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居是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建筑类型也是建造量最大的建筑类型.每个地区的传统民居都承载着当地的文化、哲学和艺术.本文通过对芙蓉街区传统民居的调研,研究了济南传统民居民居与当地特色资源--泉水的关系.并试图探索一种方式让其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5,(6)
2015年中国传统民居学术研讨会于10月下旬在南昌大学隆重召开。会议就"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文化研究""传统民居建筑技艺研究""传统聚落与民居保护与继承研究"等主题展开研讨,表现出研究内容深化与路径转变的新趋势,展现出传承与保护实践中强调务实与创新的新特点,呈现出传统聚落与民居"多元一体"研究格局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借鉴新疆自治区“尼雅遗址”考古发掘的相关成果,钧沉了尼雅古聚落的布局形态、建筑形式、建造与装饰工艺,比较了现存和田传统民居与尼雅古聚落建筑的异同,最终认为:和田传统民居继承了尼雅古民居的诸多特点,并根据自身之自然与人文环境进行了适应性调整与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一切生命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存与生活都离不开水。而江南地区的独特聚落环境与民居特征,都与江南地区多水这一因素息息相关。文章从水体角度来研究江南传统聚落环境与民居,从历史环境的水体变迁,现今水体对江南传统聚落的影响入手,分析了自然水体和人造河流对江南传统聚落经济、城市格局和民居形式等各方面的影响,并列举同里古镇作为例子,从水体角度来对江南传统聚落进行研究和布局分析,增强江南聚落人居环境的舒适性。这种因地制宜的利用水体的生活经验可以为现今乃至未来的江南传统聚落保护和再更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河套平原地处黄河内蒙古段沿岸,在其特有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适应性的聚落与民居,村镇民居经历了由生土房屋向砖石房屋演变的过程。笔者通过现场调研、问卷统计、实测和理论分析,从聚落单元、院落空间、建筑形式、火炕、地窖四方面阐述河套平原传统聚落与民居的生态智慧,并进行其地域适应性的研究,希望这些生态智慧在今后的居住建筑发展中得到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张新克 《华中建筑》2011,29(8):132-135
嘉兴位于杭嘉湖平原东端,京杭运河从中穿过,水是嘉兴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镇一般因水设市,依水建房,独具一系,具有典型的江南风格,但却保留着沪、苏、杭不同的特点.嘉兴传统民居聚落的留存较为丰厚,且有着普遍的共性特征.文章从古镇民居聚落的分布状况,民居聚落的空间构成形态--水网,商住建筑、廊棚与过街楼,河埠头和系船石,石桥...  相似文献   

7.
文章把中国传统民居聚落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作为研究的课题,将民居聚落提到文化的层面来认识,追溯民居聚落更为深层次上的意义。民居聚落是人类的庇护所和基本需要,它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社会组织结构、哲思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各种文化基因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鄂西吊脚楼无论是聚落形态还是建筑本身都蕴含丰厚经验启示。文章将鄂西传统民居聚落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传统民居聚落在空间布局、材料与构造、建筑装饰等方面的营造技艺,梳理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优选乡土生态材料、地域性建筑装饰艺术等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肇庆市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角度分析了其传统乡村聚落基本概况,总结出水景观格局特征,并重点对水景观形式、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生产性水景观、生活性水景观和民居水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0.
窑洞建筑是北方黄土地区的重要传统民居形式之一,以巩义市康店镇康北村为例,结合调研概述窑洞民居聚落与建筑的特点、价值以及现在面临的问题,并结合案例研究与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保护与发展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1)
山东段京杭大运河的开发促进了山东运河地域的经济繁荣,带动了沿线各个城市的形成与发展,也构成了沿岸具备地域文化的特色民居景观。该文通过对山东济宁段运河民居建筑的历史脉络、聚落布局、民居类型与形式、民居现状与民居设计等方面的分析,探讨运河民居的形式与特征,认为现代民居设计应该继承与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民居形式,保留城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民居特色的传承,已经不局限于对传统民居建筑形式模仿,而是逐渐转向对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和生态经验的借鉴。本文试图深入发掘川东民居的地方性营建特色,通过从整体聚落组织到个体空间形态的梳理,探讨川东民居是如何由"形态"向"状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黔东北地区传统聚落的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具体挑选传统聚落较为集中的石阡县来进行研究,分别对石阡县传统聚落中的传统居住建筑、传统公共建筑和现代建筑进行了描述分析,总结出当地传统聚落建筑景观特征,以期对黔东北地区传统聚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土族传统民居"庄廓"是青海河湟地区特有的民居建筑类型,该地区黄土地貌与高原严寒气候造就了庄廓民居厚重粗旷的地域特征,其中不乏适应自然环境的生态经验。研究以青海东部土族聚居地区自然与民族文化为基础,分析土族民居聚落特征,总结传统民居所具有的地区自然地理和资源气候的生态适应性,结合土族新民居创作设计实践,从聚落规划、民族文化、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探讨土族传统民居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要]鄂东北传统聚落有着其独特的捕风系统,通过密集建造的建筑布局与传统村落朝向、水塘以及周边环境的结合,为整个聚落提供了良好的通风环境。同时在局部,鄂东北传统民居中的巷道、槽门、弯水等捕风口的设置增强了建筑的捕风效果,与建筑内部的天井相结合,使热压通风与风压通风相互促进。通过整体策略与局部策略的结合,鄂东北传统聚落形成了独特的捕风系统,这些传统的通风策略对于现代所提倡的生态、低能耗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建筑聚落形态是许多建造行为在时间上的"拼贴"而成,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形成过程.从水街、水上广场和楼阁三方面阐述了分析了我国传统滨水建筑的聚落形态,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滨水建筑的形态和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传统聚落及民居凝结着在地居民的经验智慧, 是在地文化的主要体现形式。但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彝族民居中的火塘、厦子等典型空间的功能属性逐渐湮灭,其精神属性也无从归属,加剧传统地区建筑特色的日渐消退。将分形同构应用于楚雄彝族聚落空间定性分析,通过探究实例中空间形式在不同尺度和层级上的相似性,以及形式背后的社会文化不同层级间存在的相似特征,进而归纳出空间形式与社会文化、生活方式和宗教习俗的高度一致性,并总结出基于这种分形同构的楚雄地区彝族聚落空间秩序定性分析方法,选取李方村重新构建承载集体记忆的各层级人居空间,探索分形同构视角下营造新型民居及聚落的可能性,为现代地域建筑特色的探索创作提供更多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17,(1)
第21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暨民居建筑国际研讨会以"保护和传承"为主题,从"民居研究方法""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利用""传统民居营建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传统聚落生存与发展策略"四方面,全面剖析了我国传统民居建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当前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新标准,以及在传统民居建筑保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技术问题与最佳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传统聚落和民居已陪伴人类成千上万年,数量大而种类多,不仅是人们生活场景的真实写照,还映射出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技术烙印。也门的传统聚落和民居长期受自然地理条件的熏陶影响,形成了与当地环境和文化相融合的地域特色。文章利用Google Earth卫星图像并结合GIS系统,选取7个代表性的也门聚落,运用数据比较方法,分析了传统聚落与民居的基本形体构成,对应探讨了自然环境条件对也门传统民居形体生成的影响和作用。主要包括自然地形与聚落民居面积、民居形体的形式与密度,以及民居海拔高度与朝向等要素,分析以定量的数据方式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