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平 《模具制造》2022,(10):89-92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是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业意识和创业素质人才的教育。实现这一目的有效途径是对专业课程的每一堂课融入创新创业教学理念、元素,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围绕创新创业教育要求进行专创融合改革。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为例,深度挖掘了课程教学内容本身的双创教学元素,确定了专创融合型教学活动,以及双创能力培养点和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2.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高职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课程,对接机械加工、模具制造等重要工作岗位。在新工科背景下,本课程教学要求在讲授机械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基础上,通过工程项目和多课程融通,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与创新应用等综合能力。在高职课程教学中,往往以理论讲授为主,对实践、创新、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足。此外本课程与工装夹具设计、金属切削机床等系列课程关联度很大,但存在知识间的脱节和交叉重复讲授问题。对机械制造工艺学及其系列课程融合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构建出新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更多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复合型高素质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人类通过知识生产模式1或知识生产模式2生产言传知识和意会知识。目前大学课程的内容结构与课程取向不利于学生完整把握人类知识,因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低下。创新型企业家依靠知识创新进行创业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保障是其关于创业、产品开发与管理创新的多维个人知识。创新型企业家通过企业内外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实践交往、企业内部的物质性与精神性实践交往、对外的求实性与道德性实践交往,不断完善其个人知识。为了培养知识创新型创业人才,我国大学应该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让学生通过多维知识学习改善知识结构,突出创新情境体验与创业案例分析,促进其创新理念生成;强化课程与教学的实践取向,突出应用开发的扎实训练,促进学生产品开发或识别能力生成;鼓励尝试创业与模拟创业,为学生创造异质交往与团队建设的机会,促进其创业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生成。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和根本依托,如何通过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让思政育人更有力度,是解决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要求。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价值观引领和课程知识、技能培养的完美结合是课程思政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经典传统教育教学方法传承和创新、长期主线与即时教育相结合的相辅教学是实践课程思政实效的重要保障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社会经济和人们思想境界的不断提升,社会越来越需要思想觉悟高且具备健康社会人格的专业人才。为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各大高校都应对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培养思想道德水平较高且具备健康社会人格的学生,促进社会市场环境向健康方向发展。思政课程适用于各个专业思想教育教学,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在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健康社会人格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会多元化发展背景下,社会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长,社会鼓励高校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方向转变,明确强调思政教育应与各个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尤其要对工科专业与理科专业的思政课程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创新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针对机械基础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从实验、实践和课堂教学方面阐述了培养创新设计能力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移动学习环境下对课程资源的要求,以《塑料成型CAE技术应用》课程为例,从课程资源的类型、课程资源的建设、课程资源的特色创新、应用与反馈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实践,提出了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方法与手段,为构建其它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资源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以《模具材料及表面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为契机,以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研究为载体,采用创新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以及加强师生互动交流等模式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培养出社会认可度高、合格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计算机在《工程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理论基础、设计原则和基本特点。并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页制作软件,建立了《工程材料学》课程网络教学网站,探索了网络教学对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创新人才培养与课程系统创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创新主导的时代,创新成为当代和未来中国大学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课程之一。本文首无分析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创新”的首要意旨在于,每一位大学校长、每一个大学教师、每一名大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主体性,自觉在与自然、社会、客体、他人的良性互动中建构体现时代精神的主体性、创造性。然后指明创新人才是既具备基础的素质,又独有以资创新的--综合性、全面性、有个性、先行性与实践性、突破性--的素质的人才。最后提出实施“课程系统创新”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归途,即奠定切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建构适切创新人才培养的教材内容,健全匹配创新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创造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11.
特色专业的建设打破了传统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优化。本方案以"厚基础、宽专业、精方向"为宗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注重实验课程改革和教材与课程建设。教学内容丰富、前沿、生动形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多采用研讨式、案例式及启发式等模式,提高了教学效率,扩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国家及省举办的"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近5 a的实践,证实该培养方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及广泛的适应性,本专业就业率一直领先于其他专业。  相似文献   

12.
《模具工业》2015,(10):74-76
介绍了结合CDIO工程教育模式,开展《创新设计》课程教学,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和创新设计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基于项目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课程思政和体育教学理念的共同发展,为当前高校铸造专业的体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新的方向,不仅是先进体育教育理念的创新实践,更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性改革。对于大部分高校来说,将课程思政教育理念与铸造专业体育教学进行创新融汇,既能促进行业的进步,又能发现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模式的教育能力与效果,高校铸造专业应有针对性的创新体育教学的活动展开模式和课程研究理念,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时代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工科背景下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模式与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不相匹配。机电传动控制技术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是机电控制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教学模式应能适应产业发展和工程应用的需要,培养出知识基础扎实、视野宽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新工科背景下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的机电传动与控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点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课程资本是学术资本主义背景下的一种新大学课程价值观。在大学课程资本下课程开发管理具有课程开发市场导向化、高校教师角色"大学课程创业家"化、课程资源分配效益驱动化等特点。目前,我国大学课程开发管理存在课程目标知识本位、教师课程开发主动性缺失以及课程资源分配受限制等问题。对大学课程资本观念的借鉴可促使课程目标由"知识本位"过渡"能力本位";课程导向由"政府主导"转为市场导向;课程激励由主动性缺失转为产权创新;课程资源由"诸侯割据"转为"合作共享"。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材料类专业课程《热处理工艺及设备》为例,针对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进行了教学创新与实践。通过深入分析课程中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存在的不足,重新梳理教学内容,创建线上教学平台,强化实践环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使课程思政合理覆盖教学内容,以适应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基础扎实和技艺精湛的工程应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模具虚拟拆装系统在模具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模具课程实践性教学难问题,将模具结构虚拟拆装实验系统应用到模具课程教学中。开展模具类课程性质分析,建立了模具课程与模具结构虚拟拆装实验系统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模具结构虚拟拆装实验的教学方法。结果表明:通过模具虚拟拆装实验,使教学效果更明显,极大提高了传统模具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了学生实际动手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8.
《模具工业》2017,(1):75-77
对高职院校《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对融入新技术的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了阐述。新的教学方法更适应时代需求,并为高职院校模具专业课程教学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探讨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和构建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以职业本科建筑工程与机械制图课程为例。确定评价目标、运用教学案例、强化实践环节评估,培养学生的技能、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塑造正确价值观、提升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建议定期评估改革效果和评价体系,以数据支持不断优化。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思政素养,展现卓越思政品质和道德修养,注重学生反馈和实际效果,确保评价体系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20.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创新主导的时代,创新成为当代和未来中国大学肩负的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本文首先分析高等教育领域里的"创新"的首要意旨在于,每一位大学校长、每一个大学教师、每一名大学生充分展现各自的主体性,自觉在与自然、社会、客体、他人的良性互动中建构体现时代精神的主体性、创造性.然后指明创新人才是既具备基础的素质,又独有以资创新的--综合性、全面性、有个性、先行性与实践性、突破性--的素质的人才.最后提出实施"课程系统创新"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终极归途,即奠定切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观念,建构适切创新人才培养的材料内容,健全匹配创新人才培养的规章制度,创设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