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集成光场三维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提出基于光场重构的提高三维显示亮度均匀性的方法.该方法通过调制每台投影机投射画面各颜色通道的各处亮度,从而提高三维画面的整体亮度均匀性.实验样机主要由76台小投影机构成的投影阵列和光场调控屏幕组成,通过实验验证了提出的改善亮度均匀性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可以克服现有基于多投影的光场三维显示中画面亮度不均匀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声光偏折光点阵的亮度均匀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提出用于声光器件的匹配网络的设计原理及技术,介绍了某些简单的亮度均衡网络,二者对于获得亮度均匀的声光偏折光点阵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3.
LD侧面泵浦全固态激光器光场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LD阵列侧面泵浦全固态激光器泵浦光场的分布特点.将激光二极管面阵发出的光作高斯光束处理,建立了适用于激光二极管阵列多侧面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的泵浦光场分布高斯模型.根据所建模型.通过计算机编程模拟,分析了泵浦结构各参量:激光二极管排列方式、光束束腰半径、工作物质吸收系数对泵浦光场分布的影响,比较了激光二极管排列方式、光束束腰半径、工作物质吸收系数不同给泵浦光场均匀性带来的差异,为LD侧面泵浦全固态激光器的结构优化设计和实验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场景自适应非均匀性校正方法存在的图像过平滑和非均匀性残留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级联残差学习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该方法将多尺度特征提取单元所获取的特征进行融合,并运用残差学习策略解决深度神经网络的过拟合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平均峰值信噪比上较传统的场景自适应校正方法有近5dB的提升,主观视觉效果也更加清晰锐利。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改善球面研磨轨迹的均匀性,提高球面加工的一致性和圆度指标,本文利用定心变角旋转加工法对半球精密加工进行研究。建立半球研磨的Preston方程,发现了摇摆速度和旋转速度是影响材料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基于UG方案建立了半球运动的三维仿真模型,得到了半球研磨的运动规律,应用Vericut软件对研磨过程进行了仿真。试验结果表明:摇摆速度与旋转速度比值为2时,半球研磨的均匀性从85%提高到100%。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半球零件的加工研究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基于场景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使用红外相机获得输入场景的均匀图像来进行偏移量的校正。其中典型非均匀性校正算法是基于黑体的两点校正法。然而,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探测器本身温度会升高,会产生新的盲元和固定的图案噪声,从而影响图像质量。针对此问题,提出改进的非均匀性校正方法,该方法通过散焦的图像输入法可快速的生成均匀图像,并通过噪声分离的方法将带有非均匀性噪声的部分进行剔除,最终获得均匀图像,结果显示经该方法处理后极大的抑制了固定的图案噪声,使得图像的非均匀性得到极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介绍短波红外相机非均匀性校正的两种基本方法,两点校正法以及多点校正法,同时提出改进算法即定标和场景融合的校正算法。此方法能够自适应克服红外焦平面阵列探测单元的响应漂移现象,克服外界环境改变带来的校正误差,实现短波红外相机在工作时间延长和多变环境情况下的高精度实时非均匀性校正,且不需要重新定标,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采用像元数为320×256的红外焦平面阵列进行红外相机非均匀性实时校正实验,并将三种方法用MATLAB软件分别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达到预期目的,校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的选择直接影响成像质量和实现的难易程度.通过采集到的红外图像,对常用的几种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比较,结果发现,两点非均匀性校正算法、两点与LMS综合算法均有较好的校正效果,但综合算法具有更小的剩余非均匀性.非均匀性的评估为红外图像处理算法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自由视点集成成像计算重构方法重构图像分辨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场模型的自由视点计算重构方法.根据视点位置和观看方向,采用光场投影矩阵将微单元图像阵列投影到重构平面上,充分利用微单元图像阵列中的信息,实现了高分辨率的自由视点集成成像计算重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方法可以实现集成成像系统的自由视点计算重构,且重构图像的分辨率比传统方法重构图像的分辨率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新的监督颜色恒常性算法,主要解决在机器视觉识别中由于色温变化所带来的光照校正问题。利用人类视觉对比度分辨率的限制规律,采用抛物线函数作为亮度增益函数,将图像亮度映射于实验确定的最佳识别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获得较理想的视觉校正效果,有效地提高识别率;不需要进行颜色空间转换,计算耗时少。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CRC)路面结构在温降干缩作用下产生的横向裂缝,利用解析法推导裂缝控制指标的计算公式.结合有限元模拟验证解析公式的有效性,分析玄武岩纤维(BFRP)筋的材料特性与配筋方案对裂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解析法与有限元模拟结果吻合,可以用于CRC+ AC复合式路面BFRP配筋设计;BFRP筋弹性模量对裂缝间距与宽度的影响显著,为了减小裂缝宽度,采用弹性模量较高为宜;BRFP筋黏结刚度对裂缝间距与裂缝宽度的影响较大,黏结刚度不应低于20 GPa/m;相同配筋率时,小直径小间距方案对裂缝控制有利,配筋率不宜小于0.5%;考虑BFRP材料的耐腐蚀性,建议提高裂缝间距与宽度控制指标,分别不大于2.0 m和1.0 mm.  相似文献   

12.
碳纤维筋在混凝土结构中的研究及应用是目前土木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应用ANSYS软件对碳纤维筋(CFRP)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进行研究,给出有关设计及应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结合耒(阳)宜(章)高速和长(沙)常(德)高速中路面破损调查数据,对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破损形式进行分析,得出冲断破坏是连续配筋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横向裂缝不是连续配筋路面的破坏行式,但裂缝间距和宽度会影响连续配筋路面冲断破坏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多巴胺(DOPA)溶液将硅炭黑(SiCB)分散在玄武岩纤维表面实现改性处理,提高玄武岩纤维(BF)与聚酰胺6(PA6)的界面结合性能.探究了不同SiCB含量对玄武岩纤维/聚酰胺6(BF/PA6)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与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连续检测实际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承载力,以振动设备跳振工况下振动轮对地面的连续冲击荷载来模拟实际行车荷载作用,建立了考虑路面结构随振质量和各运动阶段初始相位角变化的“机器-地面”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将多层弹性体系的路面结构等效为用多层结构综合模量代表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弹性半空间体.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统计时间长度内振动轮加速度负向极值的平均值和均方根值,提出以统计时间长度为4 s的振动轮加速度负向极值的平均值作为振动轮加速度信号的评价指标,得到不同型号的振动设备连续冲击不同承载力的路面结构时,振动轮加速度信号与路面结构综合模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并通过现场试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跳振工况下,振动轮的加速度反馈信号与路面结构综合模量存在较好的回归关系;当路面结构综合模量变化时,振动设备的质量越小,振动轮的加速度信号指标变化越明显,检测的效果越好;可使用自重2 t,激振力100 kN的振动设备,对实际行车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承载力进行连续检测.  相似文献   

16.
The characters of basalt fiber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commonly used fibers.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basalt fiber reinforced asphalt mastic are investigated by the dynamic shear rheological tests and the repeated creep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basalt fiber has excellent reinforced performances, such as high asphalt absorption ratio, low water absorption ratio, high tensile strength, high elastic modulus and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The rutting factor of the fiber reinforced asphalt mastic is higher than the plain asphalt mastic and the reinforced effects are more remarkable under high temperature. The rheological performances of the asphalt mastic demonstrate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loading frequency. The creep stiffness modulus of the asphalt mastic at different loading time can be expressed by power function. Improved Burgers model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rheological behaviors of the asphalt mastic with basalt fiber and the model parameters are estimated.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玄武岩纤维增强混凝土(BFRC)力学特性及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增韧作用,通过理论分析和电镜扫描细观分析方法,对直掺法和预处理法两种制备工艺制作的BFRC进行力学性能和受力机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纤维自身几何特性、力学性能、体积掺率、纤维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力是影响纤维混凝土增强增韧效果的重要因素;电镜扫描细观分析方法是研究复合材料性能机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预处理法工艺制备的纤维混凝土内部孔隙率、纤维分散性以及与混凝土的粘结状况等均优于直掺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控制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CRCP)的横向裂缝,修建大比尺模型-连续配筋混凝土梁(CRCB),分析混凝土材料、配筋率、纤维及横向预切缝对CRCP开裂的影响. 构建解析模型推导横向裂缝间距和宽度的计算表达式,理论量化不同设计参数对CRCP横向裂缝特征的影响. 结果表明:解析结果与现场勘测数据吻合,说明解析法切实可行;横向裂缝随着试验梁龄期增长而发展,且于19个月后趋于稳定;配筋率对裂缝间距和宽度影响较大,采用筋径为22.23 mm(#7号钢筋)的试验梁,其裂缝间距和宽度比采用筋径为19.05 mm(#6号钢筋)的试验梁降低了17%左右;采用轻质混凝土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为控制冲断提供可能;加入纤维和设置横向预切缝可增大裂缝间距、减小裂缝宽度.  相似文献   

19.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玄武岩短纤维为增强材料,制备了玄武岩短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玄武岩短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耐磨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复合材料的断面形貌和磨损表面形貌,分析了磨损机制.结果表明,玄武岩短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和耐磨性能与纯环氧树脂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当玄武岩短纤维的含量为8%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大;当玄武岩短纤维的含量为6%时,磨损率最低.随着玄武岩短纤维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磨损机制由黏着磨损向磨粒磨损转化.  相似文献   

20.
Twenty-one square concrete columns were constructed and tested. The test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bonded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s (CFRP) sheets can be used to increase the strength and improve the serviceability of damaged concrete columns at low temperatures. The failure of the specimens, in most cases, takes place within the middle half of the columns. And the failure of strengthened columns is sudden and explosive. The CFRP sheets increase both the axial load capacity and the ultimate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ain of the columns. The ultimate loads of strengthened columns at −10, 0 and 10 °C increase averagely by 9.09%, 6.63% and 17.83%, respectively, a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ntrol specimens. The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strengthened columns is related to the curing temperatures. The improvement of 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decreases with reducing temperature, and when the temperature drops to a certain value, the improvement increases with falling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