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混凝是水处理过程的常用工艺,良好的混凝效果对于保证优质的饮用水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受研究手段的制约,目前有关原水水质、混凝剂的形态与组成对混凝过程影响的研究较为缺乏。采用南方某市水厂水源水进行了一系列的混凝试验,并针对混凝效果不佳的情况进行了新型复合药剂的制备与应用,结果表明:相比于水厂目前使用的聚合氯化铝(PACl),Al_(13)在去除浊度方面有显著优势,但水体中有机物浓度过高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Al_(13)的混凝效果。相比于浊度的去除,混凝对水体中有机物的去除需要更大的投药量。HCA作为一种阳离子有机絮凝剂,在被引入无机混凝剂之后可以显著增强复合药剂的电中和能力,在保证低投药量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大平衡时絮体的粒径,改善絮体的沉降性。  相似文献   

2.
在制备和表征纳米Fe3O4-沸石复合磁种的基础上,系统比较了混凝、磁混凝和复合磁种混凝三种工艺对黑臭水体的处理效能。结果表明,复合磁种中铁元素含量约为20.0%,沸石的骨架结构和成分未被改变。聚合氯化铝(PAC)和磁种投加量分别为60 mg/L和1~2 g/L时,磁混凝和复合磁种混凝可获得较优的黑臭水体处理效果。磁混凝可强化混凝效果,提高对浊度、TP和COD的去除率,但无法有效去除氨氮;复合磁种混凝可有效去除水中氨氮,全面提升出水水质。黑臭水体中的污染物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混凝和磁混凝不能有效去除溶解性污染物,因此对氨氮和COD的去除效果较差;但可通过化学除磷获得较高的TP去除率。复合磁种混凝可利用沸石的离子交换和吸附作用强化对溶解性污染物的去除,获得较好的氨氮和COD去除效果;同时,还可利用负载的纳米Fe3O4实现极限除磷。  相似文献   

3.
将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高锰酸钾、水合二氧化锰进行复配而得到复合混凝剂,研究了两种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并考察了投药量、投药方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混凝过程中絮体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复合混凝剂均具有良好的去除浊度和有机污染物的能力,当PAC投量为15 mg/L时,两种复合混凝剂分别在KMnO4投量为0.1 mg/L、水合MnO2投量为0.15 mg/L时达到最佳混凝效果。絮体分维值能很好地描述絮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在混凝过程中,两种复合混凝剂的絮体分维值均表现出先增(均在360 s时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减小的规律,可见絮体经历了从小到大、从松散到密实再到松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为了考察混凝剂中的铝形态对藻类混凝过程的影响,使用3种具有不同铝形态分布的混凝剂对含藻水进行了混凝试验。结果表明,硫酸铝由于具有较低含量的Alb,电中和能力较差,故需要较大的投量才能去除藻类,形成絮体;含藻水体系中的有机物主要是腐殖酸及富里酸类物质,微生物代谢产物(SMP)在硫酸铝作混凝剂时得到较好的去除,而腐殖酸及富里酸的去除率较低可能是造成硫酸铝混凝效果较差的原因;Alc(Al(30))在混凝中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作用,可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Al13的主要作用机理是电中和作用,可以有效去除水体中的颗粒物;Al13与Al30由于具有形态的稳定性,其混凝过程受pH值的影响较小。絮体强度因子随着pH值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l13作混凝剂时絮体恢复因子随pH值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而其他两种混凝剂所形成絮体的恢复因子随pH值的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强化混凝法去除微污染原水有机物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强化混凝的必要性、可行性、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指出强化混凝是去除水中有机物的一种实用有效的处理工艺,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一个主要技术选择方案和重要发展方向。新型实用的复合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研究与发展将更进一步提高强化混凝法去除污水中有机物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强化混凝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混凝法可以加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一级处理。在超低进水有机物质量浓度、高SS水质的情况下,通过向污水中投加高分子混凝剂PAM,利用吸附-架桥和沉淀物网捕作用使难以沉降去除的SS相互聚结成大的絮体并沉淀,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本文介绍了强化混凝技术在佛山市沙岗污水污水处理厂中的具体应用;总结了强化混凝技术的实验进展情况;提出了强化混凝技术和混凝剂在具体工程实践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预负载絮体层具有吸附和截留的作用,在超滤膜表面预负载絮体后能强化去除水中的锑(Ⅴ)。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预负载絮体含固率条件下,混凝/絮体预负载超滤(CFPLU)工艺的出水锑(Ⅴ)浓度均低于5μg/L,且当絮体含固率为0.15%时,锑(Ⅴ)去除率高达97.29%;预负载絮体层能作为超滤膜表面的屏障,减少超滤膜接触污染物的机会,进而缓解膜污染,这也为饮用水厂剩余污泥的处置提供了新思路,可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腐殖酸对水溶液中纳米TiO_2稳定性的影响,探究混凝剂投加量、pH值、钙离子对混凝-超滤工艺去除水中腐殖酸-纳米TiO_2复合污染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TiO_2与腐殖酸在水溶液中发生静电吸附以及配位反应,使纳米TiO_2有效粒径减小,静电斥力增强,胶体分散更均匀,体系稳定性增加,易于迁移,从而给饮用水安全带来威胁。在单因素影响实验中,实验结果显示,混凝剂浓度为0.46mmol/L、pH值在7~8之间(即弱碱性)时,能有效去除复合污染物,此时,膜通量较高,膜污染较轻,而水中钙离子的存在会加重膜污染。  相似文献   

9.
以某受污染地表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BAC)联用的除污效能,并与生物活性炭单独处理的效果作了对比。结果表明,PPC预氧化强化了混凝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并提高了后续BAC工艺中微生物的活性,从而显著改善了BAC对有机物、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等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磁性离子交换(MIEX)树脂通常作为一种吸附剂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较小的尺寸、带有磁性的性质以及简单的再生过程使其有别于传统的离子交换型树脂。在之前的研究中,MIEX树脂可高效去除DOC及溴离子,因此可以有效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同时,MIEX树脂对常见微污染物和金属离子也有一定的去除。MIEX树脂与常规工艺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对有机物的去除率,还减少了后续混凝剂或氧化剂的投加量。此外,MIEX树脂还可与混凝或活性炭工艺相结合解决制约膜工艺发展的膜污染问题。主要介绍了MIEX水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其对消毒副产物前驱物、无机离子和微污染物的去除特性,并对其与常规工艺相结合做了简要介绍,对未来MIEX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强氧化剂的高锰酸钾对环境中污染物质的去除具有独特的功能,高锰酸钾及其复合药剂在清除水中所含有的诸如有机污染物、进行除藻、除色以及对突变物质进行控制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异的表现,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氧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高锰酸盐预氧化技术对于混凝工艺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果能够起到很好地提升作用,还具有处理效率高、反应速度快以及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传统芬顿/类芬顿工艺常被应用于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然而传统芬顿/类芬顿工艺反应条件苛刻、污泥产量大,制约了其推广应用。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拓宽传统芬顿/类芬顿反应pH值、提高其氧化效能是芬顿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年来芬顿反应体系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化学法和物理法强化芬顿/类芬顿体系去除有机污染物的效能及机理,探讨了芬顿/类芬顿体系中的活性物质,最后展望了各种强化技术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预处理强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处理、常规处理、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均能强化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项指标的去除,可提高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可强化AOC、BDOC的去除效果,达到生物稳定性的控制要求,是适合我国水厂改造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4.
混凝法去除水体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用强化混凝法去除水体中特征性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PAEs).以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为目标物,阳离子混凝剂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DAAC)与聚丙烯酰胺(CPAM)为混凝剂,对含DMP的水体进行强化混凝处理,混凝处理后水体中DMP的残余浓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研究内容还包括混...  相似文献   

15.
鹿燕 《供水技术》2012,6(5):18-21
分析了辛安水厂原水水质问题及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通过在常规混凝单元增加投药量、投加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氯化以及在过滤单元投加助滤剂等强化措施,探讨了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通过各种强化措施可以提高常规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和藻类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高常规工艺的处理效能,保证出厂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  相似文献   

16.
开发高效、绿色、低能耗的水质净化原理与技术是实现水处理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电化学法和膜分离法作为污染物化学转化和物理分离的典型工艺受到广泛关注。电活性膜净水技术借助电化学反应和膜分离的耦合协同作用实现污染物的高效短流程去除,具有传质效率高、能耗低、缓解膜污染、工艺紧凑、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分散式水处理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围绕电活性碳纳米管(Electroactive Carbon Nanotube,E-CNT)膜的水质净化原理和应用,以典型的CNT及其复合材料体系为例,对E-CNT膜构筑原理、方法及其在水质净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E-CNT膜在水中重金属去除、抗污染膜构筑、脱盐及耦合处理技术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该技术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评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修复工作势在必行。对污染地下水修复技术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在综述有机污染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以及微纳米气泡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将微纳米气泡应用于地下水原位修复。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修复技术的现场应用方案,利用微纳米气泡的高效气体传质以及存在时间长的特性提高微生物的活性,实现污染物去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纳米气泡可以大范围提高地下水中的溶解氧,提高好氧微生物的活性,有效修复地下水体。研究表明,微纳米气泡强化修复技术节能高效、环境友好,在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中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传统给水处理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主要去除原水中的浊度、细菌、病毒。而针对目前受了污染的水源,应该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增加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的化学、生物氧化、吸附等深度处理技术。目前臭氧-生物炭工艺是国际、国内给水深度处理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多种方式同时存在于环境中,形成复合污染。由于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的相互作用,二者的物理化学性质、迁移转化规律以及生态毒性效应都发生了变化,给污染物的水处理过程以及污染物的生态毒性评估带来极大的挑战。综述了环境中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来源、金属离子与有机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存对二者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以期为复合污染的防治与处理工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4,(8)
混凝技术是现代水处理中应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的技术之一。无机盐作为常用的混凝刺在给水处理中也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本文探讨影响硝酸铝初期絮凝体生成的因素,分析了在不同pH值和添加的不同浓度电解质的背景下,絮体粒径和Zeta电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