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希 《室内设计》2011,(6):20-24
边本文通过介绍对重庆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现状的调研,引出重庆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的换乘距离过长、路程复杂、流线交叉、环节冗繁、缺乏无障碍设施等现状问题;通过分析其原因,从换乘站点的整体规划、结合实际情况布置换乘空间、贯彻人性化设计理念等方面提出对换乘站点设计的建议,以期帮助城市轨道交通换乘实现高效化。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天津八里台地区地铁三线换乘为例,对天津轨道交通换乘站在规划阶段网络节点的确定原因、选择换乘方式进行分析,同时从设计上结合线路走向、车站设置、应该重点考虑的周边环境因素深入研究,讨论了轨道交通换乘站与枢纽规划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传成  甄建  周怡 《城市建筑》2014,(10):115-117
轨道交通配套换乘设施布局和规模的合理性是影响换乘效率的主要因素,不同区域的轨道交通站点在客流特征和换乘方式上存在差异.本文基于对上海市轨道交通站点换乘状况的调查分析,通过划分城市不同区域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进行特征研究,分析配套换乘方式的特性及其影响要素,最后以武汉市轨道交通为例,针对不同类型站点的换乘特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提出设计和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4.
何耀武 《北方建筑》2021,6(4):24-27
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加快,地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打造优质地铁环境,成为人们研究的焦点问题之一.地铁换乘站是城市地铁网络的重要构成,是人们换乘地铁线路的枢纽,换乘站的建筑设计能够直接影响日后的使用情况,影响人们在换乘站中的体验感.本文简要阐述了城市地铁换乘站的建筑设计需求,分析了城市地铁换乘站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提出具体的城市地铁换乘站建筑设计思路,以期能够为城市地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5.
由于地铁线路规模和地铁网络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地铁换乘站设计重要性日益凸显。分析了城市地铁换乘站的建筑设计,列举换乘站的设计原则、换乘方式分类及各种换乘方式优缺点,提出换乘站存在的问题,力求为今后的地铁换乘优化设计探索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的迅速发展,与轨道交通站点紧密结合的地区对集约用地、便捷的交通换乘体验和一站式城市公共服务等的要求更高。文章以广州南沙蕉门站枢纽综合体零换乘一体化设计为例,通过强化交通核、构建室内公共步行通道、内化附属设施和上盖人工地面等措施实现了站城协同发展,提升了交通换乘效率,为广州建设枢纽型网络城市提供了助力。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换乘站中通道换乘车站占相当大比重,其换乘舒适度低和换乘不便是较为突出的问题,换乘站换乘能力和舒适度是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的关键,研究和优化通道换乘站设计十分重要。该文通过对武汉市轨道交通循礼门站进行实际研究,收集和整理了循礼门站相关图纸资料,还对循礼门站的换乘客流进行了数量统计。通过Legion仿真模拟软件模拟车站在高峰时段的客流运行情况,并对车站的各个关键部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车站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地铁线网越来越密集,换乘站的型式也越来越多。今针对浙江省东部软土地区带联络线及大三角区的换乘站围护结构设计方面的问题,以宁波地铁5号线某换乘车站为例,从换乘节点围护结构设计、联络线与三角区坑中坑围护结构设计、承压水处理、对周边环境影响数值分析等方面,对该类型的换乘车站围护结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研究。此研究对国内类似环境下地铁车站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轨道交通刚起步的城市中,轨道交通中的换乘站以两线换乘为主,对比十字换乘与L型换乘,两线换乘站更多的是采用T型换乘形式,结合实际案例浅析6A车站的T型换乘的公共区布置。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重庆市轨道交通线网发展迅速,轨道交通系统线网交叉形成越来越多的换乘节点,换乘问题成为影响居民选择轨道交通出行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重庆市现有轨道交通换乘现状进行调研发现现有换乘过程存在换乘步行距离长,流线交叉,换乘枢纽站台拥挤,楼扶梯设施通过能力低下等问题。以牛角沱换乘站为例,结合其他大城市的轨道交通换乘情况,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今后重庆市轨道线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1.
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是以枢纽换乘为功能载体,由多种其他城市功能组合而成的建筑,其公共空间是各种换乘人流的集散点,人流复杂,空间亟需要通过整合来实现优越的换乘秩序,从而实现高品质出行。文中以西直门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为实例,从功能、交通及空间形态三个方面来对其主要的公共空间进行整合设计探讨,从而使轨道交通枢纽综合体有序高效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城市"大公交"系统的"中枢",枢纽是整个公共交通网络运营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枢纽布局与建设对提高城市公交系统运营效率至关重要.目前,在我国诸多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公共交通网络的骨架与主体,各个轨道交通站点则是多种交通方式的换乘中心,围绕轨道车站利用枢纽来实现客流快速集散、带动地区开发,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按照计划,上海2020年的轨道交通网络将达800 km规模,如何发挥轨道站点枢纽锚固作用、如何通过配套枢纽综合开发提高土地价值反哺公交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该文重点从有关政策文件解读、上海枢纽综合开发案例分析,提出上海在推进轨道配套枢纽建设中有关综合开发方面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稳定城市交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地下交通建筑空间是乘客乘坐地铁过程中进行候车、换乘所需的设施,也是乘客在地铁上直接接触的空间之一。如果此部分构成复杂,会给乘客的出行带来一定不便。所以,合理设计地铁车站建筑,优化地铁线路,保证人流的顺利通行非常重要。基于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与5号线换乘站海棠站,提出T型换乘节点方式,并且分析了地铁换乘空间的建设要点。T型换乘方式方便乘客快速寻找地铁线路的同时,保证了地铁的人流有序顺畅通行。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地铁换乘形式的类型、特点与乘客心理特征,结合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学府路站的站址环境及周边客流情况,选取了T型换乘方案,并介绍了各出入口和风亭布置方式,以充分发挥换乘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四川建材》2016,(1):187-18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地铁属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范畴,是现代城市高速、高效、舒适、安全的公共交通工具之一。随着城市地铁的建设,多线点式换乘站的数量越来越多,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已成为地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结合工程实例,浅谈"T"型换乘车站的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上海、广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现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当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简要阐述了人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的联系,提出了改善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现状的建议,从而使城市轨道交通真正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对地铁车站换乘形式归纳与分析,并且选取福州轨道交通2号线部分换乘车站作为重点研究对象,探索现阶段福州地铁换乘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措施。这将有利于福州地区地铁车站设计方向的引导,进而促进福州轨道交通建设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8.
对高铁枢纽站房及交通广场布局型式进行了分析,明确了由于轨道交通与高铁枢纽之间的强换乘关系对高铁枢纽立体化布局的影响,提出机动性交通工具三种立体化分层模式。界定了换乘空间和换乘界面的概念,设计了基于换乘空间的枢纽换乘设施的布局流程,并给出了高铁枢纽换乘设施的平面和立体化典型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经历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期,有了跨越式的巨大成长。作为城市构架的重要组成,轨道交通在国民经济社会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轨道交通迎来从量到质迭代阶段。但由于涉及多学科知识,工程技术要求复杂,国内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作为设计支撑,我国建设的换乘枢纽投入运营后,暴露出了设计不周的问题。将广州建成的换乘枢纽分类,对空间品质进行研究,提炼出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定量和定性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换乘枢纽空间品质评价体系。以广州大型换乘枢纽为应用案例,验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能对不同的换乘枢纽给与客观、中肯的评价,与现有的交通建筑基础设施本身的法规及规范互为补充,并为琶洲站的设计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地铁换乘站具有快捷、便利和高效等特点,是现代国际大都市地铁等交通设施设计所追求的目标。该文从两个方面着手研究地铁换乘站设计:从城市整体空间的角度研究换乘站在城市地铁线路中的分布规律,从换乘站在城市地下空间中的布局形式和地下空间设计的特点探讨换乘站快捷、高效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