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挽救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11 例接受125I粒子植入挽救治疗的肾上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可评价病灶11处,肿瘤长径为2.1 ~ 6.5 cm,平均(3.4 ± 1.5)cm。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布源,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病灶内,随访观察客观缓解率、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状况。结果 术后随访2个月,随访结束评价病灶完全缓解(CR)3/11,部分缓解(PR)6/11,疾病稳定(SD)2/11,缓解率(CR + PR)81.8%,总体生活质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近期不良反应轻微,未见恶性高血压、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挽救治疗肾上腺转移瘤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轻微,可作为一种降低肿瘤负荷的高效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的可行性、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17例复发性卵巢癌患者、19处病灶进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所有患者均失去外科手术机会,并接受多周期化疗后肿瘤仍进展。术前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在CT导向下将125I粒子植入复发病灶内,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9处病灶2个月后采用盆腔CT评价,完全缓解(CR)2处,部分缓解(PR)9处,稳定(SD)5处,进展(PD)3处,总有效率为57.9%(11/19)。本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为84.6%(11/13),总体生活质量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 0.001)。中位随访10.5个月(3 ~ 23个月),死亡12例,存活5例,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为6.4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OS)为11.3个月,1年生存率为29.4%。本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未发生肠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卵巢癌近期疗效好、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8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18例肾上腺转移瘤行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明确诊断,可评价病灶19处,病灶最大径为4~7 cm,平均(5.55±0.79) cm。应用治疗计划系统(TPS)三维粒子植入制定治疗计划,在CT引导下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于治疗后6~8周随访观察客观缓解率,按照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评价病灶。结果 术后6~8周随访,评价病灶完全缓解(CR)5/19,部分缓解(PR)11/19,疾病稳定(SD)3/19,疾病进展(PD)0/19。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高血压、大出血,肾脏、肺、胰腺等周围脏器损伤等。结论 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肾上腺转移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盆腔及后腹膜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3例盆腔及后腹膜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粒子植入前1周行腹部或盆腔螺旋CT扫描,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三维肿瘤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轮廓(同时勾画肿瘤周围危险器官,如膀胱、肠管、大血管等);靶区及相关轮廓三维重建;确定肿瘤靶区放射剂量、粒子数量和粒子空间排列。术后随访均设定4个月,以观察局部治疗效果、有无消化道或泌尿系等不良反应、疼痛变化情况、局部肿瘤缓解情况。结果 本组23例中有16例患者术前有骶尾部或腰背部疼痛,术后5~14 d疼痛缓解,缓解率为69.6%,局部疼痛缓解近期疗效较显著。肿瘤局部控制2个月时有效率(CR+PR)为47.8%(11/23);4个月时有效率为43.5%(10/23)。患者术后随访未见腹痛、肠瘘、出血、尿痛等不良反应,也未见放射性肠炎、骨髓抑制等并发症。结论 初步研究表明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 I粒子近距离内照射治疗盆腔及后腹膜肿瘤安全、局部疗效明显等优势。对于无法手术、术后复发及单纯化、放疗效果差的盆腔及后腹膜恶性肿瘤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治疗措施,并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合并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43例伴有癌痛难治性恶性肿瘤患者,在CT引导下行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分别在术后24 h、3 d、7 d、30 d、90 d 5个时间点评价患者疼痛指标的变化并评估肿瘤近期疗效。结果 43例患者125I粒子植入手术操作成功率100%,治疗后各时间点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植入后24 h疼痛缓解有效率67.4%(P<0.01);植入后3 d、7 d、30 d、90 d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6%、83.7%、79.1%、79.1%(P<0.01)。临床近期疗效,CR 4例,PR 16例,SD 17例,PD 6例,总客观有效率(RR)为55.8%,疾病获益率(CR+PR+SD)为83.7%。不同疼痛缓解程度的患者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伴癌性疼痛的难治性恶性肿瘤起效迅速、疗效持续,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采用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35例患者为治疗组,与单纯采用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该类患者39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近、远期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客观有效率60.0%(21/35),获益率85.7%(30/35);对照组客观有效率53.8%(21/39),获益率84.6%(33/39),两组客观有效率及获益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94,P=0.894);治疗组疾病无进展期平均12.2个月,对照组平均8.6个月,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间隔时间延长了3.6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治疗组复发率40.0%(12/30),对照组57.6%(19/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8)。治疗组治疗前后KPS平均值为72.4分和82.7分,对照组为68.9分和79.1分,各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0.039),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5)。结论 对难治性复发性盆腔恶性肿瘤采用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联合髂内动脉化疗灌注可以降低肿瘤复发,提高疾病无进展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1例存在肝门区转移瘤患者,经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计划,CT引导下经自制定位栅定位后,按计划植入0.7 mCi粒子,处方剂量为90~120 Gy,术中验证瘤体体积90%,得到90%以上的处方剂量,术后做等剂量曲线进行验证评估。术后2、4、8周和6个月随访复查肿瘤局部控制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经过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2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CR+PR)6例(54.6%),4~8周直至6个月后CR+PR 9例(81.8%)。3例CR,6例PR,粒子植入后局部病灶均无进展,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内照射治疗肝门部转移性肿瘤只要达到足够的照射剂量短期内就可以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具有并发症少、简便安全等优点,是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蒲德利  廖江荣  彭刚 《工业加热》2013,(10):851-853
【摘要】 目的 探讨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口腔癌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 2008年9月至2012年4月共18例口腔癌患者,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数量、粒子布源情况、进针方向。在螺旋CT导向下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肿瘤靶区和外周0.5 cm,粒子间距0.5 ~ 1 cm,粒子活度0.60 ~ 0.80 mCi(2.22 × 107 ~ 2.96 × 107 Bq)。术后即刻行CT扫描,层厚2 mm,将图像传送到计算机TPS进行质量验证。其中6例有颈部淋巴结转移,对其用同法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2个月后评价近期疗效,观察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及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 治疗后溃疡病灶逐渐有不同程度缩小或消失,疼痛逐渐减轻;治疗6个月后原发灶近期疗效CR为50.0%,PR为38.9%,有效率为88.9%。转移颈部淋巴结近期疗效CR为70.0%,PR为20.0%,有效率为90.0%。不良反应有术中出血和术后疼痛,所有患者未出现放射损伤症状,未发现粒子迁移。随访9 ~ 24个月,其中1、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4.4%、72.2%,中位生存期为18个月。结论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口腔癌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并发症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的初步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18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患者共20个病灶,应用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TPS)制定治疗计划,粒子活度1.11 × 107~2.96 × 107 Bq(0.3~0.8 mCi),处方剂量60~110 Gy,CT引导下经皮、经肝植入粒子,术后验证D90(90%靶体积接受的剂量)53~107 Gy,评价患者临床受益反应(CBR)、2个月局部控制率、1年生存率,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2~15个月,中位时间5个月;1年生存率22.2%。临床受益率72.2%,有效率70%,2个月局部控制率90%;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性直肠癌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例直肠癌术后复发患者,在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术前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PS)重建肿瘤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125)I粒子植入的粒子数目、空间分布和剂量率分布.~(125)I粒子的肿瘤匹配周边剂量(MPD)为80~130 Gy.粒子活度0.5~0.8 mCi/颗,中位植入粒子48颗(25~95颗).术后即刻行CT扫描进行粒子质量验证.观察全组患者疼痛缓解程度、肿瘤疗效评估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随访2~28个月,平均术后3~7 d疼痛明显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3例,无变化(NC)3例,进展(PD)2例,CR+PR为75%.全组中位生存期18.8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75%、25%.2例死于肿瘤恶化,3例死于全身广泛转移.全组患者随访期间未见尿频、尿痛、血尿、直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CT引导下植入~(125)I粒子治疗复发性直肠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