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宝建筑之晋祠圣母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明芳 《山西建筑》2008,34(18):62-63
简述了晋祠圣母殿的历史意义,对圣母殿的建筑手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圣母殿用材的特点及其梁子的用材,以挖掘宋代建筑的构造方式,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宋代的建筑风格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  相似文献   

3.
王建华 《山西建筑》2006,32(1):329-330
分析了晋祠形成的历史背景以及环境与选址,从山门、水镜台、献殿、圣母殿等方面介绍了晋祠的空间布局与建筑组成,最终体现了晋祠传统建筑的意境是晋祠园林艺术的灵魂所在。  相似文献   

4.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对山西重点文物建筑——晋祠进行了详细介绍,分别阐述了晋祠中三大国宝建筑——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的布局、建筑风格、特色及历史沿革,为今后古建筑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晋祠圣母殿为典型案例,讨论其重檐建筑形制与结构构成特点,并以此为线索,阐发古代重檐建筑的基本构成特点。通过调查晋中地区宋金时期建筑,发现圣母殿殿身的简式单槽殿堂结构是宋金时期晋中地区祠庙建筑主殿常用的结构形式。圣母殿上下檐的结构形式、斗栱铺作数存在差别,反映了形制等级的差异。圣母殿扩大前廊空间采用梁栿抬柱式减柱法,文中分析抬柱式减柱法在后世重檐建筑中的常见类型。  相似文献   

6.
晋祠圣母殿的两进前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孤例,在结构和空间上都具有特殊性.本文采用定性力学分析方法,从节点性质、受力路径、荷载分布以及结构整体关系把握,重点对前廊空间的结构特性给予了重新深入地探讨.据此,结合建筑史学者相关讨论,从结构与空间的统一性角度认为圣母殿不属于副阶周匝式建筑.  相似文献   

7.
太原晋祠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五十华里,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从考证。圣母殿为该寺最雄伟的一座大殿,它与其他建筑构成庙观内主要的中轴线。圣母殿由外形上看,殿基柱额,是龙蟠螭绕,琉璃瓦顶吻兽相望,是极为华丽的一座大殿。殿内上下檐皆施斗栱。因位置及功用不同,结构各异。殿内装修虽经过历代重修仍保持古老的手法。塑像更具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牛慧彪 《古建园林技术》2007,(4):I0001-I0001
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的晋祠,为三晋古迹名胜区,千百年来,以园林古建名闻遐迩。祠内尤以居中的圣母殿宏伟壮观,在晋祠诸多建筑中规模最大、历史最久。圣母殿始建于何时?见祠内现存元世祖至元四年(1267年)太原路提举学校弋彀撰《重修汾东王  相似文献   

9.
晋祠圣母殿的两进前廊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孤例,在结构和空间上都具有特殊性。本文采用定性力学分析方法,从节点性质、受力路径、荷载分布以及结构整体关系把握,重点对前廊空间的结构特性给予了重新深入地探讨。据此,结合建筑史学者相关讨论,从结构与空间的统一性角度认为圣母殿不属于副阶周匝式建筑。  相似文献   

10.
纬平 《城乡建设》2007,(12):74-75
一 中国的祠堂很多,南方几乎村村都有祠堂.但作为古老的皇家祠堂,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可能只剩下太原的晋祠.它有珍贵的"古建三宝"-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有神奇的"晋祠三绝"-宋塑侍女、千年周柏、难老泉;有著名的"晋祠三铭刻"-《晋祠之铭并序》、《大方广佛华严经》、《柏月山房记》.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彩塑艺术的博物馆,素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晋祠圣母殿古建筑的倾斜原因 ,介绍了其修缮施工的技术组织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重要成就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性,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晋祠宋代建筑圣母殿科学合理的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建筑手法,大殿整体结构规整、檐头弧起,各种建筑手法的运用合理严谨、美观实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古代文明发达的重要成就之一,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性,是中国古代劳动者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晋祠宋代建筑圣母殿科学合理的运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种建筑手法,大殿整体结构规整、檐头弧起,各种建筑手法的运用合理严谨、美观实用,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4.
《建筑工人》2021,42(2)
宋代距今已有千年,中间发生无数次天灾与战祸,但有一部分宋朝建筑物存留至今,让今人得以一睹干年前的建筑风采,如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的浙江宁波保国寺大殿,建于皇祐年间的河北正定隆兴寺转轮藏殿,建于北宋中期的山西长子县文庙大成殿,重修于崇宁年间的太原晋祠圣母殿等等.为了对付"豆腐渣工程",宋人发展出一套相当完备的工程质量监控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以晋祠山门作为分析晋祠历史进程的一个侧面,对其从识别、认知、辩解,进而到实质性的位置变化和习惯,直接映射了晋祠由叔虞祠到圣母祠直至晋祠博物馆的过程。通过还原晋祠山门的位置和作用,重新认知圣母庙的空间组成,赋予水镜台、对越坊、钟鼓楼等晋祠建筑新的建造含义。由此指出,在历史进程中,实物与认知可能存在一定错位;甚至,建筑群中一处微小的建筑亦可能存在未知的设计匠心,不能将其轻易抹去。  相似文献   

16.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25km,背靠悬瓮山,面临晋水,水母楼位于晋祠主轴线上主体建筑圣母殿的南侧,面对难老泉亭。据《晋祠志》记载,水母楼“明嘉靖四十二年初建,俗名梳妆楼,在难老泉水源之上。国朝道光二十四年重修。”《山西通志》记载:“水母即晋源水神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水属阴,  相似文献   

17.
<正>山西省平顺县九天圣母庙建筑历史久远,如圣母殿的宋代建筑形制被保存下来,献殿为清建明式建筑,梳妆楼等其它各殿皆为清代形制。庙内各种建筑形式争奇斗艳,如圣母殿为单檐歇山顶,献殿的单檐庑殿式在文  相似文献   

18.
《建筑学报》2021,(9):103-107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建筑史学科的重要奠基人之一. 1930-1940年代,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同仁筚路蓝缕,考察了中华大地上数以千计的古建筑,发现、测绘、研究了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唐代建筑,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与山门、应县木塔等辽代建筑,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与转轮藏殿、太原晋祠圣母殿等宋代建筑,以及隋代敞肩式石拱桥——赵州桥等众多中国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并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世界级学术水平的论文.梁思成极为重视古建筑测绘,甚至在1933年9月测绘应县木塔时不顾生命安危徒手攀援铁链测绘塔刹.他与助手莫宗江合作的一系列古建筑测绘图,成为迄今无人超越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规划师》1997,(1)
风景名胜是大自然赐与、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对于人们游览休憩、陶冶情操、焕发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更是难得的宝中之宝。在我国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保护、利用好城市近郊风景名胜区,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结合太原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谈一点粗浅之见。晋祠——天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太原市的西南部,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其主要景点晋祠、天龙山石窟距太原市区的距离分别为25公里和40公里。晋祠位于悬瓮山下、晋水源头处,始建北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内的难老泉常流不息,美如碧玉。主要古建筑圣母殿、鱼沼飞梁、献殿为宋金所建。有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以及历代所建古建筑30多处,形成了以圣母殿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从《营造法式》看北宋的力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曾居于领先地位。我国古代的建筑也反映着科学技术的光辉成就。古代建筑主要采用由梁和柱组成的骨架式木构架(图1)。这种木构架在结构体系上是独树一帜的。这种结构体系,到唐、宋时期已发展到较高的阶段。我们从遗留的实物,如唐代的五台山佛光寺、辽宋的太原晋祠圣母殿和应县木塔等木构建筑,都可看到在结构布置、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