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范围较广,工程建设时湿陷性黄土会产生地基湿陷变形问题,为避免发生突发性事故,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和使用,必须对黄土地基进行处理。文章以甘肃省定西市内官调蓄水池地基处理为例进行分析,对原土翻夯、素土挤密桩和与灰土挤密桩法3种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内官调蓄水池地基处理中采用灰土挤密桩法消除湿陷性和提高地基承载力,在3种方案中最优。  相似文献   

2.
KEWZK水电站渠道基础是典型的湿陷性黄土且具有冻胀的可能性.通过方案分析,采取坡积物渠段采用原土翻夯处理,黄土段采用"垫层法+翻夯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通过冻胀分析,护坡下砂砾石防冻垫层的置换厚度约50 cm可满足防冻要求.  相似文献   

3.
宁夏扶贫固海扩灌五干渠工程是 、 级湿陷性黄土地区 ,针对渠道、桥函、渡槽及渡槽进出口分别采用压实法、灰土垫层法和原土翻夯 ,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重夯法在南水北调中线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超庆  张伟 《人民长江》2010,41(5):22-24
重夯法是处理地表浅层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措施。它利用强大的冲击力,破坏土的原始结构,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以达到降低湿陷深度的目的。该技术操作简单、造价低、工效高。结合重夯法在处理南水北调工程湿陷性黄土中的情况,介绍其工作原理、施工流程、施工注意事项、质量安全控制措施,以及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潘立鸥  王晶 《人民黄河》2012,34(6):144-145,148
重夯法是处理地表浅层湿陷性黄土的有效措施。重夯法通过对地基进行冲击和振动,破坏土的原始结构,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地基承载力,消除湿陷性。通过对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总干渠黄河北—羑河北新乡卫辉段重夯施工技术参数的分析,确定重夯试验技术参数为满夯夯击3遍,每遍夯击4次,夯击间隔时间为7 d,夯击能为270 kN.m,落距为9 m,锤质量为3 t。  相似文献   

6.
湿陷性黄土地区渠道基础处理及防渗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实践证明,对于湿陷性黄土渠道,基础处理不当,会造成渠道湿陷破坏。渠道湿陷性处理应根据实际条件及湿陷特性分段进行。预浸水法需要预留的浸水时间长、耗水量大,对于工期要求紧或缺水地区应谨慎使用;先试水后运行法不仅浪费水,而且试水运行安全不易保证,不宜采用;灰土或水泥土垫层法、原土翻夯法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渠道湿陷性基础处理方法,适用于处理湿陷性较强的自重湿陷性渠道基础。对于Ⅱ~Ⅳ级自重湿陷性渠道基础,应进行湿陷性处理,并设置板膜结构防渗;对于Ⅰ~Ⅱ级非自重湿陷性渠道基础,可视情况进行简单处理或不处理,设置板膜结构防渗。  相似文献   

7.
湿陷性黄土地区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对地基处理深度及防渗有较高要求时,超高能级强夯在消除深厚地基湿陷性,增强地基抗渗透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性价比。在中石油庆阳石化公司搬迁改造项目中,我国首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引进了15 000 kN.m超高能级强夯。本文介绍了超高能级强夯处理中的强夯参数、施工要求,并通过夯前夯后室内试验,现场静载试验、静探试验的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超高能级强夯在黄土地区推广提供经验和为地基处理规范中强夯部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邯邢段渠道地质情况复杂,存在膨胀土(岩)、湿陷性土及饱和砂土等特殊地质渠段,需要采取特定的地基处理措施保证渠道安全。按照不同地基的特性,膨胀土(岩)地基采取换填黏性土方案进行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采取强夯、土挤密桩及翻压方案进行处理,饱和砂土地基采取等能量夯扩挤密碎石桩技术进行处理。根据埋设的长期观测仪器监测通水数据显示,总干渠渠道运行正常。  相似文献   

9.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禹长段沿线分布大量湿陷性黄土,对此必须进行地基工程处理。在分析湿陷性黄土地基对渠道影响的基础上,阐述了设计中应着重考虑的工程处理方法,包括处理原则、设计分段、计算方法以及计算指标的选取。根据湿陷性黄土的强弱,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地基处理方案,如土挤密桩、强夯处理、重夯处理等。并指出在具体实施时,应依据相关生产性试验调整设计参数,确保处理后的地基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高能级强夯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结构发生破坏的现象,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进行地基处理。在充分分析黄土湿陷性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将高能级强夯法应用于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方法,从高能级强夯法加固黄土的效果的理论分析出发,将该法应用在实践工程中,经试验检测其加固效果较好,不仅消除了黄土湿陷性,还提高了黄土的强度,该法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风积黄土层在自然界中普遍分布,由于其多孔性物理特点,受水浸润后会产生较大沉陷,对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危害。新疆奎屯市开干齐水库引水渠沿线地层为黄土层,由于明渠的挖深不同,黄土的湿陷性有所差异。针对现场黄土层的特征,对沿线黄土层成因、湿陷性特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原生黄土、次生黄土在平面及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和结合渠基础复合土工膜的防渗处理,分别采取浸水法和翻夯法,以防止渠水入渗导致湿陷性黄土的沉陷。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分析朱家涧水库概况以及工程地质情况,通过湿陷性黄土击实试验对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进行了验证,得到强夯法处理的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地基处理情况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3.
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实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西北大多数地方的建筑物基础都修建在黄土层,由于黄土具有其特殊的湿陷性、结构性等性能,工程中通常采用强夯法处理地基。强夯的原理就是采用夯击的大能量改变土体结构,使得土体的承栽力加强。强夯的机理归纳为强夯时效理论和强夯振动波压密理论。通过对某工程强夯前后的土性对比,验证了强夯法是一种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处理湿陷性较好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强夯法是工程界处理软弱地基和湿陷性黄土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归类为动力固结方法。加固处理深度取决于夯击能的大小。根据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夯击能是强夯法施工设计的关键。合理的布置夯点,可以有效控制处理范围内的加固效果。合理控制间隔时间,可以更好地提高强夯的效率。  相似文献   

15.
素土挤密桩地基由桩间挤密土和回填素土夯实的桩体组成,它是一种人工“复合地基”。其作用是通过素土挤密桩法提高地基的密实度,从而达到对湿陷性黄土消除部分或全部湿陷性的作用,以改善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地基变形。本文以南水北调总干渠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为例,论证了素土挤密桩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地基在遇水发生变形或在上部结构的自重及外荷载作用下会产生过大变形,通常的处理方法有强夯、翻压,但这些传统方案在处理已经筑堤的渠道时成本较高,因为处理地基时需要拆除原有筑堤才能强夯、翻压。如何用素土挤密桩既减少工期又减少费用地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基问题,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漳古段SG3标段为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7.
据引大工程东二干渠地基湿陷性黄土特征,建立了湿陷性与一般物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黄土湿陷性的简易判定法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从而对工程地基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Q3、Q4黄土在增湿时发生较大的结构破坏,因此具有很大的湿陷性。引起湿陷的主要原因是增水(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后联结黄土的胶结物质出现溃散或破坏,颗粒重新排列和配住,从而引起结构的湿陷变形。传统的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措施是夯击、挤密、增湿变形,这些都是放弃了原状黄土在非增湿情况下具有高强度、低压缩性的这些特性,随着设计思想的发展,我们应该重视原状黄土的这些特性,IDITI法就是针对湿陷性黄土地区地基处理提出的一种新技术,其主导思想是浅层阻水、浅层排水、深层导水,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分场对黄土地基的影响,从而提高基础的强度。  相似文献   

19.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尤其是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开展项目建设时,需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地基进行处理。为探讨拌掺粉煤灰对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加固效果,研究拌掺粉煤灰湿陷性黄土碾压施工工艺,开展了一系列碾压和浸水压缩试验,为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杨彪 《中华建设》2012,(9):268-269
1.强夯法与灰土挤密桩法的概念及优势1.1强夯法的概念与优点强夯法指的是通过起重机械将大吨位的夯锤吊到高处自由下落,产生很强的冲击能,让湿陷性黄土中出现很大的应力和冲击波,将湿陷性黄土土体强力夯实,压缩黄土土中的孔隙,黄土土体的局部液化,降低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提高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强度。强夯法消除黄土湿陷性的实质就是通过强夯产生的冲击动力荷载来破坏湿陷性黄土的原有结构,改变土体孔隙的分布状态,让黄土的深层土体产生冲击变形。强夯法具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