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隐式句间关系识别是篇章句间关系识别任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隐式句间关系的语料没有较好的特征,目前该任务的识别仍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隐式句间关系的语句和显式句间关系的语句在语义等方面有着一定的联系,为了充分利用这两个任务之间的联系,该论文使用多任务学习的方法,并使用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网络学习语句的相关特征;同时,为充分利用文本的特征,采用融合词嵌入的方法并引入先验知识。与其他基于哈工大的中文篇章级语义关系语料库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的平均F1值为53%,提升约13%;平均召回率(Recall)为51%,提升约9%。  相似文献   

2.
篇章句间关系(Discourse Relation)是篇章级语义分析的重要内容,该文在英文篇章句间关系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英文间的差异,总结了中文篇章级语义分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面向中文篇章句间关系的层次化语义关系体系,对句间关系类型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验证体系的合理性和完备性,我们在互联网新闻语料上进行了标注实践,分析了标注中遇到的难点并给出解决方案,为进一步的中文篇章级语义分析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篇章关系分析是一种专门针对篇章语义关系及修辞结构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自然语言理解任务。隐式篇章关系分析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子任务,要求在显式关联线索缺失的情况下,自动检测特定论元对之间的语义关系类别。目前,隐式篇章关系分析性能较低,主流检测方法的准确率仅约为40%。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现有方法脱离论元的语义框架进行关系分析与检测,仅仅局限于特定论元特征的关联分析。针对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框架语义的隐式篇章关系推理方法,这一方法有效利用了框架语义知识库(即FrameNet)和相关识别技术,实现了论元语义框架的自动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借助大规模文本数据中框架语义关联关系的分布概率,进行论元语义一级的关系判定。实验结果显示,仅仅利用第一层框架语义知识,即可提高隐式篇章关系检测性能至少5.14%;同时,在考虑关系类别平衡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能提高至少10.68%。  相似文献   

4.
该文提出一种基于信息检索的无指导方法,用于推理隐式篇章片段之间的语义连接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该文基于Google搜索引擎,抽取在句子结构以及语义层面上均与原隐式片段相似的显式片段,通过分析和识别相关显式关系来间接推理隐式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模块 构建高质量查询关键词并抽取候选显式关系;结合三种隐式关系推理模型(相似度、置信度、关联度),综合考察查询关键词以及候选关系的质量;基于排序学习的方法,统计高质量候选关系中的类别分布以实现最终隐式关系的推理。该文采用Penn Discourse TreeBank 2.0篇章语料库,最终方法精确率达到54.3%,与有指导的方法相比,提高了约14.3%。  相似文献   

5.
篇章关系分为显式和隐式两种。显式关系的显著特征是篇章的基本单元之间存在显式连接词。针对汉语显式篇章关系,构建了包括汉语连接词识别和篇章关系分类的显式篇章关系分析平台。该文选取汉语宾州树库(Chinese Penn Treebank, CTB)中的500篇文本进行了汉语显式篇章关系标注;结合连接词的中心词,采用最大熵分类器构建了汉语连接词识别模块,其性能F1值达到了66.79%;基于连接词及其词性等上下文特征,构建了篇章关系分类器,其在最顶层4大类语义关系上的分类性能的F1值为91.92%。  相似文献   

6.
反问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是否含有反问标记可分为显式反问句与隐式反问句。其中隐式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更为丰富,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对隐式反问句的识别更具挑战性。该文首先扩充了汉语反问句语料库,语料库规模达到10 000余句,接着针对隐式反问句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融合情感分析的隐式反问句识别模型。模型考虑了句子的语义信息、上下文信息,并借助情感分析任务辅助识别隐式反问句。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模型在隐式反问句识别任务上取得了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篇章是论元经过语义关联和结构化组织形成的自然语言文体.篇章分析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是解释论元的语义关系,其中,显式关系因具有直观线索而易于检测,目前检测精度高达90%;相对而言,隐式关系因缺乏直观线索而难于检测,目前精度仅约40%.针对这一问题,基于一种"论元平行则关系平行"的假设,并利用显式篇章关系易于检测的特点,通过平行论元的识别与平行关系的消歧,实现了一种显式关系平行推理隐式关系的隐式篇章关系检测方法.利用标准宾州篇章关系树库(Penn discourse Tree Bank,简称PDTB)对这一检测方法进行评测,结果显示,精确率提升达17.26%.  相似文献   

8.
识别隐式篇章关系是篇章分析领域中非常有挑战的一个任务。该文基于PDTB语料提出一个隐式篇章分析识别方法,使用传统的特征如动词,极性和句法推导规则等,系统分析了它们对隐式篇章分析的影响。我们利用全部标注数据构建多个分类器并使用加法规则融合分类结果,此外还通过前向特征选择算法确定各分类任务最优的特征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显著提升隐式篇章分析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由于缺乏显式连接词,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文中提出了一种结合主动学习和多任务学习来间接扩充隐式篇章关系训练数据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方法,旨在在增强训练数据的同时尽量少地引入伪隐式篇章关系数据中的噪声.首先,基于BERT模型通过主动学习方法的分类不确定性来选择部分显式篇章关系样本;然后,移除显式篇章关系数据中的显式连接词作为伪隐式篇章关系数据;最后,采用多任务学习方法使伪隐式篇章关系数据有助于隐式篇章关系识别.在中文篇章树库(CDTB)上进行的实验的结果显示,相比基准模型,所提方法在宏平均F1、微平均F1值上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0.
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是篇章关系识别的子任务,其挑战性在于难以学习到具有丰富语义信息和交互信息的论元表示.针对这一难点,该文提出一种基于图卷积神经网络(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GCN)的隐式篇章关系分类方法.该方法采用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  相似文献   

11.
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是自然语言处理中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旨在判断缺少连接词的两个论元(子句或者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例如转折)。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广泛应用,各种基于深度学习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性能全面超越了早期基于人工特征的方法。文中分三大类对最近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方法进行讨论:基于论元编码的方法、基于论元交互的方法和引入显式篇章数据的半监督方法。在PDTB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显示:1)通过显式地建模论元中词或文本片段之间的语义关系,基于论元交互的方法的性能明显好于基于论元编码的方法;2)引入显式篇章数据的半监督方法能有效地缓解数据稀疏问题,从而进一步提升识别的性能。最后,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隐式篇章关系分类是篇章分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子任务,大部分已有研究都假设参与分类的正类样本和负类样本数量相等,采用随机欠采样等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保持训练样本中数据平衡,然而,在实际语料中正类样本和负类样本的分布是不平衡的,这一现象往往制约隐式篇章关系分类性能的有效提升。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框架语义向量的隐式篇章关系分类方法,该方法借助框架语义知识库,将论元表示成框架语义向量,在此基础上,从外部数据资源中挖掘有效的篇章关系样本,对训练样本进行扩展,解决数据不平衡问题。在宾州篇章树库(Penn Discourse Treebank, PDTB)语料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目前主流的不平衡数据处理方法,该文方法能够明显提高隐式篇章关系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3.
徐凡  朱巧明  周国栋 《软件学报》2013,24(5):1022-1035
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是篇章结构分析中最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之一.传统的方法注重篇章中的概念和意义特征,导致系统的性能不高.系统地探索了篇章中的浅层语义信息和以态度韵为导向的句子级情感等平面特征的有效性,同时提出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树核方法,最后采用复合核方法加以集成.在Penn Discourse Treebank(PDTB) 2.0语料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引入浅层语义和情感等信息后,准确率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中文隐式篇章关系识别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其难点在于如何捕获论元的语义信息。该文提出了一个模拟人类双向阅读和重复阅读过程的三层注意力网络模型(TLAN)用于识别中文隐式篇章关系。首先,使用Self-Attention层对论元进行编码;然后,通过细粒度的Interactive Attention层模拟双向阅读过程以生成包含交互信息的论元表示,并且通过非线性变换获得论元对信息的外部记忆;最后,通过包含外部记忆的注意力层来模拟重复阅读过程,在论元对记忆的引导下生成论元的最终表示。在中文篇章树库(CDTB)上进行的隐式篇章关系识别实验结果显示,该文提出的模型TLAN在Micro-F1和Macro-F1上超过了多个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15.
The discourse analysis task, which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semantics of long text span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in recent years. As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discourse analysis, discourse relation recognition aims to identify the rhetorical relations between adjacent discourse units (e.g., clauses, sentences, and sentence groups), called arguments, in a document. Previous works focused on capturing the semantic interactions between arguments to recognize their discourse relations, ignoring important textual information in the surrounding contexts. However, in many cases, more than capturing semantic interactions from the texts of the two arguments are needed to identify their rhetorical relations, requiring mining more contextual clues.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method to convert the RST-style discourse trees in the training set into dependency-based trees and train a contextual evidence selector on these transformed structures. In this way, the selector can learn the ability to automatically pick critical textual information from the context (i.e., as evidence) for arguments to assist in discriminating their relations. Then we encode the arguments concatenated with corresponding evidence to obtain the enhanced argument representations. Finally, we combine original and enhanced argument representations to recognize their relations. In addition, we introduce auxiliary tasks to guide the training of the evidence selector to strengthen its selection ability.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the Chinese CDTB dataset show that our method outperforms several state-of-the-art baselines in both micro and macro F1 sco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