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故障诊断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动力电池问题是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占着火事故60%以上),发展先进的动力电池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安全防护领域的热点.为填补该领域最新中文综述的空白,基于动力电池系统故障发生位置的差异,将故障分类为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描述过充电、过放电、外部短路、内部短路、过热、热失控、传感器故障、连接件故障、冷却系统故障的失效机理.从内部故障和外部故障两个角度出发,总结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基于知识、模型、数据驱动三类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与最新进展.讨论当前动力电池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电池故障诊断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实现动力电池系统故障的准确诊断和早期防控,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保障驾乘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电动汽车是未来主要的新能源汽车,解决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技术难题是电动汽车应用推广的关键。主要研究了4种动力电池的充放电原理、性能指标,指出各自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了4种电池的应用前景和各自研究方向,最后展望了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快速推广,其相关领域研究也在逐步推进。电动汽车作为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动力电池、控制系统和电机设备是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的必要设备,是影响汽车正常运行的三大要素。其中,动力电池PACK作为电动汽车的能量来源,在运行中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因此,热性能对动力电池PACK的结构设计的影响也愈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从动力电池PACK的热需求入手,就热性能对动力电池PACK的结构设计影响展开讨论,希望对后续的动力电池PACK的结构设计、高效稳定运行奠定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能源与环境问题双重压力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动力电池是其核心驱动力部件,而电池压差故障是动力电池最常见的故障模式。本文对电池压差故障及其维修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动力电池压差故障售后维修指导,从而更好的推动新能源行业售后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向量机模型基础上,建立起基于LS-SVR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预测分析模型和处理流程,通过对过电压、欠电压和正常电压三种状态的预测结果和运行结果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基于LS-SVR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预测分析预测精度高、收敛速度快,且运算过程更加简便,可在动力电池故障诊断工作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6.
目前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得到广泛应用,电动汽车将取代汽车市场霸主地位.新能源汽车行业崛起带来后市场服务行业发展,新能源汽车由于动力系统改变,传统汽修方法不再适用新能源汽车维修的要求,新能源汽车故障维修中引入电子诊断技术,有效提高汽车故障维修效率.研究新能源汽车维修电子诊断技术非常必要.概述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总结新能源...  相似文献   

7.
当今新能源纯电动汽车最大技术瓶颈是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无法达到内燃机汽车的能量密度,从而严重影响纯电动汽车的续航能力。探索采用近些年具有量产意义、成本合理条件下的性能稳定动力电池为动力源,从设计路线上充分考虑续航能力,采用车电分离的快速更换动力电池方案,实现提高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由此提出了一种在当今的动力电池性能条件下纯电动汽车的切实可行的应用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其能量密度与整车的续驶里程及安全性等密切相关,而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长寿命等特点,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基于锂离子电池发展史和我国第1~48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中2000余款纯电动乘用车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数据,系统研究了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演变趋势,回顾了我国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历程及其对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起到的良好作用。在此基础上,从电极材料、电池工艺和成组结构等3个方面,剖析了锂离子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技术方案的优势与不足;并从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的关联性出发,总结了高能量密度电池在设计、制造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技术,展望了锂离子动力电池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新能源汽车行业未来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淘汰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应如何处置?8月27日,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梯次利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有针对性地解决了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实际问题,《办法》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实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渐增加,化石能源枯竭、汽车尾气对环境的影响和气候的全球变暖等问题,愈发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新能源汽车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增程式电动汽车作为一种典型的新能源汽车,其动力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需要对其常见故障以及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为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故障检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汽车零部件》2010,(10):20-20
<正>据悉,多部委均牵头制订涉及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由科技部牵头的《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已制订完毕,最迟明年正式对外公布。根据《规划》,小型化和汽车电气化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计划达到100万辆,动力电池产能约达100亿瓦时。为此,我国计划推动电动汽车产业链发展,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成为未来发展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汽车市场庞大,车辆增长速度快速,传统的以燃油为主的汽车能源供应模式导致的尾气排放问题严重,进而污染大气环境,对此,我国积极开发新能源汽车,目前,新能源汽车占据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增加。而新能源汽车在使用中,关键的电池部分经常会出现一些故障,例如低压电池故障,这些故障会导致汽车安全和有效行驶受到影响,对此,研究新能源电动汽车的电压电池常见故障,探究相应故障的维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集中对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比较,并基于技术重点、申请人、申请量等信息按照我国与美、日、欧等申请人情况进行了归纳分类.通过对产业趋势、热点的掌握与分析,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未来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气候的日益恶化,世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越来越重视,国家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电动汽车的投入,特别是纯电动汽车(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锂电池动力电池箱(下称电池箱)是电动汽车非常重要的部件,电池箱的设计和制造将直接影响到电动汽车的整车设计,在整车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因为新能源汽车使用的动力电池电压较高,且动力部分不同于传统内燃机,故传统的故障诊断仪无法使用,急需相应的维修设备同步更新。本文对基于新能源汽车平台专用故障仪的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能源危机和环境恶化已成为传统汽车发展的最大障碍,而发展电动汽车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电动汽车不仅能够减少燃油消耗,提高经济性,而且还能降低尾气的排放,提高环境质量。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动力电池,动力电池的好坏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成本,另一方面决定着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和续驶里程,这2个方面也是电动汽车与传统的燃油汽车竞争的关键所在。能否开发出性价比高的动力电池对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汽车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代步工具,对于便捷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就当前的汽车利用分析来看,虽然其便捷了人们的生活,但是其也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空气污染,为了在抑制传统汽车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出行的需要,开发和研制新能源汽车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电动汽车作为清洁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代表,从电动汽车的具体分析来看,其在环保方面的效果突出,但是在结构支撑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稳定缺陷。基于此,本文就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支撑结构轻量化设计做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问题分析与维修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汽车的动力方式,同时也是对环保要求的积极响应。但是由于其发展时间较短,新能源汽车发现故障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本文主要以纯电动汽车为例,就新能源汽车的故障问题以及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人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推动汽车维修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剧,促使新能源汽车开始得到广泛使用。对于此类汽车来说,在实际运行时内部高压系统极为重要。但凡出现任何故障,都会影响正常使用。因此,相关人员理应做好研究工作,掌握诊断和维修的技术,在问题出现之后,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完成处理。本文主要描述了新能源汽车在动力电池绝缘以及预充电方面存在的故障问题,并提出了具体的诊断和维修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新时代发展过程中,对于汽车行业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方面需要降低汽车能源消耗量,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需要利用可再生能源创造新型汽车,不断发展和创新我国经济和技术,促进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针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压差故障,提出针对性的维修技术,促进新能源汽车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