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保障性住房成为社会热点之一,与其相关的规划建设,特别是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也受到高度重视。文章以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现状调研为基础,分析保障性住房居民和保障性住房小区的特殊性对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的影响,提出成都市保障性住房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相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保障性社区的快速推进造成公共服务设施供应普遍滞后,严重危害了居民生活、保障效果及社会公平.运用实证研究和数理分析方法,以上海宝山顾村"四高小区"的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从居民群体特征和居民行为偏好特征着手剖析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了需求行为偏好与居民群体特征的相关关系;辨析了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及其供应特征,用因子分析方法遴选了影响保障性社区的设施满意度关键因子.成果揭示了保障性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供求特征,对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理论,推进我国保障性住房和郊区大型社区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调研,提出现存的五项问题即分布比较零散,与行政建制存在一定脱节,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四项有待完善,旧区配套面积不足、功能缺失,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通过分析原因,借鉴经验,提出了集中设置配套,调整下沉部分项目,旧区补建原则和调整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建议,以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4.
保障性住房在解决住房困难、提供安居保障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其相配套的公共设施直接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和房屋入住率。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的公共配套设施供需不匹配、公众满意度低等问题,分析公共配套设施与居民之间的供需关系,运用模糊理论和OWA-熵权法构建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供需失衡风险评估模型,通过居民满意度量化分析公共配套设施有效供给程度,并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实例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理论的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配套设施供需失衡风险评估模型能够客观反映公共配套设施供需失衡机制。通过有目的地风险追溯和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改进措施,为科学合理地配置保障性住房社区公共配套设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6,(8)
保障性住区的居住人群有着特殊特征,对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有别于其他住区的居住人群。文章基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新城保障性住区的调查,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得到人群特征的8个变量,以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频率与到达公共服务设施花费时间的耐受度衡量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并通过打分的方法衡量居民对公共服务设施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对人群特征与公共服务设施的需求特征及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以期根据保障性住区预入住人群特征指导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建,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提升保障性住区的宜居性。  相似文献   

6.
为使得更多的中低收入群体能够买得起房,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中出现了以牺牲影响到居住安全性的工程部品质量为代价降低建设成本等问题。南京市某老旧小区居民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严格执行安全性和耐久性等国家强制性质量标准前提下,按购买者的意愿适当降低非强制性条文约束的建设标准水平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可获得较大的建设成本节省空间。  相似文献   

7.
城市居住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解决城市低收入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体系大多沿用居住区公共设施配建标准,在长期实践过程中逐渐体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在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调整其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指标体系的思路,使之既适应住区未来的发展条件,又要依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区别对待,以期更好地促进住区发展。  相似文献   

8.
2010年9月,深圳市发布了《关于我市保障性住房应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市所有新建保障性住房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并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和使用绿色再生建材产品。十二五期间,深圳24万套保障性住房全部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设。  相似文献   

9.
SD法(Semantic Differential Method)也称为语义差异分析法,是心理学领域运用于空间感知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调查方法依靠简化并抽出人们潜在地感觉到的意识,探寻与空间的物理性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本次对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的适老化研究中,选择长春市西城家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老年居民对本社区25项有关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的满意度,运用SD法刻画居民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感知的基本印象,进而运用SPSS.17分析评价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适老化得出的公因子及因子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龙悦居保障性住房项目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北邻深圳北站。是深圳市2010年开工建设的"十大民生工程"之一,是深圳市2011年度重大项目,也是深圳市首个按绿色建筑标准建设的保障性住房住宅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问题和建设模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三方博弈的角度,探讨了低收入居民的社会需求、开发商的经济诉求和政府对综合效益的平衡,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边缘化集中布局、职住分离、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根本上是源于因为政府主导、开发商偏向和低收入居民话语权缺失而失衡的三方选址博弈机制。最后通过借鉴美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角色激励的经验,提出了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对开发商采用制度激励、强化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引导和控制能力等重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公共租赁住房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公开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的供应主体,随着保障人群的入住,居住公共服务设施使用的不便引发了对其建设问题的关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调研,初步归纳了目前居住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借鉴,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及国家住房政策的调整,为住宅房地产开发提供了新的契机。但住宅建设中与之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制定,却相对滞后,不仅影响到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且也严重阻碍了住宅产业的发展。住宅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民生活的组成部分,其便利程度是衡量居住环境满意度的重要方面。通过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分析,明确了居住形态的整体架构及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的主要配置原则。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紧邻深圳市创新产业中心的松坪村三期保障房为案例,研究保障房公共服务设施的供需匹配问题。研究发现,松坪村三期保障房的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在总量上基本达到现行规划标准的要求,但部分设施所提供的服务与居民的需求存在结构性的错配。基于对这种供需错配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的分析,提出应形成适宜保障房的配套理念和标准、混居时应防止高收入群体对低收入居民服务空间的挤出、提高公共服务设施供给的有效性等建议,以期促进保障房公共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15.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面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快速城镇化后凸显的大城市病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内容和管控手段出现了明显的不适应性。在历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中,以"分级配套"、"千人指标"为核心的总体配置思路尚未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质量发展前提下各类使用人群多元化的需求和外部市场运营规律等诸多因素的调节作用,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调整研究。笔者尝试将原有单一标准的蓝图式静态规划模式,转向以需求和实施为导向的行动式规划模式,通过对新需求的研判分析,在配置模式、配置内容、设施空间布局引导及规划建设管控等方面提出调整建议,探索适应新时代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思路。  相似文献   

16.
西安回坊在旧城更新中具有典型性与特殊性,它是西安市回民聚居区,是西安文化地标之一,位于城市核心区,同时聚集了大量低收入人群及外来务工人员.城市更新兼顾保障性住房配给已成为国内外城市旧城更新的共识.文章针对回坊改造中如何配给保障性住房展开研究,从现状发展机遇及改造限制条件出发,提出提升用地混合度、划分联合更新单元、利用沿西大街的衰落进行大型公建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轨道站点周边地区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是诸多城市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策略之一。本文以深圳市2011—2017年竣工的保障性住房项目为对象,对保障性住房与轨道交通站点分布关系和被保障居民轨道交通出行的便利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已竣工项目并未体现出优先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布局的选址策略,各行政区情况差异较大。建设量最大的公开购买型住房和公开租赁型保障性住房,轨道交通站点覆盖下的居住人口比例较低。保障性住房项目轨道交通线路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3条轨道线路交通站点周边。保障性住房较多分布在早高峰进站客流量较大的站点附近,部分站点可达性较差,给居民通勤出行带来不便。轨道站点周边建设保障性住房可以为居民解决住房和出行两大难题,但也需考虑:轨道交通建设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时序性问题;不同用地的供应分配,协调土地开发利用和轨道交通利用的空间匹配问题;被保障群体的差异性,保障性住房规划需综合评估、滚动调整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完善城市功能、满足居民需求的重要内容。广西地属于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山区,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实际和地方特色,充分体现各地自然人文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本文结合《广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出制定全区设施配置标准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一、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发展概况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在对中低收入家庭实行分类保障过程中所提供的限定供应对象、建设标准、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住房,具体包括两限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政策性租赁住房以及廉租房。保障性住房旨在改善城市低收入居民的居住条件.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深圳保障房绿色建筑开发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圳是全国目前唯一达到所有新建建筑都百分之百符合建筑节能标准要求的城市。为了打造绿色建筑之都,深圳的绿色建筑已发展到由单体建筑向光明、坪山两个新区全区域延伸,由中高档商品住房向普通保障性住房延伸。就深圳市保障性住房绿色建筑开发实践的话题,本刊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住房保障处处长高尔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