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开展"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12月,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三部委联合发文,支持海绵城市试点;2015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考核办法。海绵城市的本质是将"山水林田湖"作为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2.
政策速递     
<正>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指导意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敲定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明确总体要求的同时,指导意见从加强规划引领、统筹有序建设、完善支持政策、抓好组织实施四个方面提出具体措施。根据指导意见,海绵城市建设要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规划引领、统筹推进,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海绵城市理念是指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从而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和自然净化。文章以海口市白龙路改造工程为案例背景,重点解析海绵城市理念在既有道路改造设计中的实际应用,以期为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其他地区的道路改造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建筑与小区的场地是城市雨水径流产生的重要源头,场地的雨水控制通过充分发挥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运用不耗能、低耗能的被动技术,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利用海绵技术有效控制场地雨水径流,助力实现城市的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建设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六字"海绵技术,实现雨水径流控制和污染物削减的目标。作者通过对南宁市的降雨、地下水、土壤、本地植被等各种基础条件调研和分析,并结合南宁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工程实践经验,优化"渗、滞、蓄、净、用、排"等六字海绵技术方针,使其更加符合本地化,形成本地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的设计改造思路是以"渗""滞"为主,"蓄""用"相结合,就地消纳雨水,对雨水资源进行合理的使用,体现了绿色环保的雨水排放模式。论文介绍了海绵城市产生的背景、意义及其设计思路,并通过工程实例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具体应用,从而完善自然排水系统,对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海绵城市是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结合我国国情提出的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雨洪管理及景观提升方法。海绵城市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充分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大力建设下沉式绿地、雨水公园、收集雨水系统,把雨水的渗透、滞留、净化、蓄集、使用和排水密切结合,统筹考虑控制径流、防治内涝、修复水生态和利用雨水资源等多个目标。  相似文献   

8.
《居业》2015,(19)
<正>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海绵城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旨在指导各地推广和应用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认为,海绵城市,就是要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海绵城市强调优先利用植草沟、雨水花园、下沉式绿地等"绿色"措施来组织排放径流雨水,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式"控制为主要规划设计理念,先利用场地源头设施对径流进行促渗减  相似文献   

9.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雨水的净化和利用是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的要求,海绵城市应当对雨水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本文主要从海绵城市建设的雨水净化和利用关键技术环节入手,介绍网格智慧型雨水利用及管理系统原理和特点,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海绵城市"的定义: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海绵城市建设六字理念:渗、滞、蓄、净、用、排"渗",是利用各种路面、屋面、地面、绿地,从源头收集雨水;"滞",是降低雨水汇集速度,既留住了雨水,又降低了灾害风险;"蓄",是降低峰值流量,调节时空分布,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办发〔2015〕7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2.
《广西城镇建设》2016,(4):138-139
正●辽宁省超2万平方米新建建筑要建海绵设施辽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工程设计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2万平方米以上新建建筑要配套建设"海绵设施"。根据通知,全省各工程建设项目要在工程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措施。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配套建设雨水综合收集利用设施,或在建筑内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错峰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缓解降雨后城市排水管网的瞬间排水压力。  相似文献   

13.
小尺度海绵城市规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贵安新区海绵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充分发挥月亮湖景观公园开敞空间大、自然山体植被多、新建绿地广等优势,对雨水起到吸纳、蓄渗和缓释的作用,对月亮湖景观公园给水排水、道路及驳岸工程、水环境等进行了设计。通过建设雨水收集池、植草沟、雨水花园、超标雨水排放系统以及下凹式绿地,有效控制了雨水径流,形成了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景观公园海绵城市系统。  相似文献   

14.
正辽宁省住建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在工程设计中落实海绵城市的设计理念,因地制宜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化措施。规划用地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建筑物要配套建设雨水综合收集利用设施,或在建筑内配套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错峰排入城市排水管网,缓解降雨后城市排水管网的瞬间排水压力。城市在设计城市绿地、公园以及建筑和小区的  相似文献   

15.
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为了减轻大暴雨时城市的排水压力,解决城市的内涝问题,其包括了"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措施。雨水花园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种形式表现,在建设中,雨水的收集和净化是整个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6.
遂宁市宋瓷文化中心项目在立项之初即纳入海绵城市规划,为此,对原施工现场的塔吊基础挡土墙混凝土结构进行了设计改造。改造后的雨水蓄水池充分发挥了对雨水的吸纳、利用、蓄渗和缓释作用,为全面建设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四川建材》2016,(7):92-94
通过对海绵城市雨水管控的介绍,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分析,引出道路空间、绿地空间雨水渗蓄、净化的重要性,总结出透水设计的原则和适用范围,并根据原则做出道路、绿地相关的透水模式设计。通过透水模式的灵活性、多样性、组合性搭配,从而更有效切实地提高地表粗糙度,方便实现雨水的自然渗蓄与净化,最终达到减缓城市内涝,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恢复生态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图书馆项目在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基础上,通过SWMM模拟按照低影响开发(LID)的要求,从绿化屋顶、下凹式绿地和雨水回用等方面在校园建设中对低影响开发(LID)进行探讨。低影响开发充分发挥建筑屋面和绿地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净化作用,在控制雨水径流、实现雨水的自然积存、渗透和净化等方面效果显著,并可通过浇洒实现对雨水的回用。本项目为校园绿色建筑的雨水利用设计和施工进行了有益探索,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海绵城市"概念于"2012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被首次提出,用"海绵"概念比喻自然系统的水资源、水生态、水安全、水环境和水文化的共生关系,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使雨水就地滞留、资源化,与城市中的公园、湿地系统共同形成自然积存、渗透、循环的海绵生态基础设施。在降雨时帮助城市有效蓄水,避免和缓解洪涝;干旱时释放蓄水,起到自然调节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目的是尽可能降低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过近年海绵城市的集中建设,我国生态环境已有改善,但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仍不完善。本文以我国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体系的现状为基础,围绕生态环境从功能、价值、体制、效益4个维度出发,构建多目标多元的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道路、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使城市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特征接近开发前,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削减城市径流污染负荷、节约水资源、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最终将城市建设成具有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城市。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2014年12月三部委联合发布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838号)文件,支持海绵城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