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2.
傅若农 《国外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1999,(3):1-11
综述评论了近几年有关快速气相色谱方法和气相色谱仪小型化和上色谱检测器的进展。快速气相色谱从60年代初就开始,陆续研究了三十多年,但是近年来又特别受到人们的格外的重视,在分离分析复杂混合物如药物、环境样品、石油工业样品、环境分析样品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气相色谱检测是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评论了近几年有关气相色谱检测器的进展概况,对常用检测器发FID,ECD,F:D,PID和新型检测器如离 相似文献
3.
4.
高速逆流色谱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逆流色谱(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是新型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HSCCC利用多层螺旋管同步行星式离心运动,在短时间内实现样品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系统中的高效分配,从而实现样品分离。HSCCC在天然产物的分离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鉴于HSCCC的显著特点,此项技术已被应用于生化、生物工程、医药、天然产物化学、有机合成、环境分析、食品、地质、材料等领域。本文主要综述了HSCCC在中药、抗生素、蛋白质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基于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和5975T低热容(LTM)GC/MS分离分析平台的水中有机磷农残快速测定方法。该方法选用细内径短柱,通过优化分离条件,5975T可在3min内完成对5种常见有机磷农药(毒死蜱,甲基异柳磷,喹硫磷,丙溴磷,伏杀硫磷)的分离鉴定,相比实验室常规分离方法用时节省90%,联用SPME其方法定量检出限优于5 ng/L。该方法的固相微萃取过程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无需调节萃取体系的离子强度和pH值,20min完成富集,时间/物料成本低廉。同时,还考察了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回收率,并对自来水管网水中农药残留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对高速高温有快速起动条件下齿轮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例在传动型式,速比分配、材料及参数选择、均载等方面给予了较详细的说明。 相似文献
13.
用解析法计算高速切削单涂层刀具瞬态温度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涂层在切削中对刀具温度的影响,为设计刀具涂层提供理论依据,分析高速切削过程中切削热的产生和刀具边界情况,建立单涂层刀具热传导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用数学解析的方法推导出正交高速干切削过程中单涂层刀具体内部的温度分布公式。利用推导出的温度公式对TiN、TiC、Al2O3涂层刀具的切削温度分布进行解析计算,并将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解析计算结果与数值计算结果吻合很好;涂层材料与基体材料的热物理性能以及涂层的厚度对刀具的温升有重要影响;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加,涂层厚度对刀具内部的温度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4.
高速切削过程切削条件优化研究最新动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言语针对国外近年来在高速切削加工中切削条件优化的研究进展作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基于高事切刖工艺的高效、精密和柔性的基本特征,从刀具使用条件,人走刀中径优化、刀具切用量的优化以及刀具长径比的优化等方面展开讨论为我国高速切削过程切削条件优化研究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压力信号互相关法在线测量高温烟速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1000℃以上的高温和含有飞灰等恶劣环境,使得锅炉炉膛内烟气流速的测量极其困难。采用能适应恶劣环境,且具有强抗干扰能力的互相关测量技术,研制了一套高温烟气流速测量装置。在高温烟气流动试验台架上进行流速测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装置能较精确地测量烟气流速,一次相关测量时间小于3秒,有可能开发成为用于炉内高温烟气流速测量的实用仪器。装置采用微差压传感器提取上下游烟气压力脉动信号,经数据采集卡将信号输入PC机,由PC机对采集的随机压力脉动信号进行互相关计算,求得高温烟气流经上下游传感器的渡越时间,从而计算出烟气流速。 相似文献
16.
17.
18.
针对高速圆柱滚子轴承D1842926S3Q1的23种工况条件,进行了轴承工作系统温度分布的计算和测试,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基本吻合,此为有效控制航空发动机主轴滚子轴承关键部位的温度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根据传热学的有关理论,综合考虑了不同磨削参数、冷却液对流以及环境温度对温度场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及其热瞬态分析求解技术,实现了超高速磨削工件温度场的仿真。通过研究发现,ANSYS的仿真结果与实验测量值、数值解析解在各种不同磨削条件下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误差很小,且比解析解更精确地反映了磨削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规律。该研究结果对磨削过程热状态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探索产生磨削缺陷的热机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