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绿色低碳县城建设的现状分析,梳理当前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短板,从建设模式、技术提升、资金筹措等角度探讨推进县城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升级的路径及对策,以期为提升县城建设绿色低碳水平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提出的十个方面中,建设密度与强度、高度、路网等均与县城土地利用与建设模式等密切相关。因此,从县城土地利用与建设模式入手,统筹推进县城发展建设,对于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县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开展的乡村建设评价相关内容,针对县城绿色低碳建设中涉及的土地利用与建设模式开展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生态文明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县城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大中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建设任务,是我国大多数县城亟需面对的重大课题。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是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总结了绿色低碳县城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标准编制原则、思路、内容框架,并探讨了标准编制应重点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县城作为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其绿色低碳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与各地政府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建设背景与存在问题梳理,提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路径思考,为县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5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补齐县城建设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意见强调加快发展大城市周边县城,积极培育专业功能县城,合理发展农产品主产区县城,有序发展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引导人口流失县城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县城数量大,分布广,具有显著的地域功能特征,国家生态文明、双碳战略的实施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陕西省留坝县为例,分析了县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优势和短板,探索了县城的绿色低碳建设实施路径,以期为国内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县城城乡供水一体化承载着城乡居民生产生活重要的资源供给,在供水各环节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及能源。为建设绿色低碳县城理念下的集约高效型基础设施,以闽南山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为例,梳理现状城乡供水系统中影响高效运行和造成资源浪费的针对性问题,从水源、净水到输配水、加压以及数字水务等全环节的低碳与节约路径进行梳理与探讨,以实现城乡供水设施的绿色低碳建设与良性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8.
县城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发力点。随着绿色低碳县城的推进,县城公共开放空间的建设难以及时满足居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附属开放空间因数量多、分布广成为补充县城短板的重要对象。基于此,本文分析当前县城附属开放空间的特征,挖掘各类附属开放空间的共享潜力,提出促进共享的激励政策和协调机制建议,对绿色低碳县城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时期我国绿色节能建筑的低碳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节能建筑推动能源改革,有望成为中国经济下一步增长的新引擎。发展低碳节能建筑能极大的改善我们的生存与居住环境,提高人们居住的舒适性。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的理念,推动建设方式的转变,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城市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10.
记者从第七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上了解到,"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昆山市花桥国际商务城所有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均按照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和建设,将建成近7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通过先进的规划理念和科学的规划手段,构建可操作的低碳规划指标体系与实施方法,通过实现产业结构、城市空间、城市建筑、城市管理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率先打造低碳产业、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文化"六位一体"的低碳商务城.  相似文献   

11.
杨洁  乔杰  洪亮平 《城市规划》2023,(5):106-120
县城是我国重要的城乡人居形态,县城绿色低碳建设是实施我国双碳战略的重要领域。受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影响,山地县城建设面临建设用地局促和生态环境脆弱的双重约束,高度形态管控是处理好就地城镇化空间容量和山水生态安全格局之间矛盾的关键技术支撑。传统高度形态管控路径偏向引导经济“增量”空间集聚,缺乏对地方山水格局传承和绿色低碳发展需求的技术回应。研究以浙南山区永嘉县上塘中心城区为例,通过梳理绿色低碳建设与山地县城高度形态管控的空间逻辑,提出以山水融入为基础建立空间秩序框架,以主客互馈为原则满足空间价值需求,以山城眺望为支撑建构空间管控途径。借助山城视觉互馈的技术方法,提出山水融入目标下的高度形态管控指标体系,构建“主客互馈”的整体管控数字模型并建立“空间高度+控制强度”双维管控机制。最后,在山地县城总体城市设计中,从整体空间结构重塑、视廊景观层次丰富、城市魅力界面优化三方面实现高度形态的绿色低碳管控及其空间技术传导。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要求,贯彻落实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策部署,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城高质量发展,加快补齐县城建设短板,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3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官网发布就《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3.
正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要求,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决策部署,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城高质量发展,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相似文献   

14.
针对近年来建筑产业飞速发展建设过程导致的环境恶化与生态破坏的现象,我国提出了绿色建筑的建筑施工要求,与我国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一致。为了在高层建筑施工的全过程,最大程度地节能降耗,本文探索研究了低碳目标下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方案,分析绿色建筑与低碳环保目标高层建筑施工监测管理的必要性,对现阶段我国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策略的优化与创新,提出了以下建议:利用先进技术,建立低碳目标下高层建筑的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大力开发与引进新兴“绿色”科学技术;完善低碳高层建筑施工的法律法规;提高绿色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健全低碳绿色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激励机制,以此来推动高层建筑产业的低碳、绿色深化转型与改革,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5.
2010年7月28-30日,玉柴集团在世界低碳环境中国推动力百强盛典上获“世界低碳环境中国推动力100强企业”殊荣。该评选由第3届世界环保大会组委会举办,旨在以标杆力量引导社会各界推动世界低碳环境建设。玉柴集团秉持“绿色发展,和谐共赢”核心理念,从400余家候选企业中脱颖而出,入选百强。  相似文献   

16.
《门窗》2017,(10)
目前,中国处在经济转型时期,低碳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建设的必然选择。低碳经济环境下,在中国建筑行业中加强新材料的开发和研究工作,发展低碳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发展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应该抓住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机遇,加强新材料的研究工作,推动中国新材料研究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鸿飞 《城市住宅》2021,28(5):160-161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有效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使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和谐统一.以"双评价"和绿色低碳理念为切入点,对城市规划和建设进行考量,重点分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推动城市的绿色建设和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低碳乡村建设对降低碳排放,实现国家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以天水市张吴山村绿色农宅示范基地为例,结合地域性的气候、环境、资源、经济和文化,针对农宅设计、用材、用能、施工、技术等方面,分别从低碳设计、低碳构造、低碳用能、低碳运营、低碳排放、低碳营造、低碳用材、植绿碳汇八个方面,探讨适宜天水农村地区的低碳设计策略,对推广应用低碳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进行论述,强调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绿色建筑及绿色居住区建设,对建筑行业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推动绿色生态农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多项经济、适用、成熟的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应用,提高农民居住品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充分依靠当地充足的太阳能和生物质能解决清洁采暖问题,针对老年人特殊群体选址区域功能性设施配套齐全并且在房屋建造中充分考虑适老措施,突出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理念,补齐影响农村群众居住品质和人居环境短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