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迁安市是第一批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城市之一,其中校园的海绵化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华北理工大学迁安学院现状下垫面、管线及竖向和排水分区进行分析,并采用\"渗、蓄、滞、净、用、排\"等技术从雨径组织、汇水分区及LID设施等角度对雨水系统进行改造,最终实现径流量控制要求值7244.16 m2.  相似文献   

2.
以泉州市区绿化改造提升项目为例,结合绿化改造提升类项目的实施,探讨海绵城市在此类项目中的应用实现。认为:绿化类项目设计时要结合原有周边及场内地形地貌,多利用透水型的材料,同时要对土壤进行改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以实现雨水的有效渗透、蓄存、利用,实现水资源循环,要针对园路、人行道、广场、停车场、绿地植物、生态护坡等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4.
海绵校园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文章将湿地生态理念引入高校生态规划中,提出在具有良好生态本底的基地通过构建人工湿地形成校园生态雨洪系统。阐述校园湿地的意义和设计原则,结合规划实例探讨校园湿地的构建策略,为海绵校园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海绵城市"的概念,将"海绵城市"理念引入校园规划设计中,并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从绿地系统、路面铺装、景观水系管网三方面,阐述了该理念的校园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解决了校园用水紧缺及雨水内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罗剑 《福建建材》2023,(7):36-40
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龙岩市东山湿地公园海绵专项设计为例,介绍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方法,并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复核,确认了各项指标均满足龙岩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指标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城市公园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结合海绵城市的内涵与特点,研究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高校校园景观改造意义,并从地面铺装、绿地、屋顶、水体等方面,介绍了高校校园的景观改造策略,以期为高校校园\"海绵化\"的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大力倡导建设海绵城市的背景下,针对城市公园规划设计中容易忽视的雨洪管理等情况,通过对低影响开发技术梳理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结合临沂市人民公园LID改造案例,提出构建海绵城市公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素,完善城市公园生态雨洪方面的功能,为城市公园规划建设和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海绵城市管理和技术,并以迁安试点为例,分析居住区水环境及绿化改造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改造策略和建议,为既有居住区绿色基础设施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邹萍秀  曹磊  王焱   《中国园林》2019,35(8):72
当前中国面临着城市内涝、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水问题,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及实践,并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为例,结合国内外雨洪管理的理念、技术和方法,构建了以分区而治、内外联合为主的\"弹性\"雨洪管理系统。将校园划分为3个子排水分区,阐明\"海绵城市\"的理念。校园设计提出了保护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利用生态修复来减缓施工造成的损害,并在设计和施工中使用低影响开发(LID)实践等设计目标,以期指导我国海绵试点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白子建  柯水平  孙峣 《市政技术》2020,(1):47-49,55
随着城市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城市内涝频发。而城市不透水面积中道路所占比例较大,所以进行海绵城市道路规划设计意义重大。以邯郸市丛台路(毛遂大街一和谐大街路段)为例,采用SWMM模型对场地开发前、传统开发和LID3种情景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表明LID对于场地内雨水径流峰值和地表径流总量控制均有明显作用。该模拟结果可为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方案比选和优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以"海绵城市"的兴起为背景,运用文献分析法,对沈阳建筑大学海绵校园改造工程进行了说明,阐述了"海绵城市"理念下,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的生态作用,并针对该方案的优劣势,提出了沈阳市海绵小区的合理化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绵校园改造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索低影响下海绵校园改造,通过对广州中医药大学校区现状排水系统的解析,从校区全面摸查、雨污分流、海绵设施改造和维护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充分利用雨水,解决水污染,保护水生态环境,为高校海绵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效果评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之一,关系到海绵城市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以宁波某校园海绵改造项目为例,采用模型模拟方法评估海绵城市改造效果,结合在线监测数据验证模型参数,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模拟与实际监测结果显示,通过低影响开发措施改造,该项目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径流污染、径流峰值、内涝积水均得到有效控制,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目标。模型与在线监测联合法是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叶阳  裘鸿菲 《华中建筑》2020,38(8):66-70
雨洪灾害在我国各城市屡见不鲜,通过公园设计整合雨洪管理和休闲游憩功能,利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形成弹性和适应性的城市公园成为研究与实践的热点.以武汉市紫阳湖公园改造设计为例,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公园设计方法,分析公园降水汇水、水文岸线条件,进行竖向和排水设计.将低影响开发设施融合到公园绿地、广场、水体、排水系统、植物设计...  相似文献   

17.
张朔 《福建建筑》2020,(1):31-35
随着教育资源需求的扩大,各地区均在大力推进中小学校园建设.基于传统校园设计硬化面积较大,不注重对场地雨水的控制和利用,有悖于当前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分析了中小学校园的特点及其对海绵城市设计的影响,并结合厦门某中学的设计案例,提出中小学校园海绵城市设计应以安全为主,兼顾景观要求与经济实用,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海绵措施加强对学...  相似文献   

18.
市政河道是关乎城市形象、水生态安全、文化传承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然而,市政河道建设在传统规划设计中存在功能定位单一、各专业缺少统筹协调、工程技术缺乏创新、河道缺失美感等问题.近年来风景园林专业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基于此,将开封市涧水河综合治理工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景观先行\"理念,提出适应市政河道...  相似文献   

19.
陈家镇实施生态河道治理时,针对5条新建河道实行了5种组合式护岸与环境提升方式.在护岸改造、水生植物、岸上植物等的基础上,构建了较为完整的水生植物系统及滨湖的湿生、陆生乔灌草系统,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并提出实施海绵理念的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共生理念作为校园规划的切入点,以广州公用事业高级技工学校规划设计方案为例,从城市共生、时空共生及文化共生三方面的设计策略,应对校园规划中城市割裂严重、资源浪费、文化缺失等方面的困境,为校园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探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