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工科课堂KM教学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球化的信息时代,知识爆炸的态势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快速、牢固地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是高等教育为培养复合型、创新性人才所面临的难题。本文提出基于知识逻辑结构融入思维导图的KM教学法,将知识按逻辑结构化,经由思维微观演绎,得到反映知识本质的逻辑结构图与思维导图。在教学过程(区别于单纯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经过“薄-厚-薄”的过程后,从而深层地“吃透”了知识,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本文以“高等数学”的教学知识为例,详解基于知识逻辑结构融入思维导图的KM教学法的实施要点。  相似文献   

2.
陆元三  盛湘 《模具制造》2015,15(3):80-82
从《模具制造工艺学》课程的基本任务出发,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不足,为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对该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作了大胆的探索及改革.从培养学生实际技能出发,以真实的模具零件加工、模具装配过程组织教学环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做中教、做中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就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通过合理设计课程项目内容与教学顺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积极推进考试考核方法改革的教学考核等途径,达到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工作化系统化,全面推行“做中学、学中思、思中做、做中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学生为主体教师“做中教”进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基于这种特色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教学效果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是知识融会贯通过程中的一个质的飞跃,使学生的被动的学习转化为主动的学习,由被动思维转为主动思维。离散数学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目的在于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本文结合“离散数学”的教学实践,谈谈对学生多种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深知识”是大学教育的基础理念,复杂性思维以非线形思维、整体思维、关系思维、过程思维为特征。从此视角关照,高深知识以复杂系统为对象,是专家长期的实践结果,蕴涵着权力、利益等社会因素,其表达形式是专业化的、深奥的、缄默的,具有复杂性、实践性、创新性等特点。大学教育的组织、管理、课程、教学、评价等都应符合高深知识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铸造工艺设计》课程教学特点,制作整合课程相关的图纸、文字、音频、视频、课堂教学资料等教学资源,构建集讲、听、查阅、讨论为一体的和谐有序的教学结构,创建实时互动的"研究式"教学模式,在原有教学基础上完善硬件系统,创建软件系统,构建了面向课程的多功能立体教室。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为实现高校课程的高效教学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塑料模具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主干课程——塑料模具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改革进行深入地探讨,形成“以模具设计流程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切实具有合理运用专业知识而独立完成中等复杂模具设计的能力。为突出高职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学工作的追求是启发学生看见人类知识的边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存在三种不同的看见知识的状态:观影式学习、旁观式学习、眺望式学习。其中,眺望式学习是人文社会科学经典文献阅读课程试图塑造的学习状态。人文社会科学经典文献阅读课程的课程设计解决的是“看什么”的问题,教师通过对文献的精心选择和系统展示,达到“勾勒人类知识边界”的目的。教学设计解决的是“如何看”的问题,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通过讲述、辩驳、表演、研讨环节实现学生的沉浸式阅读,达到“呈现人类知识边界”的目的。教学测评解决的是“看到哪”的问题,通过评价学生和评价教师两个维度来衡量教学效果,为学生“拓展人类知识边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模具工业》2017,(10):75-77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作为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联系理论学习与工厂实际应用之间的桥梁,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为此,基于学生产出为导向的(OBE)教学模式,进行了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以学生学习效果为教学目标,并考虑学生心理健康的需求,在教学环节上进行了设计。通过教学改革措施,学生的学习意愿得到加强,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1.
在新工科背景下,以国家一流课程建设为契机,工程制图课程按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优化课程内容,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立德树人”的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通过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为中心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性评价考核机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究。成果表明,改革后的课程教育模式学生认可度高,学生学习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任天娟 《模具制造》2021,21(1):90-92
论述了《压铸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具体实施过程。借助线上课程平台,以完成典型压铸件模具设计及制造的任务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将课程整体设计分为课前认知,课堂学做和课后拓展等3个环节,完成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为高职阶段同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结合专业课程内容特点和对应的岗位能力,创设了“三层四德六能”模式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按照层级递进、互浸互融开展“二探一导一拓”课程思政实践,取得了“德技兼修”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我们常常遇到下述现象 :教学改革减少课时 ,一线教师叫苦不迭 ;教师费尽千辛万苦 ,众多学生漠然视之 ;大学四年忙忙碌碌 ,走上岗位无从下手等等。我们认为关键是在教学思想上还没有走出习惯模式的阴影 ,没有充分发挥教学过程中双主体的作用 ,尤其是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此 ,1 9 94年起 ,我们在学院立项 ,开展了“主体参与式优化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并在我院涉及文、理、工等课程的教学中得到运用 ,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一、主体参与式优化教学的基本思想传统教学由教师一人统管教学全过程 ,其模式可以简化为图一。1图一…  相似文献   

15.
黄健康  黄勇  樊丁 《电焊机》2021,51(3):107-110
《焊接物理》课程是兰州理工大学本科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为了培养更多满足工程需要的创新性人才,《焊接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前提,通过焊接物理教材改革、能力培养、项目式教学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教学方案,以探索为导向的《焊接物理》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来培养焊接专业的高...  相似文献   

16.
硅酸盐物理化学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表面工程行业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就业方向。以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为课程目标,面向表面工程行业,经过多年的课程教学改革,在课程教学内容、课程资源、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内容开展了教学研究。在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提高了课程的“两性一度”,形成了培养“工匠精神”的专业课程教学创新性结果。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学生的课程知识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整体教学模式,适应了新大纲提出的“要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交流信息”的要求,既注重“教”的系统性,兼顾“学”的完整性和“测”的科学性,将学生课外学习、课内教学和测试评价有机地统一起来,强调课堂教学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组织,通过优化语言输入达到改进学生语言输出水平、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能力的根本目的,使学生的领会能力和表达能力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分子材料与科学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塑料模具》教学及其课程体系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在课程的核心教学模块教学中,以项目为载体,学生为教学主体,利用网络平台与翻转课堂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从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中学生存在的行为规范入手,分析了学生的心理状态,优化课程教学内容,以冲压模具实训课程基础模块4项任务为例,从学生课堂行为、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内容优化设计、课程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实施,改善教学实施方法,重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通过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研究,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知拆装、懂设计、精加工,能试模”高技能模具人才,培育“爱岗敬业、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模具人才。  相似文献   

20.
昆明工学院冶金八一级教改试点组,针对教学中长期存在着的“抱着走”、”注入式”的弊端,把“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改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采用“以自学主”的方式进行教学,彻底改变了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式,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各门课程、各个教学环节,都围绕“有利于培养自学能力”这个核心进行改革,并把“培养自学能力”的工作贯穿和渗透到四年教学的全过程中。在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