对研制新的镀液和改进施镀工艺提供了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赵金榜 《上海染料》2011,39(4):60-62
一、文献部分 酞菁在含三氟醋酸的有机溶液里之电泳沉积Shrestha HK&Others Langmuir Vol 26.No.22,17024—7(2010) 在3M三氟醋酸存在下几种紧密,蓝色金属酞菁络合物膜沉积在氧化铜锡玻璃上,此产生一种绿色至紫色溶液,例如在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或1,1,1-三氯乙烷中,吸收光谱显示在四周有氮的酞菁溶液里有单质子和双质子化,其金属包括铜,铁和锌,讨论了膜形成机理。29篇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7.
常见的氰化仿金镀工艺为 CuCN 27g/L Zn(CN)_2 9g/L NaCN总 55g/L NaCN游 17g/L Na_2CO_3 30g/L T 25~35℃ pH 9.8~13 D_A 0.2~0.5A/dm~2 当电解液中铜锌比例从2:1变到1:1时,镀层中的铜百分比含量只降低2.6%。故一般不采用改变铜锌浓度比,来改变镀层颜色。提高镀液中的络合物氰化钠含量,镀层中锌也跟着提高,使镀层变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云南斑铜工艺的历史,"生斑"和"熟斑"两种传统制作工艺,以及电镀斑铜、锡晶花诱导下电沉积仿斑铜、热浸镀斑铜等现代斑铜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19.
通过测定阴极极化曲线和循环伏安曲线,研究了焦磷酸盐溶液体系在铜电极上电沉积白铜锡的电化学行为,并分析了不同添加剂对电沉积白铜锡阴极过程和电沉积层晶相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焦磷酸盐溶液体系电沉积白铜锡为不可逆电极过程,溶液中Cu2+与Sn2+也有互相促进电沉积的作用。添加剂IEP、DPTHE和JZ-1都会影响溶液中Cu2+和Sn2+离子还原的阴极极化和电沉积白铜锡的晶相结构。IEP和JZ-1都具有增强Sn2+还原的阴极极化和降低Cu2+还原的阴极极化的双重作用。无添加剂和添加IEP或DPTHE的镀液中电沉积所得白铜锡的晶相结构都为Cu6Sn5,添加JZ-1的镀液中电沉积所得白铜锡的主要晶相结构则为Cu41Sn11。  相似文献   

20.
铜-锡合金/铬镀层优良的抗蚀性,已为50~60年代我国装饰性电镀领域中广泛应用所证明,铜-锡合金/镍/铬多层电镀经研究证明,其防护、装饰性至少不亚于双层镍/铬镀层。但是,过去的电镀铜-锡合金工艺,只能获得无光的镀层,镀后必须抛光,不能在自动线上一步法生产,所以为了实现光亮电镀,电镀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也取得过一些成就,例如采用二价锡盐的氰化镀液,可镀出比较光亮的铜-锡合金镀层。可是,整平能力不够,不能直接镀装饰铬,直接镀镍也很困难,因而未能在行业中大规模应用。我们经过长时间研究,采用二种相辅相成的添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