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使系统的总功率达到最小,研究了OFDM子载波分配算法,采用遗传算法分配子载波.提出了一种有效的交叉算法并且将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有效保证每个用户的传输,改进后优于其它算法,能达到资源分配的最佳效果.它易于实现,效果明显,它比其它传统的优化算法有更优越的性能. 相似文献
2.
3.
针对清筛机作业系统存在的功率利用不充分、功率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设计了新型作业系统,实现发动机的功率在各作业装置之间动态分配,同时提高挖掘装置的驱动能力。针对功率分配时液压泵马达响应时间差异导致挖掘链转速突变的问题,建立了液压泵变排量机构数学模型,设计了一种基于参考模型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调节液压泵的比例信号,使泵马达的响应时间一致。在Simulink中建立控制器模型,在AMESim建立变排量机构及挖掘装置液压系统模型,通过AME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分析设计的控制器,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降低功率分配时挖掘链转速的突变。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对联合采购策略和Shapley值方法的研究,在Shapley值方法中引入了企业的风险、贡献以及初始投入等影响因素,并运用AHP法、模糊综合评判法、DELPHI法等方法,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计算,完善了现有的Shapley值方法。同时通过对某一采购联盟利益分配的实证研究证实了改进后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联合采购策略和Shapley值方法的研究,在Shapley值方法中引入了企业的风险、贡献以及初始投入等影响因素,并运用AHP法、模糊综合评判法、DELPHI法等方法,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计算,完善了现有的Shapley值方法。同时通过对某一采购联盟利益分配的实证研究证实了改进后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8.
以GE公司9F系列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的汽轮机缸体为例,简述了造成汽轮机高中压外缸体猫爪载荷分配不均匀的原因,提供了安装时猫爪载荷分配控制的一种方法,避免运行时因猫爪载荷分配不均而引起机组振动。 相似文献
9.
以GE公司9F系列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中的汽轮机缸体为例,简述了造成汽轮机高中压外缸体猫爪载荷分配不均匀的原因,提供了安装时猫爪载荷分配控制的一种方法,避免运行时因猫爪载荷分配不均而引起机组振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博弈论和功能分配的汽车底盘系统协调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汽车底盘悬架、转向、制动子系统间耦合动力学关系,建立高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对各子系统设计局部最优控制器,对悬架子系统设计非线性H∞控制器,对转向子系统设计直接横摆力矩比例积分微分(Proportion-integration-differentiation, PID)控制器,对制动子系统设计滑模变结构控制器。为进一步提高整车全局控制性能,基于功能分配原理对子系统控制功能进行分配,采用博弈论对子系统控制功能指标进行博弈,设计上层协调控制器以输出期望的控制作用,模糊规则实时自整定子系统控制器输出量以跟踪期望控制目标。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对整车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仿真,采用ARM构建底盘功能分配的控制系统实车试验平台,进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表明,基于博弈论的整车协调控制系统较子系统单独控制、不加控制时均能取得更好的控制性能,验证了协调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对OFDMA系统中的跨层资源的分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跨层资源分配算法,利用自适应遗传算法综合能力和全局搜索的特点,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很好地解决了跨层资源分配问题。在满足用户之间公平性的前提下,改进算法有效提高了系统频谱利用率及吞吐量,也缩短了用户平均等待时间,提高服务品质。 相似文献
12.
基于相关性的周期性货位优化的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货位优化方法没有充分利用库存量单位(Stock keeping units,SKUs)之间的相关性关系。以一种存在相关性需求的波次分区拣货、整体补货的周期性环境为对象,以最小化最大的分区拣货时间为目标建立货位优化的数学模型,提出相关性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设计出基于相关性的货位指派算法(Storage allocation based on correlations,SABC)和不考虑相关性的随机货位指派算法(Storage allocation based on random,SABR)算法,SABC算法以体积—订单指数(Cube per order index,COI)法则的解为初始解,通过定量化的相关性位置交换策略将相关性强的SKUs对指派到相近的货位中来提高拣货效率。测试结果表明:SABC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其收敛速度明显优于SABR算法,求解质量比COI法平均改进约7.6%~25.1%,比SABR算法平均改进约1.36%~14.50%;需求相关性强度越高,拣货效率提升潜力越大。 相似文献
13.
14.
15.
FMS刀具流死锁控制策略与分派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刀具流死锁控制及刀具分派问题是柔性制造系统(FMS)调度中的重要核心内容,为实现合理的死锁回避和刀具分派,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刀具申请分配图,分析了死锁的相关性质,指出了FMS中刀具流死锁的两大根源是工件选择的不合理和刀具分派的不合理。提出了一种解决刀具流调度问题的两级死锁控制策略,建立了动态调度原理模型,给出了死锁检测算法和刀具分派算法。分析表明该策略与算法能够使得刀具流死锁的两大根源均得以回避,实现了刀具流死锁控制与刀具分派。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汽车传动轴八项功能测试的工作原理,即摆角测试、偏转角度矩测试、移动力测试、移动量测试、滚动矩测试、轴向间隙测试、圆周间隙测试、摆角间隙测试。从精确、可靠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测试台总体方案结构、控制系统的原理框图、软件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Optimal Tolerance Allocation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Genetic Algorithm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S. Ji X. Li Y. Ma H. Cai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00,16(7):461-468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know how to allocate tolerances economically for parts in a CAD/CAM system because this directly affects
the machining costs of the parts. A new approach based on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FCE) and a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presented to obtain a rational tolerance allocation for the parts. First, the current methods for tolerance allocation
are reviewed in detail. Then, FCE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machinability of a part; a new optimal model, which can fully exploit
DFA (design for assembly) and DFM (design for manufacturing), is established by combining the functional sensitivity factors
and machinability factors of parts. A genetic algorithm (GA) is developed and used to verify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bove
method; the computed result shows that the method can produce tolerance allocations economically and accurately. 相似文献
19.
20.
Jaeyoung Kang 《摩擦学汇刊》2013,56(5):807-814
A theoretical model for the friction-induced vibration in ball joint systems is proposed. In a ball joint system, a small contact area is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ball due to clearance between the ball and hemispherical cup. To analyze the dynamic instability induced by friction in the ball joint system, the dynamic beam-on-socket model with nonconformal contact under three-dimensional rotation was theoretically proposed. The results from stabilit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mode-coupling type instability occurred for the lower bending modes at a specific combination of rotation components as well as an increase i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In particular, the spinning component was essential in generating the mode-coupling instability between the doublet bending modes of the bea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