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小净空始发井盾构始发面临的一系列困难,以湛江湾跨海盾构隧道工程盾构始发为实例,结合始发井的结构和空间条件,根据始发段的地质条件与盾构刀盘刀具设计和分布情况分析,采用移动式反力架、分体始发技术完成盾构始发施工,该技术相对类似工程盾构始发,缩短了始发工期、减少了始发成本、降低了施工风险,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广东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穗莞深2标盾构工程的研究,确定在刀盘改造期间进行负环管片拆除的施工技术,该文重点阐述反力架的拆除方法、负环管片的拆除方法,同时就泥水盾构隧道的换装技术进行叙述.经过第一阶段6d内、第二阶段5d内成功拆除反力架、始发架基座、9环负环管片,节约了工期,保证了后续施工的材料运输速度,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在双护盾TBM施工时,在始发阶段,需要制作反力架以辅助TBM向前步进。正常情况下,可以通过预浇筑始发洞、埋设基础板达到始发反力目的,但耗时长、精度要求高、施工难度大;TBM到始发位置,先安装反力基础板,后安装始发环管片,管片断面平整度无法保证。本文介绍的反力架,为现场制作模式,当TBM到始发位置,先安装始发环管片,后安装反力基础板,紧贴始发环管片,管片断面平整度好,有利于始发轴线控制,精度要求不高,施工难度相对较小,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南干渠工程施工第十三标段盾构施工为例,总结了盾构始发与接收技术。十三标工程自5#盾构井下井始发,先后穿越了40#~42#排气阀井后,抵达5#盾构接收井,完成标段内隧道掘进。本工程线路中间设置40#~42#排气阀井,排气阀井先行施工,盾构后续穿越,共四次始发、四次接收,进出洞频繁。最终通过盾构技术的应用及合理的施工筹划,顺利实现穿越,并实现连续两月盾构月掘进过千米的记录。  相似文献   

5.
针对成都轨道交通18号线盾构施工,设计出一种始发托架。采用有限元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对所设计的托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托架的轴力图、弯矩图、剪力图和位移图,然后对其结构安全性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该始发托架的承载能力和安全性能均能满足施工需要。该研究为更好地研究地铁盾构施工始发托架的结构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盾构始发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的盾构始发深度大、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始发空间狭小,始发进洞时涌水涌砂的风险很大。施工中制定了严密合理的工序,重点对始发区进行高喷和冷冻加固,安全顺利地实现了盾构始发。  相似文献   

7.
以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蓝天盾构区间为例,论证其双向始发工序在安全和功效方面存在的风险和问题,结合中间风井主体结构研究优化始发方案,采用盾构井整体对角始发;阐述整体始发掘进分阶段采取的措施及功效,实现了大直径盾构中间风井双向快速、安全始发。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穿黄盾构竖井已经施工、盾构机外形尺寸却要加长,致使在竖井内无法布置反力架的问题,设计提出,在不增加竖井断面尺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竖井井壁为盾构机提供出发反力,使原来起防护作用的井壁变成一个承载结构——反力座。设计采用的结构措施为:适当加厚反力座范围的竖井内衬,并与地下连续墙形成联合结构,以充分利用地下连续墙的竖向承载力;同时构建弧形曲梁,以便承受和均匀传递盾构推进油缸的顶力;并通过局部加固反力座范围的井外围土,以便参与对盾构顶力的分担。新型反力座已成功运行,节省了工程投资约800万元,主要的是为盾构机按预定计划顺利出发创造了条件,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曲线隧道需严格控制盾构施工轴线与设计曲线之间的偏移量。为此,推导了切线始发、割线始发以及内外侧预偏移始发时盾构机的轴线偏移量计算公式,提出了减少盾构始发偏移量的解决办法。在分析各种始发方式对直线段和姿态调整段的盾构轴线偏移的影响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盾体与连接桥之间转动受限时的解决办法。结果表明:小半径曲线段盾构施工宜采用割线始发或外侧预偏移始发,其中外侧预偏移始发的最大偏移量明显小于割线始发,且外侧预偏移始发比割线始发更易控制姿态调整段的偏移量;当线路转弯半径与盾构最小转弯半径相接近时,盾构始发后应提前调整盾构姿态,否则姿态调整段的最大偏移量很容易超过规范允许值;小半径曲线段盾构始发时,盾体与连接桥的转角容易超过盾构机的允许范围,应考虑将盾构设计轴线往曲线内侧适当平移。  相似文献   

10.
符志远  石裕 《人民长江》2011,42(8):31-36
穿黄隧洞北岸竖井为盾构始发井,位于砂土地层,地下水位高,属超深竖井;南岸竖井位于邙山高边坡坡脚,偏压作用明显。针对这一特殊的地理地质条件,对竖井的结构特性进行了研究,提出地下连续墙与满堂内衬联合受力计算方法,且为满足盾构机出发要求而研发了新型反力座,以及防水、井底高喷加固等技术,为工程成功建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市政管网及输气管网的加速建设,穿越城市、江河及建筑物的小断面泥水盾构得到广泛应用。结合西江隧道工程的具体情况,介绍小断面泥水盾构始发的步骤及始发时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输水隧洞盾构施工过程中盾构管片存在的主要缺陷,从材料选择和修补技术方面,阐述盾构管片修补措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地铁网的建设过程中,经常出现盾构隧道下穿建筑物、小半径曲线及浅覆土等工程施工重难点。为确保盾构机在推进过程中的不间断运行和沿线风险源的安全,结合天津地铁1号线双林站—李楼站盾构区间的施工实践,针对风险源的特点,提出了盾构始发与接收端头加固方案、区间隧道盾构掘进施工方案等详细措施,并运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盾构区间—土体—既有上地站的协同作用整体模型,模拟了盾构区间施工过程,得出协同作用整体模型下既有上地站站房及其独立基础应力及位移变化规律,保证盾构隧道下穿过程中各项风险源的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桩框架结构通常用于跨水库建筑物设计,具有桩基悬空高、侧向刚度小等特点,在外界环境变化下易产生变形和振动,影响工程正常运行。针对高桩框架结构的微变形和微振动问题,提出在桩基外部加土体保护的方法进行控制,并以某高桩框架结构为例,采用有限单元法,分析了高桩框架、高桩框架+土体保护两种设计方案下整体结构的自振特性、温度荷载作用下的微变形、高铁经过时的微振动及波浪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响应。数值分析表明,高桩框架+土体保护方案可以降低桩基体系的高阶自振频率,避免与场地的共振风险,有效控制温度变化导致的微变形和高铁经过导致的微振动在允许范围内,大幅降低桩基体系在波浪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向变形。因此,在桩基外部设置土体保护的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桩框架结构的微变形和微振动,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振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长距离输水隧洞盾构施工可能的风险路径进行预测分析,对保障隧洞工程安全施工具有重要作用。基于 大量盾构施工风险事故统计分析,提取隧洞工程盾构施工风险致因指标,利用解释结构模型对盾构施工风险因素 进行因果层次关系分析和网络拓扑图构建;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盾构施工风险事件预测模型,运用贝叶斯网络 的反向诊断推理技术计算风险事件发生的最大可能路径,确定导致盾构施工风险事件的关键因素;将所得的风险 预测模型应用到西霞院灌区工程穿沁隧洞盾构施工项目中。结果表明,模型运算得到的风险事故路径与工程现 阶段实际施工情况一致,验证模型的可靠性与适用性,并根据风险事故路径预测结果为穿沁隧洞后续施工的风险 隐患排查治理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影响盾构隧道衬砌接头刚度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南水北调穿黄盾构隧道仿真模型试验,对影响接头刚度的主要因素即连接螺栓的布置 、 螺栓垫圈的厚度、管片与管片之间垫层材料的性能和厚度、连接螺栓的预紧力的大小及管片 接头不同的受力状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为盾构隧道管片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适应城市的发展需要和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城市地铁甚至需要下穿机场飞行区。通过对某市区间盾构下穿机场跑道进行研究,建立MIDAS三维计算模型,分析并进行计算盾构施工后引起的地面沉降,从而确保区间盾构施工期机场跑道的安全运行。在中风化石灰岩等较好岩层中,且隧道埋深较深(大于等于18 m)时,区间盾构施工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四"中线工程输水能力及冰害防治技术研究"所取得的部分水力学研究成果,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输水模拟平台的研制、中线工程数值仿真软件开发、分水口和节制闸的水力敏感性分析、闸前常水位控制算法、穿黄工程节制闸闸前水位确定、冰期输水能力及冰期运行控制等,研究成果紧密结合中线工程的实际情况,可应用于中线工程的运行、调度与管理。  相似文献   

19.
湛江湾隧道是国内首条采用盾构法施工的跨海隧道,施工及运营期间将承受海底60m水头压力。为了解隧道外侧真实荷载情况,该文创新了深水海底隧道管片外水土压力监测方法,成功有效监测到盾构管片外侧水土压力值。监测成果显示,深水软土盾构隧道外荷载仍以水压为主,水压分布符合静水压强分布规律,监测方法与成果对今后沿海深水软土盾构隧道的设计施工监测具有非常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