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淬火介质10号机油热处理性能。通过8种金钢,热处理工艺性能的工艺性能研究试验说明10号机油与0号柴油淬火冷却性能没有太大区别,10号机油可以代替0号柴油做为合理钢淬火油。  相似文献   

2.
3.
1.前言 按照GB7232—87“金属热处理工艺术语”冷却类3.17,淬火介质定义为:“工件进行淬火冷却所使用的介质称为淬火冷却介质,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水和水溶性盐类、碱类或有机物的水溶液,以及油、熔盐、空气等”。这一讲主要讨论“水溶性盐类、碱类或有机物的水溶液”,这段话概括了水基淬火介质的全部内容。《热处理手册》(第二版)第  相似文献   

4.
5.
通过热处理淬火油冷却特性的研究,找出改善我公司热处理厂现有淬火油冷却特性的方法,解决了热处理产品淬火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并节约了大量的成本。  相似文献   

6.
初涉热处理工艺的人容易产生这样的认识: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越快,工件的淬火变形就越大。事实上,淬火介质的选择问题不这么简单。淬火变形超差成为问题,一定是在工件不淬裂且淬火硬度和淬硬层深度都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提出来的。因此,任何在特定条件下淬火的一种工件,都有最适合它的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范围。过快的冷却速度会引起淬火开裂和超差的淬火变形;而过慢的冷却速度不仅不能把工件淬硬,引起的淬火变形问题往往更加严重。一般说,油性介质的冷却速度较慢,而水性介质的冷却速度则可能很快。  相似文献   

7.
浸液淬火冷却是目前热处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同时它也是存在问题最多、研究难度最大的领域之一,已成为目前热处理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是,由于浸液淬火冷却过程的复杂性和具有瞬间完成的特点,加之测量仪器和研究手段的局限,使其研究和控制水平滞后于热处理的加热过  相似文献   

8.
感应淬火零件裂纹问题系列之二感应淬火零件的裂纹问题,是感应热处理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各种质量问题之中,淬火裂纹问题最为突显。它时常出现、形式多样、原因复杂,解决起来又比较困难,危害也比较严重。很多人视淬火裂纹如虎,谈裂纹而色变。感应淬火裂纹问题尽管是个复杂而难缠的问题,但是它的原因是可以追溯的,它的发生是可以防御的。以下按淬火裂纹的成因为序介绍各种感应淬火裂纹。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淬火冷却技术状况简介 许多零部件都需要经过淬火以获得良好的组织和足够的强度,在淬火时很容易发生一些质量问题,例如硬度不均、变形、开裂等等。这个过程是在短暂时间内,甚至是在瞬间完成的,而且涉及到了温度场、相变场、应力与应变场以及流体场等复杂变化,而且定检测、预测和预防的难度都很大。  相似文献   

10.
我公司于1994年8月开始使用好富顿公司生产的水溶性淬火介质AQ251,使用浓度为10%。主要用于我公司40Cr、42CrMo等需用油作为淬火介质的调质处理。在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浓度不低于10%,从1995年开始,每年加入一桶(约200kg)AQ251原液,保证用折光仪所测浓度在10%以上。1997年好富顿公司采用粘度法测浓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浅谈齿轮渗碳后淬火的质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门强 《机械管理开发》2005,(4):29-30,32
通过对齿轮渗碳淬火后出现质量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论述了齿轮淬火产生缺陷的原因,提出了控制淬火过程和合理选用淬火介质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感应淬火过程中冷却不仅对设备、工装本身,而且对淬火工件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前者主要决定设备工装的使用寿命,后者则决定淬火工件的内在质量。设备工装冷却一般采用清水即可,而淬火冷却要根据工艺要求、工件材质、淬硬层的硬度和深度等而选择不同的淬火介质,除清水外常用的淬火介质有氯化钠、聚乙烯醇、乳化液等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比较现有淬火介质冷却特性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磁电测试法,设计了新型磁电传感器,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结果更接近淬火实际过程,对工艺应用更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
如果淬火介质温度控制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工件的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冷却能力、冷却速度的控制是关键,冷却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转变观念,遵循国内外热处理行业发展的趋势,推广应用空冷器冷却,全面取代水冷循环系统,取消冷却塔,以实现节能、操作维护方便、运行安全等目的。  相似文献   

20.
工件在淬火冷却时所用的介质称为淬火冷却介质,简称淬火介质。工件的淬火质量关系到机械产品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因此,严格控制淬火质量就成为提高机械产品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