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壳聚糖为壁材,甜橙油为芯材,三聚磷酸钠(TPP)为交联剂,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甜橙油纳米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分析甜橙油纳米微胶囊的粒径大小及分布、表面结构、物理稳定性、热稳定性、包埋情况等.结果表明:复凝聚法制备甜橙油纳米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质量浓度1.8 mg/mL,吐温20...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以乳清蛋白和阿拉伯胶为壁材的橄榄油微胶囊最佳工艺。方法:通过壁材凝聚率选出最佳壁材配比及最适浓度,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首先对壁芯比、复凝聚pH、凝聚时间做单因素试验,然后通过响应面试验筛选制备微胶囊的最佳工艺。结果:在壁材质量分数3%、壁芯比3、pH 4、凝聚60 min条件下制备微胶囊,最高包埋率为87.95%,包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明胶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大豆异黄酮苷元微胶囊.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不同因素对微胶囊制备效果的影响,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表明:在系统浓度为1.0%,复凝聚pH值6.2,芯壁比为5:1,复凝聚温度30℃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79.4%.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A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华  王泽南  赵晓光 《食品科学》2006,27(11):366-369
研究了复凝聚法制备凝聚液、喷雾干燥法进行干燥的维生素A微胶囊化的工艺。以微胶囊包埋率为评价指标进行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pH值4.2、乳化时间20min、芯壁比3:1、反应温度45℃。  相似文献   

5.
蓝耀宏 《中国调味品》2014,(5):72-74,78
以明胶、阿拉伯胶作壁材,利用复凝聚法对鸭肉香精进行包埋,以包埋率为响应值,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影响包埋率的主要因素:壁材浓度、芯壁比和pH。研究发现,复凝聚法制备鸭肉香精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在壁材浓度为2.23%,芯壁比为1.19,pH为4.32的条件下,鸭肉香精微胶囊化包埋率最大值为81.61%,与理论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明胶和CMC(羧甲基纤维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影响制备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主要因素,经实验确定最优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5%、明胶∶CMC为8∶1、芯壁比1∶5、复凝聚pH值4.6、复凝聚温度40℃;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微胶囊平均包埋率可达78.2%。  相似文献   

7.
复凝聚法制备松籽油微胶囊工艺优化及其氧化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阳  包怡红  赵楠 《食品科学》2017,38(18):229-236
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包埋松籽油制备松籽油微胶囊。考察壁材比(明胶与阿拉伯胶体积比)、芯壁比、壁材质量分数、复凝聚时间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微胶囊理化特性及氧化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籽油微胶囊制备的优化工艺条件为壁材比2∶1、芯壁比2∶3、壁材质量分数2%、复凝聚时间50 min,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包埋率达到87.23%。制备的松籽油微胶囊含水率为5.1%,溶解度为98.09%,具有较好的溶解性;通过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证明了微胶囊的形成;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结果显示,微胶囊热溶解温度较高,在室温下热稳定性良好。包埋后的松籽油经加速贮藏实验表明微胶囊化可以提高松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延长松籽油贮藏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艾蒿油微胶囊,考察了制备过程中各种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包封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艾蒿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壳聚糖溶液pH值为6.0,壳聚糖与海藻酸钠质量之比为1∶1,芯壁比1∶5,凝聚反应搅拌速度300r/min。所得微胶囊呈规则的球形,对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具有很好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乳清分离蛋白(WPI)和麦芽糊精(MD)为壁材,紫苏油为芯材,并添加少量阿拉伯胶作为乳化剂和稳定剂,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以包埋率为指标,确定紫苏油微胶囊的最佳工艺配方。研究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制备的最佳配方:SPI、WPI和MD质量比为2∶1∶2,芯壁材质量比为2∶3,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为总固形物含量的3%,固形物浓度为20%。在此工艺配方下,紫苏油微胶囊的包埋率可达到91.23%,表面含油率为3.13%。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微胶囊表面结构完整致密无裂缝。  相似文献   

10.
以纳米二氧化钛为芯材,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增加超声波振荡环节的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以微胶囊粒径大小和粒径CV值作为制备工艺优化的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得到超声波辅助制备纳米二氧化钛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所获得的最佳工艺为:超声时间14min、超声功率70W和超声温度55℃。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制备的二氧化钛微胶囊粒径CV值为11.8%,粒径大小可达5.75μm。制备出的微胶囊可通过后整理工艺附着在非织造布上,当达到一定的使用期限后,其壁材因受到摩擦将芯材暴露出来,可加速非织造布的降解。  相似文献   

11.
微胶囊织物抗菌剂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玲  邱白玉  刘少华 《丝绸》2006,(3):26-29
以艾蒿油为芯材,壳聚糖和阴离子型乳化剂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艾蒿微胶囊抗菌剂,探讨了微胶囊合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芯壁比、pH值、系统浓度和交联剂用量:拟定单因素试验,优化出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系统浓度1%~1.5%,芯壁比为2:1,pH值为6.0,复凝聚反应温度为40℃,交联剂用量为壳聚糖的2%,交联时间为60~90min,得到的壳聚糖微胶囊的外脱规整圆滑,平均粒径2~4 μm,分布较集中,而且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2.
对番荔枝子油微胶囊化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番荔枝子油微胶囊。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番荔枝子油微胶囊化工艺,确定了番荔枝子油微胶囊化工艺最佳条件:单甘酯添加量为1.6%,壁材与芯材比为2.0:1,进风温度为200℃,进料速度为4.0 mL/min。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紫苏油在人体胃肠道内的有效消化吸收能力,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紫苏油微胶囊,并对微胶囊的理化特性、抗潮性、耐热性、模拟胃肠道条件下的消化吸收能力以及微胶囊化前后紫苏油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紫苏油微胶囊水分含量为3.91%,堆积密度为0.31 g/mL,休止角为44.47°,包埋率为87.747%。微胶囊产品应尽量置于阴凉干燥的环境中保存,在食品加工中,加工温度应控制200℃以下,且尽可能缩短加工时间。在模拟消化吸收过程中,胃液内累积释放率为 13.25%;肠液内累积释放率33.02%;释放机理符合Ritger-Peppas模型,释放机制为非Fick 扩散过程。微胶囊化前后紫苏油的脂肪酸含量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14.
甜杏仁油微胶囊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甜杏仁油中含有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为减缓其氧化,通过喷雾干燥法将甜杏仁油微胶囊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芯材含量、乳化剂含量、酪蛋白含量、固形物浓度为影响因素,包埋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甜杏仁油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参数:甜杏仁油质量分数24%,乳化剂添加量2%,酪蛋白含量4.3%,固形物浓度26%。该条件下获得的微胶囊包埋率为94.56%。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鼠李糖乳杆菌在贮藏过程中的稳定性,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研究以湿态微胶囊的包埋率为指标,考察pH、壁材浓度、转速和菌添加量对复凝聚法微胶囊制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工艺。将最优条件下的湿微胶囊进行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并在不同水分活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研究了喷雾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的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pH 3.75、壁材浓度1.5%、转速200 r/min、菌添加量109 CFU,此条件下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包埋率最高,为93.21%;复凝聚法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湿微胶囊干燥后,每克真空冷冻干燥微胶囊的活菌数比喷雾干燥微胶囊高1.9个对数值;储藏时水分活度越低,温度越低,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的储藏性越好;与喷雾干燥微胶囊相比,储藏时真空冷冻干燥微胶囊在高水分活度下较稳定,且在不同水分活度、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活性均高于喷雾干燥微胶囊。因此复凝聚法制备的鼠李糖乳杆菌微胶囊真空冷冻干燥后能更好的保护鼠李糖乳杆菌,延长其储藏期。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了复相凝聚法制备还原艳绿染料微胶囊的工艺过程和方法.采用了阿拉伯胶、氧化淀粉和明胶为壁材,还原染料(绿)为芯材,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微胶囊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壁材溶液为2 %,pH值为4.2,芯壁比为1∶2,以此条件制备的微胶囊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化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方法 以包埋率为评价指标,选择均质压力、进风温度、进样速率3三个因素,采用Box-Behnken方法设计因素、水平,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沙棘籽油微胶囊制备工艺最佳条件。结果 沙棘籽油微胶囊最佳制备工艺为: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风温度174℃、进样速率17 mL/min。在此条件下进行3三次重复实验试验,测得沙棘籽油微胶囊包埋率的平均值为93.25%,与预测值93.59%接近,响应面试验模型可靠性高具有较好重现性。沙棘籽油微胶囊后可以减缓沙棘籽油的氧化速率。结论 进风温度174℃、均质压力34.8 MPa、进样速率17 mL/min经最优工艺制备出的沙棘籽油微胶囊可以有效阻隔沙棘籽油与空气的接触,提升沙棘籽油的氧化稳定性,可为改善沙棘籽油加工稳定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复凝聚法紫苏油微胶囊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紫苏油的稳定性,采用大豆分离蛋白(SPI)/海藻酸钠(SA)复合凝聚法对紫苏油进行了包埋。考察了乳化剂添加量、均质时间、均质速度、壁材质量比、芯壁质量比等因素对微胶囊性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实验确定其最佳工艺为:乳化剂添加量0.1%,均质速度1000r/min,均质时间1min,凝聚反应p H3.5,壁材浓度3%,SPI与SA质量比4∶1,芯壁质量比1∶1。并比较研究了喷雾干燥和冷冻干燥两种干燥工艺所得产品的包埋率、溶解度、贮藏稳定性等指标。结果表明冷冻干燥制备的紫苏油微胶囊产品包埋率高,稳定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优化以麦芽糊精为壁材制备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的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芯材与壁材质量比、乳化剂用量、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为自变量,微胶囊化效率为响应值,根据Box-Ben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依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佳制备条件.结果表明,中链甘油三酯微胶囊最佳制备条件为:芯材与壁材质量比3.56:6.44,乳化剂用量3.59%,乳状液固形物质量分数27.6%.在此条件下微胶囊化效率预测值为96.58%,验证值为96.53%.  相似文献   

20.
明胶/壳聚糖复凝聚法制备八角茴香油微胶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强  吴彩娥 《中国粮油学报》2007,22(3):122-125,130
以八角茴香油为心材,明胶和壳聚糖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了八角茴香油微胶囊,并对影响微胶囊形成的主要因素如壳聚糖脱乙酰度、系统浓度、壁材与心材的比例、pH值、乳化剂浓度等进行了试验,确定了比较适宜的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