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蔚  周云飞 《室内设计》2013,28(2):41-45
本文结合实际项目分析了山地风景区环境对酒店的策划、选址、功能及规模选择的影响;归纳了此类型酒店在总平面布局、交通流线、造型与空间、景观设计等方面应注意的要点:并从生态和人文的角度,对将山地环境及地域文化特点融入酒店的特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蔡爽 《世界建筑》2022,(8):108-111
山地建筑是一种特定的建筑形式,受山谷环境、地势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但正是山地丰富的肌理变化赋予了山地建筑错落有致的形态魅力。本文结合苏州太美·逸郡精品酒店的设计回顾,探讨了在山地环境多种自然条件的制约下,建筑设计如何通过创新来成就山地建筑层次有序的空间营造。  相似文献   

3.
山地度假酒店是基于山地地形环境营造的一种特殊酒店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形式特色、功能组织和景观意境。本文立足生态视角对重庆万盛黑山谷奥陶纪度假酒店的设计创作进行解析,分别从景观氛围的营造、整体流线组织、建筑形式选择、生态节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建筑细部处理几方面进行阐述研究,试图为以生态环境保护和利用为前提的山地度假酒店建筑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马鞍山蓝山伟星酒店是以住宿、婚庆、餐饮功能于一体的山地休闲度假酒店。文章从设计原则、总体规划、设计要素等方面对此山地酒店建筑进行剖析,为今后山地酒店建筑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遵循“显山露水,融于自然”的设计理念,本文介绍厦门天竺山森林公园度假酒店方案的设计思路,即度假酒店契合自然山水并与环境融合、山地建筑尊重地形地貌并因山借势;并解析了山地度假酒店在规划布局、单体建筑、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与过程。  相似文献   

6.
喻志华 《福建建材》2010,(4):56-56,77
本文介绍武夷山悦华酒店的方案构想和设计思路,即寻求建筑与环境的有机契合。并解析了山地酒店在总体布局、单体建筑、景观空间的设计手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恩施大峡谷聚落式度假酒店的相关设计,从土家族传统聚落营造经验中汲取养分,梳理了山地建筑规划设计中不同层面的问题,包括山地聚落布局、山地道路设计、山地建筑形态、山地聚落的景观与观景、地域材料应用,以及山地基础设施景观化等。从方法论角度总结了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对建筑设计的启发。关于复杂地形下的建筑设计,地形学的观点对建筑师来说具有设计方法上的重要启示。地形学是联系风景园林与山地建筑的纽带,对地形学的理解决定了山地建筑的特色。自然力对于建筑而言是一种藏而不露的力量,若设计师能从地形中发现自然力场(field of natural forces)的存在,将其作为设计的前文本(pre-text),则"自然"就会成为建筑形态布局的秩序之源,从而培育出"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料之外"的特色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8.
复杂山地地形在造景生境方面自然优势明显,但其开发难度系数相对较高,加之实际理论的缺乏,往往山毁景失,可行性理论与策略研究势在必行。课题从中国传统文化整体观念出发,以安徽金寨县"复杂山地环境"与"人为新建酒店建筑群"这对极性关系为探讨基质来剖析复杂山地环境与建筑共存的原则。在融极化范畴理论下,通过对所选案例复杂环境与建筑形态的相关性研究,从所选案例的总体规划布局以及单个群体建筑布局与选址两个角度提出建筑与环境达到融极化共存的策略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山地流域人居环境建设的景观生态研究--以乌江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界定了山地流域的环境类型意义;以乌江流域为例,列举了当前一些无序的人居环境建设带来的山地流域景观生态问题;分析了山地流域生境破碎后的不易恢复性,揭示出山地流域景观生态问题的复杂性;提出了科学的人居环境建设对山地流域生态环境的积极影响,并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山地流域景观生态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柳州融水元宝山白坪酒店方案设计的实际案例,重点讨论了苗族山地休闲度假酒店设计的关键内容;分析了自然生态保护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了民族文化借鉴和传承的内容和方法,并介绍了白坪酒店总平面与功能设计、交通流线与立面景观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案;提出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动经济发展建设酒店等公共建筑的设计中既要满足功能需求,又要尊重自然生态,还要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以实现自然与人文建设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记录山地独立式酒店的规划建筑设计过程,研究山地建筑规划设计的一些规律、经验和理论。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12,(4):45-45
2012年5月11~13日,第一届重庆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在重庆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主要讨论四大议题:当代山地"城市—建筑—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理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山地人居环境资源利用与发展保护;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防灾减灾与工程技术方法;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人文、社会学途径等。  相似文献   

13.
翁季  常建 《室内设计》2013,(2):46-51
本文结合影响山地城市的地理、气候与人文特点,运用分类考证、实例分析、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山地建筑的空间布局特征及接地形态进行了探讨。首先阐述了山地建筑、山地环境的概念以及山地环境对建筑的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山地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布局原则分析了其适应地形的接地形态。  相似文献   

14.
浅析酒店空间的光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浩 《山西建筑》2007,33(29):56-57
分析了酒店规划设计中灯光设计的重要性,对酒店空间的光环境设计进行了研究,分别对酒店大堂中厅、门厅、餐饮空间、舞厅、健身设施区、会议空间及客房等的灯光设计进行了介绍,以创造出和谐、温馨和健康的酒店空间室内光环境。  相似文献   

15.
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建设与防灾减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南山地城市(镇)灾害的分析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山地灾害与西南山地人居环境建设的关系;分析了防灾减灾对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同时指出山地灾害的防治需要山地人居环境理论支持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对山地环境中建筑设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山地居住建筑环境设计、空间组织、山地城市整体特征的研究,并从山地建筑设计原则、交通组织、建筑群布置与环境关系、城市轮廓与山地等几个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希望有助于在山地建筑设计中,树立整体意识和环境意识,创造宜人的山地城市与居住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7.
建筑信息     
钱丹丹 《华中建筑》2012,(7):182-183
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在重庆大学召开 2012年5月11-13日,第一届重庆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第三届山地人居科学国际论坛(2012年)在重庆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共同主办,主要讨论四大议题:当代山地“城市-建筑-风景园林”三位一体理论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山地人居环境资源利用与发展保护;山地人居环境建设防灾减灾与工程技术方法;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的历史、人文、社会学途径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的酒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使酒店业竞争愈加激烈。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大大改变,对酒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前我国酒店发展的新环境下,顾客个性化需求增多;现代科学技术广泛用于酒店业;国际联号酒店使竞争更加激烈。酒店营销还不适应变化的市场环境,仍存在市场调研不充分;目标市场定位不清晰;营销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提出了强化酒店人性化和多元化营销;注重科技营销;重点开发移动营销;培养优秀酒店营销和管理人才;做好营销管理的新型酒店营销方法和策略,以此提高酒店的营销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山地是最为特殊的建筑环境,处于这个独特环境下的建筑设计也广受关注.虽然山地环境具有复杂性,但当前部分山地建筑在设计时,往往忽视了对山地特色自然环境的综合分析及合理利用,导致出现建筑布局不合理、竖向设计与地形脱节、建筑场地大开挖深回填等问题.该文以重庆市綦江中学设计为例,总结山地建筑设计的特点,探讨在山地环境下如何将建筑规划、场地环境设计、交通组织、建筑形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协调,具有较大的创新性,可供相关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0.
山地住区设计中的生态思维——以重庆住区设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脆弱的自然环境、独特的山景和江景景观、复杂的室外空间条件等种种环境特征,促使设计者寻求适应山地自然环境特征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生态思维在山地住区的设计与建设实践中的运用,探讨了山地背景下住区规划建设与山地自然环境保护之间协调发展的现实途径;提出山地环境特征在设计者尊重、解读和利用下成为住区设计逻辑起点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