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城乡建设》2023,(19):42-43
<正>中德生态园在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中,创新应用零碳建筑、零碳能源、零碳交通、绿色碳汇、绿色金融、零碳文化等技术和理念,全面应用被动式建筑技术,建立全面搭载光伏设施的智能绿塔作为区域能源管控中心,同时尽可能降低各领域能源消耗:在能源领域,采用太阳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实现对碳排放的中和作用;在碳汇领域,发挥试验区绿地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
结合工程案例,探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绿色建筑实践。从该项目城市核心区建筑建设的特点、周边环境及场地特点等多个影响因素出发,根据绿色建筑标准,建立了一套适合城市核心区建筑更新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通过模拟风、光、声、热环境,确定了适合该项目特点的绿色建筑技术,包括采用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温湿度独立控制、岗位送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  相似文献   

3.
被动房技术体验中心工程是青岛地区首个高标准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该工程广泛应用节能低碳技术,通过对建筑周边环境中的阳光、地热、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合理利用,建成后将达到一次能源消耗不超过15 kWh/(m~2·a)的节能建筑。  相似文献   

4.
<正>近几年,企业年产值增长率超过30%;深受资本市场青睐,获得国外银行多笔金额较大注资;在国内海外市场高歌猛进,2014年开年就斩获2亿元的订单;拥有光伏建筑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绿色建筑等多种核心技术……这家企业就是光伏行业明星企业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兴业太阳能)。然而,在很多人看来,兴业太阳能近几年似乎有点"不务正业":成立研究院,立项研发光伏应用核心技术;给离网岛屿供电,研发智能微电网技术;参与中美能源合作项目,建设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等。  相似文献   

5.
过去50年间,绿色建筑不断发展.作为绿色建筑的一个分支,被动式建筑被投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欧洲PHI"被动房".以符合欧洲"被动房"标准的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欧洲PHI被动房应如何在兼顾技术指标的同时,使建筑具备高水平的建筑品质".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分析PHI被动房的绿色技术指标要求及建筑...  相似文献   

6.
建造零碳建筑,将有效地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完成。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是建筑幕墙和光伏应用技术的完美结合。中国馆是国家的地标性建筑,其应用的光伏幕墙技术,实现了自身能量供应,达到了绿色节能的目的,实现了零碳排放。同时也给同类工程和光伏幕墙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零碳建筑是建筑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内容.该文基于绿色建筑和被动式建筑的项目研发经验,从绿色建筑、被动式建筑的理念及技术体系出发,探究零碳建筑的特征和内在发展逻辑,为绿色建筑和被动式建筑向零碳建筑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发展零碳建筑是我国国家战略,零碳建筑技术评估是促进规模化发展低碳建筑、零碳建筑的重要一环。文中以山东建筑大学教学实验综合楼一期为验证案例,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建筑概念设计阶段的零碳建筑技术综合评估模型,得出建筑项目的零碳建筑技术建议方案,在此基础上设计应用于概念设计阶段零碳建筑技术综合评估软件,运用软件为例得出评估结果与实际零碳建筑技术的应用基本符合,验证了评估方法与评估软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研究实现了零碳建筑技术的跨学科、跨专业综合评估,可为零碳建筑提供决策支持,帮助不同建设目标的零碳建筑合理选择适宜的建筑技术。  相似文献   

9.
德国的被动房是目前世界公认的具有超低能耗、超低碳排放量、超高室内舒适度等特点的建筑技术体系。德国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具有相似性,因此,研究并建造被动房对于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外围护系统作为被动房设计的重点要素,对建筑的节能效率有重大的影响。以寒冷、严寒气候区的被动房项目为例,对被动房外围护系统进行分析与阐述,并以秦皇岛"在水一方"被动式住宅示范项目为例,进行能耗模拟与对比分析。提出适合我国寒冷、严寒气候区气候特点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外围护系统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陆正刚 《浙江建筑》2012,29(1):65-68,71
将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项目作为试点案例,分析介绍了相关的绿色成套技术及其具体实施,内容包括综合节能技术、零污水排放的水处理回用系统、智能控制系统、室内外环境、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等,文末对杭州绿色建筑科技馆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进城乡发展从粗放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以北京某工程为例,在施工过程中创新和应用被动房新技术,如被动房外围护系统技术、被动式门窗技术、无热桥施工技术、新风机组热回收技术、被动房气密性施工技术,主要分析了施工的小高层应用的被动房新技术。  相似文献   

12.
朱正阳  朱剡 《建筑安全》2012,27(2):56-59
生态、绿色、低碳建筑在当今的建筑界成了非常流行的词汇。笔者通过对绿色建筑和低碳建筑理论的学习,以及对被动房原理的领悟,在参观和学习了坐落于上海世博会汉堡之家被动房后撰写此文,旨在分析绿色建筑与低碳建筑的设计策略以及被动房在生态设计中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13.
《钢结构》2013,(1):99
<正>生态城公屋展示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建筑广泛使用了光伏发电、智能照明、地源热泵等节能降耗技术,成为了天津的首座零碳建筑,也填补了我国北方寒冷地区零碳建筑的空白。下一步,类似的零碳建筑有望在生态城社区中心等公建项目上得到推广。展示中心项目占地约8000m2,建筑面积约3500m2,分地上2层,地下1层。所谓零碳建筑,就是指在不消耗煤炭、石油、电力等能源  相似文献   

14.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我国的建设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章从介绍被动房的定义和设计要求入手,以长兴布鲁克被动房为例,参照德国被动房的设计标准,针对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设定了实现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的相关节能设计分项指标,通过能耗计算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来验证建筑体形系数、外围护保温传热指标、门窗玻璃性能指标以及房屋气密性限定指标等相关参数设计的合理性,然后通过各类节能材料的性能和成本的比较,选择了性价比优异的技术体系,并详细地介绍该项目在节点设计、施工控制、竣工验收和绿建评审认证等方面的工作历程,系统地展示了我国夏热冬冷地区第一栋被动房建筑的节能设计和建设实践经验,为低能耗绿色建筑在我国的设计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8月13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主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承办的"2014首届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厅科技处、中国建筑节能协会的领导,被动房创始人、德国被动房研究所Wolfgang FEIST教授和美国、丹麦等国际和国内发言专家,住建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的项目负责同志,近零能耗建筑技术创新联盟的各位理事,社会各界关注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定义及第六届中国(重庆)国家绿色低碳城市建设与建设成果博览会受到广泛关注的伦敦·重庆低碳之家的基本情况,并就伦敦·重庆低碳之家所用的轻钢结构、高效节能玻璃幕墙、通风器、智能天窗、光导管、墙体、屋面绿化、太阳能光热、光伏系统、智能控制系统等典型低碳、绿色、节能技术、产品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7.
在“以业兴城,产城共融”理念及国家绿色建筑政策指引下,常州市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产业,武进维绿大厦项目作为其发展先驱,按照我国绿色建筑评价三星级标准设计,力争超越三星.在其设计过程中采取了多方面绿色建筑策略,经分析其技术适宜,经济合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该项目的思想理念、设计手法及其多方面的主动及被动绿色建筑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从利用现有资源与环境,避免浪费,环境保护及成本控制这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一方面总结设计经验,另一方面其设计的合理性、技术的适应性及经济的可行性,可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引导.  相似文献   

18.
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近年来成为推动低碳生活的重要手段,全球范围内,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态。本文对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的原理、应用、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以隆基绿能BIPV解决方案为例,简述隆基通过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优化等措施,不断降低BIPV方案的成本,提高方案的性能和适应性。探讨建筑光伏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并对助推绿色建筑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婵 《石材》2023,(6):138-140
节能降耗工作是国家十四五规划的着重点,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建筑工程的节能降耗是在对环境污染降到最低的前提下,对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层面进行节能降耗技术研究,使之达到绿色建筑的质量要求。本文以某公共建筑为例,在节能降耗的意义的指引下,从该建筑的计算机节能节水模拟分析、光伏发电系统、智能光导系统、室内空气净化系统、雨水采集系统、绿色材料的应用技术、绿色拆除、加固、施工技术几方面进行节能降耗的有效技术措施分析,实现节地、节材、节能和节水的绿色建筑目标,促进建筑业朝着建筑节能技术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技术、精致建造和绿色建筑施工技术等相关高新技术领域踏出稳健的一步。  相似文献   

20.
孙冬梅  康靖  郝斌  李雨桐  于海超  孙林 《暖通空调》2024,(3):118-129+34
“光储直柔”是解决建筑光伏发电与建筑终端用电时空错配难题等问题、促进光伏发电本地消纳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也是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荷随源动”,提高供电安全性、可靠性与稳定性的重要支撑技术,对于零碳建筑和零碳电力的实现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对国内“光储直柔”建筑示范项目调研的基础上,汇集17个典型案例,分析了“光储直柔”建筑的气候区域、建筑类型、建筑规模等分布特征和建筑光伏、储能、直流配电、直流用电场景等技术特征,提出了建筑“光储直柔”的适宜应用场景、系统拓扑结构及电压等级选择建议和“光储直柔”系统的容量配置方法,指出了城市和农村建筑“光储直柔”发展的差异化技术路径,为建筑“光储直柔”的设计与推广应用提供一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