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Evan  Chakroff  陈治国译 《建筑师》2013,(1):98-103
业余建筑工作室的王澍,运用传统建筑材料和形式策略,强调行人尺度的都市主义,通过回收材料和重新诠释地方形式来响应历史文脉,倡导了一种乐观的可持续性。业余建筑的作品承载了历史,再生中国的建筑遗产;同时又指向未来,在当代中国创造了一种扎根于地域文化的建筑学和都市主义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该文是2000年5月在武汉工业大学“城市·设计·文化·遗产”多国设计研讨会上的宣读论文。文中对于欧洲建筑与城市遗产的发展历史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论述,呼吁人们对于历史性建筑与城市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3.
孙克真 《建筑创作》2007,(12):120-121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宝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我国城市建设大发展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建设开发与传统建筑保护的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她失去的宝贵历史建筑已经太多了,善待传统建筑、珍惜宝贵建筑文化遗产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笔者用建筑师的语言去记忆精美的传统建筑,感悟辉煌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4.
0引言展望当前中国的城市建设,从宏观的眼光看,呈现出两大发展趋势:一是创新的追求;一是保护的呼吁。人们都较为热衷于创新的大趋势,大力发展诸如新经济开发区、新科技产业区、新居住小区等,新建筑更是追求时尚前卫的新形象(图1-4)。而对另一大趋势,鉴于上世纪旧城改造破坏城市优秀历史传统建筑的教训,要求保护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老城、历史街区及民居四合院的呼声也日益强烈高涨。这两大趋势,一个向前看,一个  相似文献   

5.
欧洲的城市化经历了建筑都市主义、绿色都市主义到景观都市主义,体现了从人工技术理性向自然技术理性过渡的思想。中国当前的快速城市化过程,正处在从建筑都市主义向绿色都市主义的转变过程中。欧洲在绿色基础设施保护、发挥景观元素作为城市基质的作用、基础设施景观化以及景观都市主义理念对未来城市经济建设的作用等研究与实践值得中国借鉴,为解决中国未来面临的高密度、高异质性和城市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常健  叶茂 《华中建筑》2014,(11):146-150
该文以分形的视角重新审视以传统城市、古典园林、古建筑为主导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其与分形同源于自然的建筑创作思想,其"不谓分形"却"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分形性的建筑创作实态。呈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分形多层次自相似迭代组织思想、分形有序与无序,简单与复杂统一的几何形态的深厚渊源,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传承至今的魅力本质。同时更为当前延续历史建筑文化的精髓,探索未来分形于建筑文化领域的发展的趋势提供了一定的启发借鉴。  相似文献   

7.
胡嬿敏 《建筑施工》2004,26(5):438-439
传统,是历史的过去;现代,是历史的未来,从科学的发展观出发,建筑师必须直面传统与现代,搭接历史与未来,让现代城市的新建筑与传统旧建筑和谐共存与共荣。  相似文献   

8.
梁敏 《四川建筑》2010,30(5):18-20
从历史文化、空间形态、建筑风貌、绿化环境等方面研究雅安观音阁片区的建设特征,旨在恢复观音阁大殿历史建筑,重建观音阁周边建筑,整治雅安县前街两侧传统街坊,形成具有真实历史文化风貌特色的"庙街",恢复城市记忆,延续历史文化,并呼吁社会应给予即将濒临消失的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关注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姚安海  金缨 《华中建筑》2008,26(2):31-34
该文对现代建筑出现的背景、原因以及其历史局限性进行了研究;指出后现代建筑注重了建筑与环境、历史、建筑形式与人的心理感受等的关系,突破了现代建筑"功能主义"和"简洁主义"的教条.  相似文献   

10.
《建筑师》2008,(1):106-106
11日,上海市建筑学会秘书长曹嘉明在同济大学举办的“2008上海市建筑学会年会”上呼吁,“中国建筑在追寻设计时尚化现代化的同时不应忘记传承传统建筑文化不要忘了用‘适用、经济、美观’为原则,创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建筑设计中抄袭,模仿,复制现象十分普遍导致南北城市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  相似文献   

11.
刘家鑫 《砖瓦》2023,(3):88-90+94
随着时代的进步,建筑越来越趋于现代化方向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忽略了中国独有的建筑文化,传统的空间布局正逐渐消失。为此,通过研究成都西村大院的空间布局形态与功能划分,探究城市化发展背景下院落式空间形态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呼吁设计师重视对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城市基础建设、现代建筑空间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一、城市建设的现状 近几年,我国城市建设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对我国多数城市,尤其是历史文化名城传统城市建筑环境的延续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许多历史文化城市中,大量的传统街区被不加思考地推平,代之以毫无特色的现代建筑和多层行列式住宅,传统建筑环境遭到彻底的破坏,城市的地方特色和文化传统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所见雷同似曾相识的环境形象。  相似文献   

13.
当前城市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拆旧建新成为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主要方式。在此背景下,传统建筑的处境岌岌可危,城市建设与传统建筑保护成为现代城市乃至乡村建设发展的矛盾双方。对此,需正确统筹协调传统建筑在现代社会与城乡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及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旧物艺术介入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的设计,赋予传统建筑新的功能,焕发传统建筑新的生命,顺应现代社会与城乡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14)
本文主要研究当时建造且现存的宗教建筑。追溯其历史沿革,并以民国时期武汉宗教历史建筑来对比同时期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对比武汉教堂与中国同时期其他地域教堂建筑从中看中国传统建筑形式与西方建筑文化的融合。并对民国时期宗教建筑作为历史时期城市物质存在进行鉴定,追溯武汉民国时期宗教历史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影响以及研究现存民国宗教历史建筑的可行性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5.
阮挺 《建筑与环境》2009,3(4):173-174
本文试从如何摆脱中国现代城市住宅建筑建设中出现的误区,以住宅建筑应该重视与自然的结合,重视与传统建筑及人文历史的融合方面提出我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永定客家土楼为例,分析了历史建筑在未来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历史建筑保护应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树立城市建设与历史建筑保护相协调的理念,注重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近代中国水塔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塔的历史、发展、建筑构造以及材料等相关内容.尤其分析了汉口作为近代城市地标性建筑的水塔,揭示其在近代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的建筑地位.  相似文献   

18.
广州,一座拥有2 2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宋代以来一直是中国岭南地区的著名商业化都市。历史留下了大量的建筑文化遗产,也使广州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近代,西洋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和岭南传统建筑形式交汇共存于广州。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受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广州建设了一批以现代主义手法结合地方形式为特点的、具有岭南风格的优秀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再一次出现城市建设新高潮,建筑创作十分活跃。在花园酒店一带集中建设了商贸、酒店和写字楼等大型建筑,形成现代城市商务中心区;城市建设进一步向东、南拓展,建成了…  相似文献   

19.
湛江历史建筑特征及其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冠贤  魏清泉 《规划师》2003,19(3):42-47
湛江历史建筑具有传统建筑风格的和谐之美和欧式建筑风格的浪漫之美。但它在保护改造,协调其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作者指出它在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与城市交通、城市市容美化、城市现代化的不协调,以及与现代化商业经营的不适应,提出应定位历史建筑,多渠道进行保护;新旧建筑的衔接附会,利用旧建筑发展新内容;整合弘扬历史建筑文化以及用法制手段严格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戴蕾  白辉 《建筑与环境》2007,1(5):111-116
本文阐述了在现代城市建设实践中重构城市建筑符号的重要意义,概括了重构城市建筑符号的途径:历史建筑改造利用、历史建筑形态再造、传统形式符号运用和历史街区环境整治,并用重庆山地建筑的成功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