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对供水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能否为社会公众提供适合其需要的供水服务,已经成为供水企业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同时,国家新的水质标准的颁布实施,也对城市供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资料表明,二次供水是水质二次恶化的重要因素,为使居民用水水质终端达标必须解决二次供水问题。本文以沈阳市二次供水为对象,分析了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
该文就《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中二次供水的定义及二次供水水质相关指标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对完善二次供水的定义及二次供水水质相关指标提出了建议和修改意见,同时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要求,采用其中的二次供水定义方式,作为区分二次供水与非二次供水的划分标准,从而实现《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 17051-1997)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统一与衔接。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住宅标准及档次要求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对我们给排水专业也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现就住宅设计所出现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1 防止水质污染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目前,二次供水水质污染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如水池(箱)通气管、溢流管无防护罩或防护罩损坏;水池(箱)的入孔盖板关闭不严;水池(箱)没按期清洗消毒;残旧给水管所产生的锈蚀等等.解决的办法是加强二次供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及维护保养工作;充分利用市政管网压力;推广新技术如采用变频调速装置、气压供水等措施减少二次供水;选用抗腐蚀性、抗老化性高而又符合卫生指标的管材如铝塑复合管、铜  相似文献   

4.
针对顺德区水业控股有限公司接管二次供水设施的管理模式,主要介绍二次供水常用的几种方式,二次供水设施接管的建设要求,及二次供水水质防护措施和目前二次供水接管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门窗》2019,(13)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供水水质标准及技术标准也随之提高,人们也需求更好的供水水质及水压。由于老旧小区建设标准相对较低,二次供水设施仅能满足使用要求,而且小区管理不到位,存在水质安全,水压不足的多种安全隐患,这迫切需对老旧小区进行二次供水设施改造。苏州某区2018年开始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发现一些改造中共性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其它区域老旧小区改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城市化人口密度越来越大,随之高层建筑也越来越多,人们对城市供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次供水已经成为城市供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日显突出。结合城市供水面临的形势及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二次供水设施管理、设计、选型及验收等内容进行介绍及分析,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关于二次供水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量在不断加大,要求生活用水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城市二次供水的经济实用、安全卫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二次供水行业历经变化,由最初的水塔、水箱发展为现在的变频技术和无负压管网增压技术。本文对城市供水中的这两种方法作几点讨论分析,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常我们所称的二次供水是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的简称,是指通过二次供水设施间接向用户供给生活饮用水的行为。这里的二次供水设施包括为保障生活饮用水而设置的高、中、低位蓄水池及附属的管道、阀门、水泵机组、气压罐等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房地产商的开发,我国各城市高层建筑、依山建筑迅速增多,二次供水设施不断增加,供水范围也不断扩大;同时,由于水压保证等原因,相当多的多层住宅仍建有水池。据有关报道,广州市全市就有  相似文献   

9.
对国内二次供水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佛山市二次供水的管理经验,并根据城市供水管理要求及相关法规对二次供水管理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居民对供水品质及水质标准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城镇老旧高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改造一直是政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杭州市主城区高层住宅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实施中的实践与经验,重点论述二次供水改造中存在的问题与应用的改造措施,通过改造实践探索对应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促使国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城镇发展日益更新,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已经成为当下最常见的供水状态,而饮用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能量资源,与人们生命健康紧密相连,因此,不断完善二次设施管理模式是提高饮用水安全性的重要保障。基于此,本文针对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其利弊提供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0年4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40-20l0),自2010年10月1号开始实施.规程中对二次供水的定义为:当民用与工业建筑生活饮用水对水压、水量的要求超过城镇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管网能力时,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用户或自用的供水方式.二次供水设施定义为:二次供水设置的泵房、水池(箱)、水泵、阀门、电控装置、消毒设备、压力水容器、供水管道等设施.二次供水是目前高层供水的惟一选择方式."新国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于2012年7月1日起全面实施,加强二次供水管理并保障二次供水水质需从多方面探讨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宋海军  张轩 《供水技术》2021,15(3):62-64
结合天津市二次供水管理现状,提出了实施二次供水专业化管理的必要性,并就如何解决好二次供水用户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更好地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等问题,介绍了天津市推动二次供水统一接收管理所开展的系列举措.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6,(23)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乡镇集镇居民在生产生活中对水源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供水部门必须探索出新的有效的途径,满足社会供水需求的同时,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政策速递     
<正>为解决城镇居民二次供水存在的跑冒滴漏严重、供水服务不规范、水质二次污染风险高等突出问题,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强和改进城镇居民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创新运营机制,多渠道解决资金来源,落实监管责任,推动形成权责明晰、管理专业、监管到位的二次供水设施建设与管理工作新格局,解决好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问题,更好地保障生活饮用水质量。通知明确,各地要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满足用水需要的二次供水设施不断增加。但是,当前许多城市由于多方面原因,二次供水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加之广大用户生活质量和卫生需求的日益提高,城区二次供水暴露出管理、水质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舟山市城区二次供水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改进二次供水管理的对策及做法,以保证居民的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7.
加强二次供水管理已成为饮用水安全保障的一个重要举措,为此各地都在修订新的城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在有关产权、资金筹措、技术方案、运行管理等方面制定了相应规定,但是针对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权属问题,各地的情况各有不同。在对我国多地的二次供水管理办法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就二次供水设施的运行管理权属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不同权属的利弊,提出了建议,供有关供水主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次供水是指除自来水管理网直接供水外,并且所有或部分生活饮用水还通过间接设置的高、中、低位水箱或蓄水池、管道阀门、气压罐、水泵机组等实现为用水单位二次供水的装置和设施。其目的是通过设置高位水箱或其它加压设施来满足公共建筑高度超过供水管网服务压力0.12MPa和居民住宅楼超过6层以上的用水户要求。  相似文献   

19.
董金凤 《城镇供水》2012,(4):5-7,27
近年来,随着武汉市城市社会经济和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不断涌现,城市的常压供水不能满足需求,所以现在多采用二次供水方式。但由于二次供水管理遇到了政策、资金、产权、维护等方面的问题,使得二次供水矛盾突出。本文从二次供水的现状与困境开始分析,立足于实际,找到武汉市二次供水形成突出矛盾的原因是法律法规不健全,法律法规滞后于新的社会发展需要,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不太配套。然后从实践延伸到二次供水的法律问题,从二次供水的产权归属开始分析,对二次供水设施管理、维护的各种法律法规进行比较,找出症结所在。最后提出解决武汉市二次供水问题的对策,应把握武汉市目前的实际情况,制订出符合"市情"的《住宅区二次供水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紫外线消毒技术在二次供水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了二次供水紫外线消毒实验。结果表明:①紫外线消毒会使二次供水中的余氯略有降低,但是仍满足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要求;②紫外线消毒在80 m J/cm2辐射剂量内仅小幅改变水中部分有机物的官能团;③紫外线消毒对二次供水中消毒副产物(DBPs)的浓度和生成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