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顶层战略,建设资源集约型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交通是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省南京市南部新城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经验为例,以绿色交通引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探索绿色生态城区对绿色交通系统的要求以及绿色交通规划的主要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以期可为绿色生态城区交通系统的规划提供思路参考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社会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视程度的提升,绿色生态城市的建设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目前我国尚无统一的指标体系来评价一个城区的绿色生态水平。本文在对全球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绿色社区/城市的评价体系进行详细的对比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状况,对我国制定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陕西省绿色生态城区指标体系、重庆市绿色低碳生态城区评价指标体系、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以及安康市月河生态城区指标体系这5个案例标准的对比研究,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框架。首先对各案例指标体系因素层指标的关系进行剖析,利用基于定量的权重分析法对普适性指标和特色性指标进行提炼并归纳指标项的构成关系,然后解析各个指标体系的指标属性与实施阶段的设置规律,最后筛选组建一套涵盖指标建设与落实并满足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及社会生态等要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4.
在绿色生态城区理念的指导下,章丘绣源河绿色生态城区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市政4个专项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设定各自的设计目标,明确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了生态城区的最终目标定位,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绣源河城区。绣源河生态城区的规划设计丰富了现阶段的生态城区建设的内涵,为改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引导城区绿色化、生态化和低碳化发展,为以后章丘市城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在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铺开了新赛道。新冠疫情为全人类敲响了绿色健康人居环境的警钟,城市治理呼唤绿色、环保、健康、智能,绿色生态城区服务运营将成为当下及未来重要的消费选择。红色党旗,绿色发展,绘就“红”“绿”交织的美丽城市,也是中节能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节能物业”)为之奋斗的色彩。  相似文献   

6.
绿色生态城区是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可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人与城市、自然三者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城区,助力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并提升人民群众满意感与认同感。杭州亚运村片区获得了浙江省首个"国家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标识",为省内其他绿色生态城区的创建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系统分析杭州亚运村在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绿色建筑、资源与碳排放、绿色交通、信息化管理、产业与经济、人文等8个方面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设计要点,总结建设前期的政策引导、规划先行、标准引领和建设期间的社会参与共同缔造绿色亚运等建设管理相关实践经验,可为浙江省乃至全国绿色、低碳、高品质的生态城区规划、设计、建设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4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建设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城区。鼓励城市新区按照绿色、生态、低碳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要求,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中央财政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申请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应具备以下条件:新区已按绿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其绿色生态建设涉及生态保护与修复、城市空间优化及水土协调发展、景观生态规划设计、可持续交通策略、新能源与资源循环利用、绿色建筑推广及更新改造等诸多方面。绿色生态城区是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绿色建筑则是绿色生态城区发展的最好抓手。我国的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借鉴国内外建设经验,推动城市规划逐  相似文献   

9.
绿色生态示范城区政策是我国规模化发展绿色建筑和提高城市建设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创新城市发展理念和实现低碳减排、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战略意义,与中央政治局2015年3月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提出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高度统一。发展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已经在规划建设领域成为共识,已经取得阶段性成绩,深化政策的全面宣贯对于强化我国城市,特别是提升城市新区发展的科学水平,十分必要。本研究从顶层设计层面系统分析了我国绿色生态城区政策的发展脉络,调研了国内地方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政策响应特征,同时结合绿色生态城区在我国的规划建设现状,识别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难点。根据国家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对绿色生态示范城区的发展要求,统筹了"十二五"期间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节奏,提出了今后政策发展的若干重大方面,主要包括部市间的政策体系架构的再完善;省、直辖市层面技术规划规范标准的政策研究与发布;促进城区绿色生态建设的立法保障;激发地方深化创建的投融资机制和产业政策等。  相似文献   

10.
绿色建筑是国家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加快,各生态城区纷纷编制了相应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然而,目前的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存在星级目标制定、空间分布不合理的现象。本文以无锡太湖新城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为研究案例,探讨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的编制方法,明确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应契合本底发展,依托可再生能源、非传统水源利用、绿地水系规划等相关专项规划以及生态湿地、自然景观等生态本底资源,在此基础上制定星级目标、空间分布,并因地制宜地提出绿色建筑适宜技术,以确保专项规划的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1.
<正>绿色生态城区是指以创新、生态、宜居为发展目标,在具有一定用地规模的新开发城区或城市更新区域内,通过科学统筹规划、低碳有序建设、创新精细管理等诸多手段,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公共服务功能完善、生态环境品质提升、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运营管理智慧高效、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人与城市及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区。目前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通过示范工程的建设,实现以点带面的规模化推广效应。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既是对绿色建筑发展外延和内涵的拓展,也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更是建设生态之城的必由之路。通过完善绿色生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在城市建设研究中,在城区尺度上体现人本需求的研究变得日益重要。当前的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和规划大多依据上位规划定位,以达到技术指标为目的,缺少自上而下的人本需求的思考。与此同时,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在了城市规划领域,在绿色生态城区评价体系中却还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在生态城区尺度上,建立一套基于传统数据和大数据的人本需求的指标体系很有必要。本文将探索如何结合传统小数据和大数据建立基于不同群体需求的指标体系,指导生态城区规划,为现有生态城区评价体系提供人本需求导向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城区建设,作为改善人居环境、保护城乡生态、强化建筑节能和城镇减排的重要发展手段。海宁市鹃湖国际科技城获得了国家绿色生态城区二星级规划设计标识,文章对海宁市鹃湖国际科技城规划中所涉及的技术指标和亮点技术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旨在为我国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技术路径,并以青岛中德生态园为例,阐述了以绿色建筑专项规划为抓手,落实指标体系中与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指标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于8月1日启动2014年北京市绿色生态示范区评选工作,密云生态商务区正式获得市规划委"北京市绿色生态试点区"授牌。在全国积极建设生态文明的大背景下,如何确保既定生态发展目标有效落实,并且能够与传统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相结合,指导规划建设,是生态规划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密云生态商务区的规划建设经验为例,从与绿色生态城区密切相关的水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期为生态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园这3个绿色生态城区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规划角度分析了规划协同、共生城市理念的履行、混合开发和生态社区结构;从生态指标体系角度,分析了生态指标体系的制定情况和落实措施;最后总结了3个绿色生态城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可供绿色生态城区的后续发展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和建设已不只是学术问题,也不仅仅是个别城市的试验项目,而已经是国家的政策,也已开始进入我国的法定规划体制。要通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控制气候变化,减低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量,以维护生态平衡为城市发展的基本理念,我们建立一套绿色生态城区规划的碳排放评估方法。然而,目前以城区为规划建设管理空间单元进行碳排放评估的研究和实践都相当缺乏,影响了地方政府和规划师在推动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决策的科学性。本书的目的是填补这个空间,为城区规划建设管理者提供一本适用在绿色生态城区的碳排放评估方法指南。  相似文献   

18.
李蒙  谭超 《中国建材科技》2018,27(1):120-121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暴雨灾害容易给城市带来内涝问题,迫使相关行业人员积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绿色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海绵城市成为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的热点问题,已融入新型城镇化和水安全的战略当中。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城市转型的基础,海绵城市建设则是重要起点。海绵城市的建设能有效降低城市开发过程中对水环境的破坏程度,缓解城市内涝的状况,是实现城区生态水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但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关于绿化生态城区的研究还停留在理念以及规划设计阶段,一些具体的规划应对方法发展还不充分。本文笔者以某地区为例,从海绵城市的内涵出发,提出基于海绵城市的城市规划方法,包括编制原则、意义目的以及具体的规划方法,以期为我国的绿色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战略,积极开展绿色生态城区与海绵城市创建,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建立完善监督服务体系,推出若干激励政策,积极探索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新领域、新方法。——以政策为引导,促进绿色生态城区发展按照"以点引路、连片实施、逐步推开"的工作思路,重点建设天堂湖新区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力打造宜居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城区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生态城建设的形势及政策,其次,梳理了生态城规划建设的问题,再次,基于绿色生态的理念及核心思想构建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建设框架,最后结合案例介绍了选址定位、生态本底条件分析、指标体系构建、生态规划及保障机制方面的生态规划建设模式,以期为国内的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